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黑杨Rubisco小亚基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活性分析
1
作者 曹佳玉 曹丽娜 +7 位作者 张俏艺 张双 胡志宝 赵唐锐 许志茹 李春明 全先奎 刘关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3,共9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其中小亚基(rbcS)是由核基因编码,并且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利用RT-qPCR技术确定了小黑杨(Populus×xiaohei)叶片中高表达的Rubisco小亚基基因PxrbcS1和P...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的关键酶,其中小亚基(rbcS)是由核基因编码,并且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利用RT-qPCR技术确定了小黑杨(Populus×xiaohei)叶片中高表达的Rubisco小亚基基因PxrbcS1和PxrbcS2基因,并克隆了其上游2 240、2 174 bp的启动子。对其进行启动子元件分析结果表明,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具有多个与光诱导表达相关的元件,例如G-box、MRE和Box4等元件。构建pBI-121-p PxrbcS1::GUS和pBI-121-p PxrbcS2::GUS植物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84K杨(P. alba×P. glandulosa)。GUS组织化学染色以及qPCR表达分析表明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84K杨叶片特异性高表达。总之,上述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地从小黑杨中克隆了具有叶片高表达活性的PxrbcS1和PxrbcS2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可应用到包括杨树在内的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遗传操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 克隆 调控元件 遗传转化 GUS染色
下载PDF
温带次生林涡动协方差与清单法碳通量交互对比
2
作者 王兴昌 刘帆 +5 位作者 孙雪 焦振 孙晓凤 张全智 全先奎 王传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3,共13页
【目的】明确东北温带次生林长期CO_(2)通量与地面碳过程及其不确定性,为提升森林碳通量测算精度提供方法支撑。【方法】选择帽儿山站典型天然次生林,基于2008—2018年涡动协方差(EC)法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2008—2019年清单法测算的... 【目的】明确东北温带次生林长期CO_(2)通量与地面碳过程及其不确定性,为提升森林碳通量测算精度提供方法支撑。【方法】选择帽儿山站典型天然次生林,基于2008—2018年涡动协方差(EC)法连续监测的CO_(2)通量、2008—2019年清单法测算的地面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以及土壤呼吸监测数据,评估2种方法测算CO_(2)通量的不确定性来源,并比较二者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1)EC法测算的11年间平均CO_(2)净交换量(NEE)为-1.57±0.64t·hm^(-2)a^(-1),总初级生产力(GPP)为13.56±1.48 t·hm^(-2)a^(-1),生态系统呼吸通量(Re)为12.00±1.38 t·hm^(-2)a^(-1),三者不确定性分别为0.47、0.90和1.37 t·hm^(-2)a^(-1),相对不确定性分别为29.9%、6.6%和11.4%。2)清单法测算的生态系统总NPP为7.54±1.31 t·hm^(-2)a^(-1),冠层NPP和木质组织NPP分别为2.32±0.14和2.36±0.14 t·hm^(-2)a^(-1),二者分别占总NPP的30.8%和31.3%;林下植被NPP为0.39±0.04 t·hm^(-2)a^(-1),仅占总NPP的5.2%,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NPP分别为0.08±0.02和0.31±0.03 t·hm^(-2)a^(-1);细根NPP为2.47±1.29 t·hm^(-2)a^(-1),占总NPP的32.7%。3)冠层NPP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凋落物产量;胸径测量、生长量时空变异、含碳率分别贡献1年测量木质组织NPP不确定性的32.3%、65.2%和2.5%。4)结合箱式法土壤异养呼吸通量5.23±0.20 t·m^(-2)a^(-1)和倒木呼吸通量0.37±0.21 t·hm^(-2)a^(-1),测算NEP为1.94±1.34 t·hm^(-2)a^(-1),与基于EC法测算的NEE绝对值估算区间1.57±0.47 t·hm^(-2)a^(-1)重合。【结论】帽儿山典型温带次生林EC法测量的11年间平均NEE与清单法12年间地面NEP吻合较好。仔细的EC法系统设计与因地制宜的数据处理方法,应用恰当方法尽可能完整测量NPP所有组分以及增加测量年限,有助于提高碳通量测量准确度,对加深理解我国典型温带次生林CO_(2)通量和局域尺度森林NPP和NEP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通量 净初级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涡动协方差 不确定性
下载PDF
微根管法和同位素法在细根寿命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全先奎 于水强 +2 位作者 史建伟 于立忠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4,共7页
细根的生产和周转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细根寿命是估计细根周转的关键,其长短决定了养分和碳消耗与循环的速度。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导致所得细根寿命估计值存在较... 细根的生产和周转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细根寿命是估计细根周转的关键,其长短决定了养分和碳消耗与循环的速度。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导致所得细根寿命估计值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最新的同位素和微根管2种方法之间寿命估计值差异可达10倍以上。