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息”病名病因及辨治源流考析
1
作者 于清茜 温佳雨 +4 位作者 王若冲 吴凤芝 兰碧娟 梁垚 李峰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76-680,684,共6页
“太息”作为临床常见症状,最初为古人抒发情感的书面用语,《内经》最早将其引入用来描述医学现象,自此“太息”开始作为医学术语,形容深度呼吸,若以不同的程度副词修饰则表示病理状态,如“善太息”“喜太息”。由于“太息”临床的常见... “太息”作为临床常见症状,最初为古人抒发情感的书面用语,《内经》最早将其引入用来描述医学现象,自此“太息”开始作为医学术语,形容深度呼吸,若以不同的程度副词修饰则表示病理状态,如“善太息”“喜太息”。由于“太息”临床的常见性,自晋至金元,医籍中多将“善太息”和“太息”混用,作为伴随症状出现在多种疾病记述中,直至明清各医家才将“太息”作为独立病症单独立章讨论。本文将“太息”作为研究对象最大范围的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发现历代医家对“太息”论述丰富,但缺乏相关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总结。因此通过查考历代古籍,梳理其发展源流,厘清太息的病名病因及辨证论治,以期为当今中医诊断术语的规范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息 源流考证 文献研究 病因病机 肝郁
下载PDF
中枢疲劳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2
作者 张翼飞 于清茜 +3 位作者 张泽涵 兰碧娟 施晴寰 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74-2180,共7页
目的:应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复合饮食失节法,构建稳定的中枢疲劳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结合隔日禁食的方法进行造模,空白对照... 目的:应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复合饮食失节法,构建稳定的中枢疲劳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水环境小平台站立结合隔日禁食的方法进行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作干预措施。对大鼠进行一般情况观察、证候量表评价、行为学评估,对十二指肠、胃、全脑、股四头肌组织进行HE病理染色,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乳酸(LAC)、乳酸脱氢酶(LDH)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醛固酮(ALD)、抗利尿激素(ADH)、血管活性肠肽(VIP)、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含量以及肝和股四头肌组织中肝糖原及肌糖原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了生长停滞、精神萎靡、倦怠少动等表现。造模结束后模型组抓握力降低,力竭时间缩短,旷场实验中直立时间、修饰时间、中央区穿格次数百分比、中央区运动时间百分比均降低,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降低,悬尾实验中挣扎次数减少、不动时间增加,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逸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和目标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均降低,血清中ALT、AST、BUN、LAC、LDH、ALD、ADH、VIP、ADP含量升高,肝糖原、肌糖原和ATP含量降低,粪便含水量增加。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胃、海马CA1区、股四头肌均存在一定病理改变或异常表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动物模型较为符合中枢疲劳肝郁脾虚证的特点与临床实际,为后续的新药开发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疲劳 肝郁脾虚证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