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冉玉琴 李宁 +3 位作者 王蓉蓉 郝素芳 裴娟慧 浦介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研究从丹参中分离提取的药物单体——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细胞上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L型钙电流(ICa,L)的电生理学作用。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IK1和ICa,L。每个细胞采... 目的研究从丹参中分离提取的药物单体——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细胞上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L型钙电流(ICa,L)的电生理学作用。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IK1和ICa,L。每个细胞采用加药前后自身对照,用含100μmol/L丹酚酸B的细胞外液灌流心室肌细胞,记录加药前、后的电流,所有数据均在细胞破膜后20min内完成。结果 100μmol/L的丹酚酸B对Ito和ICa,L具有抑制作用,使Ito和ICa,L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下降,电流密度-电压曲线下移;且丹酚酸B主要抑制Ito的快速电流成分Itof,而对Ito的缓慢电流成分Itos无明显作用。在60mV测试电压下,Itof的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23.51±3.29pA/pF降为16.85±2.36pA/pF,抑制率为28.31%±10.6%(n=8,P<0.05)。在-10mV测试电压下,100μmol/L丹酚酸B作用后ICa,L的最大激活峰值电流密度从-8.66±-2.40pA/pF降为-5.91±-2.14pA/pF,抑制率为31.84%±10.23%(n=11,P<0.05)。丹酚酸B使Ito通道失活后的恢复减慢,但不改变ICa,L的通道动力学。丹酚酸B对IK1无显著作用。结论丹酚酸B对Ito和ICa,L具有阻滞作用,而对IK1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丹酚酸B 心室肌细胞 瞬时外向钾电流 L型钙电流 内向整流钾电流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及其增殖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冉玉琴 慕晓玲 +2 位作者 何大为 徐燕 秦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865-2869,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及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型与增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6-11在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由上海浦东妇幼保健医院协助,骨髓标本采自因意外事故流产死亡的正常胎儿,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 目的:分离培养及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型与增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6-11在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由上海浦东妇幼保健医院协助,骨髓标本采自因意外事故流产死亡的正常胎儿,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无菌操作分离死亡2h内的胎儿下肢股骨、胫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长满80%左右用胰酶消化传代,1∶4传于新的培养瓶中,原代培养结束。传代培养细胞长满后均按1∶3或1∶4传代,用a-MEM+胎牛血清+二甲基亚枫冻存备用。③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MTS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eal-timePCR分析不同代次细胞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丰度。结果: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观察:接种48h后,贴壁细胞呈梭形、多角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大小均一。传代培养细胞已看不到血细胞贴壁,形态更加均一,呈克隆样生长。传至18代后生长减慢,20代后出现胞浆空泡化、胞体变大等老化现象。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贴壁48h基本无增殖,处于潜伏期;对数增殖期为3~5d,第6天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鉴定: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可达98%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期检测结果:培养的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82%以上处于G0/G1期,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不到10%,8%左右的细胞处于G2/M期,保持了较高的增殖潜能。⑤转录因子oct-4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oct-4在第3,7,12,18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丰度呈略下降的趋势(0.68±0.08,0.64±0.12,0.61±0.04,0.60±0.14),但第7,12,18代与第3代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P=0.27,P=0.41)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容易体外分离培养,增殖旺盛,普通条件能够保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培养较长时间而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胚胎学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转录因子
下载PDF
生物体抗砷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冉玉琴 慕晓玲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4-63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进化 生物体抗砷性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周围血管性疾病 缺血性心脏病 环境毒物
下载PDF
Beta_2受体基因变异Arg16Gly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相关
4