本文对这2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和优点进行了阐述,并从细根定义、细根寿命理论分布假设、细根取样误差等方面对导致这2种方法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今后根系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周转 细根寿命 微根管 同位素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叶碳利用效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全先奎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1-3390,共10页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北方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广阔的分布范围和多样的生长环境,是研究树木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理想树种。叶碳利用效率(CUE_L)不仅与树木的碳代谢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而且能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作为北方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具有广阔的分布范围和多样的生长环境,是研究树木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理想树种。叶碳利用效率(CUE_L)不仅与树木的碳代谢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而且能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将来自不同地区(即环境条件)的6个兴安落叶松种源的种子播种培育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内,在其生长30a后采用研究站和种子来源地间干燥度(AI)的差值(ΔAI)来代表环境变化梯度,研究环境变化对CUE_L的影响。结果表明:CUE_L在不同环境变化梯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呈现随ΔAI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CUE_L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比叶重及叶绿素含量等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较大ΔAI梯度下的CUE_L敏感性更高。CUE_L与种子来源地平均年降水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种子来源地AI则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随种子来源地年平均气温、平均年蒸发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其相关性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变化使兴安落叶松CUE_L产生了适应性变异,表现出树木对原生长环境的生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光合 碳利用效率 遗传适应 帽儿山生态站 同质种植园试验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对环境变化的物候驯化和光合能力适应 被引量:7
5
作者 全先奎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538-4546,共9页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作为欧亚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在全球变化和区域碳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物候和光合能力在环境变化下的响应是一种表型驯化还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还不清楚。于2009—2011年生长季内在帽儿山森林生...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作为欧亚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在全球变化和区域碳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物候和光合能力在环境变化下的响应是一种表型驯化还是基因调控下的适应还不清楚。于2009—2011年生长季内在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45°24'N,127°40'E)测定了6个来自不同气候条件(纬度:48—52°N,年均温:-2.3—2.6℃)下的兴安落叶松种源在同质园内的32年生树木的叶片物候(4—10月)和光合能力季节动态(5—9月)。结果表明:6个种源的树木叶片的展叶和落叶起始日期均无显著差异,均在4月下旬展叶、在9月下旬开始落叶,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生长季天数分别波动在150—153 d、145—147 d和148—151 d之间。6个种源树木叶片展叶起始日期和春季展叶前>0℃积温均显著负相关,而落叶起始日期和秋季均温均显著正相关(P<0.05)。这表现出物候对环境变化的表型驯化效应。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季节动态具有明显的种源差异。来自于较高纬度的塔河、根河、中央站种源的Pmax仅在生长季初期(5—6月)明显低于其各自的年均值,而在其他生长阶段则在年均值以上;来自较低纬度的鹤北和乌伊岭种源的Pmax仅在生长盛期(8月)明显高于其各自年均值,而在其他阶段则处于年均值以下。6个种源树木Pmax和生长季均温均显著正相关(P<0.01),且来自较高纬度的中央站、根河、三站种源树木Pmax随温度升高的增幅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种源树木。在每个生长阶段Pmax均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P<0.05),并且差异趋势随生长季进程而有所不同:中央站种源在每个生长阶段都具有最高的Pmax,而根河、塔河、乌伊岭分别在生长季初期(5—6月)、中期(7月)和盛期(8月)、后期(9月)具有最小Pmax。这些光合能力的差异是基因调控下的树木对种源原地气候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兴安落叶松的物候可塑性和光合能力遗传适应性对其能够在广阔多样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兴安落叶松 种源 物候 光合能力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森林生态学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6
