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居民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惟蜻 王承敏 +4 位作者 冀二妮 曾环思 杨星 李秀娟 杨策策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深圳普通居民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至8月对深圳市龙岗区两个街道共10 434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 目的:探讨深圳普通居民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0年6月至8月对深圳市龙岗区两个街道共10 434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分别评估其睡眠、抑郁及焦虑情况并分析。结果:IS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PHQ-9、GAD-7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1);不同ISI水平之间PHQ-9及GAD-7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266.08,P<0.001;H=2082.56,P<0.001),ISI得分较高的人群PHQ-9与GAD-7得分也越高,而有抑郁、焦虑的普通人群ISI总分分别高于无抑郁、无焦虑者(Z=-60.03,P<0.001;Z=-56.96,P<0.001);ISI中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满意度、日间功能障碍、继发情绪问题可以显著预测普通人群的抑郁症状(P均<0.05),而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继发情绪问题可以显著预测普通人群的焦虑症状(P均<0.001)。结论:深圳市普通人群失眠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失眠可以预测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应加强早期失眠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 焦虑 普通居民
下载PDF
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脑血流灌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冀二妮 杨海晨 +3 位作者 刘铁榜 关念红 张晋碚 唐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纳入未经治疗的发作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各22例及15名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及差异。方法纳入未经治疗的发作期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ipolar disorder,BPD)患者各22例及15名健康对照,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比较各组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D、BPD患者均存在双侧颞叶、顶叶、基底节血流灌注降低(P<0.001),MDD患者基底节灌注低于BPD患者(P<0.001)。结论 MDD、BPD患者均存在静息状态脑血流灌注下降,基底节灌注不同是BPD与MDD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征的主要差异。该差异或许可视为鉴别MDD与BPD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局部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冀二妮 段卫东 +3 位作者 杨海晨 曾志强 王建 朱炼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深圳市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系统以及同期在医院门诊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社区组(药物治疗联合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从深圳市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系统以及同期在医院门诊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分为社区组(药物治疗联合精神卫生综合康复治疗,最终完成122例)和门诊组(仅给予药物治疗,最终完成124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ESE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中文版(WHO-DAS-Ⅱ)分别在基线时和康复治疗1年后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PANSS、RESES、WCST及WHO-DAS-Ⅱ评分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34,P〉0.05);康复治疗1年后社区组阴性症状、RESES、WHO-DAS-Ⅱ中与他人相处及社会参与较门诊组显著改善,组间主效应明显(F=5.030,F=15.869,F=7.822,F=9.713;P〈0.05或P〈0.01)。社区组复发率、再入院率、肇事肇祸率、经济负担方面较门诊组显著下降(χ^2=5.35,χ^2=4.34,χ^2=3.86,t=5.84;P〈0.05或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提高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综合康复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文拉法辛与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4
作者 冀二妮 朱炼 蔡璐遥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文拉法辛与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收治的8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文拉法辛与阿戈美拉汀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收治的82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在1周药物清洗后,服用阿戈美拉汀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文拉法辛75~150 mg/d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文拉法辛剂量控制在150~300 mg/d。治疗7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头痛、心悸、头晕、恶心、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痛、心悸、头晕、恶心、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64%,与对照组的1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将文拉法辛剂量控制在150~300 mg/d范围,并尽量增加剂量,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效果显著,且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阿戈美拉汀 难治性抑郁症 疗效
下载PDF
汶川地震异地治疗伤员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关念红 王昆 +8 位作者 魏钦令 张晋碚 王厚亮 王继辉 冀二妮 张明 刘海润 王珣 邓永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了解异地治疗地震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从震区转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7例伤员在汶川大地震1月时进行一般状况、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了解异地治疗地震伤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从震区转入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37例伤员在汶川大地震1月时进行一般状况、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调查。【结果】6例(16.22%)伤员发生PTSD,PTSD症状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78.4%;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2.2%。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再体验得分成正相关,地震前健康状况与回避/麻木得分成负相关,客观支持与PCL-C总分、再体验、高警觉成正相关,SAS和SDS的得分与PCL-C总分、再体验、回避麻木、高警觉都成正相关。