作者 冉玉琴 王可 +5 位作者 陈敬洲 杨瑛 张银辉 李宁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5-270,共6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out-ow-tract tachycardia,IVOT)与β1、β2受体上常见的基因变异以及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227例IVOT和110例特... 目的研究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out-ow-tract tachycardia,IVOT)与β1、β2受体上常见的基因变异以及G蛋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共有227例IVOT和110例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的汉族患者和634例健康汉族人纳入此研究。基因分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结果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IVOT与ILVT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特征:IVOT患者的发病年龄显著大于ILVT患者(38.2±13.9岁vs.32.5±14.4岁,P=0.001),且IVOT女性发病率高于ILVT(60.8%vs.31.8%,P<0.001);IVOT在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下的发病的比例显著高于ILVT(76.7%vs.41.8%,P<0.001);在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方面,IVOT主要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而ILVT主要表现为阵发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0.001)。基因型分析显示β2受体Arg16Gly与IVOT显著相关,携带16Gly等位基因者IVOT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加性模式:OR:1.40,95%CI:1.12-1.75,P=0.003;显性模式:OR:1.62,95%CI:1.14-2.31,P=0.007)。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携带Gly16Gln27单倍型者IVOT发病风险亦显著增高(OR:1.38,95%CI:1.11-1.73,P=0.012)。但β1、β2受体上主要的基因变异以及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变异与ILVT的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 :β2受体Arg16Gly基因变异在中国汉族人群中与IVOT的发病风险显著相关,而β1、β2受体上主要的基因变异以及G蛋白β3亚单位C825T基因变异与ILVT的发病风险无关,表明IVOT与ILVT具有显著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交感神经系统 β1和β2受体 基因变异
下载PDF
体重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郝素芳 侯翠红 +3 位作者 裴娟慧 冉玉琴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BMI≤24.2 kg/m2组(正常BMI组,n=302)、24.2 kg/m2<BMI≤26.7 kg/m2组(中BMI组,n=303)及BMI>26.7 kg/m2组(高BMI组,n=304)四组。先比较不同BMI水平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对不同BMI人群的生存率进行描述及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BMI降低对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作用及不同BMI人群的死亡风险比较。结果:完成随访1 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不同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BMI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降低(风险比1.089,P<0.001)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与高BMI组相比,中BMI组、正常BMI组及低BMI组的死亡风险逐渐升高(风险比分别为1.619、1.647及2.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BMI、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短阵/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袢利尿剂、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甘油三酯均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低BMI增加心衰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死亡率 体重指数
下载PDF
外源性端粒酶催化亚基不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燕 冯丽娜 +2 位作者 唐琪 冉玉琴 慕晓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端粒酶催化亚基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有人端粒酶返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hTERT感染hBMSCs,经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转基因细胞,我们将其命名为hTERT-hBMSCs。采用TRA... 目的研究稳定表达端粒酶催化亚基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含有人端粒酶返转录酶(hTERT)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hTERT感染hBMSCs,经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转基因细胞,我们将其命名为hTERT-hBMSCs。采用TRAP-ELISA法检测hBMSCs细胞转染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染色体核型分析,测量平板克隆形成率,成骨诱导等方法对hTERT-hBMSCs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TRAP-ELISA法检测转染hTERT的hBMSCs的端粒酶为阳性;hTERT-hBMSCs细胞表面抗原CD44表达阳性,CD34阴性;hTERT-hBMSCs比hBMSCs增殖活跃,目前已传了11代,尚未见衰老迹象,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正常,未见畸变;克隆形成率较低,为正常细胞;并保持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结论将外源性hTERT基因转入hBMSCs后,不影响其生物学特性和分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催化亚基 永生化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下载PDF
华利厢式微型货车转向器齿轮齿条强度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泽东 冉玉琴 《天津汽车》 1995年第3期14-16,共3页