作者 全先奎 张全智 王兴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0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流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提出了理论、实验和实习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因理论课时不足而导致的教学内容讲...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流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分析了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提出了理论、实验和实习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因理论课时不足而导致的教学内容讲授不完整的问题,又加强了实践和理论结合的程度。这种教学模式也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教学改革 双一流 创新
下载PDF
施肥对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58
7
作者 贾淑霞 王政权 +6 位作者 梅莉 孙玥 全先奎 史建伟 于水强 孙海龙 谷加存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对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探讨了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 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气室法(LI-6400-09叶室连接到LI-6400便携式CO2/H2O分析系统)对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探讨了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关系,以及施肥对细根生物量、根中氮含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导致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分的活细根生物量降低18.4%和27.4%,死细根生物量分别降低了34.8%和127.4%;2)施肥使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34.9%和25.8%;3)施肥对根中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4)落叶松和水曲柳林地的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变化,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下5和10cm处的温度表现出明显的指数关系,其相关性R2=0.93~0.98。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的范围在2.45~3.29。施肥处理对Q10没有产生影响,施肥处理导致细根生物量减少可能是引起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氮含量 土壤呼吸 落叶松 水曲柳
下载PDF
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长、死亡和周转 被引量:38
8
作者 史建伟 王政权 +4 位作者 于水强 全先奎 孙玥 贾淑霞 梅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细根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与过程的核心环节,而细根周转估计的关键是了解细根的生长和死亡动态。该研究以18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 细根周转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与过程的核心环节,而细根周转估计的关键是了解细根的生长和死亡动态。该研究以18年生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两树种0~40cm深度的细根生长和死亡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研究了两树种细根在不同土层深度的生长与死亡动态、细根周转以及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落叶松平均细根生长(Root length density production,RLDp)(0.0045mm·cm^-2·d^-1)明显低于水曲柳RLOp(0.0077mm·cm^-2·d^-1)。两个树种细根平均RLDp在表层(0~10cm)最大,而底层(30~40cm)最小,两树种平均细根死亡(Root lergth density mortality,RLDM)也表现同样规律。水曲柳春季生长的细根占41.7%,夏季占39.7%,而落叶松细根生长分别是24.0%和51.2%,水曲柳细根死亡主要发生在春季(34.3%)和夏季(34.0%),而落叶松细根死亡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分别占28.5%和32.3%),两树种细根生长与死亡在冬季均较小;2)落叶松细根年生长量(0.94mm·cm^-2·a^-1)和年死亡量(0.72mm·cm^-2·a^-1)明显低于水曲柳(1.52和1.21mm·cm^-2·a^-1),两树种细根表层年生长量和年死亡量均最高,底层最低。落叶松细根年周转为3.1次·a^-1(按年生长量计算)和2.4次·a^-1(按年死亡量计算),相比较,水曲柳细根年周转分别为2.7次·a^-1和2.2次·a^-1;3)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降水综合作用影响细根生长和死亡动态,可以解释细根生长80%的变异和细根死亡95%以上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水曲柳 根生长 细根死亡 细根周转 微根管
下载PDF
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4
9
作者 刘金梁 梅莉 +2 位作者 谷加存 全先奎 王政权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 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细根取样,区别不同根序,研究施氮肥对这2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组织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水曲柳和落叶松1~3级根的生物量、水曲柳2~4级根和落叶松3级根直径,以及水曲柳1~4级根和落叶松1级根的比根长(P<0.05),但是对根长影响不显著;施肥仅对水曲柳1~2级根组织中氮浓度增加显著(P<0.05)。这些研究对认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理生态过程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施氮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形态
下载PDF