【结论】汶川大地震的异地治疗伤员PTSD发生率不高,对异地治疗的地震伤员心理干预时要关注年龄较大者、震前患有躯体疾病者、客观支持过高和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者,还要注意避免过度关注引起二次心理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附483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温盛霖 陶炯 +2 位作者 王厚亮 岳计辉 冀二妮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EPQ评定,比较2组的差异,并以病例组SCL-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8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90(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及EPQ评定,比较2组的差异,并以病例组SCL-90的总分以及因子分作为因变量,EPQ各因子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9-3分析。结果:病例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病例组EPQ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和掩饰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内外向分值则低于对照组(P〈0.05)。EPQ的各因子以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别与SCL-90总分或部分因子分相关(均为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障碍较明显;个性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对患者心理状况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 个性心理特征 症状自评量表-90 艾森克个性问卷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婉嫕 邓金平 +2 位作者 刘惟蜻 冀二妮 何红波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442例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58例,年龄10~17岁。以入院当天的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Int...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442例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58例,年龄10~17岁。以入院当天的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自杀模块评估结果为指标,根据既往1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n=140)和非自杀未遂组(n=302)。比较2组患者的社会人口特征、临床特征、内分泌指标及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家庭环境量表简式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Symptoms Questionnaire,FES-F)、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童年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青少年多维焦虑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MASC)、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CDI)的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近1个月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1.67%(140/442),既往总体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8%(238/442)。相比非自杀未遂组患者,自杀未遂组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共病躯体疾病、既往有过自杀行为更常见,分别为46%(64/140)比26%(77/302)、34%(47/140)比21%(65/302)、81%(114/140)比32%(98/302)(χ^(2)=18.00、7.34、91.94,均P<0.05)。量表评分方面,自杀未遂组患者比非自杀未遂组患者,ASLEC中的健康适应因子得分更高[M(Q1,Q3)][6(4,9)比5(3,8)](χ^(2)=2.13,P<0.05);MASC中的躯体症状因子得分更高[26(19.25,31)比24(16,29)](χ^(2)=2.50,P<0.05);CDI中的负性情绪、低自尊、人际问题因子得分以及CDI总分评分也更高(χ^(2)=2.35、2.96、2.09、2.17;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性症状(OR=1.85,95%CI:1.13~3.02)、共病躯体疾病(OR=1.85,95%CI:1.09~3.14)、既往有过自杀行为(OR=8.34,95%CI:5.01~13.88)是近1个月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和既往总体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有过自杀行为、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共病躯体疾病是近1个月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自杀行为 发生率 风险因素 精神病性症状 共病躯体疾病
原文传递
单、双相抑郁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冀二妮 关念红 +2 位作者 王厚亮 张晋碚 彭英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单相抑郁(UPD)及双相抑郁发作(BPD)患者各22人,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5人,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利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修订版... 目的 探讨单相和双相抑郁发作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单相抑郁(UPD)及双相抑郁发作(BPD)患者各22人,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15人,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利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修订版(WAIS-RC)和韦克斯勒成人记忆测验(WMA)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UPD、BPD均存在双侧颞叶、额叶、海马血流低灌注(P<0.05),BPD基底节血流灌注较UPD增高(0,22.73%;4.54%,36.36%)(P<0.05);单、双相抑郁组间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降低与脑局部血流量降低有关(P<0.05).结论 单、双相患者脑血流之间存在着差异;BPD基底节脑血流灌注较UPD增高(P<0.05),推测基底节血流灌注增高是双相抑郁转向躁狂相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心境稳定剂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冀二妮 白渊翰 +5 位作者 李琳玲 唐翡 彭代辉 方贻儒 陈海燕 杨海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 typeⅠ,BD-Ⅰ)患者大脑灰质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心境稳定剂对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35例稳定期BD-...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 typeⅠ,BD-Ⅰ)患者大脑灰质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心境稳定剂对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分析35例稳定期BD-Ⅰ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的大脑局部灰质体积。根据服用不同心境稳定剂,将患者组分为碳酸锂组和丙戊酸钠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被试大脑灰质体积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BD-Ⅰ患者在额叶内侧[MNI坐标(x,y,z):2,34,-18]、眶前额叶[MNI坐标(x,y,z):-32,22,-4]、额叶岛盖[MNI坐标(x,y,z):38,18,4]和脑岛[MNI坐标(x,y,z):-32,22,-4]等脑区灰质体积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酸锂组与丙戊酸钠组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Ⅰ患者情绪失调可能与额叶内侧、眶前额叶、额叶岛盖及脑岛等脑区灰质体积减小有关;服用碳酸锂与丙戊酸钠对BD-Ⅰ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心境稳定剂
