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EPC模式中的应用及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亚栋 赵军 +3 位作者 高宁 田宇 冀小辉 游杰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1,共6页
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工期短,促节能,减污染的优势不断突显。以河南省某省直人才公寓省级重点项目为例,研究了智能建造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分析了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采购和施工... 随着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工期短,促节能,减污染的优势不断突显。以河南省某省直人才公寓省级重点项目为例,研究了智能建造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分析了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优化方式及各阶段主体间协同合作方式的不同,并从生产、运输、资源消耗3个方面探讨了该项目的建造模式在碳减排方面的优势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工程总承包 智能建造 双碳目标
下载PDF
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冀小辉 刘成 张晓 《河南建材》 2007年第5期41-42,共2页
打(压)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桩基施工 质量问题 施工工序 工艺要求 桩基质量 结构安全 建筑物 工程
下载PDF
饰面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京沙快速通道工程中的应用
3
作者 冀小辉 《河南建材》 2012年第5期30-32,共3页
郑州市京沙快速通道工程隧道侧墙、中墙要求为饰面清水混凝土。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选模板体系,严格控制模板安装质量及混凝土拌制、浇筑和养护工艺,最终达到了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要求。
关键词 饰面清水混凝土 隧道 模板体系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引水渠渡槽结构的地震反应模态分析
4
作者 冀小辉 《河南建材》 2012年第5期57-57,59,共2页
以某引水渠渡槽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渡槽结构的地震反应模态分析,列出了有限元模型前20阶自振特性及相应的振型特征,为渡槽进一步抗震分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渡槽 模态分析 自振特性
下载PDF
跳仓法在地铁上方下穿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蔡小超 冀小辉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在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上未来路下穿隧道工程中采用了跳仓法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在既有运营地铁上方区间的隧道施工,该技术的实施降低了因开挖卸载造成的地铁隧道竖向位移累计值,保证了地下隧道的结构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在... 在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上未来路下穿隧道工程中采用了跳仓法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在既有运营地铁上方区间的隧道施工,该技术的实施降低了因开挖卸载造成的地铁隧道竖向位移累计值,保证了地下隧道的结构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在既有地铁隧道上的基坑开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基坑 跳仓法 地铁
下载PDF
浅谈工程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及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 冀小辉 刘成永 《河南建材》 2007年第5期68-69,共2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发现和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从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及程序。
关键词 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 内部控制 业务活动 会计资料 企业 资产
下载PDF
郑州明挖隧道工程预应力锚索的应用
7
作者 包永刚 冀小辉 《路基工程》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郑州市京广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第三标段采用明挖法施工,两侧修筑保通道路,由于边坡荷载较大,隧道基坑两侧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联合支护方案,保证了基坑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同时缩减了施... 郑州市京广路拓宽改造及地下隧道工程第三标段采用明挖法施工,两侧修筑保通道路,由于边坡荷载较大,隧道基坑两侧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联合支护方案,保证了基坑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同时缩减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挖隧道 预应力锚索 排桩
下载PDF
浅谈楼面裂缝的防治
8
作者 刘成永 张晓 冀小辉 《河南建材》 2007年第4期53-,共1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根据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重点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楼面裂缝 砼浇筑 楼层 施工速度 预埋线管 模板支撑架 保湿养护 负筋 板面 振动荷载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军 王亚栋 +2 位作者 高宁 冀小辉 田宇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0-208,共9页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建造效率,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发现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交互平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提出基于BIM与...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建造效率,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发现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信息交互平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因此提出基于BIM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BIM信息集成服务平台,并对其关键技术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验证研究假设成立,为BIM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因子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