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龙 时克 +4 位作者 张群 冉崇平 侯杰 张艺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9-1593,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CHB且随访超过3年的患者,共1239例。其中非肝硬化患者1108例,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CHB且随访超过3年的患者,共1239例。其中非肝硬化患者1108例,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APRI、FIB-4及mFZB-4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对各个评分的AUC进行比较。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分析mFIB-4评分校准能力。使用Kalplan-Merier法对HCC发生进行分析,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37例(3.0%)患者发生HC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46,95%CI:1.018-1.074,P=0.001)、ALT(HR=0.995,95%CI:0.992-0.999,P=0.008)、AST(HR=0.994,95%CI:0.990-0.998,P=0.020)和PLT(HR=0.988,95%CI:0.981-0.994,P=0.001)是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FIB-4、FIB-4、APRI评分的AUC分别为0.771、0.658、0.676,其中mFIB-4评分的AUC大于FIB-4评分(Z=5.629,P<0.0001)及APRI评分(Z=4.243,P<0.0001)。与mFIB-4<2.68的患者相比,mFIB-4≥2.68的患者HCC发生风险更高(Z=37.840,P<0.0001)。结论年龄、ALT、AST和PLT是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FIB-4,APRI评分相比,mFIB-4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价值更高。mFIB-4≥2.68的CHB患者是发生HCC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 危险因素 肝纤维化评分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莉 时克 +3 位作者 高方媛 冉崇平 侯杰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17-1821,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内发生慢性肾病(CKD)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6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CKD分为CKD组(n=23)和非CKD组(n=353)。收集患者一般...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内发生慢性肾病(CKD)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76例,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CKD分为CKD组(n=23)和非CKD组(n=353)。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Cox逐步向前回归方法,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内发生CK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响因素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CKD的预测价值,Kal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风险患者CKD累积发生率。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78,95%CI:1.007~1.114,P=0.026)、Alb(HR=0.923,95%CI:0.860~0.989,P=0.024)、肾小球滤过率(eGFR)(HR=0.977,95%CI:0.955~0.999,P=0.037)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年内发生CKD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Alb、eGFR对CKD发生的预测价值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1、0.710、0.706)。Kalplan-Merier生存曲线显示,基线年龄≥55岁、Alb<32 g/L、60 ml·min-1·1.73m-2≤eGFR<76 ml·min-1·1.73m-2的患者发生CKD的风险高(χ^(2)值分别为9.647、13.621、30.940,P值均<0.05)。结论高龄、低Alb水平及eGFR较低的患者建议密切监测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肾疾病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时克 侯艺鑫 +3 位作者 侯杰 李玉鑫 冉崇平 王宪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究解毒凉血健脾方对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6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中西... 目的探究解毒凉血健脾方对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诊断为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6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累积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进行一元方差分析或多元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第4周,中西医结合组累积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vs 53.8%,χ2=4.734,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第1、2周时中西医结合组白蛋白明显升高(P值均<0.05);治疗第1周时中西医结合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3、8周时,中西医结合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提高早中期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中草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Meta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时克 冉崇平 +1 位作者 张群 王宪波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3期290-297,共8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27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658例...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27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658例,西医组5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比较,总体有效率提高(RR=1.26,95%CI[1.16,1.38],P<0.00001),临床症状消失率提高(RR=1.42,95%CI[1.19,1.69],P=0.0001),重症进展率减少(RR=0.49,95%CI[0.34,0.72],P=0.0003),CT好转率增加(RR=1.26,95%CI[1.15,1.39],P<0.00001),白细胞计数降低(MD=0.38,95%CI[0.31,0.44],P<0.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能显著提高总体有效率,减轻临床症状,降低重症进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PR联合DAA再治疗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路遥 郝红晓 +14 位作者 申戈 吴淑玲 刘如玉 胡蕾苹 常敏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吴云忠 杨民 张璐 李明慧 谢尧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再治疗的SVR率,讨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均完成全程PR联合DAA24周治疗和观察,17例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性应答(RVR)和SVR,再治疗后SVR率可达100.00%.无论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复发患者再治疗及无应答患者再治疗SVR率均为100.00%.PR联合DAA24周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疗效可以获得SVR,同时缩短治疗时间.PR联合DAA再治疗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 DAA
