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秧龄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黎银忠
方友斌
+3 位作者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2885-2886,共2页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华粳295。[结论]以产量为指标,新优188比较适宜在京山地种植,其最佳秧龄为15 d,在此条件下,水稻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可以达到8 289.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秧龄
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播种期对3种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苗晓杰
黎银忠
+2 位作者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1期34-37,共4页
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
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县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甬优1540(籼粳杂交),其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至5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播种期
产量
京山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黎银忠
陈国银
+4 位作者
曾红刚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9-10,12,共3页
开展了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比一穴单株种植的玉米单产高,高出的产量范围为333.3~1428.6kg/hm^2,高出的百分比范围为3.4%~42.4%。对于一穴双株玉...
开展了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比一穴单株种植的玉米单产高,高出的产量范围为333.3~1428.6kg/hm^2,高出的百分比范围为3.4%~42.4%。对于一穴双株玉米种植模式,在7.50万~9.00万株/hm。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即行距为70cm×70cm,穴距为32cm时,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单产达到最高值11285.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穴单株
一穴双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京山桥米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邹锋
汤京平
+3 位作者
胡倩
兰良福
刘京秋
邹东平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6期61-61,共1页
摸清京山县水稻田养分状态,从桥米田与非桥米田土壤差异性出发,分析出土壤条件对京山桥米的成因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京山桥米"生产中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关键词
测土配方
施肥
京山桥米
桥米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种栽培模式对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苗晓杰
黎银忠
+3 位作者
兰良福
龚发平
何学蓉
朱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年第7期72-73,209,共3页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秋玉米
早稻
晚稻
栽培模式
粮食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秧龄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黎银忠
方友斌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机构
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京山县钱场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2885-288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华粳295。[结论]以产量为指标,新优188比较适宜在京山地种植,其最佳秧龄为15 d,在此条件下,水稻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可以达到8 289.0 kg/hm2。
关键词
晚稻
秧龄
产量
Keywords
Late rice
Seedling age
Yield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播种期对3种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苗晓杰
黎银忠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机构
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1期34-37,共4页
文摘
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县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甬优1540(籼粳杂交),其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至5月15日。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播种期
产量
京山县
Keywords
Indica rice
Japonica rice
Sowing date
Yield
Jingshan county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黎银忠
陈国银
曾红刚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机构
湖北省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京山县新市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9-10,12,共3页
文摘
开展了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的情况下。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比一穴单株种植的玉米单产高,高出的产量范围为333.3~1428.6kg/hm^2,高出的百分比范围为3.4%~42.4%。对于一穴双株玉米种植模式,在7.50万~9.00万株/hm。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即行距为70cm×70cm,穴距为32cm时,一穴双株种植的玉米单产达到最高值11285.7kg/hm^2。
关键词
玉米
一穴单株
一穴双株
Keywords
maize
one hole-one plant
one hole-double plants
分类号
S51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京山桥米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邹锋
汤京平
胡倩
兰良福
刘京秋
邹东平
机构
京山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京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
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6期61-61,共1页
文摘
摸清京山县水稻田养分状态,从桥米田与非桥米田土壤差异性出发,分析出土壤条件对京山桥米的成因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京山桥米"生产中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关键词
测土配方
施肥
京山桥米
桥米田
分类号
S51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栽培模式对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苗晓杰
黎银忠
兰良福
龚发平
何学蓉
朱文
机构
京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年第7期72-73,209,共3页
文摘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关键词
春玉米
秋玉米
早稻
晚稻
栽培模式
粮食产量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3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秧龄对晚稻产量的影响
黎银忠
方友斌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播种期对3种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苗晓杰
黎银忠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一穴双株与一穴单株种植模式对比试验研究
黎银忠
陈国银
曾红刚
苗晓杰
兰良福
何学蓉
龚发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京山桥米生产中的应用
邹锋
汤京平
胡倩
兰良福
刘京秋
邹东平
《农业与技术》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四种栽培模式对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苗晓杰
黎银忠
兰良福
龚发平
何学蓉
朱文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