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兰希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224,共3页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人“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人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人“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人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断拓展当下中国文艺与美学研究视野,2015年10月18_20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文化研究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在为期两天共八场论坛中,围绕“微时代”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微时代”与审美文化思潮的流变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美学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文艺
媒介化
微文学
微媒体
媒介技术
自我认证
山东师范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是生命的表现——方东美诗学美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兰希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结合其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方东美的诗学本质论可以概括为:诗(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表现"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与方法,又指向诗(艺术)审美境界的创构,具有本体意义。"生命"并不是指物质的生命肉体,而指向一种生命精神...
结合其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方东美的诗学本质论可以概括为:诗(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表现"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与方法,又指向诗(艺术)审美境界的创构,具有本体意义。"生命"并不是指物质的生命肉体,而指向一种生命精神,方东美称之为"普遍生命"。"普遍生命"的实质是一种以实现生命理想价值为旨归,绵延不息于宇宙中的生命创造力和生命精神;"普遍生命"的五种要义,即是它在时间进程中显示出的"创生"、"广生"、"继生"、"新生"、"恒生"五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表现
生命
普遍生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普通高师院校公选课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兰希秀
仰丙灿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0-171,175,共3页
公选课是普通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目前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应提高认识,建立竞争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普通高师院校
公选课
问题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东美与《坚白精舍诗集》
被引量:
1
4
作者
兰希秀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方东美是当代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了近千首诗词作品。文章通过对方东美诗词作品的梳理,考察了方东美的生命思想历程;结合他的具体诗词作品,透过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察看方东美诗在"表现"的诗学美学思想。
关键词
方东美
《坚白精舍诗集》
表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兰希秀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8-90,共3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登陆中国学界时,后殖民理论是以对抗西方文化霸权武器的面目出现的,盲目的“拿来”并实践忽略了对后殖民原理论本质特征的研究。在后现代文化的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后殖民理论密切相连,因此,通过两者的比较来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登陆中国学界时,后殖民理论是以对抗西方文化霸权武器的面目出现的,盲目的“拿来”并实践忽略了对后殖民原理论本质特征的研究。在后现代文化的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后殖民理论密切相连,因此,通过两者的比较来审视后殖民理论成为研究其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殖民
他向性
意识形态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整合
6
作者
兰希秀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增强实践美学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化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整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峡两岸方东美哲学思想研究现状及分析
7
作者
兰希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9-88,共10页
通过对大陆与台湾关于方东美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指出,大陆现在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位问题、本体论问题、文化哲学问题、儒道释观的阐释、美学问题;台湾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在于他的哲学架构、哲学体系、儒道释思想及其...
通过对大陆与台湾关于方东美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指出,大陆现在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位问题、本体论问题、文化哲学问题、儒道释观的阐释、美学问题;台湾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在于他的哲学架构、哲学体系、儒道释思想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哲学思想
研究现状
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8
作者
兰希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实践论、自然人化论、人的全面发展论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由低到高的时空复合结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美学体系。实践观的引入,使马克思美学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美学区分开来;自然人化观具有现代生态学的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更体现...
实践论、自然人化论、人的全面发展论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由低到高的时空复合结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美学体系。实践观的引入,使马克思美学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美学区分开来;自然人化观具有现代生态学的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更体现了当代美学的人文关注和人学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践
自然人化
全面发展的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9
作者
兰希秀
《小学时代》
2018年第35期11-11,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何为数学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从学科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何为数学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从学科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对数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正确的认识。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素养
小学生
培养
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
小学低年级
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幽默与机智教学
10
作者
兰希秀
《小学时代》
2018年第19期50-50,共1页
小学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想象推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学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施展教学机智,优化课堂有效性,并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想象推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学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施展教学机智,优化课堂有效性,并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幽默
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主动性
思维发展
推理能力
数学课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1
作者
兰希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9年第12期76-76,共1页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倾听不容忽视.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逐渐成为教师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主体性
倾听习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慧课堂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12
作者
兰希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8年第5期153-153,共1页
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是目前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课堂融 合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智慧课堂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 育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课堂
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
3
13
作者
兰希秀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63,共6页
马克思的视域自始至终聚焦于现实的人之存在方式与意义上,其存在论是人学存在论。通过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的引入,马克思把人的存在问题从形而上的抽象问题变为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实践问题,他的人学存在观具有鲜明的现实...