原文传递
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卫华 吴淑玲 +16 位作者 冉崇平 齐天林 王星月 屈晓晶 张丹 张璐 路遥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吴云忠 杨民 华文浩 刘顺爱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活动期患者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NK细胞、CD56dim NK细胞、CD56bright NK细胞、IFNAR2+ NK细胞、NKp46high 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以及NK细胞表面功能分子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ALT、HBV DNA以及HBV markers相关性.结果 在IA和AHB两组间,AHB组NK细胞总频数、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IA组,但AHB组NKp46high NK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20例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NKp46high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急性炎症期,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和IFNAR2MFI、NKp46MFI水平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CD56dim NK、IFNAR2+ NK和NKp46+ NK细胞频数则呈上升趋势.在AHB组,HBV DNA与ALT呈正相关,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HBV DNA和△ALT、△NK/LY(%)呈正相关;△ALT与△NKp46high NK频数、△NKp46MFI、△IFNAR2MFI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外周血NK细胞活性弱,而急性乙型肝炎中NK细胞在清除病毒,介导肝组织炎症损伤中发挥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辅助性CD4+T细胞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卫华 冉崇平 +16 位作者 齐天林 王星月 屈晓晶 张丹 张璐 路遥 吴淑玲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吴云忠 杨民 华文浩 刘顺爱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中的差异.方法 该研究入组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两组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pDC、CD86+pDC细胞群和pDC表面刺激性功能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频数,Th1、Th2亚群细胞频数及Th2/Th1比值;并分析它们与HBV DNA、HBV markers以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ALT水平显著高于IA组,急性乙型肝炎时炎症更明显;在IA和AHB两组间,IA组CD86+pDC频数和功能分子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CD86MFI)比AHB组更高,但AHB组CD4+T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CD86+ pDC频数升高,并且Th1频数呈上升趋势,而CD4+T、Th2频数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Th2/Th1比值降低.在AHB组,HBV DNA分别与ALT、Th2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具有刺激功能的CD86+pDC发挥重要作用,但CD4+T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减弱.而在急乙肝炎症期CD4+T细胞中的Th2型细胞调节占主导地位,参与炎症反应,而急乙肝恢复期Th1型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占主导地位,发挥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最终使得病毒被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辅助性CD4+T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新生儿静脉血HBsAg含量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冉崇平 张璐 +8 位作者 李明慧 易为 路遥 周明芳 胡玉红 刘媛媛 万钢 李俊南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血HBsAg状态及其含量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从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前瞻性研究队列患者中入组HBsAg、HBeAg双阳性和HBV DNA含量>105 IU/ml孕妇及其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6 h内注射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血HBsAg状态及其含量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作用。方法从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前瞻性研究队列患者中入组HBsAg、HBeAg双阳性和HBV DNA含量>105 IU/ml孕妇及其新生儿。新生儿出生后6 h内注射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出生后1个月自愿选择注射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第0、1和6个月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μg。孕妇于分娩前、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个月和7个月检测静脉血HBV病毒和血清学指标,评估其与HBV母婴阻断成功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孕妇及其所生新生儿530例。出生时60.75%和出生1个月86.02%为HBsAg阴性,HBsAg阴性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100.00%,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出生时HBsAg≥0.35 IU/ml预测阻断失败的AUC为0.979,灵敏度为85.60%,特异度为100.00%;出生后1个月HBsAg≥0.18 IU/ml预测阻断失败的AUC为0.988,灵敏度为89.40%,特异度为100.00%。结论出生时和出生后1个月新生儿静脉血HBsAg水平可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静脉血HBsAg阳性的新生儿是阻断失败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抗原 乙型 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预测
原文传递
母婴阻断成功儿童1岁至3岁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曹卫华 张英 +16 位作者 李明慧 冉崇平 齐天林 王星月 胡玉红 周明书 张璐 路遥 吴淑玲 申戈 郝红晓 常敏 胡蕾苹 刘如玉 华文浩 易为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后,在1岁和3岁之间儿童HBsAb滴度变化以及分析其长期保护性和感染率.方法 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双阳性、孕28周HBV DNA≥106IU/ml慢性HBV感染孕妇的1周岁龄儿... 目的 探讨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慢乙肝孕妇母婴阻断成功后,在1岁和3岁之间儿童HBsAb滴度变化以及分析其长期保护性和感染率.方法 入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双阳性、孕28周HBV DNA≥106IU/ml慢性HBV感染孕妇的1周岁龄儿童,并随访至3岁,分别在1岁和3岁时检测这些儿童的进口乙肝五项及生化检测并分析1岁至3岁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阴性率和感染率;同时回顾性收集这些1岁儿童在我院有7个月HBsAb滴度检测者,分析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HBsAb滴度变化、阳性率和阴性率.结果 该研究入组264例1岁儿童,其中有7个月至1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儿童有178例,1岁至3岁期间的儿童中有114例未补打加强疫苗.