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计划免疫服务的价值链分析
1
作者 全永霞 陈斌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84-385,共2页
采用价值链、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我国目前免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免疫服务的价值及其网络体系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接种率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免疫服务 价值链 策略
下载PDF
武汉市武昌区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全永霞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武汉市 麻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武昌区基层免疫规划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7
3
作者 全永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国家免疫规划 服务职能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武昌区 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健康水平 卫生文明 传染病
原文传递
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控制图法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娟 燕虹 +2 位作者 阮娇 张皓 全永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101-3102,3105,共3页
目的基于控制图法构建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预警模型,确定最佳预警界值,为该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整理2009-2014年武昌区手足口病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筛检试... 目的基于控制图法构建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预警模型,确定最佳预警界值,为该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整理2009-2014年武昌区手足口病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筛检试验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计算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找出最佳预警界值。结果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最佳预警界值为P90,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3.88%、50.00%和97.87%。结论手足口病预警界值的确定应根据发病特点结合当地疫情优选,注重地区特异性,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ROC曲线 控制图 预警模型
下载PDF
武汉市2006年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德峰 周敦金 +5 位作者 李保站 周璇 胡权 全永霞 艾运生 文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7-728,共2页
为了解武汉市居民HBsAg携带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于2006年9—11月在武汉市居民中开展了HnsAg携带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05—2016年武汉市武昌区乙型肝炎流行状况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跃会 燕虹 +2 位作者 阮娇 李十月 全永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4期509-511,516,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武昌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状况,为防制乙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05—2016年武昌区报告乙肝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武昌区共报告乙肝8 004例,主要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目的了解武汉市武昌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状况,为防制乙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05—2016年武昌区报告乙肝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6年武昌区共报告乙肝8 004例,主要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占94.58%(7 570例),未分类乙肝比例下降。男女比为2.37∶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4岁。报告病例中构成比居前4位的职业分别为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工人、干部职员,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4.10%。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年平均发病率为55.2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0.31%。其中男性发病率下降117.34/10万;女性发病率下降42.75/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0~14岁人群发病率较低(5.00/10万以下),20~84岁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40.00/10万以上)。结论武昌区乙肝病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需继续保持新生儿乙肝疫苗的高接种率,加强对人群,尤其是男性成人群体防治乙肝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流行状况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原文传递
SARIMA模型在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跃会 姚星 +3 位作者 阮娇 燕虹 李十月 全永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9期2642-2645,共4页
目的探讨SARIMA模型在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SARIMA模型验证2018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6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资料建立SARIMA模型,... 目的探讨SARIMA模型在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SARIMA模型验证2018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6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资料建立SARIMA模型,通过2017年月发病率数据验证并修正模型,预测2018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使用SPSS 20.0建立SARIMA模型,Eviews 7.0做ADF单位根检验。结果2005-2016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建立最佳SARIMA模型预测的2017年月发病率,并与实际值相比较,两者相关系数为0.766(P<0.01),平均相对误差(MAPE)为18.50%,实际值均在模型预测95%可信区间内。根据修正后最佳模型SARIMA(0,1,1)(2,1,0)12预测2018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为1.36/10万~2.67/10万。结论SARIMA模型对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SARIMA模型 细菌性痢疾
原文传递
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阮娇 王跃会 +1 位作者 燕虹 全永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状况,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结合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共报告细菌性痢...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细菌性痢疾流行状况,为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结合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武汉市武昌区共报告细菌性痢疾9 816例,无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6∶1。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动在120.14/10万至19.1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2.22/10万。细菌性痢疾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5~10月。病例中居前3位的人群依次为散居儿童、学生、离退人员,占总病例的56.08%(5 505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24岁,0~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95.00/10万),占总病例的24.16%(2 372例)。年均发病率居前4位的街道依次为南湖、杨园、粮道街和徐家棚,发病率均超过100.00/10万。结论武汉市武昌区应加强细菌性痢疾的防控,尤其重点街道的防控,时间重点在5~10月。除保持对散居儿童及学生等低年龄组人群的监测防控工作外,需对武昌区老年人加强细菌性痢疾宣传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状况
原文传递
武汉市61例淮阳山出血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滨 王文勇 +12 位作者 田俊华 孔德广 全永霞 代永安 王启发 刘潇潇 李伟 张艳 彭劲松 周国强 罗同勇 胡权 贺永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5,共2页
淮阳山出血热(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是近年在我国中部地区淮阳山一带发现的由蜱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淮阳山病毒,Huaiyangshan virus)引起的出血热。武汉市地处中原,位于淮阳山边缘,且有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收治了许多... 淮阳山出血热(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是近年在我国中部地区淮阳山一带发现的由蜱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淮阳山病毒,Huaiyangshan virus)引起的出血热。武汉市地处中原,位于淮阳山边缘,且有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收治了许多淮阳山出血热病例,现对其中确诊的61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阳山出血热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