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壁毛竹六个节气笋芽发育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莹 田埂 +3 位作者 路慧萍 冉洪 胡陶 郭起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是目前发现的毛竹多个变异类型中唯一一个有用材价值的优良新品种,但其分子遗传机制目前还未知。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霜降节气开始,对从霜降、大寒、冬至、雨水、春分、谷雨6个节... 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是目前发现的毛竹多个变异类型中唯一一个有用材价值的优良新品种,但其分子遗传机制目前还未知。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霜降节气开始,对从霜降、大寒、冬至、雨水、春分、谷雨6个节气采集的厚壁毛竹笋芽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共捕获30 555个基因,基因平均覆盖率为79%。将不同节气的竹笋转录组进行两两比较,首次证实厚壁毛竹笋在不同节气基因表达有差异,其差异表达基因数从2 288~12 991,进一步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GO功能注释和KEGG Pathway富集性分析,并初步报道了DNA复制、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3个代谢通路的基因表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了厚壁毛竹"竹壁特厚"等种质性状的分子调控模式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毛竹 节气 转录组 功能注释 代谢通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毛竹的花序发育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起荣 周建梅 +4 位作者 孙立方 廉超 冯云 冉洪 张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4,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花序发育进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花序为续次发生的假花序,以小穗为单元,4~13个不等,偏向一侧排列(似扫帚状)的小穗组成长约8.01 cm的复穗状花序;当花序伸长至4~5... 通过野外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花序发育进程。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花序为续次发生的假花序,以小穗为单元,4~13个不等,偏向一侧排列(似扫帚状)的小穗组成长约8.01 cm的复穗状花序;当花序伸长至4~5 cm时,形成侧芽结构,小穗原基开始发育,形成各级小穗,直至顶生小穗、侧生小穗出现;当花序伸长至8~10 cm时,颖花原基形成并开始发育,最终形成3个雄蕊和1个雌蕊构成的小花。花序形成初期(5月中旬至6月),苞片紧裹主轴,顶端具缩小叶;随着分蘖小穗的生长和小花开放,植株叶片变黄,整个花序变为褐色,进入种实发育成熟阶段。本文首次报道了毛竹花序的发育进程,进一步丰富了竹类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为竹亚科及禾本科的生殖生物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花序 小穗 小花 发育
下载PDF
毛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起荣 周建梅 +4 位作者 孙立方 廉超 冯云 冉洪 张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5-928,共4页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子房二心皮一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一...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子房二心皮一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一字型排列;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及大量反足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大孢子 雌配子体 发育
下载PDF
毛竹花粉的形态及双受精过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莹 孙立方 +3 位作者 冉洪 冯云 张韫 郭起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5-1329,共5页
由于实验的材料、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关于竹类花粉形态、花粉管生长过程的研究十分少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由于其独... 由于实验的材料、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关于竹类花粉形态、花粉管生长过程的研究十分少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于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由于其独特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即开花周期长、结籽率低,所以对其开花材料的获取十分困难。该研究在其独特的开花特性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观察,利用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等,对毛竹的花粉形态、结构以及花粉管的萌发与生长动态进行了首次报道。结果表明:(1)毛竹花粉近球形,平均直径为61.00μm,属于大型孢子。(2)毛竹成熟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后,经过花粉与柱头的成功识别,开始萌发,并形成花粉管;随着花粉管的逐渐伸长生长,依次经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约120 min后到达珠孔处,进入胚珠和胚囊,完成双受精作用。通过对毛竹花粉形态结构和花粉管生长至受精过程的动态观察,为毛竹花粉可授性、花粉生理、生化研究提供了实验技术准备。该研究结果完善和丰富了毛竹乃至整个禾本科植物在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花粉形态 花粉萌发 双受精作用 荧光显微技术