施用氮肥对落叶松人工林一级根外生菌根侵染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玥 全先奎 +3 位作者 贾淑霞 谷加存 郭大立 王政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27-1732,共6页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 以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施N肥试验,对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根系进行取样,研究了1级根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形态,及其与不同季节、土壤深度和土壤N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对落叶松人工林1级根的侵染率显著受不同季节和土壤深度土壤N有效性的影响.在不同季节和土层之间,施N肥导致菌根真菌侵染率下降.与未侵染菌根真菌相比,菌根真菌侵染导致1级根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平均直径增加18.7%,平均根长缩短23.7%,比根长降低16.3%.这种根系形态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土壤深度处理中表现明显.菌根真菌侵染改变了1级根形态,影响根系的生理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外生菌根菌 细根形态 直径 长度 比根长
下载PDF
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估计 被引量:24
11
作者 于水强 王政权 +5 位作者 史建伟 全先奎 梅莉 孙玥 贾淑霞 于立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树木细根(直径≤2mm)是控制树木与其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其寿命的长短决定了每年被分配到土壤中碳和养分的数量。我们使用微根管技术监测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细根生... 树木细根(直径≤2mm)是控制树木与其周围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其寿命的长短决定了每年被分配到土壤中碳和养分的数量。我们使用微根管技术监测了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细根生长、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运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细根存活率及中位值寿命(Median root lifespan,MRL),做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用对数秩检验(Los-rank test)比较不同树种、不同土壤层次、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寿命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随观测期延长,细根存活率逐渐下降,在观测期内的各个时点上,水曲柳细根存活率显著高于落叶松(P〈0.001),说明水曲柳细根寿命明显长于落叶松,两树种的MRL分别为111±7d和77±4d。无论是水曲柳还是落叶松,土壤下层(20~40cm)的细根存活率始终高于上层(0~20cm),差异程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落=0.001,p水〈0.001),落叶松上下两层的MRL分别为62±11d和95±11d,水曲柳为111±6d和124±20d,这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有关,下层土壤延长细根寿命。不同同龄根群(Root cohort)的细根寿命不同。落叶松夏季产生的细根存活率显著高于春季(P=0.042),中位值寿命分别是MRL春=47±13d,MRL夏=82±6d。水曲柳不同细根同龄根群与落叶松具有相似的季节性,夏季产生的细根存活率在同一时间点上要显著高于春季(P=0.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寿命 微根管 生存分析 水曲柳 落叶松
下载PDF
水曲柳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分解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宋森 谷加存 +2 位作者 全先奎 郭大立 王政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7-1237,共11页
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的细根分解研究以埋袋法的应用为主。然而,由于埋袋法对分解材料的干扰以及对分解环境的改变使其很难揭示原位环境下根系的自然分解过程。该研究应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连续3... 细根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的细根分解研究以埋袋法的应用为主。然而,由于埋袋法对分解材料的干扰以及对分解环境的改变使其很难揭示原位环境下根系的自然分解过程。该研究应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连续3年对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细根的分解过程进行原位监测,运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细根分解的保存率及分解期中位值(即50%细根完全分解的时间,Medianroot decomposition time),做分解曲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test)方法分析不同树种、直径、根序及土层对细根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时间延长,细根的保存率逐渐下降,兴安落叶松细根保存率的下降显著快于水曲柳(p<0.001),两树种分解期中位值分别为(82±7)d和(317±28)d;不同直径等级(≤0.3、0.3~0.6、>0.6mm)细根的分解速率不同,两树种最长分解期中位值均出现在最细直径(≤0.3mm)根中;高级根分解速率显著低于一级根(p<0.05);土壤上层分解速度快,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细根分解速率减小。微根管技术为了解细根自然分解过程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兴安落叶松 细根分解 微根管
下载PDF