马克思的视域自始至终聚焦于现实的人之存在方式与意义上,其存在论是人学存在论。通过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的引入,马克思把人的存在问题从形而上的抽象问题变为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实践问题,他的人学存在观具有鲜明的现实人道性、感性实践性、对象性关系的特征。这一革命性变革,使其完全超越了西方近代传统的抽象本体论及人学观,为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存在论
现实人道性
感性实践性
对象性关系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
14
作者
兰希秀
《中国文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167-1170,共4页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入“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入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断...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入“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入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断拓展当下中国文艺与美学研究视野,2015年10月18日至20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文化研究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在为期两天共八场论坛中,围绕“微时代”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艺术生产与传播、审美文化思潮的流变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生产
学术讨论会
生活存在
美学研究
文化思潮
日常生活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
互联网技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被引量:
2
1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2-224,共3页
文摘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人“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人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断拓展当下中国文艺与美学研究视野,2015年10月18_20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文化研究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在为期两天共八场论坛中,围绕“微时代”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微时代”的艺术生产与传播、“微时代”与审美文化思潮的流变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美学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文艺
媒介化
微文学
微媒体
媒介技术
自我认证
山东师范大学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是生命的表现——方东美诗学美学思想探微
被引量:
1
2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5-113,共9页
基金
作者参与的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
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世纪皖籍美学家研究"(SK2016A081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结合其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方东美的诗学本质论可以概括为:诗(艺术)是生命的表现。"表现"既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与方法,又指向诗(艺术)审美境界的创构,具有本体意义。"生命"并不是指物质的生命肉体,而指向一种生命精神,方东美称之为"普遍生命"。"普遍生命"的实质是一种以实现生命理想价值为旨归,绵延不息于宇宙中的生命创造力和生命精神;"普遍生命"的五种要义,即是它在时间进程中显示出的"创生"、"广生"、"继生"、"新生"、"恒生"五种功能。
关键词
诗学
表现
生命
普遍生命
Keywords
poetics
expression
life
universal lif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普通高师院校公选课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兰希秀
仰丙灿
机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0-171,175,共3页
文摘
公选课是普通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针对目前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应提高认识,建立竞争机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普通高师院校
公选课
问题
思考
分类号
G65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东美与《坚白精舍诗集》
被引量:
1
4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金
2011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谐语境下的实践美学发展研究"(2011sk219)
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世纪皖籍美学家研究"(SK2016A0815)
文摘
方东美是当代著名的儒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他为世人留下了近千首诗词作品。文章通过对方东美诗词作品的梳理,考察了方东美的生命思想历程;结合他的具体诗词作品,透过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察看方东美诗在"表现"的诗学美学思想。
关键词
方东美
《坚白精舍诗集》
表现
Keywords
Fang Dongmei
Jianbaijingshe Collection of Poems
expression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
1
5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务处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8-90,共3页
文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登陆中国学界时,后殖民理论是以对抗西方文化霸权武器的面目出现的,盲目的“拿来”并实践忽略了对后殖民原理论本质特征的研究。在后现代文化的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后殖民理论密切相连,因此,通过两者的比较来审视后殖民理论成为研究其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比较。
关键词
后现代
后殖民
他向性
意识形态性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整合
6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出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4,共4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资助(编号:2006jpw098)
文摘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增强实践美学的生命力。
关键词
“自然人”化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整合
Keywords
humanization of nature
naturalization of human being
nature human being
integration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峡两岸方东美哲学思想研究现状及分析
7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9-88,共10页
基金
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sk219)
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815)
文摘
通过对大陆与台湾关于方东美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指出,大陆现在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定位问题、本体论问题、文化哲学问题、儒道释观的阐释、美学问题;台湾对方东美的研究主要在于他的哲学架构、哲学体系、儒道释思想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方面。
关键词
方东美哲学思想
研究现状
分析
Keywords
Fang Dongmei
Philosophical Thoughts
Research Status
Analysis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8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2006jpw098)
文摘
实践论、自然人化论、人的全面发展论三个不同的层面,是由低到高的时空复合结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美学体系。实践观的引入,使马克思美学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美学区分开来;自然人化观具有现代生态学的意义;全面发展的人更体现了当代美学的人文关注和人学走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实践
自然人化
全面发展的人
分类号
B83-2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9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江西省上犹县第一小学
出处
《小学时代》
2018年第35期11-11,共1页
文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更要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何为数学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素养已成为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从学科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对数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全面、系统、正确的认识。小学低年级阶段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素养
小学生
培养
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
小学低年级
素质教育
教学过程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幽默与机智教学
10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江西省上犹县第一小学
出处
《小学时代》
2018年第19期50-50,共1页
文摘
小学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想象推理能力提高的重要学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施展教学机智,优化课堂有效性,并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对复杂的数学知识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幽默
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主动性
思维发展
推理能力
数学课堂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1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上犹县第一小学
出处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9年第12期76-76,共1页
文摘
在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倾听不容忽视.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逐渐成为教师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数学
主体性
倾听习惯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慧课堂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12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上犹县第一小学
出处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8年第5期153-153,共1页
文摘
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是目前教育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课堂融 合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智慧课堂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 育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课堂
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分类号
G622.5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及其美学价值
被引量:
3
13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63,共6页
基金
2011年度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谐语境下的实践美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sk219)研究成果
文摘
马克思的视域自始至终聚焦于现实的人之存在方式与意义上,其存在论是人学存在论。通过唯物史观和实践观的引入,马克思把人的存在问题从形而上的抽象问题变为形而下的现实问题,把理论问题变成一个实践问题,他的人学存在观具有鲜明的现实人道性、感性实践性、对象性关系的特征。这一革命性变革,使其完全超越了西方近代传统的抽象本体论及人学观,为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
人学存在论
现实人道性
感性实践性
对象性关系
美学价值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
14
作者
兰希秀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文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167-1170,共4页
文摘
以“微”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骤然进入“微时代”的新历程。“微时代”不但改变着人们当下的生活存在,也改变着人们对文化、艺术以及审美的创造与观照模式。为深入推动有关“微时代”文化、艺术与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不断拓展当下中国文艺与美学研究视野,2015年10月18日至20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文化研究院、《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办“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在为期两天共八场论坛中,围绕“微时代”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艺术生产与传播、审美文化思潮的流变等议题,来自全国各地100余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关键词
艺术生产
学术讨论会
生活存在
美学研究
文化思潮
日常生活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
互联网技术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兰希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是生命的表现——方东美诗学美学思想探微
兰希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普通高师院校公选课改革的思考
兰希秀
仰丙灿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方东美与《坚白精舍诗集》
兰希秀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后现代语境下的后殖民理论的文化特征
兰希秀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自然人”化: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整合
兰希秀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峡两岸方东美哲学思想研究现状及分析
兰希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论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兰希秀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
兰希秀
《小学时代》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幽默与机智教学
兰希秀
《小学时代》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兰希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智慧课堂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小学数学教育
兰希秀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及其美学价值
兰希秀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原文传递
14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
兰希秀
《中国文学年鉴》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