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DSN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全秀莲 朱金明 +2 位作者 陈曦 张宇 冀学宁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5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DSN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DSN1,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DSN1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分析DSN1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DSN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DSN1,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DSN1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分析DSN1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DSN1高低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75.8%(91/120)DSN1高表达、24.2%(29/120)DSN1低表达。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DSN1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DSN1高表达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DSN1低表达者(P均<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DSN1表达(HR=1.091,95%CI:1.082~3.75,P=0.001)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率独立预测因子,DSN1表达(HR=1.887,95%CI:1.591~4.528,P=0.003)、TNM分期(HR=1.368,95%CI:0.577~2.734,P=0.013)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预测因子。结论DSN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DSN1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预测三阴性乳腺癌预后新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DSN1基因 生存时间 预后
下载PDF
二甲双胍在结肠癌中通过抑制lncRNA-MALAT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全秀莲 朱金明 +1 位作者 陈曦 冀学宁 《肿瘤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检测MET对结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qRT-PCR检测5种lncRNA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和/或MALAT...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检测MET对结肠癌细胞SW480和SW620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qRT-PCR检测5种lncRNA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和/或MALAT1基因敲减在体外对PI3K/AKT和ERK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MET在体外对SW480和SW620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MET可促进SW480和SW620细胞凋亡(P<0.05)。在5种lncRNA中,lncRNA-MALAT1在SW480和SW62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P<0.01)。siRNA可抑制lncRNA-MALAT1表达,并进一步增强MET介导的抗结肠癌作用(P<0.05)。MET可下调结肠癌细胞中lncRNA-MALAT1的表达(P<0.05),并通过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与lncRNAMALAT1敲减协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P<0.01)。结论MET在结肠癌细胞中通过抑制lncRNA-MALAT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二甲双胍 lncRNA-MALAT1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老年肺癌性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始宇 葛日光 +1 位作者 全秀莲 曲贵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675-1676,共2页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肺癌 老年 癌性疼痛 国药准字 化疗 放疗 应用
下载PDF
肺癌性淋巴管炎3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4
作者 金始宇 全秀莲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肺癌性淋巴管炎 临床表现 肺间质性病变 X线检查 病理检查
下载PDF
胸腔灌注顺铂联合局部射频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2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绍兰 王若雨 +3 位作者 冀学宁 吴忠 全秀莲 葛日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485-5485,共1页
关键词 胸腔积液 恶性/药物疗法 顺铂/治疗应用 灌注 局部 高温 诱发
下载PDF
甲地孕酮提高肿瘤病人化疗期间耐受性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郭绍兰 王若雨 +3 位作者 冀学宁 葛日光 全秀莲 吴忠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00-101,共2页
从2003年–2007年,将同期入院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宜利治组及化疗组,观察食欲改善情况、恶心呕吐反应及KPS评分指标。联合组食欲有反应84.3%(27/32),而对照组59.5%(22/3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组恶心呕吐... 从2003年–2007年,将同期入院的69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宜利治组及化疗组,观察食欲改善情况、恶心呕吐反应及KPS评分指标。联合组食欲有反应84.3%(27/32),而对照组59.5%(22/3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组恶心呕吐无反应68.7%(22/32),对照组47.5%(17/3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KPS评分增加10分56.2%(18/32),对照组18.9%(7/3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甲地孕酮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的耐受性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地孕酮 肿瘤 化疗
下载PDF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9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全秀莲 王若雨 +1 位作者 葛日光 杨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2006-06/2009-03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口服吉非替联合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全脑照射,2.0 Gy/f,DT 40 Gy/20f。同时口...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2006-06/2009-03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口服吉非替联合放疗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全脑照射,2.0 Gy/f,DT 40 Gy/20f。同时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果:9例患者中CR 1例,PR 4例,SD 2例,PD 2例,客观有效率56%,疾病控制率78%。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的皮肤反应和腹泻,1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病理学 非小细胞肺/继发性 脑肿瘤/继发性/放射疗法 喹唑啉类/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例分析
8
作者 全秀莲 葛日光 +1 位作者 王若雨 杨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8期4503-4503,4518,共2页
目的观察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6-06-2009-0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 mg/2 d,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 1例,PD 1例,中位疾病进展时... 目的观察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6-06-2009-06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 mg/2 d,观察其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0例患者中CR 1例,PR 7例,SD 1例,PD 1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个月,不良反应减轻,均能耐受。结论隔日口服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有效,不良反应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类/治疗应用 肺肿瘤/药物疗法 非小细胞肺/药物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人类
原文传递
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7例分析
9