下载PDF
经济树种全基因组测序成果要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冉洪 张莹 +3 位作者 胡陶 冯云 廉超 郭起荣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经济树种通常基因组较大,测序的组装、注释等存在较大困难,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经济林木全基因组的研究效率。对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28种经济树种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了概述,比较了所采用的... 经济树种通常基因组较大,测序的组装、注释等存在较大困难,有必要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以提高经济林木全基因组的研究效率。对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28种经济树种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了概述,比较了所采用的测序策略、技术与方法及所利用的测序材料,分析了各物种全基因组的大小、基因数量、基因密度、基因均长、平均内含子长度、GC含量等结构特点,汇集了各树种系统发育中的基因组复制等重要分子事件,探讨了其纤维素、木质素、糖与淀粉、油脂、抗性、生殖等重要生物经济性状的基因组学特征,展望了中国在基因组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树种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家族 基因 系统发育 生物经济性状
下载PDF
毛竹的花药发育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建梅 孙立方 +4 位作者 冯云 廉超 冉洪 张莹 郭起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竹类植物因有着较长的开花周期,其生殖生物学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该研究采用石蜡切片与野外观察的方法,对毛竹花药的发育以及花药发育与花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花药壁结构包括4层细胞: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 竹类植物因有着较长的开花周期,其生殖生物学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该研究采用石蜡切片与野外观察的方法,对毛竹花药的发育以及花药发育与花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花药壁结构包括4层细胞: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药室内壁和中层都只有一层细胞,而且细胞形状较扁,花药发育后期药室内壁会逐渐降解,而中层则会完全解体消失。花药壁的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而且只有一层,细胞径向较长,最后也会消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方式为连续型。形成的小孢子经一次有丝分裂后逐渐形成成熟花粉粒,大多为二细胞型,很少产生三细胞型。此外,还发现毛竹花药的发育与花序形态变化存在着相对应的关系。野外连续观察和切片发现,随着花序形态的不断发育变化,首先花药开始形成并不断分化,药壁备层也逐渐形成;接着小孢子逐渐成熟,备层也慢慢随之解体、消失;最后花药逐渐开裂并开始散粉。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毛竹和竹类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而且对毛竹种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花药 花药壁 小孢子 花序 发育
下载PDF
中国竹种名称的互通 被引量:5
7
作者 郭起荣 廉超 +5 位作者 冯云 陈红 周建梅 任立宁 冉洪 张莹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构建了中国植物志、树木志,以及众多竹类图书、专著中的中国竹种名称(CBS)的立体交叉互查系统,以供我国竹子种质资源(BGR)调查、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有个能够相互查询、相互通联的物种名称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厘订了竹种名称乱象。
关键词 竹种名称 竹子类群 互查系统 FLORA of China
下载PDF
锐药竹的种子性状及分子遗传变异 被引量:2
8
作者 廉超 张国武 +3 位作者 冯云 冉洪 张莹 郭起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3-948,共6页
