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1后弓侧块、C2椎弓根螺钉在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党跃修 王栓科 +6 位作者 冯万文 张海鸿 康学文 王旭 赵海燕 王永刚 陈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0,共3页
齿状突骨折在颈椎损伤中占5%~15%,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更高。AndersonⅡ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齿状突损伤,常引起寰枢椎不稳定。因颅椎交界区具有特殊的解剖特征,齿状突骨折的有关手术涉及此区,治疗棘手。自2008年7月-2012年3月。我们应... 齿状突骨折在颈椎损伤中占5%~15%,老年患者的发生率更高。AndersonⅡ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齿状突损伤,常引起寰枢椎不稳定。因颅椎交界区具有特殊的解剖特征,齿状突骨折的有关手术涉及此区,治疗棘手。自2008年7月-2012年3月。我们应用后路经C1后弓侧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椎弓根螺钉 侧块 后弓 应用 治疗 ANDERSON 寰枢椎不稳定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种子细胞特征及体内成软骨活性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万文 莱浙军 +11 位作者 李小民 常伶文 徐毓林 张丽 王晓红 何向红 夏亚一 党跃修 吴萌 孙正义 靳白玉 李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探讨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探讨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2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和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浓度为3×108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②将细胞终浓度为3×108L-1的共培养细胞加入含有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24孔培养板中进行接种培养2,4,6d,计算共培养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③取54只青紫兰兔制备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于软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共培养细胞;脱钙骨基质对照组植入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移植术后6,12周取出膝关节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结果:54只青紫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加快。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第2,4,6天的黏附率分别为(46.50±1.40)%,(93.25±2.89)%和(88.34±0.76)%。②大体观察结果:实验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③组织学评分:实验组优于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脱钙骨基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培养 种子细胞 脱钙骨基质 关节软骨修复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亚一 冯万文 +5 位作者 孙正义 吴萌 王翠芳 党跃修 钱军 郝俊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245-124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fu lly deprote in ized bone,FDB)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derived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完全脱蛋白骨(fu lly deprote in ized bone,FDB)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3×106/m 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FDB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接种植入修复缺损为实验A组、单纯FDB为对照B组和不处理为空白对照C组,移植8、16周后经人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的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 2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FDB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培养 完全脱蛋白骨 软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成骨诱导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大成 汪玉良 +3 位作者 党跃修 赵琳 汪静 王翠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491-2495,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将其复合于生物支架治疗骨缺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是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将其复合于生物支架治疗骨缺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是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仅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实验组以含成骨诱导剂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1);骨钙素ELISA定量分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 形态 培养
下载PDF
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组织工程学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冯万文 夏亚一 +11 位作者 党跃修 杨广智 李广梅 李小民 柴玲霞 常伶文 翟德忠 崔建国 王晓红 武茹 李婷 郭侃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9512-9516,共5页
背景:由骨衍生的支架材料无论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具有合成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脱钙骨基质具有和自体骨最接近的三维结构,同时以Ⅰ型胶原为主,胶原是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良好支架。目的:从组织工程学角度研究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生物学特性... 背景:由骨衍生的支架材料无论形态学和力学特征,具有合成材料无可比拟的优势,脱钙骨基质具有和自体骨最接近的三维结构,同时以Ⅰ型胶原为主,胶原是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良好支架。目的:从组织工程学角度研究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据Urist描述的方法制备青紫蓝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扫描电镜观察脱钙骨基质的超微结构,测定其孔径、孔隙率和降解率,测定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兔体内植入法评价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脱钙骨基质呈多孔海绵状三维结构,孔径在210~320μm之间,孔隙率为92%,体外降解12周降解率达90%以上,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2,4,6天的黏附率分别为(51.50±2.30)%,(94.13±2.14)%和(87.24±1.75)%。兔体内植入6周后脱钙骨基质周围界面未引起明显的炎症和排斥反应,并形成软骨样结构和少量骨组织。说明脱钙骨基质具有适宜的三维多孔结构,降解时间和软骨形成时间同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种子细胞黏附率高,与细胞组织相容性好,能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是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软骨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生物学特性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修复关节软骨全层缺损 被引量:9
6
