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冀国发 任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886-891,共6页
目的:探讨丹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 目的:探讨丹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丹红注射液治疗,持续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外周血血气指标水平[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清炎症介质[白介素-1(IL-1)、白介素-17(IL-17)、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氧化应激指标[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脂质过氧化氢(LHP)、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肌钙蛋白Ⅰ(TnI)、肌红蛋白(Mb)]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血气指标水平,血清炎症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外周血PH值、PaO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IL-1、IL-17、CRP、TNF-α、MCP-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AOPP、LHP的含量低于对照组,T-AOC、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LD、TnI、Mb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者接受丹红+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应激状态及心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心肌损伤 丹红注射液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冀国发 陈明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哮鸣音、气促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5水平均降低、IL-10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理想,其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炎症反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雾化吸入治疗 肺功能
下载PDF
miR-1226靶向MUC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3
作者 冀国发 胡静怡 任徽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miR-1226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细胞株人肺癌耐吉非替尼细胞株(PC9GR)和人肺腺癌细胞(PC-9);将PC-9组细胞设置为正常组,PC9G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1226 mimic组和... 目的研究miR-1226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LC细胞株人肺癌耐吉非替尼细胞株(PC9GR)和人肺腺癌细胞(PC-9);将PC-9组细胞设置为正常组,PC9G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1226 mimic组和miR-1226 NC组,并进行转染;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iR-1226及黏蛋白1(MUC1)mRNA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UC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26与MUC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和miR-1226 NC组PC9GR细胞miR-122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IC50值、MUC1 mRNA及MUC1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数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miR-1226 NC组相比,miR-1226 mimic组PC9GR细胞miR-122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C50值、MUC1 mRNA及MUC1蛋白相对表达量、细胞侵袭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MUC1-3′UTR-WT+miR-1226 NC组比,MUC1-3′UTR-WT+miR-1226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miR-1226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下调MUC1表达,提高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吉非替尼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26 MUC1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敏感性
下载PDF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冀国发 杨丽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结合120例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资料对感染部位和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发生率分别为51.7%,...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结合120例老年呼吸内科患者的资料对感染部位和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发生率分别为51.7%,30.8%,11.7%,其余为5.8%。呼吸系统发生感染率最高,同其他部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感染因素主要有心理、生理、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这5方面。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发生感染有多种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关注,合理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呼吸内科 感染因素 感染部位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肺保护通气策略对ARDS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丽梅 冀国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6期2369-2371,共3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肺保护通气... 目的探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肺复张/机械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通气24h)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通气24h)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水平明显降低、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给予肺保护通气策略治疗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减少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通气策略 血流动力学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营养支持与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冀国发 《大医生》 2018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甲组加呼吸操锻炼+营养支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甲组加呼吸操锻炼+营养支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甲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及血气分析情况明显好于乙组(P <0.05)。结论 COPD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操锻炼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叶新丽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100例VAP患者,采集VAP患者下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检测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100例VAP患者,采集VAP患者下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对其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得16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4.40%(125/168),而鲍曼不动杆菌占革兰阴性菌比例最高,占28.80%(36/125)。3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样基因型检出率最高(100%),其次是OXA-23(50.00%)、TEM(36.11%)及OXA-24基因(30.56%),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XA-58基因。抗生素的敏感实验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其中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100%耐药,其次是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耐药性均>90%,仅有多黏菌素(Colistin)、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高抗菌活性。【结论】本院VAP患者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携带OXA样基因型及TEM样基因型可能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高的原因;鲍曼不动杆菌对Colistin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较低,故可将两种抗生素用于VAP患者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不动杆菌属 基因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2 位作者 刘亚 叶新丽 高学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2128-2132,共5页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 目的:研究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分析,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21年10月在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一治疗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A和IgG含量,以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1)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67.5%的临床治疗有效率(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损伤、呕吐、乏力、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3)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 A和Ig G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患者(P<0.05);(4)联合组治疗后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替雷利珠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 白蛋白紫杉醇 肺癌 T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晓丹 冀国发 +2 位作者 蔡婷婷 叶新丽 高学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非尼酮,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肺功能指标、血清肺纤维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弥散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尿素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对照组为3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吡非尼酮相比,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IPF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非尼酮 乙酰半胱氨酸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疗效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