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夏天无肌注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40例PHN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G组)和辅助治疗组(A组),每组20例。G组患者口服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及镇痛药物(...目的观察夏天无肌注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40例PHN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G组)和辅助治疗组(A组),每组20例。G组患者口服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及镇痛药物(氨酚羟考酮)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G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臀部肌肉注射夏天无注射液(2 m L,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前(T_0)、治疗1周(T_1)、治疗2周(T_2)、治疗结束后2周(T_3)时间点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在T_0、T_2和T_3时间点,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尿素(URE)、肌酐(C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P物质、β-内啡肽。T_0~T_3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过敏、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结果 T_0、T_1、T_2、T_3时间点,A组患者NRS评分分别为(7.8±0.9)、(2.5±0.5)、(1.7±0.2)、(1.6±0.4)分,G组患者分别为(7.6±1.2)、(3.7±0.4)、(2.8±0.5)、(3.0±0.3)分,两组T_1、T_2、T_3时间点NRS评分与T_0时间点相比,P均<0.05;A组T_2、T_3时间点NRS评分与G组相比,P均<0.05。与T_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_2和T_3时间点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性降低、β-内啡肽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ALT、AST、URE、CREA、Ccr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G组相比,A组T_2和T_3时间点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性降低、β-内啡肽浓度显著性升高(P均<0.05),血清ALT、AST、URE、CREA、Ccr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截止到T_3时间点,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药物过敏、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夏天无肌注在辅助治疗PHN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不增加肝肾功能负担与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夏天无注射液促进了β-内啡肽的释放、抑制血浆P物质释放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夏天无肌注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40例PHN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G组)和辅助治疗组(A组),每组20例。G组患者口服抗癫痫药(加巴喷丁)、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及镇痛药物(氨酚羟考酮)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G组口服药物的基础上臀部肌肉注射夏天无注射液(2 m L,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在治疗前(T_0)、治疗1周(T_1)、治疗2周(T_2)、治疗结束后2周(T_3)时间点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严重程度。在T_0、T_2和T_3时间点,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肾功能指标[尿素(URE)、肌酐(CRE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浆P物质、β-内啡肽。T_0~T_3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过敏、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结果 T_0、T_1、T_2、T_3时间点,A组患者NRS评分分别为(7.8±0.9)、(2.5±0.5)、(1.7±0.2)、(1.6±0.4)分,G组患者分别为(7.6±1.2)、(3.7±0.4)、(2.8±0.5)、(3.0±0.3)分,两组T_1、T_2、T_3时间点NRS评分与T_0时间点相比,P均<0.05;A组T_2、T_3时间点NRS评分与G组相比,P均<0.05。与T_0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在T_2和T_3时间点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性降低、β-内啡肽浓度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ALT、AST、URE、CREA、Ccr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G组相比,A组T_2和T_3时间点的血浆P物质浓度显著性降低、β-内啡肽浓度显著性升高(P均<0.05),血清ALT、AST、URE、CREA、Ccr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截止到T_3时间点,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药物过敏、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及行为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夏天无肌注在辅助治疗PHN时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不增加肝肾功能负担与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夏天无注射液促进了β-内啡肽的释放、抑制血浆P物质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