锐药竹(Oxytenanthera abyssinica)是非洲竹区最重要的竹种,对当地民众生活、生产和环保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保护当地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对这样重要的竹种,非洲内、外均少见其遗传研究报道。该研究对采自埃塞俄比亚的同一居群锐药... 锐药竹(Oxytenanthera abyssinica)是非洲竹区最重要的竹种,对当地民众生活、生产和环保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保护当地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对这样重要的竹种,非洲内、外均少见其遗传研究报道。该研究对采自埃塞俄比亚的同一居群锐药竹少见的开花结实种子,采用"林木种子检验规程"国家标准,测定种子的主要性状,并对其遗传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锐药竹的种子长度为18.2 mm,宽度为3.3 mm,千粒重为117.5 g,室内发芽率为66.5%。性状变异与其他竹类相近,变异不大。将这批种子育苗15 000多株,随机选择39株,典型选择25个叶片大的植株,共64个单株,采集叶样,运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筛选E-ACA/M-CAA等8对引物对样品经行扩增,电泳分离,利用GeneScan 3.1软件共统计到1 728条谱带,计算出其多态位点百分率90.2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0.246 3,Shannon多样性指数0.362 3,为遗传多样性大的类型;采用单匹配相似系数法对样品谱带进行UPGMA聚类,取SM=0.76,可将分析样品聚为3类,结合表型进一步进行种质挖掘研究。该研究结果为其生物多样性保育及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竹区 种子性状 种子批 AFLP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毛竹7个新近发表种下类型的AFLP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莹 冉洪 +3 位作者 冯云 张韫 胡陶 郭起荣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7-664,共8页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下类型的遗传关系,对花龟竹(P.edulis‘Mira’)、斑毛竹(‘Porphyrosticta’)、安吉锦毛竹(‘Anjiensis’)、麻衣竹(‘Exaurita’)、黄皮毛竹(‘Holochrysa’)、绿槽龟甲竹(‘Lücaoguijiazhu’...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下类型的遗传关系,对花龟竹(P.edulis‘Mira’)、斑毛竹(‘Porphyrosticta’)、安吉锦毛竹(‘Anjiensis’)、麻衣竹(‘Exaurita’)、黄皮毛竹(‘Holochrysa’)、绿槽龟甲竹(‘Lücaoguijiazhu’)、孝丰紫筋毛竹(‘Purpureosulcata’)等7个新近发表的种下类型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了172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8.77%,检测到多态性位点881个。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36,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91。这丰富了毛竹所有23个种下类型的分子亲缘关系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种下类型 AFL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竹子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起荣 张莹 +3 位作者 冉洪 廉超 胡陶 冯云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经济植物,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以竹类植物为对象的基因序列得到克隆与验证,基于BPG(2012)更新系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3 913个竹子基因得到确证,这些基因覆盖了竹亚科的3个族... 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经济植物,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以竹类植物为对象的基因序列得到克隆与验证,基于BPG(2012)更新系统,截至2014年底,已经有3 913个竹子基因得到确证,这些基因覆盖了竹亚科的3个族,隶属19个属30个种。文章统计分析了已确认的基因描述、基因类型和参考序列情况,展望了竹子基因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BPG 基因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参考序列
下载PDF
竹种中文命名范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韫 杨丽芳 +5 位作者 徐振国 朱志勇 陈晓东 冉洪 张莹 郭起荣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最新版《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系统梳理了有效发表于国内、国外的中国竹种,分析了林业行业标准《LY/T 2495—2015中国主要竹种通用名称》中的619个竹种的中文名称的命名范式。结果表明:以箨、秆、笋、... 依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最新版《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系统梳理了有效发表于国内、国外的中国竹种,分析了林业行业标准《LY/T 2495—2015中国主要竹种通用名称》中的619个竹种的中文名称的命名范式。结果表明:以箨、秆、笋、枝、叶、花、果等形态特征命名竹种有298种,称之为"外貌党",占分析竹种的48%;以分布地点、模式产地、生境或习性来冠名的竹种有178种,称为"地域党",占29%;以典故、传统用途、人物、事件等命名的竹种有70种,称为"内涵党",占11%;以地方习惯称呼取名的竹种有68种,称为"俗名党",占11%;以竹笋品质命名的竹种有5种,称为"吃货党",占1%。剖析竹种中文名称,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分享各竹子的种性特点,普及竹种名称的科学应用,为竹子"通名"(common name)系统的建立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基本中文名 通名 命名法规 种性
下载PDF
锐药竹维管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莹 张韫 +3 位作者 廉超 冉洪 冯云 郭起荣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6年第6期31-33,共3页
