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兰剑锋 张应泉 曾丽娇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CP、AFP、AFP-L3水平,利用诊断试验评价法分析DCP、AFP、AFP-L3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并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患者AFP、AFP-L3、DCP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CP、AFP、AFP-L3水平分别为(2153.7±175.7)mAU/mL、(2759.6±264.4)ng/mL、(11.6±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6±4.7)mAU/mL、(58.4±12.3)ng/mL、(4.8±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AFP、AFP-L3两者或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两者联合检测相比,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最高,有利于疾病的有效诊断;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患者AFP、AFP-L3、DCP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发现,随着DCP、AFP、AFP-L3蛋白表达升高,患者预后逐渐变差。结论相对于单独诊断,DCP、AFP、AFP-L3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兰剑锋 梁艳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2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62例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甲组(ETV,n=30)与乙组(... 目的:研究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对比效果。方法:回顾性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的62例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甲组(ETV,n=30)与乙组(TDF,n=32),比较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结果: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HBV-DNA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ALT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4周后、3个月后、8个月后HBV-DNA转阴率高于甲组,且治疗4周后、3个月后ALT复常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阳性初诊乙型肝炎患者应用TDF、ETV的疗效肯定,但TDF早期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HBEAG阳性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涂片法、L-J法、MGIT 960法及GeneXpert法检测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兰剑锋 刘淑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186-189,203,共5页
目的研究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罗氏培养法(L-J法)、结核分枝杆菌MGIT 960液体培养法(MGIT 960法)及GeneXpert MTB/RIF(GeneXpert法)检测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 目的研究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罗氏培养法(L-J法)、结核分枝杆菌MGIT 960液体培养法(MGIT 960法)及GeneXpert MTB/RIF(GeneXpert法)检测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痰标本进行涂片法、L-J法、MGIT 960法及GeneXpert法检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方法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在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有41例肺结核患者,39例非肺结核患者;涂片法检测的敏感度为36.59%、特异度为89.74%、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57.38%;L-J法检测的敏感度为31.71%、特异度为94.87%、阳性预测值为86.67%、阴性预测值为56.92%;MGIT 960法检测的敏感度为43.90%、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61.02%;GeneXpert法检测的敏感度为39.02%、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60.94%;涂片法+L-J法+GeneXpert法+MGIT 960法联合检测的敏感度(48.78%)最高,特异度(87.18%)最低。结论涂片法、L-J法、MGIT 960法及GeneXpert法检测在疑似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中MGIT 960法检测的敏感度最高,GeneXpert法检测的特异度最高,而4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IT 960 GeneXpert 肺结核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评价研究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AFP、PCT、CRP、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梁艳华 兰剑锋 谭国玉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2056-2059,共4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甲胎蛋白(AF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HBV-ACLF患...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甲胎蛋白(AF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7例发生感染者设为感染组,23例未发生感染设为未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的AFP、PCT、CRP、IL-6水平,对比上述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与CRP、IL-6及PCT、CRP、IL-6与AFP之间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分别为(11.23±3.21)μg/L、(19.21±3.98)mg/L、(34.21±4.11)ng/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3.98±0.72)μg/L、(7.21±2.11)mg/L、(21.98±3.12)ng/L,而AFP水平为(88.21±11.76)n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的(132.31±21.7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PCT检测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65.00%、特异度为42.86%,AFP检测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0.00%、42.86%,CRP检测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0.00%、特异性为57.14%,IL-6检测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75.00%、特异性为71.43%,均低于PCT+AFP+CRP+IL-6联合检测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灵敏度(90.00%)和特异性(8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与CRP、IL-6呈正相关(r=0.651、0.548,P<0.05),CRP与IL-6呈正相关(r=0.491,P<0.05);PCT、CRP、IL-6与AFP呈负相关(r=-0.871、-0.712、-0.593,P<0.05)。