作者 全秀莲 葛日光 +1 位作者 杨方 王若雨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74-275,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均有肺外远处转移;影像学表现为从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条索状不均一阴影,部分条索可达胸膜并... 目的:探讨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例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乳腺癌并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均有肺外远处转移;影像学表现为从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条索状不均一阴影,部分条索可达胸膜并见小结节;或肺野呈网格状改变。呼吸道症状经内科治疗无效,但化疗有效。结论:经内科治疗呼吸道症状无效的乳腺癌患者,应高度怀疑肺癌性淋巴管炎,予以化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并发症 肺肿瘤/并发症/诊断 淋巴管炎/病因学/诊断 误诊 人类
原文传递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微囊化胃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学宁 范学军 +4 位作者 全秀莲 吴忠 王若雨 王为 马小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4-464,共1页
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我们通过巨噬细胞与微囊化胃癌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微囊化胃癌细胞表型的影响。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胃癌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微囊化 细胞共培养
原文传递
微囊化人胃癌细胞SGC-7901模型建立
11
作者 冀学宁 范学军 +3 位作者 全秀莲 王若雨 王为 马小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3-545,共3页
目的建立微囊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模型。方法微胶囊制备仪包裹SGC-7901细胞,培养至21d,噻唑蓝(MTr)比色法观察隔日细胞的生长活性,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隔日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选取第7、14、21天的微囊化SGC-7901... 目的建立微囊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培养模型。方法微胶囊制备仪包裹SGC-7901细胞,培养至21d,噻唑蓝(MTr)比色法观察隔日细胞的生长活性,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隔日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选取第7、14、21天的微囊化SGC-7901细胞,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观察微囊前后SGC-7901细胞5一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细胞核抗原(PC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结果MTT结果示培养至第14天,细胞相对数不再增加,随后细胞相对数略下降;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培养上清中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乳酸上升;至20d后分别为10、100mmol/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GC-7901细胞贴壁培养中表达PCNA和VEGF基因;第7和14天,微囊化人胃癌细胞可见PCNA、BrdU及VEGF基因表达;21d,PCNA和Br-dU主要在细胞团外层表达,内层细胞则表达少或不表达,而VEGF均见表达。结论呈三维立体生长的微囊化胃癌细胞模型生长稳定,相关基因表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囊化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以乳晕增生为首发表现的男性肺癌39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金始宇 郭绍兰 全秀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667-1667,共1页
关键词 乳晕 增生 肺癌 男性 首发表现 就诊 辅助检查 困难 积累 发现
原文传递
闭式胸腔引流联合洛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云亮 冀学宁 +1 位作者 全秀莲 朱金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闭式肠腔引流联合洛铂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 30例通过胸腔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肺癌17例,乳腺癌10例,恶性间皮瘤2例,胰腺癌1例。采用留置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待引流结束后... 目的探讨闭式肠腔引流联合洛铂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方法 30例通过胸腔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肺癌17例,乳腺癌10例,恶性间皮瘤2例,胰腺癌1例。采用留置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待引流结束后将洛铂5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经导管注入胸腔,2周内给药1~3次。观察毒副作用,化疗结束后4周判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共胸腔内灌注化疗49次,每例1~3次。治疗1次者14例,2次者13例,3次者3例。治疗后评价完全缓解10例(33.3%),部分缓解16例(53.3%),未缓解4例(13.3%),总有效率86.7%。毒副作用小,均为Ⅰ~Ⅱ度。结论对原发肿瘤来自不同系统的恶性胸腔积液,在充分胸腔引流的基础上采用洛铂胸腔灌注化疗治疗,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洛铂 闭式胸腔引流 胸腔灌注化疗 毒副反应
原文传递
槐耳浸膏对人胃癌MKN-45、SGC-7901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运宾 李晓文 +2 位作者 全秀莲 吕金燕 冀学宁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分析槐耳浸膏对人胃癌低分化细胞株MKN-45和中分化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阴性对照组)、5、10、20 mg/ml槐耳浸膏作用于MKN-45和SGC-7901细胞24 h,... 目的分析槐耳浸膏对人胃癌低分化细胞株MKN-45和中分化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阴性对照组)、5、10、20 mg/ml槐耳浸膏作用于MKN-45和SGC-7901细胞24 h,经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表现;作用24、48、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作用24 h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2、MMP-9 mRNA表达情况,以凝胶电泳后条带吸光度值为其表达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阴性对照组细胞绿染(正常细胞),大小均一,结构完整;随着槐耳浸膏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比例增加,其中凋亡细胞黄染,形态不规则,细胞膜可见芽状突起,细胞核固缩、碎裂,染色质浓染并沿核膜分布;坏死细胞染成红色,大小、形态较均一。槐耳浸膏作用于MKN-45细胞24 h后,阴性对照组和5、10、20 mg/ml槐耳浸膏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0.8)%、(14.6±1.0)%、(18.0±1.1)%、(23.1±1.2)%(F=333.972,P<0.01),作用48 h后分别为(7.3±1.2)%、(18.3±1.6)%、(24.5±1.3)%、(27.2±1.7)%(F=528.432,P=0.001),作用72 h后分别为(7.5±0.9)%、(50.2±1.6)%、(58.0±1.9)%、(69.0±1.4)%(F= 3 814.238,P<0.01)。槐耳浸膏作用于SGC-7901细胞24 h后,阴性对照组和5、10、20 mg/ml槐耳浸膏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9±1.0)%、(19.4±1.2)%、(22.0±1.7)%、(23.0±1.9)%(F=120.190,P<0.01),作用48 h后分别为(10.2±1.3)%、(40.9±1.4)%、(51.6±1.9)%、(66.2±1.9)%(F=1 281.342,P<0.01),作用72 h后分别为(27.4±1.8)%、(49.7±1.4)%、(65.1±1.4)%、(69.0±2.0)%(F=1 112.767,P<0.01)。槐耳浸膏诱导两种细胞凋亡时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均P<0.01)。相同作用条件,SGC-7901细胞凋亡率较MKN-45细胞有增高趋势。槐耳浸膏作用于胃癌MKN-45细胞后,阴性对照组和5、10、20 mg/ml槐耳浸膏组MMP-2 mRNA表达量(吸光度)分别为0.64±0.02、0.49±0.01、0.36±0.02、0.32±0.01(F=274.321,P<0.01),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1±0.01、0.54±0.02、0.47±0.02、0.39±0.02(F=203.948,P<0.01);SGC-7901细胞MMP-2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4±0.01、0.42±0.02、0.34±0.20、0.29±0.01(F=305.877,P<0.01),MMP-9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5±0.15、0.47±0.01、0.44±0.01、0.39±0.02(F=265.259,P<0.01);两种细胞MMP-2和MMP-9 mRNA表达水平均较阴性对照组减少(均P<0.05),且随着槐耳浸膏浓度的增加,二者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槐耳浸膏在体外可诱导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凋亡,并可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其作用可能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槐耳浸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