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手术后粘连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兰义兵 周坚红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粘连的形成是妇科手术后重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小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粘连所致并发症的防治、经济负担增加及再入院风险受到极大关注。多种防治粘连的方法,如外科手术的改进、生... 粘连的形成是妇科手术后重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小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粘连所致并发症的防治、经济负担增加及再入院风险受到极大关注。多种防治粘连的方法,如外科手术的改进、生物物理屏障的应用、药物干预等研究都有较大的进展,就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粘连 综合预防 治疗 结果评价
下载PDF
阴道固有免疫因子TLR4和HD5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麟娟 兰义兵 +3 位作者 周坚红 李娟清 赵炜 董旻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阴道局部固有免疫特点的研究,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VVC组)、24例RVVC患者(RVVC组)及26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宫颈阴道灌洗液Tol... 目的通过对阴道局部固有免疫特点的研究,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VVC组)、24例RVVC患者(RVVC组)及26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的宫颈阴道灌洗液Toll样受体4(TLR4)及人防御素5(HD5)的水平。结果 VVC组、RVVC组妇女宫颈阴道灌洗液中,TLR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1、7.19,P均<0.05),但VVC组TLR4含量虽然高于RV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P>0.05);VVC组、RVVC组HD5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1.57,P均>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环境TLR4异常可能是VVC、RVVC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HD5可能与VVC、RVVC的发病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TOLL样受体 人防御素 固有免疫
下载PDF
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疾病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啸天 贾瀛娴 +2 位作者 兰义兵 王黎 周坚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根据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表的“PALMCOEIN”病因分类系统,子宫肌瘤(leiomyoma)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AUB-L)为最常见的结构性病因。目前AUB-L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现有相关报道对其发...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根据201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表的“PALMCOEIN”病因分类系统,子宫肌瘤(leiomyoma)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AUB-L)为最常见的结构性病因。目前AUB-L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现有相关报道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AUB-L的发病机制具有复杂的多因素特点,主要包括肌瘤本身及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改变。其中,机体可能通过改变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调控细胞因子,引起微环境的改变,从而引起子宫内膜形态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肌瘤 月经量过多 性激素受体
下载PDF
局部雌激素在绝经后阴道萎缩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楼春华 兰义兵 +1 位作者 马麟娟 周坚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11期1562-1567,共6页
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减少,部分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萎缩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局部雌激素对中重度阴道萎缩症状较其他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医患双方对其认识不足,目前治疗率低下。本文就雌激素作用于阴道局部改善萎缩症状的机制... 由于内源性雌激素减少,部分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萎缩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局部雌激素对中重度阴道萎缩症状较其他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医患双方对其认识不足,目前治疗率低下。本文就雌激素作用于阴道局部改善萎缩症状的机制、目前国内外应用局部雌激素治疗阴道萎缩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雌激素 绝经 阴道萎缩 综述
下载PDF
对围绝经期妇女激素补充治疗的认知度调查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连红 马麟娟 +6 位作者 许正芬 宋阳 褚克昙 兰义兵 李春明 应倩 周坚红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和妇女主任对激素补充治疗(HRT)的知晓率及培训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桐乡市医护人员和妇女主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分为一般情况、对HRT的利弊认知度、推荐与否、培训需求等方面。结果共...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和妇女主任对激素补充治疗(HRT)的知晓率及培训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桐乡市医护人员和妇女主任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分为一般情况、对HRT的利弊认知度、推荐与否、培训需求等方面。结果共调查医护人员430人、妇女主任206人,两组人员在平均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基本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68.9%的妇女主任认为围绝经期妇女有必要应用HRT,明显高于医护人员。只有8.6%的医护人员表示一定会推荐患者使用HRT,明显低于妇女主任。医护人员不推荐使用HRT的原因主要是对副作用的担心。医务人员组更倾向于从相关书籍、期刊获得信息,而妇女主任组更倾向于从医生及媒体获得相关信息。结论桐乡市部分医护人员对HRT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担心HRT发生不良反应,HRT的推荐率低。医护人员和妇女主任在HRT的认知上存在差异。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HRT知识宣教及培养妇女主任成为HRT知识的传播者是提高HRT应用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补充治疗(HRT) 知晓率 培训需求 医护人员 妇女主任
原文传递
