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蜀中才女曾兰 被引量:1
1
作者 冉华德 《文史杂志》 1995年第5期40-42,共3页
曾兰(1876—1917年),字仲殊,号香祖,四川华阳人。夫君吴虞,五四前后,积极撰文反孔非儒,被誉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名噪一时。不过,倘排除名流内助的因素,仅就曾兰其人其事,特别是其书法艺术以及有... 曾兰(1876—1917年),字仲殊,号香祖,四川华阳人。夫君吴虞,五四前后,积极撰文反孔非儒,被誉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名噪一时。不过,倘排除名流内助的因素,仅就曾兰其人其事,特别是其书法艺术以及有关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与主张而论,其也无愧蜀中才女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教育 吴虞 妇女解放思想 妇女解放运动 书法艺术 蜀中 辛亥革命 男女平等 妇女地位 孙中山
下载PDF
卢作孚早年的记者生涯
2
作者 冉华德 《文史杂志》 1996年第3期64-64,共1页
船王卢作孚因创建中国近代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民生实业股分有限公司而名闻遐迩,饮誉宇内,并树立自己在中国民族实业界扛鼎人物之地位.毛泽东赞誉他为旧中国民族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 船王卢作孚因创建中国近代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民生实业股分有限公司而名闻遐迩,饮誉宇内,并树立自己在中国民族实业界扛鼎人物之地位.毛泽东赞誉他为旧中国民族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称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作为“实业救国”之爱国精英,人们对他知之甚多.却鲜有人知其曾怀抱“教育救国”之利器而上下求索.在1925年筹建民生公司以前,他是典型且真诚的“教育救国”论者.在其丰富多姿的教育实践中,他葆有缜密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而其短暂且火热的记者生涯无疑与其教育思想之形成发展保持着某种唇齿相依的血肉联系.1916年6月,刚满23岁的卢作孚经其兄长的友人之力荐,从合川奔赴成都任《群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作孚 教育救国 民营轮船公司 教育思想体系 股分有限公司 “实业救国” 民生公司 民族实业 毛泽东 民众教育
下载PDF
李劼人的实业活动
3
作者 冉华德 《文史杂志》 1996年第5期26-29,共4页
李劼人(1891—1962年)这位“了不起的作家”(艾芜语),在本世纪30年代即以其“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而被郭沫若彰誉为“中国的左拉”,声名极一时之隆盛;并以其“小说的近代史”或“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 李劼人(1891—1962年)这位“了不起的作家”(艾芜语),在本世纪30年代即以其“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而被郭沫若彰誉为“中国的左拉”,声名极一时之隆盛;并以其“小说的近代史”或“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在中国现代文坛别标一帜,备受域内外研究者推崇.作为一代文苑精英,由于诸般因缘,他曾时断时续,屡次三番厕身实业界,汲汲于嚣嚣生意场.个中况味,颇耐后来者玩味再三.一、经营嘉乐纸厂经过“五四”之洗礼,欧风美雨之陶养的李劼人,于1924年赴法勤工俭学归国时,目光趋睿智,思想渐深邃.他同一些声气相投的热血青年为继续高举新文化运动之旗,针砭时弊,启迪民智,救国救民,便决定办报.但纸张问题成了最大障碍.四川时有“枪打不进,炮打不穿”称,地理相对闭塞,信息相对落后,工业更不能与沿海相比.当时仅有手工造纸.国产纸质量窳劣不堪且奇货可居,虽有舶来品但价极昂贵.造纸术的特差,廉价纸的特缺,无疑阻滞文化的流播和光大,有碍于民智的开启和提高.有鉴于此,李劼人萌生“集资组织造纸公司,拟作中国西南部文化运动之踏实基础”之宏愿,并迅即行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劼人 民生公司 机器厂 小说的近代史 《华阳国志》 赴法勤工俭学 成都大学 实业实践 中国西南部 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