通过对华利厢式微型货车转向系的分析,确定了作用在转向器齿轮上的扭矩和齿条上的横拉力,并对该齿轮、齿条进行了强度的设计计算,还与日本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
关键词 转向器 齿轮 齿条 强度 货车 徽型 设计 计算
下载PDF
郫县豆瓣后发酵过程中脂肪和脂肪酸代谢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冉玉琴 陈雨 +3 位作者 彭杰 董锋 杨国华 张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207,212,共6页
本研究以8个不同后发酵时间郫县豆瓣为研究对象,通过石油醚提取、硫酸-甲醇甲酯化,气相色谱内标法定性定量分析了其脂肪及脂肪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为3.46%~4.29%,总脂肪酸含量为8.258~18.484 mg/g;不同后发酵期均检测出9种... 本研究以8个不同后发酵时间郫县豆瓣为研究对象,通过石油醚提取、硫酸-甲醇甲酯化,气相色谱内标法定性定量分析了其脂肪及脂肪酸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为3.46%~4.29%,总脂肪酸含量为8.258~18.484 mg/g;不同后发酵期均检测出9种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4.963~11.668 mg/g)、油酸(1.186~2.706 mg/g)、棕榈酸(0.751~1.649 mg/g)、亚麻酸(0.405~0.886 mg/g)、硬脂酸(0.296~0.856 mg/g)、肉豆蔻酸(0.131~0.305 mg/g)、反式油酸(0.126~0.230 mg/g)、棕榈油酸(0.056~0.142 mg/g)、月桂酸(0.030~0.113 mg/g)。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提取到前两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75.09%、15.21%,累积贡献率达90.30%,可较好反映所有脂肪酸组成的基本信息,同时可将后发酵期脂肪酸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后发酵前期(1~3 M)、发酵中期(6~9 M)和发酵后期(12~36 M),且脂肪酸在后发酵前期的变化程度远远大于发酵中后期。该研究结果可为郫县豆瓣工业化生产控制产品品质与建立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后发酵 脂肪 脂肪酸 代谢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郫县豆瓣后发酵期氨基酸呈味效果评价及其ACE抑制肽动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杰 冉玉琴 +2 位作者 徐炜桢 杨国华 张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4,共7页
为研究郫县豆瓣在后发酵期氨基酸组成及变化规律,在分析氨基酸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ACE抑制肽变化的基础上,对郫县豆瓣进行呈味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郫县豆瓣共有20种氨基酸,随着后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 为研究郫县豆瓣在后发酵期氨基酸组成及变化规律,在分析氨基酸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ACE抑制肽变化的基础上,对郫县豆瓣进行呈味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郫县豆瓣共有20种氨基酸,随着后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酵各阶段含量较高(≥1.00 mg/g)的4种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和脯氨酸,它们之和占总量的百分比均在45.58%及以上;后发酵9个月的郫县豆瓣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和TAV值与后发酵2年无明显差异。郫县豆瓣ACE抑制肽活性在后发酵2个月时最高(83.90%),随着后发酵时间的继续延长,整体呈降低趋势,其最低值为70.13%,这可能与豆瓣的ACE抑制肽结构及后发酵期中各类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和演替过程相关。本研究可为生产企业科学设定发酵周期,从大健康角度深入挖掘研究郫县豆瓣的生物活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后发酵 氨基酸 ACE抑制肽 呈味效果
下载PDF
自拟清暑散预防猪暑热病
10
作者 杨胜富 冉玉琴 刘丰杰 《贵州畜牧兽医》 2013年第4期44-44,共1页
每年的6-9月夏秋炎热季节是猪暑热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年来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逐年上升,常引起该病爆发,而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是减少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笔者根据多年来季节发病的临床诊疗记录,借助本地中草药资源广... 每年的6-9月夏秋炎热季节是猪暑热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年来受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逐年上升,常引起该病爆发,而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是减少和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笔者根据多年来季节发病的临床诊疗记录,借助本地中草药资源广泛、易于采摘、加工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自拟中草药“清暑散”,在本地区养猪户及养猪场试用,除传染病外,对季节暑热病的早期预防和临床运用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防 养猪场 热病 中草药资源 炎热季节 气候变化 高发期 养猪户
下载PDF
非离子通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冉玉琴 浦介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8,共3页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依赖于阻断Na^+、K^+、Ca^2+离子通道,包括I类、Ⅲ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多数治疗剂量的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同时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 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依赖于阻断Na^+、K^+、Ca^2+离子通道,包括I类、Ⅲ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多数治疗剂量的离子通道阻滞剂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同时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脏的机械牵张、炎症、氧化应激,心房肌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作用 Ca^2+离子通道 抗心律失常药 器质性心脏病 致心律失常 NA^+ 治疗剂量
