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昌圣容寺的历史变迁探赜 被引量:2
1
作者 党寿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汉文碑铭和西夏仁孝陵墓出土的西夏文残碑中都提到圣容寺,此圣容寺在哪里,它的变迁如何,对此史学界尚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除对圣容寺的位置、来历作了阐述外,还对番和县圣容寺与凉州大云寺的关系、西夏时期的...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汉文碑铭和西夏仁孝陵墓出土的西夏文残碑中都提到圣容寺,此圣容寺在哪里,它的变迁如何,对此史学界尚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除对圣容寺的位置、来历作了阐述外,还对番和县圣容寺与凉州大云寺的关系、西夏时期的圣容寺作了比较和考证,这对研究番和县圣容寺及与圣容寺有关的敦煌莫高窟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 番和县 圣容寺 大云寺 西夏 莫高窟
下载PDF
铜奔马保护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党寿山 《丝绸之路》 2004年第1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铜奔马 文物保护 中国 雕塑艺术
下载PDF
《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考释 被引量:34
3
作者 孙修身 党寿山 《敦煌研究》 1983年第0期102-107,7,共7页
《凉州御山石佛瑞佛因缘记》是在一九七九年五月,于兰州军区第十陆军医院修建家属宿舍时,在武威城墙角下出土的、出土后被搁置一旁,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两年以后,于一九八一年×月、武威县政协常委,县志编篡委员会副主任于竹山先生... 《凉州御山石佛瑞佛因缘记》是在一九七九年五月,于兰州军区第十陆军医院修建家属宿舍时,在武威城墙角下出土的、出土后被搁置一旁,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两年以后,于一九八一年×月、武威县政协常委,县志编篡委员会副主任于竹山先生,因病住该院治疗时,发现了此碑、遂即告知县文管会收藏保管,从此,受到文化、史学界的广泛注意(图版十一)。此碑仅存下半段,上段及碑额、碑座皆缺。因长期埋藏地下,除上部前沿、正面右下方缺损,中间被推土机剷损数字外、周围边缘基本整齐,镌刻文字大部分清晰可辨。残碑高152、宽15、厚37厘米。正面真书文字25行,行距2厘米。每行容字不等,最多者如第一行、为47字。共现存千余字。文字排列,除上部紧靠边沿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州 碑文 文字 河西走廊 永昌县 史学界 残碑 安西都护 兵部尚书 县志
下载PDF
被埋没的西夏千佛阁遗址
4
作者 党寿山 《西夏学》 2011年第1期225-231,共7页
1978年8月,武威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永昌县圣容寺旁所谓的元高昌王墓作了勘探清理。从出土的残垣断壁以及壁画、题记中,证明它是一处被焚毁了的西夏千佛阁遗址。阁内及土塔周围绘制'千佛',并有多处不同民族的文字题记。这种阁中有... 1978年8月,武威地区文物工作队对永昌县圣容寺旁所谓的元高昌王墓作了勘探清理。从出土的残垣断壁以及壁画、题记中,证明它是一处被焚毁了的西夏千佛阁遗址。阁内及土塔周围绘制'千佛',并有多处不同民族的文字题记。这种阁中有塔、专门供奉'千佛'的楼阁建筑,在西夏以及其他时代也是不多见的,是研究西夏建筑、绘画艺术、宗教信仰、民族交往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王墓 西夏 千佛阁
下载PDF
西夏西凉府署大堂
5
作者 党菊红 党寿山 《西夏学》 2013年第2期340-346,共7页
西凉府在西夏时期是河西首府,是西夏西部政治、军事的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西凉府署在今武威的何处?现在保存情况如何?这些一直是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武威清凉庄道署大堂的搬迁,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西凉府在西夏时期是河西首府,是西夏西部政治、军事的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西凉府署在今武威的何处?现在保存情况如何?这些一直是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随着武威清凉庄道署大堂的搬迁,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本文通过对凉庄道署历史渊源的追溯,对凉庄道署与西夏西凉府署相互关联的剖析,以及凉庄道署大堂与西夏前期和同期建筑的比较,从而说明今武威市政府所在地,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历代州、郡治所,清凉庄道署大堂就是西夏西凉府署大堂。这是迄今所见西夏唯一一座府署建筑,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西夏建筑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 清凉庄道署 西夏西凉府署 大堂
下载PDF
甘肃武威磨嘴子发现一座东汉壁画墓 被引量:8
6
作者 党寿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磨嘴子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新华、古城两乡交界处的祁连山东麓,杂木河西岸。这里是一片高低不平的丘陵台地,在东西长约700、南北宽约60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稠密的汉代墓葬。1957年7月至1972年3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配合农田建设,先后... 磨嘴子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新华、古城两乡交界处的祁连山东麓,杂木河西岸。这里是一片高低不平的丘陵台地,在东西长约700、南北宽约600米的范围内,分布有稠密的汉代墓葬。1957年7月至1972年3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配合农田建设,先后四次共清理发掘汉墓72座。1989年7月,武威市博物馆孙寿龄、黎大祥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墓 武威市 东汉 前室 甘肃省博物馆 后室 祁连山 汉墓 墓葬 文物
原文传递
前凉姑臧城
7
作者 党寿山 《陇右文博》 2012年第1期46-51,共6页
凉州城.昔匈奴故盖臧城,后人音讹名姑臧城。姑臧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北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是民族文化交汇的熔炉。东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 凉州城.昔匈奴故盖臧城,后人音讹名姑臧城。姑臧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北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是民族文化交汇的熔炉。东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前凉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城垣进行了扩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中国 中国历史 中国政治 经济交流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东汉墓发现古纸 被引量:8
8
作者 党寿山 《文物》 1977年第1期59-61,100,共4页
继1972年11月武威县柏树公社小寨湾大队在旱滩坡东汉墓内发现大批医药简牍之后,1974年1月,柏树公社桥儿大队第五生产队开挖金塔河干渠,又发现一座东汉墓,从中出土了一批东汉古纸。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武威地区... 继1972年11月武威县柏树公社小寨湾大队在旱滩坡东汉墓内发现大批医药简牍之后,1974年1月,柏树公社桥儿大队第五生产队开挖金塔河干渠,又发现一座东汉墓,从中出土了一批东汉古纸。在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武威地区和武威县文化馆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此墓位于祁连山北麓、武威县南十公里的旱滩坡东部。基向正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墓 滩坡 武威地区 祁连山北麓 古纸 出土 贫下中农 首次发现 党政领导 柏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