作者 冯万文 夏亚一 +3 位作者 孙正义 吴萌 王翠芳 党跃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为优化种子细胞源提供依据.方法:取浓度为5×10^9/L的第二代BMSCs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DBM与共培养细胞复合植入修复为实验组(A组),单纯材料DBM组(B组)和不处理组(C组)作为实验对照组.移植8和16wk后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缺损修复.结果: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快,共培养5—7d两种细胞比例达1:1以上.A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B组和C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BMS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BMSCs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DBM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共同培养技术 脱钙骨基质 关节软骨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大成 汪玉良 +1 位作者 党跃修 赵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9期9271-9274,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描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在骨、软骨、肝、肌腱及心脏组织工程应用的实验现状,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检索词"bonemarro...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描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在骨、软骨、肝、肌腱及心脏组织工程应用的实验现状,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检索词"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esenchymalstemcells,tissueengineering",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0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缺乏原创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3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跃、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肌腱细胞及心肌细胞。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治疗临床相关疾病。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希望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能应用组织工程解决存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分化 应用进展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微管蛋白、水通道蛋白4和K+通道蛋白4.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铁戈 郭永强 +6 位作者 王明 张东亮 夏亚一 汪静 伍亚民 党跃修 张海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158,共8页
目的探究微管骨架、水通道蛋白4(AQP4)和K+通道4.1(Kir4.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9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0)和损伤组(n=60),损伤组设6 h、1 d、3d、5 d、7 d,每个亚组12只大鼠。用A... 目的探究微管骨架、水通道蛋白4(AQP4)和K+通道4.1(Kir4.1)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9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0)和损伤组(n=60),损伤组设6 h、1 d、3d、5 d、7 d,每个亚组12只大鼠。用Allen打击法制备T10打击损伤模型。损伤后各时间点各组行脊髓含水量检测、脊髓HE染色,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行微管蛋白、AQP4和Kir4.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急性损伤后三组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对灰度值分析。结果损伤组各时间点脊髓含水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5 d时最高。HE染色显示,损伤后6 h,灰质主要以出血为主;损伤后1 d,灰质出血严重,神经元肿胀加重;损伤后3 d,灰质坏死面积加大,水肿现象明显;损伤后5 d、7 d,灰质坏死更加明显,水肿现象更加严重。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损伤后AQP4在灰质表达逐渐增高,且5 d表达为高峰,微管蛋白和Kir4.1表达趋势基本相同,为损伤后表达逐渐下降,5 d表达最低。结论脊髓损伤后微管蛋白表达与Kir4.1表达趋势相似,与AQP4表达趋势相反,可能共同参与水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水肿 微管 水通道蛋白4 K+通道4.1 大鼠
下载PDF
细胞松弛素D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和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文佳 汪玉良 +5 位作者 党跃修 雷栓虎 黄良增 汪静 马靖琳 安丽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CytD)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骨架重构,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加CytD 0.05μg/ml、0.10μg/ml、0.20μg/ml、0.40μg/ml...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胞松弛素D(CytD)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骨架重构,水通道蛋白(AQP)1、AQP4及内向整流性钾通道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加CytD 0.05μg/ml、0.10μg/ml、0.20μg/ml、0.40μg/ml、0.80μg/ml和1.00μg/ml共培养2 h、12 h和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鬼笔环肽联合Hoechst 33342套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2 h后细胞骨架重构情况;RT-PCR法检测共培养2 h时AQP1、AQP4和Kir4.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细胞生存率随CytD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CytD使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微丝发生解聚、弯曲,但极性未失。CytD 0.05μg/ml、0.10μg/ml、0.20μg/ml和0.40μg/ml上调AQP1、AQP4和Kir4.1 mRNA表达。结论适当浓度CytD可以重建星形胶质细胞骨架,上调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QP1、AQP4和Kir4.1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松弛素 细胞骨架 水通道蛋白 内向整流性钾通道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微丝聚合剂重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骨架对水通道蛋白4与K+通道蛋白4.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文佳 党跃修 +5 位作者 汪玉良 雷栓虎 黄良增 汪静 马靖琳 安丽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微丝聚合剂(Jasplakinolide,JSK)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4,AQP4)和K+通道蛋白4.1(potassium ion channel protein-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并鉴定,...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微丝聚合剂(Jasplakinolide,JSK)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4,AQP4)和K+通道蛋白4.1(potassium ion channel protein-4.1,Kir4.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并鉴定,采用浓度为0.05μg/ml、0.10μg/ml、0.20μg/ml、0.40μg/ml的JSK干预细胞2h。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和Real-time PCR法检测AQP4和Kir4.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0.05μg/ml、0.10μg/ml、0.20μg/ml和0.40μg/ml浓度的JSK在干预细胞2h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对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各浓度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0.05μg/ml、0.10μg/ml和0.20μg/ml浓度的JSK可以使得微丝空间结构发生重构,而0.40μg/ml浓度则使细胞微丝发生破坏。Real-time PCR检测显示,0.05μg/ml、0.10μg/ml、0.20μg/ml和0.40μg/ml浓度的JSK均能显著降低AQP4和Kir4.1基因的表达,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05μg/ml、0.10μg/ml、0.20μg/ml和0.40μg/ml浓度间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0.05μg/ml、0.10μg/ml和0.20μg/ml浓度的JSK可使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微丝发生重构且可以下调AQP4和Kir4.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微丝 增殖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与钾离子通道4.1在脊髓水肿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铁戈 党跃修 +3 位作者 王明 张东亮 郭永强 张海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2-559,共8页