为丰富锐药竹竹种特征的基本数据,采集自非洲引种的锐药竹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维管束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同属的酒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锐药竹和酒竹的维管束呈相同规律,由竹壁向髓心均呈现长度由大到小、排列由密到疏的分布规... 为丰富锐药竹竹种特征的基本数据,采集自非洲引种的锐药竹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维管束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同属的酒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锐药竹和酒竹的维管束呈相同规律,由竹壁向髓心均呈现长度由大到小、排列由密到疏的分布规律。锐药竹维管束的平均径向长度为0.907 7 mm,平均弦向长度为0.549 0 mm。在竹壁处的维管束密度最大,可达到365个/cm^2,竹中和髓心处的维管束密度接近,仅有115个/cm^2。这些特征数据丰富了锐药竹的基本竹种特征,对锐药竹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药竹 维管束 竹种特征
下载PDF
厚壁毛竹等4种中国和非洲竹材的表面润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冉洪 张韫 +3 位作者 张莹 廉超 冯云 郭起荣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6年第5期29-32,共4页
为探讨厚壁和薄壁竹种表面润湿性能的差异,对厚壁毛竹、毛竹、锐药竹、展穗瓦利哈竹4个竹种的接触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蒸馏水对厚壁毛竹的润湿性较差,对其余3种竹材的润湿性接近。竹黄面润湿性优于竹青面。蒸馏水、二碘甲烷和甲酰胺... 为探讨厚壁和薄壁竹种表面润湿性能的差异,对厚壁毛竹、毛竹、锐药竹、展穗瓦利哈竹4个竹种的接触角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蒸馏水对厚壁毛竹的润湿性较差,对其余3种竹材的润湿性接近。竹黄面润湿性优于竹青面。蒸馏水、二碘甲烷和甲酰胺3种液体对竹材表面的实时接触角自滴落后不断减小,且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速率,0~2 s时快速减小,在10 s附近趋于稳定。整体而言,甲酰胺对4种竹材表面均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非极性液体二碘甲烷相对较差,但优于强极性的蒸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接触角 润湿性能 材用性能
下载PDF
麻竹开花前后主要营养元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振国 黄大勇 +2 位作者 郭起荣 冉洪 李忠国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秆>叶;P,叶>枝≥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枝>秆,开花盛期为... 研究了麻竹开花过程中植株不同部位N、P、K、Ca、Mg等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麻竹开花过程中,各种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别表现为:N,枝>秆>叶;P,叶>枝≥秆;K,未开花及开花前期为叶>枝>秆,开花盛期为枝>叶>秆;Ca,未开花及开花盛期为叶>秆>枝,开花前期为叶>枝>秆;Mg,叶>枝>秆。营养元素在植株同一部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N在枝、秆、叶中的含量均为先降低再升高;P在枝、秆中含量逐渐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K在枝、秆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在叶中含量逐渐减少;Ca在枝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秆中含量逐渐减少、在叶中含量逐渐升高;Mg在枝和秆中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在叶中含量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竹子开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开花过程 营养元素 含量变化
下载PDF
桂竹“两相思”竹材力学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廉超 冉洪 +2 位作者 张莹 冯云 郭起荣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5年第9期21-23,共3页
河南省博爱县桂竹"两相思"新品种材质坚硬,有一定材用潜力。为探究"两相思"竹材力学性能,评价其材用价值,在竹竿高度1.3 m处截取试材并根据GB/T 15780-1995制作试件后,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相... 河南省博爱县桂竹"两相思"新品种材质坚硬,有一定材用潜力。为探究"两相思"竹材力学性能,评价其材用价值,在竹竿高度1.3 m处截取试材并根据GB/T 15780-1995制作试件后,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两相思竹材的顺纹抗拉强度为(212.57±61.22)MPa,顺纹抗压强度为(69.19±13.01)MPa,顺纹抗剪强度为(13.76±2.62)MPa,抗弯强度为(155.42±31.18)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2.23±1.91)GPa。其抗拉、抗压、抗剪、抗弯性能与毛竹、大木竹、麻竹等相似,但明显优于杉木、马尾松等常用木材,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优良板材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原料 两相思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竹子基因报告(~2015年)
