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中有爱,跨越山海
1
作者 关月梅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临近农历新年,河南的天气预报,迅速成了热点事件:暴雪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雨雪天气。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老家在外地的小朋友,相信爷爷奶奶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回家过年。家,是爱... 临近农历新年,河南的天气预报,迅速成了热点事件:暴雪蓝色预警,道路结冰黄色预警,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来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雨雪天气。最美的路是回家的路,老家在外地的小朋友,相信爷爷奶奶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回家过年。家,是爱的归宿,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结冰 热点事件 雨雪天气 天气预报 心中有爱 中东部地区
下载PDF
有效思辨感悟 活化品德课堂 被引量:4
2
作者 关月梅 《中小学德育》 2013年第12期78-79,共2页
所谓思辨,就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深入思考,并反复比较与鉴别不同的回答,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的思维方式。所谓感悟,就是通过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达成对道德的领悟。实践证明,思辨感悟以动情促进明理,以情感催化领悟,
关键词 课堂 品德 活化 思维方式 多方位 情感
下载PDF
着眼于“方法与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关月梅 安林晓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3期13-15,共3页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过程与方法"维度,体现了新课改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新理念,使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关... 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过程与方法"维度,体现了新课改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新理念,使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的重心和焦点。为此,上海市二期课改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着眼于方法与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研究。一、提升对"方法与能力"目标的关注度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课程教学实践 情感态度 学会学习 学习过程 育人价值 学习活动 判断选择 设计原则 第一学段
下载PDF
核心素养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基于上海市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关月梅 《中小学德育》 2017年第6期12-15,共4页
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通过梳理关键方法与能力目标,凸显核心素养旨归;实现从"教"到"学"的教学重点转移,聚焦学生学习;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探究,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 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应通过梳理关键方法与能力目标,凸显核心素养旨归;实现从"教"到"学"的教学重点转移,聚焦学生学习;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探究,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着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 方法与能力目标
下载PDF
道德思辨,品社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切入点 被引量:3
5
作者 关月梅 《福建教育》 2016年第17期46-47,共2页
一、品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从道德思辨切入1.品社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在《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版)的"序言"部分,对品德与社会学科(以下简称"品社学科")的核心素养作如下阐述:"本课程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 一、品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从道德思辨切入1.品社学科核心素养概述在《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版)的"序言"部分,对品德与社会学科(以下简称"品社学科")的核心素养作如下阐述:"本课程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核心素养包括社会生活知识、社会生活能力和社会生活态度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核心 品德与社会 社会生活能力 生活知识 品德形成 品德的形成 价值创新 课程标准 人文精神 选择能力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党史教育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第7期33-39,共7页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这个本质要求主要表现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进行党史教育需立足素养,整体规划,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精研细磨,循序施教;同时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十分必要,推进小学道...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这个本质要求主要表现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进行党史教育需立足素养,整体规划,体现螺旋上升的特点;精研细磨,循序施教;同时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十分必要,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研要做到三点:坚持研修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各级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教育 政治认同 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以项目研究破解新教材推进中的问题——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以案导学”项目实施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第S01期9-14,共6页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新教材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研究来突破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让新教材更有效地实施。为了用好新教材,打造新课... 作为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新教材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研究来突破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让新教材更有效地实施。为了用好新教材,打造新课堂,以"以案导学"项目的推进为例,通过对"以案导学"在发展学生法治观念和培养法治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和实施策略进行分析,阐述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有效推动学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突破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研究 以案导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解教材意图,道法双向渗透,实施学习活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第6期61-64,共4页
一、活动主题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题是"理解教材意图,道法双向渗透,实施学习活动",该主题既体现了教学评优的基本要求,又凸显了学科的特色。(一)关于"理解教材意图"理... 一、活动主题2020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题是"理解教材意图,道法双向渗透,实施学习活动",该主题既体现了教学评优的基本要求,又凸显了学科的特色。(一)关于"理解教材意图"理解教材意图是基于统编教材全面推进的需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引导学生"学"的学本和引导教师"教"的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教材意图 双向渗透 统编教材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 教学评优
下载PDF
优化方式,激情促思,增强教学实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2016年度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总结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2016年度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优化方式,激情促思,增强教学实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视广度较多,重视深度较少;关注“启”较多,关注“发”相对较少;教学流程趋同较多,创新特色相对... 2016年度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优化方式,激情促思,增强教学实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视广度较多,重视深度较少;关注“启”较多,关注“发”相对较少;教学流程趋同较多,创新特色相对较少;教研活动研究备课较多,研究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相对较少。建议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要将更多精力用于对重点内容的开掘上,使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激情 思辨 育人价值