结果显示在l岁和3岁时未发现感染儿童.7个月至1岁儿童HBsAb滴度呈现下降趋势,HBsAb滴度中位数从1 000 IU/L降至509.43 IU/L(P<0.05),抗体仍然具有保护性;而1岁至3岁期间,HBsAb滴度中位数从466.72 IU/L降至67.3 IU/L (P<0.05),3岁时有60.52%儿童处于低免疫应答或无应答状态,但仍具有保护性,但显著低于补打加强疫苗者,因此,这些1岁至3岁期间未补打加强疫苗的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结论 7个月抗体有保护性,则1岁和3岁时不易感染;而3岁时抗体降至低或无应答状态,儿童仍处于高危状态,有必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补打加强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乙肝表面抗体 疫苗肝炎 乙肝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真真 吴淑玲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郝红晓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 目的 探讨Peg-IFNα-2 a治疗CHB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地坛医院肝病二科应用Peg-IFN-2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 000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BVDNA、HBsAg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eg-INAα-2a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大致在第8周下降至最低值;血小板8周后仍有缓慢下降,至第48周时下降至最低水平,各指标于停药后均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HBeAg阳性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大致在第36 ~48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36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13.64%对于HBV DNA的转阴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周淋巴细胞降幅大于0.33%对于HBsAg清除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应用Peg-IFNd-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外周血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功能与干扰素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屈晓晶 路遥 +8 位作者 曹卫华 张英 冉崇平 齐天林 胡蕾苹 郝红晓 张璐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数及功能分子与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免疫清除(Immune clearance,IC)期经...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数及功能分子与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FNα)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免疫清除(Immune clearance,IC)期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患者在基线及治疗12和24周静脉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56+ NK细胞、CD56brightNK细胞和CD56dimNK细胞频数及NK细胞表面受体IFNAR2和NKp46的表达.血浆HBV DNA、HBsAg、HBeAg含量及肝功能由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提供.结果 本实验共入组41例IC期经Peg-IFNα-2a治疗患者,包括21例应答不佳(Poor response,PG)患者和20例应答(Good response,GR)患者,结果显示:与基线比较,GR组CD3-CD56+NK细胞频数在治疗24周升高(11.74,5.69% - 18.15% vs 13.7,9.36% -20.18%,P〉0.05),在PR组同样升高(8.94,6.26% -14.15% vs 12.5,7.64%-16.55%,P〉0.05).GR组CD56brightNK细胞频数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9.49,6.2%-12.48%vs 12.98,7.75% -20.93%,P〉0.05),在PR组也同样显著升高(11.45,8.27% -19.13% vs 17.52,12.3% - 22.42%,P=0.0239).GR组NK细胞NKp46表达水平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90.55,83.8- 94.78 vs 93.8,92.28 - 96.4,P=0.0263),而PR组却未升高(95,90.6 - 96.15 vs 94.3,92.1-95.6,P〉0.05).GR组NK细胞NKp46high表达水平在治疗24周显著升高(12.4,8.58- 19.08 vs 39.3,23.15-49.3,P=0.0011),其升高幅度显著高于PR组(14.2,9.78 - 17.65 vs 27.58,19.13 -36.56,P=0.006).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Peg-IFN-α-2a治疗后外周血CD3-CD56+ NK细胞和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升高,对Peg-IFN-α-2a治疗应答患者NK细胞上NKp46表达上调,而且Peg-IFN-α-2a治疗使NKp46high表达显著上调,尤其在应答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病理 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真真 郝红晓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吴淑玲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8例(包含代偿期肝硬化59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CVRN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无肝硬化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于治疗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24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大致恢复至基线水平;对于有肝硬化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于治疗第24周下降至最低值,白细胞于24 ~ 36周下降至最低值,淋巴细胞于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结束治疗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4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7.46%、8周血小板下降幅度> 36.96%对于SVR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 外周血象 HCV RNA SVR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peg干扰素疗效与TP区和RT区核酸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天林 王星月 +10 位作者 冉崇平 曹卫华 张璐 路遥 郝红晓 吴淑玲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TP区和RT区复杂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收集基线患者血清和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临床信息。对基线HBV DNA的TP区... 目的探讨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TP区和RT区复杂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组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收集基线患者血清和患者基线与治疗12周临床信息。对基线HBV DNA的TP区和RT区片段进行扩增、建库、高通量测序,计算香农商和平均遗传距离。结果对108例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RT区片段马氏距离和TP区片段的香农商有利于HBVDNA应答,ALT有利于HBeAg应答,HBsAg不利于HBsAg应答。结论基线TP区和RT区核酸可能与慢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区 RT区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