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性瘫痪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1 位作者
冯成功
王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24-1525,共2页
目的检测及分析小儿神经性瘫痪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SEP在小儿神经性瘫痪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有肢体瘫痪的335例年龄49d~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
目的检测及分析小儿神经性瘫痪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SEP在小儿神经性瘫痪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有肢体瘫痪的335例年龄49d~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66例临床有痉挛性肢体瘫痪小儿,SEP异常率共为86.5%(230/266)。表现为脊髓和/或皮层SEP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而周围神经电位正常;脊髓疾病及脑性瘫痪SEP异常率较其他中枢神经疾病高,分别为92.6%(25/27)和86.3%(139/161);颅内病变中天幕上SEP异常较天幕下常见;69例临床周围性肢瘫SEP异常率20.3%(14/69);3岁以下年龄组与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异常率差异意义无显著性。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肢体瘫痪定位,特别是对临床工作中较难判断的小婴儿瘫痪定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性瘫痪
定位
小儿
诊断
痉挛性肢体瘫痪
脑性瘫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1 位作者
冯成功
王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40-1941,共2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小儿
脑性瘫痪
诊断
临床应用
脑电图异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脊髓疾病中定位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1 位作者
王莉
冯成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小儿脊髓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以 180例 0~ 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 ,对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 71例年龄 2个月~ 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小儿脊髓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以 180例 0~ 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 ,对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 71例年龄 2个月~ 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1例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小儿SEP总异常率 95 8% (6 8/ 71) ,3例脊柱畸形SEP正常。其中周围神经SEP异常率为2 9 4 % (2 0 / 6 8) ,脊髓SEP异常率为 88 2 % (6 0 / 6 8) ,皮层SEP异常率为 75 % (5 1/ 6 8)。表现为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 ;6 8例异常SEP中 ,除 1例颈椎外伤病人正中神经SEP异常外 ,其余 6 7例患儿的正中神经SEP均为正常。结论 正确利用正中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脊柱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唤醒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肖农
冯成功
+1 位作者
兰兴惠
蔡方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6-73,共2页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方法及作用。方法采用刺激踝部胫神经,分别在同侧月国窝及对测皮层 Cz记录的方法对 15例脊柱手术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后重点监测记录。结果手术前后CSEP潜伏期、波...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方法及作用。方法采用刺激踝部胫神经,分别在同侧月国窝及对测皮层 Cz记录的方法对 15例脊柱手术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后重点监测记录。结果手术前后CSEP潜伏期、波形完全一致,感觉、运动功能均正常。术中均能清晰地记录出CSEP波形,与唤醒法比较具有更安全可靠、客观,方便等优点。结论CSEP监测能在术中及时发现由于过度牵拉脊柱引起脊髓不可逆损伤前的变化,术前可在不改变麻醉水平的情况下了解功能状况,更有利于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监测
儿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儿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检测及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吕麟亚
李旭良
+5 位作者
林涛
何大维
刘俊宏
兰兴惠
冯成功
王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神经生理学
原文传递
儿童脑电图纺锤波缺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14
6
作者
周江堡
蔡方成
兰兴惠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0-231,共2页
采用睡眠部分剥夺方法进行脑电图(EEG)睡眠描记。通过观察EEG背景活动和对刺激(声响、感觉)的反应来排除睡眠纺锤波假性缺失,发现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睡眠纺锤波缺失。结果表明:该波缺失常与急、慢性脑损伤,尤其急...
