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登巴赫综合征1例报道
1
作者 公绪合 丁彦春 +1 位作者 李向东 张鹏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08-50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反复胸闷、气短、心悸20余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为主诉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可以缓解,伴双下肢水肿.就诊外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以“反复胸闷、气短、心悸20余年,加重伴咳嗽,咳痰1周”为主诉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心悸,休息可以缓解,伴双下肢水肿.就诊外院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全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鲁登巴赫综合征 胸闷 气短 心悸
下载PDF
酷似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年女性暴发性心肌炎成功抢救1例
2
作者 公绪合 王佳丽 +3 位作者 姚道阔 沈爱东 李虹伟 陈晖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7-248,F0003,共3页
1临床资料53岁女性,“间断胸闷1 d”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天前做饭过程中突发胸闷、憋气,伴头晕、心悸、出汗,无胸痛、晕厥、黑曚,无发热、咳嗽与咳痰,自服糖果后约40 min缓解,患者未诊治。后患者无诱因仍反复胸闷,憋气、出汗,就诊急诊... 1临床资料53岁女性,“间断胸闷1 d”入院,既往体健,患者1天前做饭过程中突发胸闷、憋气,伴头晕、心悸、出汗,无胸痛、晕厥、黑曚,无发热、咳嗽与咳痰,自服糖果后约40 min缓解,患者未诊治。后患者无诱因仍反复胸闷,憋气、出汗,就诊急诊心电图(图1A)窦性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 糖皮质激素 心肌活检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公绪合 李向东 +6 位作者 张鹏强 黄丽红 丁彦春 朱宁 陈亮 赵健 曲鹏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高血压病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引起全身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脑血管动脉硬化、肾脏功能衰竭等,对其关注也较多。然而对高血压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关注较少,且对观察指标认识相对不足。
关键词 高血压 窦性心率震荡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公绪合 王国干 +1 位作者 王鹏博 王斯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5期379-382,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免疫调控等特点。近期大量研究关注MSCs的归巢能力、旁分泌机制及抗炎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用的报道也较多,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stemcells,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具有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免疫调控等特点。近期大量研究关注MSCs的归巢能力、旁分泌机制及抗炎作用,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作用的报道也较多,可以改善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本文结合近期相关研究,对其机制和问题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进展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公绪合 王国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年第7期639-641,644,共4页
随着干细胞治疗在缺血性心肌病中研究进展,在扩张型心肌病(DCM)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就CD34+干细胞,GSCF动员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祖细胞治疗DCM的研究,作用机制、临床试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综述。
关键词 干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公绪合 李虹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77-81,共5页
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既往高血压防治重点集中在年轻人,对老年人缺乏相关研究,严格降压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尚存争议,由于高龄相关因素和并发症问题,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仍然存在挑战。本文结合近年老年高血压相... 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既往高血压防治重点集中在年轻人,对老年人缺乏相关研究,严格降压能否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尚存争议,由于高龄相关因素和并发症问题,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仍然存在挑战。本文结合近年老年高血压相关临床试验,对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降压目标值及治疗做一综述,为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临床试验 降压目标值 进展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公绪合 王国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获益明显,主要机制有细胞分化、血管新生和旁分泌。但多数研究显示,移植干细胞在受体心脏生存率低,尤其是心肌缺氧、缺血等恶劣环境下细胞分化证据不足,难以解释心功能的改善,更多研究将治疗获益归因于...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获益明显,主要机制有细胞分化、血管新生和旁分泌。但多数研究显示,移植干细胞在受体心脏生存率低,尤其是心肌缺氧、缺血等恶劣环境下细胞分化证据不足,难以解释心功能的改善,更多研究将治疗获益归因于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包括各种细胞内分子和细胞外物质发挥局部和远处效应,干细胞旁分泌作用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结合相关基础研究,对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的特点及其与心肌保护、血管新生的关系和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心脏保护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生长因子差异表达分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公绪合 周力 +1 位作者 刘辉 陈晖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2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明确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0例期入院的心功能,正常对照20例,抗体微阵列蛋...