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u/Al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冉小杰
周露
+1 位作者
黄福祥
曾利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66-369,共4页
铜铝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较强的耐腐蚀性,在电子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铜铝为异种金属结合且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使其界面结构十分复杂,因此Cu/Al界面性能被认为是影响复...
铜铝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较强的耐腐蚀性,在电子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铜铝为异种金属结合且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使其界面结构十分复杂,因此Cu/Al界面性能被认为是影响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Cu/Al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的组成生长、界面性能以及利用计算模拟方法研究Cu/Al界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材料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IMC)
性能
计算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金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冉小杰
周露
+2 位作者
黄福祥
曾利娟
徐良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和分析Ag(111)/Al(111)界面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讨论Ag中加入的Be、Mg、Al、Ca、Ni、Sn合金化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i原子倾向于界面处的取代位置,而Be、Mg原子倾向于靠近...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和分析Ag(111)/Al(111)界面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讨论Ag中加入的Be、Mg、Al、Ca、Ni、Sn合金化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i原子倾向于界面处的取代位置,而Be、Mg原子倾向于靠近界面处的取代位置,Al、Ca、Sn原子倾向于远离界面处的取代位置;合金元素Be、Mg、Al、Ca、Ni、Sn的加入均会使Ag/Al界面的稳定性降低,其中Ca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离功降低到0.923 J/m^(2),界面能增至0.703 J/m^(2);通过电子结构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导致界面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是合金化元素的加入使界面间形成的Ag-Al共价键强度降低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g/Al界面
合金元素
界面稳定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键合丝键合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彭成
梁爽
+2 位作者
黄福祥
钟明君
冉小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01-504,共4页
采用引线键合技术对集成电路进行封装时,键合丝与Al焊盘存在异质界面问题,对电子器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键合参数、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演变行为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对界面键合强度和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
采用引线键合技术对集成电路进行封装时,键合丝与Al焊盘存在异质界面问题,对电子器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键合参数、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演变行为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对界面键合强度和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合丝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IMC)
键合强度
可靠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曾利娟
黄福祥
+2 位作者
周露
冉小杰
徐良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通过计算7种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能量、态密度、能带结构以及弹性常数,系统地研究了各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为热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通过计算7种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能量、态密度、能带结构以及弹性常数,系统地研究了各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为热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和Cu_(10) Zr_(7)相对较易生成,其生成焓分别为^(-1)6.57 kJ·mol^(-1)和^(-1)6.38 kJ·mol^(-1);CuZr_(2)结合得最稳定,其结合能为-614.94 kJ·mol^(-1)。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具有金属特性,其中Cu_(5)Zr、Cu_(5)1 Zr_(14)、Cu_(8)Zr_(3)、Cu_(10) Zr_(7)、CuZr和CuZr_(2)为导体,而Cu_(2)Zr呈现半导体性质。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Cu_(5)1 Zr_(14)为力学不稳定相,其余6种为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抵抗外力的能力最强,延性最好,Cu_(5)Zr的硬度最高,CuZr_(2)的脆性最大。另外,6种力学稳定相的德拜温度计算结果表明:Cu_(10) Zr_(7)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高,而CuZr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系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热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力学性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Al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冉小杰
周露
黄福祥
曾利娟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66-36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402602)。
文摘
铜铝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和较强的耐腐蚀性,在电子机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铜铝为异种金属结合且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使其界面结构十分复杂,因此Cu/Al界面性能被认为是影响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Cu/Al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的组成生长、界面性能以及利用计算模拟方法研究Cu/Al界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铜铝复合材料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IMC)
性能
计算模拟
Keywords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interfac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property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G14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金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冉小杰
周露
黄福祥
曾利娟
徐良玉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402602)。
文摘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和分析Ag(111)/Al(111)界面体系的能量与电子结构,讨论Ag中加入的Be、Mg、Al、Ca、Ni、Sn合金化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i原子倾向于界面处的取代位置,而Be、Mg原子倾向于靠近界面处的取代位置,Al、Ca、Sn原子倾向于远离界面处的取代位置;合金元素Be、Mg、Al、Ca、Ni、Sn的加入均会使Ag/Al界面的稳定性降低,其中Ca元素的影响程度最大,分离功降低到0.923 J/m^(2),界面能增至0.703 J/m^(2);通过电子结构计算结果分析认为,导致界面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是合金化元素的加入使界面间形成的Ag-Al共价键强度降低引起.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g/Al界面
合金元素
界面稳定性
电子结构
Keywords
First principles
Ag/Al interface
Alloying elements
Interface stability
Electronic structure
分类号
O482 [理学—固体物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键合丝键合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3
作者
彭成
梁爽
黄福祥
钟明君
冉小杰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01-504,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402602)~~
文摘
采用引线键合技术对集成电路进行封装时,键合丝与Al焊盘存在异质界面问题,对电子器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键合参数、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演变行为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对界面键合强度和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键合丝
界面
金属间化合物(IMC)
键合强度
可靠性
Keywords
bonding wire
interface
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
bonding strength
reliability
分类号
TG14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曾利娟
黄福祥
周露
冉小杰
徐良玉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402602)。
文摘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通过计算7种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能量、态密度、能带结构以及弹性常数,系统地研究了各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为热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和Cu_(10) Zr_(7)相对较易生成,其生成焓分别为^(-1)6.57 kJ·mol^(-1)和^(-1)6.38 kJ·mol^(-1);CuZr_(2)结合得最稳定,其结合能为-614.94 kJ·mol^(-1)。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均具有金属特性,其中Cu_(5)Zr、Cu_(5)1 Zr_(14)、Cu_(8)Zr_(3)、Cu_(10) Zr_(7)、CuZr和CuZr_(2)为导体,而Cu_(2)Zr呈现半导体性质。力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Cu_(5)1 Zr_(14)为力学不稳定相,其余6种为力学稳定相,其中,Cu_(8)Zr_(3)抵抗外力的能力最强,延性最好,Cu_(5)Zr的硬度最高,CuZr_(2)的脆性最大。另外,6种力学稳定相的德拜温度计算结果表明:Cu_(10) Zr_(7)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高,而CuZr的共价键的强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
Cu-Zr系化合物
第一性原理
热力学性质
电子结构
力学性质
Keywords
Cu-Zr compounds
first-principle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electronic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分类号
TG146.21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u/Al界面研究进展
冉小杰
周露
黄福祥
曾利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合金元素对Ag/Al界面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冉小杰
周露
黄福祥
曾利娟
徐良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键合丝键合界面研究进展
彭成
梁爽
黄福祥
钟明君
冉小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u-Zr系二元合金化合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曾利娟
黄福祥
周露
冉小杰
徐良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