采用睡眠部分剥夺方法进行脑电图(EEG)睡眠描记。通过观察EEG背景活动和对刺激(声响、感觉)的反应来排除睡眠纺锤波假性缺失,发现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睡眠纺锤波缺失。结果表明:该波缺失常与急、慢性脑损伤,尤其急性脑病变有关,本组急性脑疾患占78.6%。提示单侧或灶性缺失者常存在脑内局灶性病变。该波的恢复对判断颅脑疾病转归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纺锤波
脑电图
儿童
原文传递
题名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性瘫痪中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
7
1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冯成功
王莉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24-1525,共2页
文摘
目的检测及分析小儿神经性瘫痪体感诱发电位(SEP),探讨SEP在小儿神经性瘫痪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180例0~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对临床有肢体瘫痪的335例年龄49d~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66例临床有痉挛性肢体瘫痪小儿,SEP异常率共为86.5%(230/266)。表现为脊髓和/或皮层SEP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而周围神经电位正常;脊髓疾病及脑性瘫痪SEP异常率较其他中枢神经疾病高,分别为92.6%(25/27)和86.3%(139/161);颅内病变中天幕上SEP异常较天幕下常见;69例临床周围性肢瘫SEP异常率20.3%(14/69);3岁以下年龄组与3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异常率差异意义无显著性。结论体感诱发电位对小儿肢体瘫痪定位,特别是对临床工作中较难判断的小婴儿瘫痪定位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神经性瘫痪
定位
小儿
诊断
痉挛性肢体瘫痪
脑性瘫痪
Keywords
evoked potentials,somatosensory
cerebral palsy
diagno-sis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冯成功
王莉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40-1941,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小儿
脑性瘫痪
诊断
临床应用
脑电图异常
Keywords
evoked potentials,somatosensory
cerebral palsy
child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脊髓疾病中定位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农
兰兴惠
王莉
冯成功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处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2-733,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在小儿脊髓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以 180例 0~ 14岁小儿刺激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为标准 ,对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 71例年龄 2个月~ 13岁小儿的体感诱发电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1例临床诊断脊髓疾病的小儿SEP总异常率 95 8% (6 8/ 71) ,3例脊柱畸形SEP正常。其中周围神经SEP异常率为2 9 4 % (2 0 / 6 8) ,脊髓SEP异常率为 88 2 % (6 0 / 6 8) ,皮层SEP异常率为 75 % (5 1/ 6 8)。表现为峰潜伏期记录延长或消失 ;6 8例异常SEP中 ,除 1例颈椎外伤病人正中神经SEP异常外 ,其余 6 7例患儿的正中神经SEP均为正常。结论 正确利用正中神经。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脊髓疾病
诊断
Keywords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pinal cord lesions
diagnosis
分类号
R74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脊柱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唤醒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肖农
冯成功
兰兴惠
蔡方成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6-73,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方法及作用。方法采用刺激踝部胫神经,分别在同侧月国窝及对测皮层 Cz记录的方法对 15例脊柱手术患儿进行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后重点监测记录。结果手术前后CSEP潜伏期、波形完全一致,感觉、运动功能均正常。术中均能清晰地记录出CSEP波形,与唤醒法比较具有更安全可靠、客观,方便等优点。结论CSEP监测能在术中及时发现由于过度牵拉脊柱引起脊髓不可逆损伤前的变化,术前可在不改变麻醉水平的情况下了解功能状况,更有利于手术达到最佳矫正效果。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监测
儿童
Keywords
spinal operation
coritcal sensation evoked potential
monitoning
children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儿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检测及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
1
5
作者
吕麟亚
李旭良
林涛
何大维
刘俊宏
兰兴惠
冯成功
王利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5-258,共4页
文摘
目的建立儿童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无下尿路、神经系统和外生殖器疾病的正常儿童共192例,男127例,女65例,年龄1~15岁,平均(7.75±4.96)岁,将受检儿童按年龄大小分成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五组,分别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和骶反射潜伏期。结果所有检测对象均记录有阴部神经体感头皮诱发电位和骶反射,但在6岁以上77例男性儿童中仅41例(53%)可显示脊髓电位。不同年龄组中阴部神经头皮诱发电位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统计学有差异(P〈0.05),年龄、身高与阴部神经体感头皮电位及中枢传导时间有回归关系,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儿童骶反射、阴部神经体感诱发头皮电位易检测,脊髓电位可在6岁以上部分男性儿童中检测;年龄和身高对阴部神经中枢段传导有明显影响,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检测的正常值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神经生理学
Keywords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Neurophysiology
分类号
R726.92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脑电图纺锤波缺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14
6
作者
周江堡
蔡方成
兰兴惠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0-231,共2页
文摘
采用睡眠部分剥夺方法进行脑电图(EEG)睡眠描记。通过观察EEG背景活动和对刺激(声响、感觉)的反应来排除睡眠纺锤波假性缺失,发现5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睡眠纺锤波缺失。结果表明:该波缺失常与急、慢性脑损伤,尤其急性脑病变有关,本组急性脑疾患占78.6%。提示单侧或灶性缺失者常存在脑内局灶性病变。该波的恢复对判断颅脑疾病转归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纺锤波
脑电图
儿童
分类号
R748.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性瘫痪中的定位价值
肖农
兰兴惠
冯成功
王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肖农
兰兴惠
冯成功
王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脊髓疾病中定位诊断的研究
肖农
兰兴惠
王莉
冯成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儿童脊柱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唤醒法的比较研究
肖农
冯成功
兰兴惠
蔡方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儿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骶反射潜伏期正常值检测及影响因素评价
吕麟亚
李旭良
林涛
何大维
刘俊宏
兰兴惠
冯成功
王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原文传递
6
儿童脑电图纺锤波缺失的临床意义
周江堡
蔡方成
兰兴惠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