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中局部与全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麟娟 兰义兵 +2 位作者 李娟清 曲凡 周坚红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5-392,共8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我们通过在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雌激素建立大鼠的假发情模型,然后在大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SC5314悬液,建立大鼠的外阴阴道假丝酵...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我们通过在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雌激素建立大鼠的假发情模型,然后在大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白色念珠菌)SC5314悬液,建立大鼠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浆中及阴道局部白细胞介素‐2(IL2)、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Toll样受体‐4(TLR4)的值,探讨VVC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免疫发病机制。我们发现大鼠血清中只有TLR4在第2周出现显著性上升,而在阴道灌洗液中,IL2在第3周显著下降,TLR4在第2和第3周显著上升,MBL在第1至第3周均显著下降。由此我们推断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发病过程中,阴道局部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VVC和RVVC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真菌 大鼠模型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应用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文娴 王泉梅 +9 位作者 马麟娟 黄艺舟 戚彤云 傅东霞 宋阳 兰义兵 李春明 陈沛琼 应倩 周坚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1,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缓解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就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50例,根据MHT方案中雌激素剂量分为3组,A组:标准剂量组(...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缓解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就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50例,根据MHT方案中雌激素剂量分为3组,A组:标准剂量组(n=62),B组:低剂量组(n=322)及C组:超低剂量组(n=66)。以28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序贯给药。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改良Kupperman问卷评分、生殖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测定、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周期后,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均下降,雌二醇(E2)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B组与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升高,A组与B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 A组与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治疗前后3组乳腺腺体厚度、结节大小、导管扩张程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 A组7例(11. 3%)、B组14例(4. 3%)、C组1例(1. 5%)出现乳房胀痛,发生率在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准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MHT均有效缓解围绝经期患者的绝经症状。其中,标准剂量、低剂量MHT在改善糖脂代谢方面优于超低剂量MHT,超低剂量MHT在耐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观察期内不同剂量MHT均对乳腺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 低剂量 超低剂量 绝经相关症状
原文传递
卵巢早衰初诊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喻芳 贾瀛娴 +3 位作者 李春明 马麟娟 兰义兵 周坚红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81-387,共7页
目的探究卵巢早衰(POF)初诊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确诊年龄、各维度生命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 目的探究卵巢早衰(POF)初诊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确诊年龄、各维度生命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OF初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激素水平、社会人口学因素等信息,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OF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各维度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共有170名POF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22人(71.76%)有绝经相关症状。有绝经相关症状者的确诊年龄[37(33,39)岁]较无症状者大[35(29,38)岁,P=0.042]。除生理功能外,生命质量中生理职能维度(P=0.006)、躯体疼痛维度(P=0.025)、总体健康维度(P<0.0001)、活力维度(P<0.0001)、社会功能维度(P=0.006)、情感职能维度(P=0.004)、精神健康维度(P=0.005)得分均低于无症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F患者确诊年龄、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改良Kupperman总评分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58、-0.219、-0.222和-0.226(P均<0.05)。结论有绝经相关症状的POF初诊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降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维度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绝经相关症状发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早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绝经相关症状 生命质量 多重线性回归
原文传递
更年期女性胆固醇水平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建芳 万慧卿 +4 位作者 黄艺舟 马麟娟 兰义兵 蔡玉群 周坚红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1-836,共6页
目的研究胆固醇代谢与绝经的关联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963例40~60岁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月经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填写改良Kupperman更年期症状量表(mKM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卵泡... 目的研究胆固醇代谢与绝经的关联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杭州市拱墅区963例40~60岁女性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其月经史及其他临床资料,填写改良Kupperman更年期症状量表(mKMI),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水平。收集参与者教育程度、婚姻状态、职业状态、收入、居住地等社会人口资料。研究不同绝经状态女性胆固醇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LDL-C升高的发生率,并分析年龄、绝经状态、FSH、E_2、社会人口等因素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结果963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1.0±5.6)岁,其中绝经前期302例(31.4%),围绝经期197例(20.5%),绝经后期464例(48.2%),绝经后参与者的平均绝经年龄(49.9±3.8)岁。