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群岛西部海域两柱状沉积物中碳和氮的分布和来源特征及埋藏通量估算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学鲁 陈绍勇 +2 位作者 马福俊 党爱翠 龙爱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4,共7页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 对位于南沙群岛海域西部近大陆架-残留沉积区(NS01站)和深海沉积区(NS02站)的2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它们的粒度组成、CaCO3含量、总有机碳含量(TOC)、总碳含量(TC)、总有机物含量(TOM)和总氮含量(TN),估算了它们的埋藏通量及陆/海源TOC和TN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主要是粒径小于63μm的细粒度组分,粒度组成随深度的变化很小。沉积物粒度不是控制CaCO3含量、TOC、TC、TOM、TN和TOC/TN垂向变化的主要因素。NS01站CaCO3含量、TOC、TC、TOM和TN的含量及埋藏通量均低于NS02站。NS01站TOC/TN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受控于TN的变化,而NS02站则主要受控于TOC的变化。2个研究站位的TOC和TN均以海洋自生为主,NS01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53.2%和81.4%,NS02站沉积物中海洋自生TOC和TN的平均值分别为64.5%和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西部海域 柱状沉积物 碳和氮 分布特征 埋藏通量
下载PDF
珠江口磨刀门咸潮及其对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石荣贵 龙爱民 +3 位作者 周伟华 党爱翠 卢东伟 孙羚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6-93,共8页
于2011年1月25日–1月26日小潮期间对磨刀门进行26 h定点连续观测,研究了咸潮对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溶解氧没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NO2–、NH4+浓度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无明显潮周期变化;底层SiO4–,NO3–浓度... 于2011年1月25日–1月26日小潮期间对磨刀门进行26 h定点连续观测,研究了咸潮对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溶解氧没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NO2–、NH4+浓度随着观测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无明显潮周期变化;底层SiO4–,NO3–浓度具有明显的潮周期变化,且与底层盐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解无机磷(DIP)、重金属(Zn、Cd)的潮周期变化不明显。当河床剪切力大于0.226N/m2时,发生明显的沉积物再悬浮作用,并对营养盐与重金属的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N,P,Si比值分析结果表明,磨刀门水域浮游植物生长受到潜在性的P限制,而咸潮上溯的加强将可能使这种营养盐结构发生变化。磨刀门受N、P的污染仍不容乐观,咸潮不利于污染物质的向海排出,在潮流作用下有发生严重的二次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刀门 咸潮 环境要素 影响
下载PDF
杜氏盐藻对硫酸盐和镉的吸收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福俊 龙爱民 +3 位作者 党爱翠 李春娣 高学鲁 陈绍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3-878,共6页
以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硫酸盐与镉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SO24-水平(0.3mmo.lL-1,3mmo.lL-1)条件下,相同浓度镉暴露时其总镉(TCd)含量基本相同,而0.3mmo.lL-1SO24-水平下... 以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硫酸盐与镉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两种SO24-水平(0.3mmo.lL-1,3mmo.lL-1)条件下,相同浓度镉暴露时其总镉(TCd)含量基本相同,而0.3mmo.lL-1SO24-水平下,细胞内镉(ICd)的含量仅相当于3mmo.lL-1SO24-水平下的含量的40%左右,可能的机制是:在SO24-水平较高的情况下,细胞可以合成较高浓度的络合基团,从而使镉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大大增强;当镉暴露对杜氏盐藻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时,会诱导其对硫酸盐的吸收.因此,在进行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质量评价时,应当考虑S和Cd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硫酸盐 镉胁迫
下载PDF
海水中溶解态铁的伏安极谱法与液芯波导光纤法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龙爱民 党爱翠 +1 位作者 程远月 陈绍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关键词 伏安极谱法 液芯波导光纤法 海水
下载PDF
壳聚糖对珠江口海域牡蛎酶解液中镉离子的脱除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衍森 党爱翠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53,共6页