结论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的PCT、CRP、IL-6水平明显升高,AFP水平降低,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细菌感染 甲胎蛋白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压力注浆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兰剑锋 《山西建筑》 2010年第7期103-103,131,共2页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灌浆法的加固机理,具体阐述了灌浆要求及其工艺,并通过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对施工效果进行检验,得出灌浆技术在技术上可行,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压力注浆 地基处理 加固机理 工艺 施工效果
下载PDF
沼渣培育蘑菇试验初报 被引量:5
6
作者 兰剑锋 易煜辉 温先阳 《江西园艺》 2002年第3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沼渣培育 蘑菇 培养料配制 播种 覆土
下载PDF
于都县蚕桑生产的调查与对策
7
作者 兰剑锋 舒慧格 《蚕桑茶叶通讯》 2003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于都县 蚕桑生产 对策 产量 桑园面积 发种量
下载PDF
各类蔬菜不同生育阶段需肥特性
8
作者 兰剑锋 邱勋强 《江西园艺》 2002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蔬菜 生育阶段 需肥特性 瓜果类 叶菜类 根菜类
下载PDF
赣南湖桑养型技术
9
作者 兰剑锋 《蚕桑茶叶通讯》 2002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赣南湖 养型技术 土壤 日常管理
下载PDF
高效大棚蔬菜茬口安排五套好模式
10
作者 袁金辉 舒慧舒 兰剑锋 《江西园艺》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蔬菜 大棚栽培 茬口安排 套种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西甜瓜翻秋栽培技术
11
作者 邱勋强 兰剑锋 易煜辉 《江西园艺》 2002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西瓜 播种育苗 园艺管理 甜瓜 翻秋栽培技术
下载PDF
蔬菜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概述
12
作者 邱勋强 兰剑锋 《江西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量 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序贯核苷类似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晓鹤 何清 +9 位作者 曾丽娇 刘映霞 周伯平 谢舒枝 刘艳 兰剑锋 江晓 梁艳华 文彬 袁静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共110例,序贯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LdT序贯治疗组和ETV序贯治疗组,随访3年观察患者的肝功能...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对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共110例,序贯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LdT序贯治疗组和ETV序贯治疗组,随访3年观察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和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和耐药情况.结果 经过3年的随访,两组均获得较高的肝功能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6、12、18、24、30、36个月时,LdT序贯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2%、33.3%、36.4%、38%、40.5%、55.3%,ETV序贯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9.1%、13.6%、14.3%、13.3%、17.4%、31.2%,LdT序贯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治疗后6个月至36个月明显高于ETV序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T序贯治疗组有7例(10.6%)出现rtM204I位点变异,ETV序贯治疗组未发现耐药变异病例.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干扰素治疗疗效欠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序贯使用LdT或ETV,可获得较高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LdT序贯治疗组3年内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优于ETV序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干扰素类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深圳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映霞 杨大国 +12 位作者 谢靖婧 李慧涓 刘艳 施霞 孟娟 张培泽 周泱 傅佳鹏 陈莉 李建明 兰剑锋 曾丽娇 周伯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2-585,共4页
目的了解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30例患者均经2次鼻拭子、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2d均阴性。第1次病毒核酸检... 目的了解2009年深圳市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30例患者均经2次鼻拭子、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此后每天检测病毒核酸直至连续2d均阴性。第1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后立即开始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或“中药I号”抗病毒治疗,5d为一疗程。收集患者流行病学、临床和一般实验室资料。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29例患者为输人性病例,另1例为二代病例,系7个月女婴。发病平均年龄(20.42±12.59)岁,离开疫区至发病的平均时间为(53.33±53.08)h,其中2例离开疫区超过8d才发病,其密切接触人群中发现1例隐性感染者。30例患者均有发热,平均最高体温(38.40±0.80)℃,其他临床症状依次为咳嗽17例(56.7%)、流涕9例(30.0%)、咽痛9例(30.0%)、头痛7例(23.3%)、鼻塞2例(6.7%)、肌肉酸痛1例(3.3%)。22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5d内病毒核酸转阴,8例在抗病毒治疗第6天或以后病毒核酸转阴。21例在病程7d内病毒核酸转阴,9例在起病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8d或以上,后者较前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47±1.03)×10^9/L和(2.69±1.63)×10^9/L(t=2.06,P=0.048),血常规异常持续时间也明显延长,分别为(2.78±2.49)d和(0.71±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06)。结论甲型H1N1流感发病年龄偏低,临床症状不严重。部分病例潜伏期可能超过7d,病程7d或抗病毒治疗5d后仍有可能检出病毒,存在亚临床隐性感染的可能。血常规变化与病毒核酸阳性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流感 流行病学 抗病毒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