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价格如何影响土地流转租金及收益分配?——基于2013-2019年农户调查面板数据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倩 党红敏 余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6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究粮食价格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明确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下,土地租金及流转双方收益分配格局的变化。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9年河南、山东四轮实地调研获取的1355例土地流转数据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并在村庄层面对标... 研究目的:探究粮食价格对农村土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明确粮食价格异常波动下,土地租金及流转双方收益分配格局的变化。研究方法:基于2013—2019年河南、山东四轮实地调研获取的1355例土地流转数据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并在村庄层面对标准误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上期粮食价格对土地流转租金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与双方是否亲属的交互项系数在转入户样本中为负值,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流转双方收益进行Shapley分解可知,粮食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70%以上由转入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户承担。研究结论:粮食价格对土地流转租金的正向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且流转双方为亲属关系时,粮食价格对土地租金的影响在转入户中被削弱,粮食价格波动使流转双方收益分配朝着不利于转入户的方向发展。建议政府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引导土地规范化流转,并着力提高规模种粮农户对粮价波动的抵抗能力,确保农民种粮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土地流转 土地租金 收益分配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变质砾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党红敏 张建中 刘成如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4年第4期228-233,共6页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 ,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 ,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 ,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 山西五台山区甘泉一带呈层状夹于五台岩群中的变质砾岩 ,曾作为五台岩群划分为中、下亚群的重要标志。该变质砾岩层布丁状 ,沿着五台岩群大型复式向斜核部呈“之”字形断续出露 ,区域上呈一强变形带。砾岩胶结物为强烈糜棱岩化、构造片岩化的中基性火山熔岩。砾石成分为强烈塑性变形的五台岩群不同层位的滚圆度好、分选性差的复杂成分陆源物及构造、热液成因的假砾石。研究确认 ,在这套变质砾岩层的两侧分别存在以五台岩群不同层位为底界、以该砾岩为底砾岩的甘泉不整合和宽滩不整合 ,变质砾岩层分别切割所谓五台岩群下亚群和中亚群的地层。因此 ,甘泉变质砾岩为叠置于五台岩群之上的地层单元 ,不能作为五台岩群中、下亚群的界限标志 ,甘泉变质砾岩应从五台岩群剔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岩群 甘泉变质砾岩 滹沱群砾岩
下载PDF
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农业生产服务外包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农地流转 代际分工 农业生产服务外包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山西的第四纪冰川
4
作者 党红敏 《华北国土资源》 2007年第4期3-5,共3页
论述了第四纪冰川在学术界的之争,论证了山西宁武的冰川是第四纪冰川,并从冰缘地貌中仔细寻找,可发现早期的冰川地貌。山西的冰川地质遗迹虽然分散,但都非冰川作用不能解释的。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 冰缘 冰臼 终碛堤
下载PDF
论太行弧风景带的成因
5
作者 党红敏 《华北国土资源》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通过完成1:25000新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基础上,对太行弧内风景点的分布做了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该区大量的地质遗迹资料编写完成。通过对太行弧内风景区的种类、分布及特点介绍,探讨了其成因演化,从而更好地为开发旅... 通过完成1:25000新乡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基础上,对太行弧内风景点的分布做了较为系统的野外调查,并收集整理了该区大量的地质遗迹资料编写完成。通过对太行弧内风景区的种类、分布及特点介绍,探讨了其成因演化,从而更好地为开发旅游资源及申报更高级别的地质公园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其目的是促进当地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使地质遗迹风景得到更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太行弧 风景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