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CT分级诊断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关永记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CT诊断分级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和CT确诊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影像Balthaza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分析CT... 目的:探讨CT诊断分级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和CT确诊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影像Balthaza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分析CT分级和临床分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相应的治疗,然后分析CT诊断价值及治疗预后。结果:30例患者中,18例轻型,7例重Ⅰ型,5例重Ⅱ型。1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例A级,10例B级,4例C级,3例D级;7例重Ⅰ型急性胰腺炎中,2例C级,3例D级,2例E级;5例重Ⅱ型急性胰腺炎中1例C级,3例D级,1例E级。A、B、C级患者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后均痊愈,D级2例患者病情反复发作,E级患者治疗效果差,其中1例死亡。结论:急性胰腺炎CT分级能直观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及病程变化,与临床病程分型相关性好,能够指导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分级诊断 急性胰腺炎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关永记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163-163,168,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血管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CTA检查的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血管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CTA检查的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准确诊断出腹部血管疾病。在30例腹部血管疾病中,门静脉系统疾病8例,腹主动脉瘤4例,脾血管瘤4例,肝血管瘤3例,肾动脉钙化狭窄4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2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3例,另2例患者为髂动脉钙化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可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腹部血管性疾病
下载PDF
十二指肠淤滞症60例X线报告 被引量:5
3
作者 关永记 《右江医学》 1997年第2期76-76,共1页
十二指肠淤滞症60例X线报告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533800)关永记十二指肠淤滞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报道较少(1)。我院1992年1月~1996年7月在7248例钡餐中,有60例经X线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淤滞症。本... 十二指肠淤滞症60例X线报告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533800)关永记十二指肠淤滞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国内报道较少(1)。我院1992年1月~1996年7月在7248例钡餐中,有60例经X线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淤滞症。本文就其病因、临床症状及X线诊断作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淤滞症 X线诊断
下载PDF
粘多糖病Ⅰ、Ⅳ型4例报告
4
作者 关永记 陈忠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66-467,共2页
粘多糖病Ⅰ、Ⅳ型4例报告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关永记陈忠(靖西533800)粘多糖病是一种少见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组4例收集于1982年8月~1996年5月,其中Ⅰ型3例,Ⅳ型1例。4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X... 粘多糖病Ⅰ、Ⅳ型4例报告广西靖西县人民医院关永记陈忠(靖西533800)粘多糖病是一种少见遗传性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组4例收集于1982年8月~1996年5月,其中Ⅰ型3例,Ⅳ型1例。4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并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现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多糖病 代谢病 X线诊断
下载PDF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快速消散25例临床CT分析
5
作者 关永记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B12期220-220,共1页
目的:探讨快速自行吸收的硬膜下血肿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常规CT表现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短期CT复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CT表现均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 目的:探讨快速自行吸收的硬膜下血肿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常规CT表现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短期CT复查,并对其临床表现和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CT表现均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占住明显,病变不越过中线,1~5天后复查高密度影消失,血肿基本吸收,其中,3例外伤后第3—4天再次复查,结果显示原血肿区出现新月形硬膜下积液。结论:特殊类型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学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血肿的特征性CT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CT诊断,可避免患者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快速消散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影像学诊断进展
6
作者 关永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8期10-11,共2页
超急性脑梗死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临床治疗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进行影像学诊断,包括常规CT扫描、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关键词 超急性脑梗死 影像学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