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党坦 蒋红梅 王辉宪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4-7,13,共5页
对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提取方法、分离纯化、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仙人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仙人掌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 仙人掌 黄酮 提取 纯化 药理作用
下载PDF
粗饲料体外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党坦 方俊 +2 位作者 蒋红梅 谭支良 汤少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粗饲料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秸、玉米秸、水稻秆、苜蓿和桂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粗饲料发酵48 h时体外发酵特性及发酵液微生物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结果...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粗饲料发酵特性及对微生物细胞膜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以小麦秸、玉米秸、水稻秆、苜蓿和桂牧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粗饲料发酵48 h时体外发酵特性及发酵液微生物界面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1)5种粗饲料体外发酵产气量及产气动力学参数[最大产气量(Vf)、产气曲线常数(b)、产气分率(k)、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所用时间(T0.5)、初始发酵产气分率(FRD0)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发酵产气分率(FRDt0.5)]存在差异;Vf以桂牧一号最高,显著高于水稻秆(P<0.05),极显著高于小麦秸(P<0.01);b、k及T0.5以小麦秸最高,T0.5按小麦秸>水稻秆>玉米秸和桂牧一号>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苜蓿的FRD0和FRDt0.5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和玉米秸(P<0.05或P<0.01)。2)苜蓿干物质消失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稻秆、小麦秸(P<0.05或P<0.01),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桂牧一号、水稻秆(P<0.05)。不同粗饲料间发酵液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按玉米秸>小麦秸>水稻秆>桂牧一号和苜蓿的顺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品种粗饲料间在发酵特性以及微生物部分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存在差异,利用不同粗饲料发酵不同步的特性进行组合,可能有利于提高粗饲料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体外发酵特性 瘤胃微生物 界面物理化学特性
下载PDF
粗饲料来源和颗粒大小及其纤维成分的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党坦 刘志刚 +2 位作者 蒋红梅 谭支良 汤少勋 《饲料广角》 2013年第23期38-41,共4页
本文旨在研究3种粒度下饲料原样及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比表面积大小,为揭示纤维素降解的机理提供理论根据.采用5×3试验设计,即5个品种(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苜蓿)和3种颗... 本文旨在研究3种粒度下饲料原样及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比表面积大小,为揭示纤维素降解的机理提供理论根据.采用5×3试验设计,即5个品种(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苜蓿)和3种颗粒大小[0~0.15 mm (PS1)、0.15~0.3 mm (PS2)、0.3~0.9 mm (PS3)],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测定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不同粗饲料样品原样比表面积有显著差异(P<0.0001),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桂牧1号>苜蓿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NDF与ADF比表面积则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桂牧1号>玉米秸秆>苜蓿的顺序依次减小.5种饲料ADF比表面积都显著高于(P<0.0001)原样;饲料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粗饲料原样PS1比PS3高52.2% (P<0.0001).粗饲料NDF,PS1比PS2高23.6% (P<0.0001),PS2比PS3高13.6% (P<0.0001);ADF,PS1比PS2大16.4%(P<0.0001),PS2比PS3大13.8% (P<0.0001).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方法处理或提高粉碎水平,可显著提高粗饲料纤维成分或粗饲料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中性洗涤纤维 酸性洗涤纤维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在动物营养消化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4
作者 汤少勋 党坦 谭支良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7-985,共9页
界面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的表面特征和表面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环境学、土壤学、高分子化学、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药学等领域。针对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饲料底... 界面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多相体系中的表面特征和表面发生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环境学、土壤学、高分子化学、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药学等领域。针对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饲料底物、消化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生存媒介(如瘤胃液)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和汇总饲料降解或消化过程中底物、微生物,以及媒介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对饲料消化与发酵的影响文献,总结和分析了饲料底物、微生物及瘤胃液环境的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饲料底物界面物理特性(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与饲料消化密切相关,优化媒介(瘤胃液或消化液)表面张力可提高饲料干物质降解率和微生物蛋白产量;微生物表面电荷、通透性及表面疏水性通过影响微生物对饲料底物的粘附过程及其生理学功能进而影响对饲料营养的消化。然而目前对饲料消化过程与界面物理化学特性间关系的研究还相当缺乏,今后应加强对界面物理化学特性评价指标的发掘、测定方法的优化,以及界面物理化学特性评价指标在营养消化与利用中作用的研究,进而建立营养消化利用过程中界面物理化学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动物营养学研究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物理化学 动物营养 微生物 饲料 瘤胃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