环境变化对兴安落叶松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平川 王传宽 全先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65-1974,共10页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我国北方人工林优势树种,采集地理和气候差异明显的6个种源种子,在分布区南界的均一立地条件下进行播种,形成了32a林分。采集新老枝、新老叶和不同径级的根样品,测定其氮(N)和磷(P)浓度,比较种源间差异以...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为我国北方人工林优势树种,采集地理和气候差异明显的6个种源种子,在分布区南界的均一立地条件下进行播种,形成了32a林分。采集新老枝、新老叶和不同径级的根样品,测定其氮(N)和磷(P)浓度,比较种源间差异以及其随月份的变化和各器官NP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老枝叶(P<0.05)、1—2 mm根(P<0.01)和2—5 mm根(P<0.05)N浓度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21.1—24.2 mg/g、5.9—7.8 mg/g和4.7—6.5 mg/g。P浓度在老枝叶(P<0.05)和新枝叶(P<0.05)中都表现出种源间的差异显著,变化范围分别为4.5—5.8 mg/g和4.5—6.5 mg/g。根系和枝叶的N/P皆存在种源间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和根系的NP浓度的月份变化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而新枝则呈现增加-减小-增加的不同趋势。新老枝、新老叶和根系的N和P浓度之间显著相关;新老枝、新老叶和根系之间的N浓度显著相关。不同种源兴安落叶松因对不同环境的长期适应而产生NP化学计量特征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环境变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黑龙江省帽儿山温带阔叶树种不同器官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瑞 王传宽 +1 位作者 全先奎 王兴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量化共存树种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关系的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探讨共存树种养分元素的器官间分配策略和种间利用差异,以期增强对整树水平的碳、氮、磷储量和分配格局的认识。【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中的10个共... 【目的】量化共存树种的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关系的器官间和种间差异,探讨共存树种养分元素的器官间分配策略和种间利用差异,以期增强对整树水平的碳、氮、磷储量和分配格局的认识。【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中的10个共存阔叶树种,研究叶、枝、皮、边材、心材、树桩、大根(5 mm<直径≤30 mm)、粗根(2 mm<直径≤5 mm)和细根(直径≤2 mm)9个器官的碳含量(C)、氮含量(N)、磷含量(P)以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用变异系数表达器官和树种间的差异,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元素两两之间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树种、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C、N、P及C:N、C:P、N:P影响显著(树种对C:P影响不显著除外);从均值来看,资源获取器官(叶和细根)的C、N、P及N:P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木质部(边材、心材)的C:N、C:P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从种间变异来看,叶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的种间差异均较低;细根N、C:N和N:P的种间差异均较高,而P和C:P的种间差异均较低,表明该地区树木将有限的氮元素优先分配给光合器官;大部分器官的元素间相关关系不显著,表明单一器官的养分计量关系不能直接反应其他器官或整树水平的计量关系;器官间C和N、C和P相关关系因树种而异,但N和P关系各树种高度一致。【结论】树木器官间的C、N、P、C:N、C:P和N:P的差异与器官功能分异紧密相关。总体上温带森林树种将受限的氮元素优先分配到叶,同时氮也会限制木材固碳。各器官对碳、氮、磷元素的利用在群落共存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有助于降低种间竞争。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一个器官的养分含量及其计量关系均不能直接反应其他器官的情况,因此仅用某一器官来量化整树水平的碳、氮、磷储量及其分配格局是不准确的,今后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元素含量的器官间和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器官间差异 种间差异 局域尺度
下载PDF
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楠 瓮岳太 +2 位作者 杨光 邸雪颖 全先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8,共8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研究不同火烧强度和火后恢复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火烧强度、火后恢复时间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研究不同火烧强度和火后恢复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火烧强度、火后恢复时间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均具有显著(P<0.05)影响;(2)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大,土壤微生物总PLFAs质量摩尔浓度、细菌PLFAs质量摩尔浓度及其相对丰度、真菌PLFAs质量摩尔浓度、放线菌PLFAs质量摩尔浓度、丛枝菌根真菌PLFAs质量摩尔浓度及其相对丰度、细菌和真菌比值均呈减小趋势,而放线菌和真菌PLFAs相对丰度、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比值均呈增大趋势;(3)随着火后恢复时间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PLFAs质量摩尔浓度,细菌、真菌和丛枝菌根真菌PLFAs质量摩尔浓度在高火烧强度表现出增大的趋势;(4)与对照相比,低火烧强度在部分火后恢复时间内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而中火烧和高火烧强度则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不同火后恢复时间和火烧强度下的土壤养分的变化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物量和结构改变的原因之一,研究火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时,应考虑火烧强度和火后恢复时间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强度 火后恢复时间 土壤微生物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提升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教君 张秋良 +18 位作者 王安志 王传宽 于立忠 于大炮 张全智 闫巧玲 郑兴波 王冰 周正虎 郝帅 张欣 宋立宁 郑晓 王兴昌 杨凯 全先奎 高添 孙一荣 张金鑫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41-48,共8页