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明确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力衰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20例期入院的心功能,正常对照20例,抗体微阵列蛋白芯片检测血清中20种血管生长因子变化,将差异表达因子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富集通路分析;同时检测临床广泛认可的心力衰竭标志物NT-proBNP和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分析NT-proBNP、hsCRP水平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TIN),人上皮中性粒细胞活化肽78(ENA-7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生长因子(GRO)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升高,血管生成素(An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小板生成素(T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D水平下降,进一步GO富集显示,细胞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差异表达明显,KEGG富集显示,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是差异表达最显著的通路。另外,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01),其中NT-proBNP浓度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成长因子呈现差异表达,涉及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调节相关的受体通路。NT-proBNP与心脏重构损害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生长因子 差异蛋白表达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家族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公绪合 丁彦春 +2 位作者 李向东 张鹏强 曲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1期6528-6530,共3页
例1,男,66岁,突发胸痛9h于2001年6月10日入院。患者46岁时因颜面、口唇红紫,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并行骨髓穿刺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la,PV),后长期服用羟基脲及白消安,控制血红蛋白在130~140g/L。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前壁 AMI 心肌梗死 PV 冠状动脉事件 家族性
原文传递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公绪合 王国干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73-475,498,共4页
脐带血是妊娠时期连接母体和胎儿之间的通路,可提供胎儿重要的营养及氧气,被认为生命的连接线。除此之外,近年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引起关注,不仅对各种血液系统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由于脐带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在治疗各种... 脐带血是妊娠时期连接母体和胎儿之间的通路,可提供胎儿重要的营养及氧气,被认为生命的连接线。除此之外,近年来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作用引起关注,不仅对各种血液系统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由于脐带血干细胞分化的潜能,在治疗各种病理性病变如神经系统病变和心血管病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再生医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对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概念、细胞类型、临床试验及选择脐带血干细胞作为移植来源的优势和展望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干细胞 移植治疗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处理冠脉中度狭窄病变对长期预后影响的比较
11
作者 马国栋 公绪合 +3 位作者 赵国梁 沈爱东 陈晖 李虹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7期1816-1820,共5页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FFR)指导处理冠脉中度狭窄病变(ICS)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冠脉造影结果为ICS并接受OCT或FFR指导处理的患者中符合标准的629例患者作为研...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和(FFR)指导处理冠脉中度狭窄病变(ICS)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20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冠脉造影结果为ICS并接受OCT或FFR指导处理的患者中符合标准的6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指导病变处理的方式分为OCT组(n=155)和FFR组(n=4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冠脉造影结果、FFR/OCT检查结果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资料。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OCT和FFR指导处理ICS对患者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患者长期MACE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OCT组与FFR组相比,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25.8%vs.3.6%)、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14.8%vs.1.5%)、陈旧性心肌梗死(12.9%vs.5.3%)、吸烟(56.1%vs.46.8%)患者比率及平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989.1±2922.2)pg/mL vs.(291.4±947.8)pg/mL]更高,而不稳定型心绞痛(52.9%vs.89.0%)、2型糖尿病(27.1%vs.38.2%)、卒中史(11.0%vs.18.1%)患者比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63.2±7.8)%vs.(66.2±5.7)%]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组与FFR组相比,多支病变患者比率更低(48.4%vs.63.3%),而接受PCI治疗患者比率更高(54.2%vs.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OCT组为33.8个月,FFR组为33.7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OCT组与FFR组累积MA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主干病变[HR=3.410,95%CI(1.570,7.404),P=0.002]、STEMI[HR=3.783,95%CI(1.684,8.496),P=0.001]、>65岁[HR=1.878,95%CI(1.060,3.327),P=0.031]增加长期MACE风险。结论应用FFR指导处理对ICS病变可以有效地降低接受PCI治疗患者比率,OCT和FFR指导处理ICS对患者长期MACE风险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中度狭窄病变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新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策略
12
