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门诊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3
1
作者 兴东梅 孙鹤宇 尹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4期612-614,共3页
通过对麻醉门诊概念、工作内容及其部分标准化工作运行流程的论述,分析了麻醉门诊存在的道德价值: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增强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麻醉医生价值的体现。并探讨了麻醉门诊的实现途径,... 通过对麻醉门诊概念、工作内容及其部分标准化工作运行流程的论述,分析了麻醉门诊存在的道德价值: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增强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麻醉医生价值的体现。并探讨了麻醉门诊的实现途径,旨在提高手术和麻醉安全性的同时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门诊 医患关系 医疗决策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哈尔滨手术室吸入麻醉废气污染状况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廉爱玲 马鸿雁 +2 位作者 兴东梅 杨帆 王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哈尔滨手术室吸入麻醉废气污染情况,为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5月哈尔滨市20家医院的180个手术间。按照是否采用吸入麻醉分为吸入组(55间)和非吸入组(125间)。比较两组废气检出率和废气超... 目的探讨哈尔滨手术室吸入麻醉废气污染情况,为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5月哈尔滨市20家医院的180个手术间。按照是否采用吸入麻醉分为吸入组(55间)和非吸入组(125间)。比较两组废气检出率和废气超标率。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对麻醉废气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吸入组的废气检出率(98.2%)高于非吸入组(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的废气超标率(58.2%)高于非吸入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医护人员中选择麻醉废气为手术室潜在危险因素的比例(98.0%)明显高于生物性危险因素(80.0%)、物理性因素(56.0%)和化学性因素(73.0%)。结论吸入麻醉可造成手术间麻醉废气的污染,手术室医护人员对麻醉废气的认知度较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麻醉废气 防护
下载PDF
男性患者留置尿管前注入地卡因药液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廉爱玲 王丹 兴东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地卡因药液用于男性导尿患者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需要导尿的男性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观察组患者在留置... 目的探讨地卡因药液用于男性导尿患者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科需要导尿的男性患者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4例。观察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前注入1%地卡因3~5ml,待2~3min药液扩散吸收后再行导尿。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石蜡油润滑导尿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顺利置管率、心率和血压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波动情况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尿道刺激症状明显,出现躁动的患者多达91例,而观察组患者发生躁动共7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结论地卡因导尿法可明显减轻男性患者因导尿引起的疼痛,提高一次顺利置管率,同时可以减轻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尿管 地卡因 男性患者 效果
下载PDF
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兴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68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一体化护理。... 目的分析一体化护理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68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97±1.71)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15.47±2.30)分;对照组HAMD评分为(23.69±2.20)分、HAMA评分为(21.76±2.61)分。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63、10.543,P=0.000、0.000<0.05)。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为(95.09±3.93)分、心理维度评分为(97.57±2.1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94.68±3.69)分、总评分为(96.49±3.20)分;对照组生理维度评分为(83.17±4.18)分、心理维度评分为(84.48±2.22)分、社会适应性评分为(82.57±5.17)分、总评分为(83.18±3.55)分。观察组生理维度评分、心理维度评分、社会适应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44、24.865、11.117、16.238, P=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一体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一体化护理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阻肺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兴东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6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COPD)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COPD)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护理配合程度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2.9±1.1)分、社会活动评分为(50.6±1.2)分、日常情绪评分为(62.5±3.5)分、身体状况评分为(64.2±3.4)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48.6±4.3)分、社会活动评分为(46.8±3.9)分、日常情绪评分为(56.3±6.8)分、身体状况评分为(58.1±5.9)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活动、日常情绪、身体状况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中积极42例(79.25%)、正常11例(20.75%)、抵触0例(0),对照组患者中积极23例(43.40%)、正常25例(47.17%)、抵触5例(9.4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赞赏44例(83.02%)、肯定8例(15.09%)、有进步空间1例(1.89%),对照组患者中赞赏19例(35.85%)、肯定25例(47.17%)、有进步空间9例(16.98%);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双向质量反馈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全面护理干预对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兴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164-165,共2页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作用。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作用。方法 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评分(76.24±3.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6±2.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1.84±0.43)次/周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2±0.83)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5.37±1.20)min短于对照组患者的(6.34±1.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3.11±4.61)分高于对照组的(63.70±4.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全面护理 疾病认知程度
下载PDF
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丹 兴东梅 +2 位作者 王海健 张红霞 廉爱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应用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08级9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采用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将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分为3个阶段;选择2009级103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比较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应用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08级97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实验组,采用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将临床护理技能课程分为3个阶段;选择2009级103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第3阶段的临床护理技能理论知识及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情感、评判性思维方面得分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66、-6.332、-2.371和-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段性学习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教学效果的有效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临床工作能力 教学 阶段性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