原文传递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态度与儿童期虐待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毕建强 周志坚 +4 位作者 王建 冀二妮 朱炼 杨海晨 刘铁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态度与儿童期虐待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及儿童期虐待量表(CTQ)对纳入的6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在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态度与儿童期虐待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及儿童期虐待量表(CTQ)对纳入的67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在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的比较上,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儿童期虐待的评分上,研究组在情感忽视(中位数M=10分)及躯体忽视(中位数M=9分)两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中位数M=8分)、(中位数M=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中,情感忽视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181,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儿童期虐待,主要表现为情感忽视及躯体忽视。情感忽视越重,患者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愈肯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柑晴感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儿童期虐待 情感虐待 躯体虐待 自杀态度
原文传递
中文版双相谱系诊断量表效度与信度研究(英文)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志强 李娟 +6 位作者 杨海晨 刘铁榜 荣晗 毕建强 冀二妮 杨颖佳 李凌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479,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谱系诊断量表(Bipolar Spectrum Diagnostic Scale,BSDS)在中国的效度及信度。方法:在原作者授权下,根据量表翻译的原则,我们将英文版的BSDS翻译成中文并完成回译。按DSM-IV标准,连续入组的114例BD患者,双相I型(BD-I)61例... 目的:探讨双相谱系诊断量表(Bipolar Spectrum Diagnostic Scale,BSDS)在中国的效度及信度。方法:在原作者授权下,根据量表翻译的原则,我们将英文版的BSDS翻译成中文并完成回译。按DSM-IV标准,连续入组的114例BD患者,双相I型(BD-I)61例、双相II型(BD-II)53例及37例单相抑郁(UD)患者,所有患者完成了中文版BSDS。87例患者(57.62%)在4周后重测。结果:BD组BSDS分(15.11±4.25)显著高于UD组(11.89±3.81)。BD-I组BSDS分(15.44±4.94)与BD-II组BSDS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UD组。BSDS总分重测信度为0.83(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以前四因子解释BSDS的结构效度最佳(特征根值分别为2.35,2.31,2.21及1.80,对总体变量贡献度为48.24%)。BSDS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是0.75。ROC曲线分析显示BSDS可区分BD组与UD组,曲线下面积为0.70,13分为最佳划界分(敏感性0.74、特异性0.54)。中文版BSDS可区分BD-II组与UD组,但无法区分BD-I组与BD-II组(P=0.39)。结论:本研究显示中文版BSDS对中国的心境障碍患者的效度及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可以在中国临床环境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单相抑郁障碍 量表 效度 信度
原文传递
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海晨 李琳玲 +7 位作者 彭红军 刘铁榜 秋云海 荣晗 冀二妮 毕建强 张建 李凌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4-291,共8页
目的 探讨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特异性.方法 对54例处于抑郁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抑郁症患者经HCL-32自评,<12分为抑郁症不伴轻躁狂症状,≥12分为抑郁... 目的 探讨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特异性.方法 对54例处于抑郁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抑郁症患者经HCL-32自评,<12分为抑郁症不伴轻躁狂症状,≥12分为抑郁症伴轻躁狂症状.HCL-32评分<12分31例,≥12分23例,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匹配,最后纳入分析的抑郁症不伴轻躁狂症状组及抑郁症伴轻躁狂症状组每组各19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名(对照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活动低频振幅指标,对被试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活动进行分析和比较.抑郁症患者的HCL-32评分与全脑的低频振幅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低频振幅值在较多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不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比较,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在双侧眶额皮质[左眶额回:MNI坐标(x、y、z):-34、56、-10,t=5.26;右眶额回:MNI坐标(x、y、z):20、66、-2,t=4.93]、额上回[左额上回:MNI坐标(x、y、z):-4、66、8,t=4.12;右额上回:MNI坐标(x、y、z):14、56、18,t=3.97]低频振幅值显著增高(P<0.05);而在双侧丘脑、左侧梭回则显著降低(P<0.05).抑郁症患者的HCL-32评分与全脑的低频振幅值的相关分析显示,HCL-32评分与双侧眶额皮质(左额中回、右额中回、右上额回)的低频振幅值呈正相关(r=0.363、0.426、0.405,均P<0.05),与左侧丘脑、左侧梭回低频振幅值呈负相关(r=-0.352,P<0.05;r=-0.468,P<0.01).结论 与不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相比,伴轻躁狂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低频振幅具有特异性,尤其表现为双侧眶额回低频振幅值增高,左侧丘脑及左侧梭回低频振幅值降低.该结果或许可以作为HCL-32筛查阳性抑郁症患者的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轻躁狂症状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原文传递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成人斯蒂尔病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艺东 黄小雄 +1 位作者 冀二妮 彭英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240-24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症状 斯蒂尔病 成人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病变 间歇性发热 多形性皮疹 临床综合征
原文传递
欣百达治疗老年慢性躯体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军莉 冀二妮 刘军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欣百达)对老年慢性躯体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度洛西汀(欣百达)和多虑平片治疗4周。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法),不良反应的评定使用副反应量... 目的:探讨盐酸度洛西汀(欣百达)对老年慢性躯体性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度洛西汀(欣百达)和多虑平片治疗4周。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法),不良反应的评定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8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度洛西汀(欣百达)治疗老年慢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治疗老年慢性疼痛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度洛西汀 多虑平 老年躯体性疼痛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