东北森林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三区四带”中唯一森林带,在维护区域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因自然与人为干扰,东北森林生... 东北森林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三区四带”中唯一森林带,在维护区域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因自然与人为干扰,东北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下降,影响其生态屏障功能的持续、稳定发挥。为有效提升东北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本文基于东北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观测和研究结果,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将东北森林划分为长白山、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平原防护林、高原防护林、丘陵防护林等6个一级林区(包括12个亚林区),系统评估了各林区/亚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及其功能现状,甄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据此提出了完善并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提升东北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屏障功能和木材战略储备能力的经营技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防护林生态系统构建、质量/功能提升技术等对策建议,为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及功能持续、稳定和高效发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东北森林带 北方防沙带 生态屏障功能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针叶解剖结构变化及其光合能力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被引量:39
17
作者 季子敬 全先奎 王传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967-6974,共8页
叶片易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不但与叶片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叶片结构的改变势必会改变树木的生理功能。同一树种长期生长在异质环境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和适应,会在形态和生理特性等... 叶片易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不但与叶片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而且反映树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叶片结构的改变势必会改变树木的生理功能。同一树种长期生长在异质环境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和适应,会在形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产生变异,形成特定的地理种群。另外,母体所经受的环境胁迫也会影响到其子代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等特征。因此,了解植物叶片形态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是探索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基础。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是我国北方森林的优势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为了区分叶片对气候变化的可塑性和适应性,采用同质园法比较测定了6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兴安落叶松种源的32年生树木的针叶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相关因子,分析了针叶的解剖结构特征、光合能力(P max-a)、水分利用效率(WUE)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厚度、叶肉细胞厚度、传输组织厚度、维管束厚度、内皮层厚度以及叶片总厚度均存在显著的种源间差异(P<0.05)。叶肉细胞厚度与P max-a、气孔导度和WUE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叶肉细胞厚度、表皮细胞厚度、叶片总厚度以及叶肉细胞厚度和表皮细胞厚度在叶片总厚度中所占比例均与种源地的干燥度指数(即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呈正线性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种源兴安落叶松针叶解剖结构因对种源原地气候条件的长期适应而产生显著的差异,从而引起其针叶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等生理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有利于该树种在气候变化的情景下得以生存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种源 叶片解剖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炳东 韩懂懂 +4 位作者 李兆国 全先奎 于宏洲 邸雪颖 杨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2,98,共6页