为了探究壳聚糖清除牡蛎中镉离子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壳聚糖脱除酶解液中镉离子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结果为振荡速率150r/min、酶解液pH值为7.0、吸附时间50min、壳聚糖添加量为8 mg/mL.从简化实验和节... 为了探究壳聚糖清除牡蛎中镉离子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壳聚糖脱除酶解液中镉离子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单因素结果为振荡速率150r/min、酶解液pH值为7.0、吸附时间50min、壳聚糖添加量为8 mg/mL.从简化实验和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将振荡速率设定为150r/min;对酶解液pH、吸附时间和CTS添加量三因素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来进行工艺优化,最佳工艺为时间53.3min、pH 7.6、添加量为8.4mg/mL,预测脱镉率为61.8%.经验证在此条件下的脱镉率为(61.5±1.3)%,略小于预测值61.8%,这表明优化后的壳聚糖吸附条件对珠江口海域牡蛎酶解液中隔离子具有着较好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牡蛎酶解液 镉离子脱除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厦门九龙江河口区海水中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地球化学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建青 钱碧华 +9 位作者 党爱翠 庄宏儒 陈登辉 孙炯辉 王蕴 黄水英 齐安翔 刘晓艳 丘灿荣 蔡明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54-61,共8页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 于2006年4月采集厦门九龙江河口水样,测定其溶解、颗粒态Cu、Pb、Cd及相关水化学参数的含量.结果表明,厦门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96~2.16、1.02~2.49及0.16~0.44μg/L,平均值分别为1.52、1.60和0.34μg/L;颗粒态Cu、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6~3.40、0.11~6.00、0.000 4~0.028 0μg/L,平均值分别为1.08、1.61和0.0064μg/L.在垂直变化上,除Cd变化较小外,Cu和Pb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其贡献主要来自底部沉积物再悬浮.九龙江河口溶解和颗粒态Cu、Pb、Cd的平均入海通量分别为6.57、6.91、1.47、4.66、6.96和0.027 kg/d.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体中Cu、Pb、Cd的表观分配系数(Kd)分别为4.09、2.84和0.10 L/kg.3种金属在研究海域的固-液分配机制主要受"颗粒物浓度效应"影响,而Cd在低盐度区受到"盐度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行为 九龙江河口 厦门
下载PDF
南海沉积物沉积有机态Fe与Fe限制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东伟 陈绍勇 +2 位作者 龙爱民 党爱翠 程远月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2-309,共8页
Fe限制的研究对于探讨全球CO2变化及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兼具开阔大洋和边缘海的特征,其古生产力的演变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两个南海柱样沉积物中的Fe,Ba,Al等主要... Fe限制的研究对于探讨全球CO2变化及解决"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兼具开阔大洋和边缘海的特征,其古生产力的演变对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连续提取法对两个南海柱样沉积物中的Fe,Ba,Al等主要金属元素进行了形态分析,并将两个站位沉积物中沉积有机态Fe与Al/Ti比值、TOC、生源Ba等古生产力指标做进一步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残渣态为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了沉积有机态Fe与古生产力之间存在的关系,可能反映了所研究海域的海洋初级生产受到了Fe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连续提取法 沉积有机态Fe Fe限制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中碘的分布及形态转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党爱翠 龙爱民 陈绍勇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6-154,共9页
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碘形态分布及其相互转化的研究进展。溶解无机态碘的两种主要形式(碘酸根IO3-及碘离子I-)之间随着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的形态转换是海洋生态学家相对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对其... 根据国内外文献总结了海洋生态系统中主要碘形态分布及其相互转化的研究进展。溶解无机态碘的两种主要形式(碘酸根IO3-及碘离子I-)之间随着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发生的形态转换是海洋生态学家相对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对其反应机理开展了各自的研究,认为其中IO3-的还原机理包括:浮游植物生长调控、细菌活动、硫化物及光化学反应;I-的氧化包括光化学途径及细菌活动等。本文还就海洋生态系统中有关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还原酶 歧化反应 光化学 硝化假说
原文传递
杜氏盐藻对海水中无机碘(IO_3^-与I^-)的调控
9
作者 党爱翠 陈绍勇 龙爱民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研究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在不同碘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碘形态(IO3-和I-)的调控能力。结果表明:提高至天然值15倍的IO3-浓度不仅不会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反而稍有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提供了更充足... 研究了杜氏盐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在不同碘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无机碘形态(IO3-和I-)的调控能力。结果表明:提高至天然值15倍的IO3-浓度不仅不会抑制杜氏盐藻的生长,反而稍有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提供了更充足的碘源;两种碘浓度条件下均观测到IO3-的消耗,并且在指数生长期几乎都是线性下降,但Level 2比Level 1显著得多,并且伴随着明显的I-的累积;两种碘浓度条件下杜氏盐藻均在藻细胞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明显吸收I-;Level 2中IO3-的消耗和I-的生成与杜氏盐藻所处的生长阶段有关,平台期内消耗(生成)速率更大。实验结果显示杜氏盐藻具备导致表层海洋中IO3-的亏损的能力。两种碘浓度条件下均有溶解有机态、颗粒态或气态碘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IO3^- 消耗 I^-累积 碘缺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