作者 公绪合 李虹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6期881-884,共4页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分泌保护因子的作用,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方法。虽然以往各种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损害人们健康,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分泌保护因子的作用,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希望的方法。虽然以往各种体内外研究均证实了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但干细胞在受体心脏中存活极少,这提示干细胞治疗的获益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最近研究显示干细胞能够分泌富含胆固醇、磷脂的外泌体,作用于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发挥抗凋亡、抗炎、抗心肌重构、促新生等作用。现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和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旁分泌 心肌重构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径应用EBU系列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初步经验
13
作者 何晓全 高翔宇 +7 位作者 赵慧强 金洪珍 刘锐锋 公绪合 崔贺贺 王刚 梁思文 马国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EBU系列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应用EBU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 目的探讨应用EBU系列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应用EBU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术后恢复情况,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25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均存在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有对右冠状动脉行PCI的指征。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入路使用EBU指引导管行PCI。25例患者的EBU指引导管全部输送到位,经调整进入右冠状动脉开口,EBU导管使用的成功率为100%。25例患者全部行右冠状动脉PCI,24例成功,PCI成功率为96%,无患者出现指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应用EBU指引导管行右冠PCI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部分经选择患者行右冠复杂病变PCI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指引导管
下载PDF
降压治疗中的J形曲线 被引量:5
14
作者 公绪合 丁彦春 张鹏强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4-749,共6页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荟萃分析显示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的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和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
关键词 降压治疗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曲线 独立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 荟萃分析 高血压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公绪合 李向东 +2 位作者 张鹏强 丁彦春 黄丽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4-2012-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50.8±11.6)岁。测定高血压患者h...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4-2012-0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1例,其中男24例,女27例;年龄(50.8±11.6)岁。测定高血压患者hsCRP值,其中hsCRP<3mg/L为正常组(n=32),hsCRP≥3mg/L为升高组(n=19),同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计算窦性心率震荡(HRT),测定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另外选择同期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33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hsCRP水平[(3.56±2.01)比(1.26±1.16)mg/L]、震荡初始[(-0.34±2.85)%比(-2.23±2.17)%]上升(P<0.05),而震荡斜率下降[(3.18±1.21)比(4.96±1.02)ms/RR,P<0.01]。与hsCRP正常组比较,升高组震荡初始升高[(4.74±2.17)%比(-0.91±2.41)%,P<0.01]、震荡斜率下降[(1.22±0.86)比(3.33±1.02)ms/RR,P<0.05]。相关分析显示,震荡初始与hsCRP呈正相关(r=0.329,P<0.05),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458,P<0.05),震荡斜率与hsCRP呈负相关(r=-0.394,P<0.01),与24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HRT异常现象,且hsCRP与震荡初始、震荡斜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敏C反应蛋白 窦性心率震荡
原文传递
回顾性分析植入型心电监测仪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孙志军 杨汪洋 +4 位作者 邸北冰 公绪合 张妮潇 杨延坤 彭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为ICM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的患者168例。植入ICM患者76例(ICM植入组),其中男40例(5...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诊断价值,为ICM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的患者168例。植入ICM患者76例(ICM植入组),其中男40例(52.6%,40/76),年龄(62.1±14.4)岁;同期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经晕厥相关的系统性检查且未植入ICM患者92例(ICM未植入组),其中男60例(65.2%,60/92),年龄(63.8±11.9)岁。两组患者均随访至2022年7月,记录晕厥事件并分析病因,采取相应治疗。结果ICM未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1例,确诊率为1.1%(1/92);ICM植入组发生晕厥或晕厥前兆事件并明确病因者共30例,确诊率为39.5%(30/76),明显高于ICM未植入组患者(39.5%对1.1%,P<0.001)。22例(28.9%,22/76)患者因ICM监测结果而改变了治疗策略:13例(17.1%,13/76)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2.6%,2/76)患者接受射频消融,分别有2例(2.6%,2/76)和4例(5.3%,4/76)患者开始抗凝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例(1.3%,1/76)非心律失常病因患者接受抗癫痫治疗。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植入ICM后可以显著提高晕厥病因的诊断率,尤其对反复晕厥患者有助于排除心脏性晕厥,因此对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建议尽早植入ICM,及时得到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植入型心电监测仪 不明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