在所有参与者中,绝经前期mKMI总分(6.36±6.43)显著低于围绝经期(10.30±7.88)和绝经后期(10.35±7.97)(P<0.001)。绝经前后平均TC、LDL-C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FSH、LH水平呈上升趋势,E_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01)。所有参与者中高胆固醇血症比例为13.3%,LDL-C升高比例为15.0%,从绝经前期过渡到围绝经期、绝经后期的过程中,高胆固醇血症及LDL-C升高的发生率显著上升(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FSH≥40IU/L是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LDL-C升高的危险因素(OR=2.821,95%CI=1.429~5.569,P=0.003;OR=2.587,95%CI=1.356~4.937,P=0.004),调整FSH水平后,年龄、绝经状态、E_2水平、社会人口因素与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和LDL-C升高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相比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平均TC、LDL-C上升,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发生率增加,FSH水平升高可能是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内在机制,降低FSH水平可作为绝经激素补充治疗的目标和疗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性激素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晟杰 兰义兵 +1 位作者 马麟娟 周坚红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发生外阴和阴道萎缩、乳酸杆菌比例降低、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免疫屏障受损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对绝经后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现从阴道菌群种类、...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发生外阴和阴道萎缩、乳酸杆菌比例降低、阴道内菌群失调、阴道免疫屏障受损等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体征和疾病,对绝经后女性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现从阴道菌群种类、数量、比例等方面阐述绝经后阴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明确全身及局部雌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女性阴道微生态及泌尿生殖道症状改善的作用机制,以便深入了解绝经后女性的阴道微生态变化与泌尿生殖道症状的关系,从而提高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阴道 个体生态学
原文传递
宫颈环形电切术切缘阳性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病变残留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丹阳 罗洁 兰义兵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18期3480-3483,共4页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切缘阳性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余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HSIL择期行LEEP且术后6个月内进一步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标本切缘阳性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余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HSIL择期行LEEP且术后6个月内进一步接受子宫全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EEP切缘状态分为A组(切缘阳性,90例)、B组(切缘阴性,40例)和C组(病变与切缘距离低于1 mm,15例)。分析3组全子宫标本中病变残留率,比较LEEP切缘阳性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与受累切缘数量的关系,并比较LEEP一侧切缘阳性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与切缘受累类型的关系。结果145例患者全子宫标本中病变总残留率为24.14%;A组全子宫标本中病变残留率为34.44%,显著高于B组的7.50%和C组的6.67%(P<0.05),B组全子宫标本中病变总残留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LEEP切缘阳性患者中88例明确受累切缘数量,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为32.95%;其中三类切缘(宫颈颈管侧切缘、宫颈外口侧切缘、宫颈基底侧切缘)中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分别为25.81%、45.45%、75.00%;三类切缘中一侧、两侧、三侧切缘受累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LEEP一侧切缘阳性患者中59例明确受累切缘类型,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为25.42%;59例明确受累切缘类型者中,宫颈颈管侧切缘、宫颈外口侧切缘、宫颈基底侧切缘受累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2.14%、16.67%、28.57%;宫颈颈管侧切缘、颈基底侧切缘受累者全子宫标本病变残留率虽高于宫颈外口侧切缘受累者,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切缘阳性可能与全子宫标本中HSIL及以上病变残留有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环形电切术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1和P53的表达与子宫平滑肌肉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诸葛丽芳 周坚红 +3 位作者 曲凡 李娟清 兰义兵 周彩云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了解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1、P53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9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SUMO-1和P53蛋... 目的了解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1、P53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29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SUMO-1和P53蛋白的表达,对收集的20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预后情况。结果 SUMO-1、P53在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0%;在子宫平滑肌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和0%;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中的SUMO-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瘤组(P<0.01);子宫平滑肌肉瘤组中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瘤组(P<0.01);子宫平滑肌肉瘤中SUMO-1与P53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SUMO-1、P53蛋白的表达分别与子宫平滑肌肉瘤预后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可能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机制相关,并对子宫平滑肌肉瘤与子宫平滑肌瘤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SUMO-1可能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1 P53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