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牡丹江地区乡村小学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1
作者 于潇 兰景越 张冬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对牡丹江地区五个县市16所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优化策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和足额发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技能学习,全面促进乡村小学学校体育... 对牡丹江地区五个县市16所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育优化策略: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管力度;保障体育经费的落实和足额发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鼓励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技能学习,全面促进乡村小学学校体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学校体育 乡村小学
下载PDF
乡村学校体育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时代特征及价值意蕴研究
2
作者 于潇 兰景越 《武术研究》 2024年第9期138-140,共3页
文章通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分析了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适宜的提出生命教育理念,并在乡村体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拓展现有乡村体育研究的视角和范畴,完善乡村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对乡村学校教育发展以及乡村体育事业建设... 文章通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分析了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适宜的提出生命教育理念,并在乡村体育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拓展现有乡村体育研究的视角和范畴,完善乡村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对乡村学校教育发展以及乡村体育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生命教育 体育教育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不同站距下硬拉技术的膝关节力学和肌电图分析
3
作者 兰景越 于潇 张冬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比较站距比肩宽为1、1.5、2下硬拉技术的肌肉活动特征和膝关节力矩。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利用8台Qualisys600系列红外摄像头、1块AMTI-0.5m测力台、DELSY表面肌电与QTM运动捕捉系统收集8名受试者在... 目的:比较站距比肩宽为1、1.5、2下硬拉技术的肌肉活动特征和膝关节力矩。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利用8台Qualisys600系列红外摄像头、1块AMTI-0.5m测力台、DELSY表面肌电与QTM运动捕捉系统收集8名受试者在8RM强度下的相关数据,并采用Opensim、MATLAB和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肩同宽站姿硬拉技术的内侧腓肠肌激活程度显著大于1.5倍肩宽硬拉(P<0.05),且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小于1.5倍肩宽(P<0.05);站姿为1.5倍肩宽硬拉的内侧腓肠肌激活程度显著大于2倍肩宽硬拉(P<0.05),且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小于2倍肩宽(P<0.05);站姿为2倍肩宽下的膝关节屈曲和内收力矩显著大于1.5倍肩宽(P<0.05),1.5倍肩宽下的屈曲内收力矩显著大于与肩同宽硬拉(P<0.05)。结论:随站姿间距增大,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的激活程度随之增高,内侧腓肠肌降低,膝关节屈曲力矩和内收力矩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拉 相扑硬拉 肌肉激活 膝关节力矩
下载PDF
乒乓球运动员跨步攻球动作膝关节动力学与下肢肌肉激活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蓓 孙东岳 兰景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9期238-242,共5页
目的:分析乒乓球运动员跨步攻球动作膝关节动力学与下肢肌肉激活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6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Delsys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跨步攻球动作的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信... 目的:分析乒乓球运动员跨步攻球动作膝关节动力学与下肢肌肉激活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6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Delsys无线表面肌电系统同步采集跨步攻球动作的动力学和肌肉激活信息,通过Opensim4.4计算关节力矩和胫骨前剪切力。结果:乒乓球跨步攻球动作膝关节峰值前剪切力与股直肌RMS和腓肠肌RMS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峰值前剪切力和峰值伸展力矩与半腱肌/股直肌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峰值外展力矩与股二头肌/股外侧肌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峰值伸展力矩与股直肌RMS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结论:乒乓球跨步攻球技术膝关节动力学参数与膝关节周围肌肉激活与共激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针对神经肌肉控制策略的预防性计划可以改变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对减少膝关节损伤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步攻球 动力学 肌肉激活 膝关节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Opensim的不同跳绳方式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5
作者 孙东岳 张蓓 兰景越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11期231-235,共5页
该研究利用动作捕捉系统,结合肌电图和Opensim仿真系统,比较并脚单摇跳绳、单摇轮替跳绳、双摇跳绳三者在运动生物力学上的区别,探究不同跳绳方式的下肢以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从而找到既有利于健身又不会对下肢造成损害的最... 该研究利用动作捕捉系统,结合肌电图和Opensim仿真系统,比较并脚单摇跳绳、单摇轮替跳绳、双摇跳绳三者在运动生物力学上的区别,探究不同跳绳方式的下肢以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从而找到既有利于健身又不会对下肢造成损害的最佳跳绳方式。使用动作捕捉技术和Opensim仿真模拟系统,对三种跳绳方式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单摇和双摇跳绳都更加依赖于小腿肌肉发力实现跳跃,双摇跳绳会比单摇跳绳产生更大的肌力和地面反作用力,同时需要更大的肌肉激活程度。交替跳绳则更依赖于大腿肌群发力实现跳跃绳索,但落地阶段由于是单腿着地,且所产生的力矩和地面反作用力比并脚单摇跳绳更大,因此对下肢各关节所产生的伤害和风险的概率也会更高。结论:相对于单摇跳绳,使用交替跳绳和双摇跳绳时,下肢损伤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推荐使用并脚单摇跳绳,避免长期过度使用单摇轮替跳绳和双摇跳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绳 运动生物力学 仿真模拟系统 下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