原文传递
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12
作者 冉玉琴 冯丽娜 +2 位作者 徐燕 唐琪 慕晓玲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抗砷细胞模型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sE—hF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长期低剂量砷暴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FBMSCs)的影响。方法常规条件培养hFBMSCs,48h急性砷毒性实验MTs法检测不同剂量砷刺激条件下[0(对... 目的观察抗砷细胞模型慢性砷暴露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sE—hF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长期低剂量砷暴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FBMSCs)的影响。方法常规条件培养hFBMSCs,48h急性砷毒性实验MTs法检测不同剂量砷刺激条件下[0(对照)、0.25、0.50、1.00、2.00、4.00、8.00、20.00、40.00、80.00、120.00μmol/L]第2代(P2)hFBMSCs细胞生存率,根据检测结果用1.00μmol/L亚砷酸钠刺激hFBMSCs14周,建立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并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鉴定诱导前后细胞表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第2、9、16代(P2、P9、P16)细胞周期,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结果〈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促进hFBMSCs增殖,而≥10μmol/L时.急性砷刺激则抑制细胞的生长。14周时实验组半数致死剂量(LC50)为(89.42±0.64)μmol/L,对照组为(52.48±0.71)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89,P〈0.05);抗砷细胞模型CAsE—hFBMSCs的细胞表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90、CD166表达阳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表型未见明显改变;CAsE—hFBMSCs的细胞周期变化较大,与对照组f(8.44±0.45)%、(9.14±0.14)%、(82.42±0.60)%]比较,P2实验组G2/M期[(17.72±5.47)%]和S期细胞[(25.34±3.36)%]增加,GO/G1期细胞减少[(56.96±8.83)%],P16细胞周期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中,抗砷细胞CAsE—hFBMSCs未见克隆形成。结论长期低剂量砷刺激对hFBMSCs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表型 细胞周期 转化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胆红素在预测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郝素芳 侯翠红 +3 位作者 裴娟慧 冉玉琴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1-276,共6页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浓度(Hb)及总胆红素水平(Tbil)是否能预测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方法对入选的1197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随访,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先比较不同Hb及Tbil水平其他临床指标分布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 目的研究血红蛋白浓度(Hb)及总胆红素水平(Tbil)是否能预测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方法对入选的1197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进行随访,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先比较不同Hb及Tbil水平其他临床指标分布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水平生存描述及比较;单因素Cox回归判断各影响因素与心衰死亡的关系,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多元Cox回归,以明确低Hb、高Tbil是否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不同Hb及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多种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Hb减低及Tbil增高,死亡率增加。单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Tbil)、肌酐、尿酸(UA)升高以及血红蛋白(Hb)、血钠(Na)降低均可增加心衰患者死亡风险。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Hb、Tbil、Scr和UA与心衰死亡独立相关,Hb减低(HR1.142)及Tbil>19umol/L(HR1.312)均为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b、Tbil和UA与心衰死亡独立相关,Hb降低和Tbil升高均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死亡率 血红蛋白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口服袢利尿剂剂量与慢性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郝素芳 侯翠红 +3 位作者 裴娟慧 冉玉琴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口服袢利尿剂剂量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并随访1197例(1120例获得用药资料)慢性心衰患者.男性占81.7%,平均年龄56.5±13.6岁,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8.9%;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先... 目的研究口服袢利尿剂剂量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并随访1197例(1120例获得用药资料)慢性心衰患者.