下载PDF
基于标准的品德与社会课过程性学习评价——以活动作业评价为例
10
作者 关月梅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12期35-37,共3页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评价 社会生活 课程标准 品德 过程性 作业 教育功能 个性差异
下载PDF
教研创新:演绎品德学科的魅力与精彩
11
作者 关月梅 《中小学德育》 2012年第9期24-27,共4页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研队伍中,一直活跃着一批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虽然教研条件有限,也没有专职的教师队伍,但却坚守着这一方学生道德,教育神圣的主阵地,在创新教研机制、途径与方法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共同的追求...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研队伍中,一直活跃着一批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虽然教研条件有限,也没有专职的教师队伍,但却坚守着这一方学生道德,教育神圣的主阵地,在创新教研机制、途径与方法上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在共同的追求中,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队伍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同路人,大家共同演绎着教研创新带来的不一样的学科魅力与精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 品德 创新 演绎 级联 时空 教师队伍 社会
下载PDF
《品德与社会》活动作业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关月梅 《福建教育》 2016年第4期77-78,共2页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本课程的作业主要为活动作业,作为学习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对活动作业评价进行探索与实践,是准确、全面、有效地开展本课程作业评价的基础,也是使本课程评价功能得...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本课程的作业主要为活动作业,作为学习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对活动作业评价进行探索与实践,是准确、全面、有效地开展本课程作业评价的基础,也是使本课程评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一、活动作业的特点与分类第一,特点。活动作业设计具有整体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 评价功能 试行稿 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 作业设计 知识的巩固 课程作业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
13
作者 关月梅 《现代教学》 2014年第12X期17-21,共5页
一、缘起:落实"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的瓶颈需要突破1.时代的呼唤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突破性变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 一、缘起:落实"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的瓶颈需要突破1.时代的呼唤21世纪初,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突破性变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能力目标 目标研究 学习态度 课程功能 新课程改革 学习过程 学会学习 学习能力 情感态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落实方法与能力目标研究(二)
14
作者 关月梅 《现代教学》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我们在分析与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育人价值的瓶颈问题及其相关路径、策略和评价手段等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五大突破,并期望在三个方面得以提升。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目标研究 课程 小学 能力 育人价值 评价手段
下载PDF
求衡·求活·求深·求细·求实——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习方式变革在实践中推进
15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第7期136-143,共8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关键。变革学习方式要求衡、求活、求深、求细、求实。其中求衡是指育能意识的觉醒;求活是指教学重点的转移;求深是指激情促思的强化;求细是指园丁精神的回归;求实是指评价机制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关键。变革学习方式要求衡、求活、求深、求细、求实。其中求衡是指育能意识的觉醒;求活是指教学重点的转移;求深是指激情促思的强化;求细是指园丁精神的回归;求实是指评价机制的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开展活动,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习方式变革 育能意识 激情促思
下载PDF
小学品德与社会:优化方式,激情促思
16
作者 关月梅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6年第6期19-21,共3页
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确定的主题为'优化方式,激情促思'。这里的'优化方式',包含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通过重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来推进学... 2016年'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确定的主题为'优化方式,激情促思'。这里的'优化方式',包含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通过重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来推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实施。这里的'激情促思'指在学习活动中要重视情操的陶冶和增加思维含量,达到让学生'情通理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中青年教师 优化方式 学习活动 学习方式 教师语言 活动设计 教材分析 个体差异 学科教师
下载PDF
奠基,从品行开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概述
17
作者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 关月梅 《现代教学》 2013年第7期29-30,共2页
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奠基阶段,而奠基要从品行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课程。它有计划地、生动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 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奠基阶段,而奠基要从品行开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以文明行为的养成为重点,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课程。它有计划地、生动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会生活,在促进学生以良好品行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了贯彻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工作方针,教师在课程中应进一步落实如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阶段 育人价值 社会学科 品行 社会性发展 学生参与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五星红旗升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18
作者 徐进 关月梅 《小学德育》 2010年第3期22-24,共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之一,在重要的日子、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事件发生时都要悬挂五星红旗。2认识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能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名称和图案内容。3.产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感到... 教学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之一,在重要的日子、重要的场合、重要的事件发生时都要悬挂五星红旗。2认识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能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名称和图案内容。3.产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为祖国感到骄傲,愿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尊重、爱护国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红旗 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课时 热爱祖国 教学目标 国旗 尊重
原文传递
《相约世博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19
作者 耿佳琳(执教) 关月梅(评析) 《小学德育》 2010年第4期28-29,共2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为中国能承办世博会而感到自豪,初步体会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2.收集、交流资料,探究世博会取得的新进展,体会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为中国能承办世博会而感到自豪,初步体会举办世博会的意义。 2.收集、交流资料,探究世博会取得的新进展,体会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增强作为世博会东道主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教学设计 课时 教学目标 影响力 责任感 东道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