16
作者 陈晓东 朱志勇 +5 位作者 张韫 张莹 冉洪 胡陶 冯云 郭起荣 《南方林业科学》 2016年第6期38-40,53,共4页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植物类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基因水平对竹类作物进行研究,从2009年Gene ID为8223103的NCBI第1个竹子基因登录,截止2015年底,已有6 462个竹子基因成功登录,分布于竹亚科3个族的33个属的50个种。相比2014年...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植物类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基因水平对竹类作物进行研究,从2009年Gene ID为8223103的NCBI第1个竹子基因登录,截止2015年底,已有6 462个竹子基因成功登录,分布于竹亚科3个族的33个属的50个种。相比2014年,新增2 519个基因,分布于14个属的20个种,文章调查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描述、类型以及基因参考序列的情况,年度更新了2014年版"竹子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种 竹子基因 NCBI 基因序列
下载PDF
竹学研究中的泛基因组
17
作者 张韫 徐振国 +5 位作者 杨丽芳 朱志勇 陈晓东 冉洪 张莹 郭起荣 《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87-193,共7页
最早在细菌中,由美国科学家Herve Tettel等,于2005年提出了泛基因组(Pan-genome)概念。泛基因组展示由核心基因组、特有基因组、非必须基因组3部分组成。本文在反溯泛基因组概念的提出、发展、衍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其在生物领域... 最早在细菌中,由美国科学家Herve Tettel等,于2005年提出了泛基因组(Pan-genome)概念。泛基因组展示由核心基因组、特有基因组、非必须基因组3部分组成。本文在反溯泛基因组概念的提出、发展、衍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其在生物领域的主要研究历程,特别是在系统演化、生物多样性、基因挖掘、适应性与抗逆性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由于竹类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的独特植物,故依据传统的以花、果等器官进行植物分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根据我们在研究竹类植物的表型、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多样性遇到的问题,提出竹类植物需要强化泛基因组研究,以破解更多竹学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基因组 核心基因组 特有基因组 非必需基因组 竹学
下载PDF
宣汉县乡村医生现状及对策
18
作者 张丕育 李晓风 +2 位作者 杨代胜 王官林 冉洪 《中国卫生资源》 2005年第4期192-192,共1页
宣汉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贫困大县,全县设村卫生站497个,有乡村医生1 489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难问题,笔者调查后就问题和解决对策简述如下.
关键词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村卫生站 贯彻落实 解决对策 国务院 就医难
下载PDF
非洲竹区竹种类、资源与产业调查 被引量:15
19
作者 廉超 冯云 +5 位作者 周建梅 冉洪 张莹 夏念和 傅金和 郭起荣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2,共8页
不考虑无天然竹类分布的欧洲,世界可划分为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非洲竹区的竹类少有研究。结合在马达加斯加的实地考察,经整理,非洲有竹类植物71个种、2个品种,其中草本竹类13个种,木本竹类58个种、2个品种;原产竹类52个种、1个品... 不考虑无天然竹类分布的欧洲,世界可划分为亚太、美洲和非洲3大竹区。非洲竹区的竹类少有研究。结合在马达加斯加的实地考察,经整理,非洲有竹类植物71个种、2个品种,其中草本竹类13个种,木本竹类58个种、2个品种;原产竹类52个种、1个品种,引进竹类19个种、1个品种。文中总结梳理了非洲竹类的繁殖培育、资源保护、利用与贸易等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分类 分布 培育 竹产业 贸易 非洲
原文传递
应用氢呼气试验测定食物口-结肠转运时间 被引量:5
20
作者 阴文娅 肖玉桦 +2 位作者 黄承钰 曾果 冉洪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食物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的方法。方法采用氢呼气试验(BHT),以乳果糖为对照,测定13名健康成人对5组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口结肠转运时间。结果乳果糖糖浆90.0min±50.6min,红薯2... 目的建立测定食物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的方法。方法采用氢呼气试验(BHT),以乳果糖为对照,测定13名健康成人对5组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口结肠转运时间。结果乳果糖糖浆90.0min±50.6min,红薯237.3min±64.9min,馒头341.3min±77.9min,玉米粉352.5min±59.5min,大米组出现产氢人数少,肉末米饭组未出现氢值升高,故这两组均不能判断OCTT值;OCTT值与最高氢峰值呈负相关(r=-0.6625),与最高氢峰值出现的时间和吸收率呈正相关(r分别是07668和0.8790)。结论用氢呼气试验法测定食物的口结肠转运时间是简便、可靠、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呼气试验 食物口-结肠 转运时间 OCTT 胃肠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