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通俗讲座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1
作者 养我 《中国经济问题》 1962年第5期31-37,共7页
第一章第三节和第二章解說了馬克思关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的学說,論証了商品及商品交換,是怎样和为什么必然会由它內在的价值性质,产生出商品与貨币的对立。第三章則是以上述的論証为基础,探討货币的各种机能,进一步阐明貨币的本质。
关键词 价值尺度 货币商品 商品流通 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格 货币机能 价值形态 标度 价值表现 社会必要劳动
原文传递
《资本论》通俗讲座 Ⅱ 流通手段
2
作者 养我 《中国经济问题》 1962年第6期26-39,共14页
交換过程使商品內在矛盾在商品与貨幣的对立中表現出來我們在第二章里讲过,商品的交換过程一方面是个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的互相排斥的关系。貨币的出现,使一切商品都同它相交換。从而为这个矛盾,創造了它的... 交換过程使商品內在矛盾在商品与貨幣的对立中表現出來我們在第二章里讲过,商品的交換过程一方面是个人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的过程。这是一个矛盾的互相排斥的关系。貨币的出现,使一切商品都同它相交換。从而为这个矛盾,創造了它的运动形态。在交換过程中。商品由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移到是使用价值的人手里。从这个角度来看,交換过程是社会的物质变換,即一种有用物和另一种有用物的交換。一个商品一經达到它当作使用价值的地方,就由商品流通界退山,进入消费領域。我們这里不考察消费領域,而只考察由社会的物质变换作媒介所促成的商品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变化 商品价值 货币流通 商品形态 流通手段 非使用价值 商品流通 麻布 所有者 商品价格总额
原文传递
《资本论》通俗讲座 第六章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
作者 养我 《中国经济问题》 1962年第10期34-39,共6页
第五章说明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別和联系。指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劳动者被剝削的真相。但是,要更深刻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本貭与起源,从而更进一步了解資本与劳动之間的真实关系,揭露资本主义剝削的秘密。还必須研究不变資本... 第五章说明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別和联系。指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劳动者被剝削的真相。但是,要更深刻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本貭与起源,从而更进一步了解資本与劳动之間的真实关系,揭露资本主义剝削的秘密。还必須研究不变資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別。本章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分析同一劳动的二重作用,論述劳动过程諸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生产物 使用价值 不变资本 资料价值 可变资本 人类劳动 剩余价值 劳动者 新价值
原文传递
第十一章 协作
4
作者 养我 《中国经济问题》 1963年第5期34-39,共6页
第十章闡明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并指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必須是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就是必須变革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从資本主义的历史上看,是循着簡单协作,手工制造业和机器... 第十章闡明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并指出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必須是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就是必須变革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从資本主义的历史上看,是循着簡单协作,手工制造业和机器大工业的順序行进的。照应着上述的历史发展順序,馬克思在分析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之后,接着就通过資本主义提高生产力的三个发展阶段,来考察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生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协作 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力 讲座 通俗 机器大工业 社会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