在大兴安岭塔河县1990年到2018年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火烧迹地区域,设置试验样地,选择附近未过火区为对照样地,共计80块样地,每个样地为20 m×20 m。设置未火烧林地为对照组,火烧后(过火)恢复时期设置为恢复时长t≤6 a... 在大兴安岭塔河县1990年到2018年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火烧迹地区域,设置试验样地,选择附近未过火区为对照样地,共计80块样地,每个样地为20 m×20 m。设置未火烧林地为对照组,火烧后(过火)恢复时期设置为恢复时长t≤6 a为恢复初期、6 a<t≤15 a为恢复中期、15 a<t≤28 a为恢复后期;将坡度(θ)划分为平坡(0°<θ≤2°)、缓坡(2°<θ≤5°)、斜坡(5°<θ≤15°);将坡向划分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2018年,以随机采样法,在每块样地内随机设置至少30个采样点,用土钻采集表层(0~10 cm)土壤样品,经过冷冻干燥、过筛,采用液氯熏蒸浸提法处理后,应用德国耶拿Multi N/C 2100S分析仪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多因素方差分析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检验法,分析林火、坡度、坡向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烧后恢复中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其他恢复时期有显著差异(P<0.05),火干扰28a后火烧迹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接近但仍低于未过火的对照样地。微生物量碳,在平坡时,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碳氮比[微生物量碳质量分数(w(C))与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w(N))比(w(C)∶w(N))],在斜坡无明显变化。除半阳坡外,其他坡向恢复中期的微生物量碳氮与对照组的微生物量碳氮差异显著(P<0.05)。火烧迹地阴坡的微生物量碳氮高于阳坡的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量碳氮比(w(C)∶w(N)),在半阳坡的火后不同恢复期无明显变化,而在阳坡的火后恢复初期、恢复中期、恢复后期之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坡度与坡向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量碳影响极显著(P<0.01);而微生物量氮主要受坡向的影响(P<0.05)。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为持久,地形是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火烧迹地的恢复,坡度对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开始加深;火烧迹地,阳坡比阴坡能更快地恢复至火烧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量氮 火烧迹地 恢复时长 地形因子
下载PDF
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向飞 王传宽 全先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172-4180,共9页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进行了动态跟踪测定,并同步测定了土壤温度(Ts)、土壤湿度(Ms)、叶面积指数(LAI)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和取样时间的FRP和FRM均差异显著(P<0.001)。杨桦林、硬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红松林、蒙古栎林的FRP和FRM分别为:(13.34±0.90)μm.cm-.2d-1(平均值±标准误)和(5.02±0.36)μm.cm-.2d-1、(13.04±0.82)μm.cm-.2d-1和(6.85±0.32)μm.cm-.2d-1、(8.74±1.44)μm.cm-.2d-1和(5.05±0.61)μm.cm-.2d-1、(8.02±2.27)μm.cm-.2d-1和(3.88±0.35)μm.cm-.2d-1、(7.59±0.82)μm.cm-.2d-1和(3.88±0.61)μm.cm-.2d-1。所有林型生长季期间FRP的时间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却因林型而异。FRM随生长季的进程而逐渐增加,杨桦林和硬阔叶林FRM在8月初出现峰值,而红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蒙古栎林的FRM峰值均出现在生长季末期。Ts、Ms和LAI对FRP和FRM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P<0.05),3个因子的综合作用对各个林型FRP和FRM变异性的解释率分别达68%和53%以上,表明这些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和死亡的时间动态主要受土壤温湿度和叶面积变化的联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长量 细根死亡量 季节动态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落叶松径向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20
作者 梁逸娴 王传宽 +3 位作者 臧妙涵 上官虹玉 刘逸潇 全先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研究气候变暖对树木径向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对准确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树木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04年将4个纬度地点(从北往南依次为塔河、松岭、黑河和带岭)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树向南移植到黑龙江帽儿山森林... 研究气候变暖对树木径向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对准确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树木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04年将4个纬度地点(从北往南依次为塔河、松岭、黑河和带岭)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树向南移植到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研究站的同质园内,模拟气候暖化。在同质园和移栽来源地同步测定树木径向生长和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显著促进了松岭和塔河落叶松树木的径向生长,胸径(DBH)、树干距离地面10 cm处直径(D_(10))及其相对增长率和单位增温相对增长率均随增温幅度的增加而增大;松岭和塔河树木DBH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8.62%和101.49%,单位增温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6.11%·℃^(-1)和18.79%·℃^(-1)。(2)气候变暖显著减小了塔河树木叶、枝和根生物量的占比,增大了树干和地上生物量的占比;气候变暖也显著减小了松岭树木根生物量占比,增大了树干生物量占比。气候变暖后,松岭和塔河树木根冠比均显著减小。气候变暖会影响落叶松树木的径向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且这种影响因暖化程度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落叶松 移栽试验 胸径 生物量分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