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语境”下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周年 被引量:1
1
作者 康沛竹 兰池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7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下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语境 人民内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下载PDF
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兰池 《唐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2-37,87,共7页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和平外交思想,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同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准备阶段,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臻完善。其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和平促建设,以建设求和平","中间地带"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都是毛泽东和平外交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和平外交思想 理论渊源 历史演变 科学内涵
下载PDF
第一次世界大战新旧国会“对德宣战案”始末
3
作者 兰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北京政府宣布中国持中立态度。此后,国内外形势渐渐生变,特别是美国公开对德宣战之后,朝野上下参战之意不绝如缕。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发布公告,对德奥宣战。但是,从法理上来讲,"对德宣战案"因各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北京政府宣布中国持中立态度。此后,国内外形势渐渐生变,特别是美国公开对德宣战之后,朝野上下参战之意不绝如缕。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发布公告,对德奥宣战。但是,从法理上来讲,"对德宣战案"因各方势力掣肘并未经旧国会审议通过。一直到1918年底,对德宣战已一年有余,才由新国会追认通过了参战案。通过梳理"对德宣战案"提案前的历史背景,此议案背后盘桓交错的历史细节,新、旧两个国会各自对参战案的态度及议决结果等问题,进而探讨参战派与反参战派之间的意气之争、利益之争,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德宣战案 旧国会 新国会 北京政府
下载PDF
形势与策略:毛泽东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原因探析
4
作者 兰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4-17,24,共5页
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的设想,从制度上破解了"落后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难题。然而,这一设想经过短短三年的实践即告终止。毛泽东为何提前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 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走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的设想,从制度上破解了"落后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难题。然而,这一设想经过短短三年的实践即告终止。毛泽东为何提前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现实原因层面来讲,主要包括毛泽东对当时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估计,对国际形势的估计和来自苏联方面的压力,以及他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道路策略意义的估计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社会 国内形势 国际形势 策略意义
下载PDF
国外学者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的述论
5
作者 兰池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0-134,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课题,旋即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新趋势与新政策,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理论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课题,旋即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新趋势与新政策,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理论解读。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实现路径和前景预期,国外学者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别和评价差异。归纳梳理国外现有的研究状况,有助于增进理解、澄清误读,以期多维推进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从感性认识到科学、全面把握,并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学者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原文传递
国会何以能?“西北筹边使官制案”再探
6
作者 兰池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1919年6月13日,北京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7月12日,安福系占据多数议席的国会参、众两院议决通过了《西北筹边使官制案》,它作为北洋政府的一大"官制案",备受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西北筹边使权力甚大... 1919年6月13日,北京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7月12日,安福系占据多数议席的国会参、众两院议决通过了《西北筹边使官制案》,它作为北洋政府的一大"官制案",备受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及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西北筹边使权力甚大,被指"因人设官"。尽管面临多方利益冲突,国会仍力排他议,"从速通过"了这一官制案,使之名正言顺。这既是皖系军阀意志的渗透,也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筹边使官制案 国会 安福系 皖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