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代际差异
1
作者 郭丽杰 黄绯绯 +4 位作者 杜文雯 张晓帆 关方旭 张兵 王惠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65,共8页
目的分析出生于不同年代的20岁及以上中国居民处于相似年龄时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的差异。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1991年、2000年、2009年、2018年调查中20岁及以上健康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8908人... 目的分析出生于不同年代的20岁及以上中国居民处于相似年龄时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的差异。方法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1991年、2000年、2009年、2018年调查中20岁及以上健康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8908人。基于调查时的年龄,将研究对象划分为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岁及以上组,此时各年龄组分别对应10代、20代、30代、40代、50代、60代、70代、80代和90代共9个年代出生人群。按性别分层,采用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年代出生人群在相似年龄段时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腰围以及中心性肥胖率的代际差异。结果(1)不同年代出生居民处于相似年龄时,其体质指数、超重/肥胖率、腰围及中心性肥胖率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年轻代发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年龄更早。(2)超重/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代际变化存在性别差异。最年长两代女性之间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最大差异分别为15.5%和8.0%,相邻两代男性之间超重/肥胖及最年轻两代男性之间中心性肥胖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P<0.0001),最大差异分别为19.5%和17.0%。结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存在不利代际差异,与年长代相比年轻代超重/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更高,年轻代发生超重/肥胖的年龄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代际差异
原文传递
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中国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设计
2
作者 白晶 王惠君 +7 位作者 欧阳一非 张继国 苏畅 贾小芳 李丽 黄绯绯 关方旭 张兵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2-787,共6页
目的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方法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初稿进行评价,采用直接评分法选择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选择出4套预包装... 目的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方法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初稿进行评价,采用直接评分法选择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选择出4套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方案。结论最终选择出的预包装食品正面警示型标识较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预包装食品 警示型标识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
3
作者 欧阳一非 张晓帆 +7 位作者 黄绯绯 王柳森 白晶 胡浩杰 胡宵 关方旭 张兵 王惠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3,540,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个人基础资料和身体活动资料,利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个人基础资料和身体活动资料,利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量,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成分,获得四肢骨骼肌质量等信息,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根据2019年亚洲肌肉衰减综合征工作组的推荐标准来判断是否发生肌肉衰减(男性SMI<7.0 kg/m^(2),女性SMI<5.7 kg/m^(2))。采用每周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的代谢当量(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MET)的乘积来评估身体活动量。选取十五省有完整数据的456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描述老年人4种类型身体活动(职业性、家务性、交通性和休闲性)、低强度身体活动(<3.0 METs)、中等强度身体活动(3.0~5.9 METs)和高强度身体活动(≥6.0 METs)状况。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肌肉衰减的关联。结果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参与家务性身体活动比例(91.7%)高于男性(62.3%),但职业性、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比例均低于男性。女性每周参与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例和时间均高于男性(低强度身体活动:女性时间11.0 h/周vs.男性时间3.5 h/周,女性参与率89.9%vs.男性参与率62.8%;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女性时间7.0 h/周vs.男性时间4.7 h/周,女性参与率90.6%vs.男性参与率75.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均为0 h。调查人群肌肉衰减检出率为13.9%。肌肉衰减组每周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5.8 h和4.7 h,低于非肌肉衰减组的9.3 h和6.0 h。与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小于3.5 h的人群相比,男性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3.5~6.9 h人群出现肌肉衰减风险相对危险度为0.71(95%CI 0.42~0.98,P<0.05),女性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3.5~6.9 h人群出现肌肉衰减相对危险度为0.67(95%CI 0.47~0.95,P<0.05)。结论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身体活动以家务性身体活动和低强度身体活动为主。女性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男性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出现肌肉衰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肌肉衰减
原文传递
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的生活环境影响因素多水平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关方旭 胡霄 +7 位作者 胡浩杰 欧阳一非 王柳森 李园 杨春 郭春雷 王惠君 张兵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90-1796,共7页
目的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 目的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儿童青少年 环境因素 多水平模型
原文传递
水产品摄入水平关联的血清代谢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关方旭 杜文雯 +3 位作者 张继国 苏畅 张兵 王惠君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寻找可能与中国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摄入有关代谢物,为水产品摄入标志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项目贵州和湖南采集了调查对象的空腹血样,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识别血清中的代谢物,筛选出不...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寻找可能与中国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摄入有关代谢物,为水产品摄入标志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项目贵州和湖南采集了调查对象的空腹血样,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识别血清中的代谢物,筛选出不同摄入水平间有差异的代谢物,最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这些差异代谢物的预测能力。结果1108种代谢物被识别,从中筛选出了低摄入组与中摄入组有14种,与高摄入组有21种差异代谢物。低摄入组与中摄入组和高摄入组逐步logistic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9.3%(95%CI:59.0%~79.6%)和75.2%(95%CI:65.4%~85.1%)。结论人群长期水产品摄入的不同水平下血清代谢物存在差异,高摄入组与低摄入组间差异代谢物预测效果更好,包括脂类、肽类和氨基酸类和外源性物质。这些差异代谢物要作为特异标志物还需在更大的人群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膳食摄入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膳食营养素对中国7~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影响的多水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浩杰 关方旭 +8 位作者 胡霄 欧阳一非 李丽 王惠君 李园 李鹏高 郭春雷 张兵 苏畅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1-567,573,共8页
目的分析中国7~17岁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与其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至少参加一轮(2000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调查并有完整膳食和体格测量调查数据的556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 目的分析中国7~17岁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与其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至少参加一轮(2000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调查并有完整膳食和体格测量调查数据的556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三水平(社区-个人-观察水平)体质指数的线性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对其体质指数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和家庭称重记账法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农村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12~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7~11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男孩体质指数高于女孩的,但仅在2011年和2015年调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个体水平(调查年份、年龄、身体活动和家庭人均收入)与社区水平(社区城市化指数)等混杂因素后,三水平模型显示农村男孩的体质指数随胆固醇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城市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B摄入量(P<0.05)和铁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E摄入量(P<0.001)和钠摄入量(P<0.05)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影响城乡不同性别7~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水平的膳食营养素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儿童青少年 膳食营养素 多水平模型
原文传递
2000—2018年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流行趋势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霄 李丽 +8 位作者 欧阳一非 胡浩杰 关方旭 王惠君 王柳森 李园 张兵 郭春雷 王志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城乡及性别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利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5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资料完整的839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 目的分析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城乡及性别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利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5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资料完整的839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二水平随机截距模型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中国十六省7~17岁儿童青少年2000—2018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超重率从2000年的5.42%增加到2018年的12.92%,肥胖率从2000年的2.45%增加到2018年的12.3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城乡对中心化后的体质指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体质指数的增加值大于女生(β=0.2824);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增加值大于城市地区(β=0.5902)。结论2000—2018年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儿童青少年 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