脊髓水肿是脊髓继发性损伤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影响着脊髓损伤的修复与预后。水通道蛋白-4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在脑和脊髓中高表达。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4.1是近年发现的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蛋白,在功能上与水通道... 脊髓水肿是脊髓继发性损伤非常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影响着脊髓损伤的修复与预后。水通道蛋白-4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在脑和脊髓中高表达。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4.1是近年发现的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蛋白,在功能上与水通道蛋白互通。水通道蛋白-4和内向型整流钾离子通道4.1在脊髓水肿形成和消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抑制胶质瘢痕形成,促进兴奋性毒物的清除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水肿 水通道蛋白-4 内向型整流钾离子通道4.1 脊髓继发性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半腱肌、半膜肌腱联合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党跃修 万麟 +2 位作者 夏亚一 汪玉良 王栓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45-646,共2页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韧带结构中最强的稳定结构,断裂后可造成关节直向不稳、旋转不稳和侧方不稳,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并导致膝周其他韧带松弛、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退变等病变。近年来,PCL重建的研究已成为矫形骨科医师探讨... 后交叉韧带(PCL)是膝关节韧带结构中最强的稳定结构,断裂后可造成关节直向不稳、旋转不稳和侧方不稳,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并导致膝周其他韧带松弛、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退变等病变。近年来,PCL重建的研究已成为矫形骨科医师探讨的热点。自2001年3月至2004年4月,笔者在关节镜下联合半腱肌、半膜肌腱重建PCL 46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肌腱重建 关节镜 半腱肌 疗效分析 联合重建 膝关节功能 关节软骨退变
原文传递
颈胸交界区脊柱结核病灶的前方清除与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党跃修 冯万文 +2 位作者 赵海燕 陈宝 王拴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区脊柱结核病灶前方清除的可行性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17例颈胸交界区结核采用病灶清除、自体髂骨移植及内固定术重建颈胸交界区稳定性。结果 17例获得随访15-48个月。17例均未见复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区脊柱结核病灶前方清除的可行性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可靠方法。方法对17例颈胸交界区结核采用病灶清除、自体髂骨移植及内固定术重建颈胸交界区稳定性。结果 17例获得随访15-48个月。17例均未见复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成功。术前伴神经功能损害者15例,术后脊髓功能显著改善12例。进行脊柱稳定性White和Panjabi评分,术前(8.65±1.58)分,术后12个月降至(2.94±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4,P=0.00〈0.01)。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移植是治疗颈胸交界区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应用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系统能进行可靠的稳定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颈胸交界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腹腔注射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党跃修 王栓科 +3 位作者 孙正义 汪玉良 夏亚一 冯万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将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外膜吻合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mg/kg)0·4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ml。术后1周...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将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行外膜吻合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mg/kg)0·4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ml。术后1周、4周和8周从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每只大鼠双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术后1周时测神经纤维再生速度、术后4周时电镜检测髓鞘横截面积和髓鞘厚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周时神经再生速度快(P<0·05)、4周时髓鞘横截面积大(P<0·05)、髓鞘厚(P<0·05),4周、8周时小腿三头肌湿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具有较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腹腔注射 坐骨神经 外膜吻合术 再生
原文传递
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中的应用
15
作者 党跃修 赵海燕 +2 位作者 陈宝 王栓科 王秉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4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06—2010-06采用Jungbluth钳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并后壁移位骨折28例。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 目的探讨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06—2010-06采用Jungbluth钳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后柱并后壁移位骨折28例。术后1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价髋臼复位程度。术前、术后1年、术后4年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80~180)min,术中出血平均210(150~500)ml。28例均达到解剖复位。3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经神经营养等治疗后2个月内痊愈。28例均获得随访2~5年,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发生骨性关节炎。术后1、4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4.9、81.7分,术后4年Harris评分较术后1年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1,P〈0.001)。结论Jungbluth钳复位技术在移位的髋臼后柱并后壁骨折术中的复位效果良好,进而保证内固定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后柱骨折 髋臼后壁骨折 Jungbluth钳 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自体髂骨联合胫骨骨板移植治疗前臂骨不连25例
