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在提高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娟 汤荣睿 +2 位作者 王丹枫 冉华丽 易小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2577-2579,共3页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高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统计该院检验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各1 400例血常规中检出异常形态学的报告数,并收集相应血常规标本各1 400例,全部进行显微镜复检,计算PDCA循环管...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提高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统计该院检验科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各1 400例血常规中检出异常形态学的报告数,并收集相应血常规标本各1 400例,全部进行显微镜复检,计算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仅为49.6%,实施后检出率为88.5%,实施前后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该院检验科对血常规复检规则进行了调整(假阴性率<5%),优化了检验科工作流程,血常规异常形态学检出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形态学 显微镜检查 检出率
下载PDF
基层医院输血延误不良事件分析及输血流程改进 被引量:3
2
作者 冉华丽 汤荣睿 胡雪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 分析某基层医院输血延误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探讨改进措施,优化输血流程,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回顾某基层医院输血延误不良事件,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RCA法挖掘... 目的 分析某基层医院输血延误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探讨改进措施,优化输血流程,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回顾某基层医院输血延误不良事件,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RCA法挖掘出该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为:相关制度不完善、血液库存管理不合理、取血点距离远等;通过明确高危人群意外抗体筛查标本送检时间点等改进措施,将输血流程中可造成延误的环节由5处下降至1处,整改后该医院无类似输血延误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将RCA应用于基层医院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院输血安全管理风险意识,对于保障及时有效输血、避免输血延误不良事件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 输血延误 不良事件 改进
下载PDF
刘完素的中风刺法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冉华丽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21-23,共3页
宋金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以下简称《中风论》)中,论及中风针刺方法,颇值得研讨。如云: “中风无汗恶寒,……宜针太阳、至阴(出血)、昆仑、阳跻;中风有汗恶风,……宜针风府。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
关键词 中风 针刺法 刘完素
下载PDF
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瑶 裴光德 +5 位作者 李娟 王芳 冉华丽 李蓉 肖文科 汤荣睿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与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分离的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rm耐药基因,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 目的分析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与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的关系。方法收集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分离的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rm耐药基因,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并比较生物膜在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36株克林霉素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形成生物膜,ermA在cMLSB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iMLSB型中的表达(P=0.004),而ermC在iMLSB型中的显著高于cMLSB型中的表达(P=0.012)。进一步分析耐药基因与生物膜阳性数量关系发现,存在ermA耐药基因的菌株中生物膜阳性数量显著高于无ermA耐药基因携带组(P=0.024)。结论生物膜在ermA基因阳性菌株中形成能力较强,ermA耐药基因与生物膜表达显著相关,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此类菌株对疾病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物膜 ermA ermB ermC
下载PDF
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临床意义分析
5
作者 冉华丽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输血患者1200例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均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并与同期输...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输血患者1200例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均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并与同期输血前未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的50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患者经血型鉴定,A型250例(20.83%),B型431例(35.92%),O型485例(40.42%),AB型34例(2.83%)。对照组输血患者筛查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00%。36例患者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中,以IgG型为主(63.89%),且高于IgM型、IgG+IgM型。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确保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