16
作者 党跃修 陈宝 +1 位作者 王栓科 王秉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11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联合胫骨骨板骨移植、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对前臂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前臂骨折不愈合行自体髂骨移植,胫骨骨板、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6~60个月.24例前臂骨折不连(除l...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联合胫骨骨板骨移植、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对前臂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前臂骨折不愈合行自体髂骨移植,胫骨骨板、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的情况。结果本组获随访6~60个月.24例前臂骨折不连(除l例术后并发感染外)均获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应用Meod标准评价前臂旋转功能:优15例.良6例,可3例。结论自体髂骨移植,胫骨骨板、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能有效治疗前臂骨不连及恢复前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不连 髂骨 胫骨骨板 移植
原文传递
经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万文 夏亚一 +7 位作者 徐杏荣 李春辉 武茹 王翠芳 钱元 李婷 党跃修 仲翔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评价经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4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SchatzkerⅤ型骨折29例,SchatzkerⅥ型骨... [目的]评价经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10年5月对42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SchatzkerⅤ型骨折29例,SchatzkerⅥ型骨折13例。随访时间16~27个月。观察切口感染和骨折愈合时间。配对t检验比较术后初次和末次随访骨折复位及复位丢失放射学Rasmussen评分。随访末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切口感染7例,其中浅部感染2例,深部感染5例,感染率16.6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0±1.27)个月。术后初次放射学Rasmussen平均评分(13.86±3.23)分,随访末期(13.71±3.26)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05)。随访末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74.33±12.34)分,优10例,良22例,可9例,差1例,优良率76%。[结论]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和后内侧双切口手术入路可充分暴露膝关节内结构及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端,为骨折直视下精确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关节面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术后骨折复位丢失率低、骨折愈合率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适合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入路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16
18
作者 冯万文 夏亚一 +5 位作者 党跃修 韩成相 陶明高 钱元 张蕊 孙正义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根据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后X线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根据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Ⅱ型17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术后X线观察骨折愈合。根据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和随访末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94±3.06)个月,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91±4.30)周,随访末平均Lysholm评分(92.63±5.46)分,与术前(27.49±10.8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29,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钢丝固定移位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内固定物关节外取出方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髁间嵴 撕脱骨折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钢丝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浅动脉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宝 张苍宇 +2 位作者 邢帅 党跃修 万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774-775,共2页
目的探讨带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7-01采用带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的17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以第1、2伸肌支持带... 目的探讨带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7-01采用带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的17例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以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为中心切取植骨块,尽量确保移植骨切取的大小和植骨受区大小一致,移植骨以蒂部与关节囊及周围骨膜相连。将带血管的移植骨块横行植入新鲜化的骨折区,用1枚Herbert螺钉固定植骨块及骨折。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24)个月。16例骨折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囊性变区域骨质密度增高;1例骨折不愈合,植骨吸收,骨折断端密度降低。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Mayo评分平均97.1分,其中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带第1、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蒂桡骨远端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第1 2伸肌支持带浅动脉 桡骨远端骨瓣 HERBERT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万文 党跃修 +4 位作者 翟德忠 李春辉 武茹 钱元 夏亚一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6期4845-48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4岁,... 目的探讨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平均(56±10.64)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13例,四部分骨折6例,其中包括合并肩关节脱位7例和臂丛神经损伤1例及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检查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3.75±4.7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24周,平均(10.78±4.47)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及肱骨头坏死和肩峰撞击综合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25°~90°,平均81.53°±12.35°,前屈上举30°~180°,平均146.11°±35.52°,外旋-10°~45°,平均35.97°±11.45°,内旋达T10水平(T7~L4)。Neer评分为60~95分,平均(89.75±8.96)分,优26例,良6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为88.89%。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肩峰前外侧三角肌劈开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三角肌劈开入路 锁定加压接骨板 MIPPO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