男性占81.7%,平均年龄56.5±13.6岁,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35.6±8.9%;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先比较不同口服袢利尿剂剂量(0、≤20、20~40、>40mg/日呋塞米当量)人群其他预后相关因素分布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对不同剂量人群的生存率进行描述及比较,多元Cox回归用于分析口服袢利尿剂剂量是否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平均袢利尿剂剂量34.26±2.67mg/日呋塞米当量。应用不同袢利尿剂剂量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LVEF、多种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剂量心衰人群的死亡率分别为19.2%、29.6%、39.8%及55.4%,随着袢利尿剂应用剂量增加而增高(P<0.001);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口服袢利尿剂剂量与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独立相关。剂量每增加10mg/日呋塞米当量,心衰死亡风险增加1.072倍(P<0.001)。服用≤20mg/日、20-40mg/日及>40mg/日呋塞米当量心衰人群的死亡风险分别是未服用者的1.575倍(P=0.023)、1.958倍(P=0.001)及2.543倍(P<0.001)。结论虽然年龄、体重指数、LVEF、合并室速、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应用袢利尿剂剂量、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均与心衰预后相关。应用袢利尿剂且随着剂量增加,心衰的死亡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死亡率 袢利尿剂
原文传递
应用欧洲心脏病学会标准对运动员心电图进行筛查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莉 冉玉琴 +4 位作者 李宁 张建强 马云 马长生 浦介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对我国部分专业运动员进行心电图筛查,探讨目前心电图筛查标准的合理性。方法入选国家队运动员17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大学生运动员305例。同时入选年龄性别匹配的183例普通大学生为对照。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 目的对我国部分专业运动员进行心电图筛查,探讨目前心电图筛查标准的合理性。方法入选国家队运动员17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大学生运动员305例。同时入选年龄性别匹配的183例普通大学生为对照。记录静息12导联心电图,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运动员心电图筛查标准进行筛查。结果依据2005年ESC心电图标准筛查发现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或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V5或V6导联R波振幅≥3 m V者发生率专业运动员显著高于大学生运动员和大学生对照(P<0.001)。专业运动员及大学生运动员心电图ST段,T波异常显著高于对照(P均<0.05)。运动员中127例(72.57%),大学生运动员中196例(64.26%),大学生66例(36.07%)心电图中存在两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或T波低平、倒置。依据2010ESC运动员心电图标准筛查发现,除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常见并与运动相关心电图改变各指标三组间均差异显著。少见并与运动不相关异常心电图指标中,除电轴右偏/左后分支阻滞和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阻滞三组差异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5年ESC心电图标准多项指标与运动强度相关,心电图筛查检出运动员猝死高危者特异性差;2010年ECS少见心电图异常标准中仅电轴右偏/左后分支阻滞和完全性右/左束支传导阻滞与运动强度相关。认为新ESC心电图标准提高了在运动员心电图中筛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运动员 心电图 运动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
原文传递
RyR2常见基因变异:心力衰竭致猝死的遗传学预测因子
16
作者 张洪亮 冉玉琴 +2 位作者 陈敬洲 柳志红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983-1987,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可遗传的性状,本研究将探索心肌细胞钙释放通道RyR2具有潜在功能的基因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入选就诊于阜外医院的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 目的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可遗传的性状,本研究将探索心肌细胞钙释放通道RyR2具有潜在功能的基因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入选就诊于阜外医院的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匹配年龄性别相近的对照。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死亡和猝死终点。候选基因分析RYR2的2个基因变异rs41315858(G1885E)、rs3766871(G1886S),连接酶反应技术和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Cox回归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对2个候选基因变异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共入选1244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032例对照,其中676例(54.3%)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基因分析显示rs3766871 A等位基因携带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相关(OR=1.66,95%CI:1.21-2.26,P=0.002)。中位随访32个月,校正年龄、性别和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后,rs3766871A等位基因携带者心源性死亡(HR=1.53,95%CI:1.11-2.12,P=0.01)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HR=1.92,95%CI:1.25-2.94,P=0.003)。结论 RYR2上的基因变异rs3766871 A等位基因携带不仅增加慢性力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且是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学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源性猝死 室性心律失常 钙释放通道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芍药苷对心脏钾通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蓉蓉 王可 +2 位作者 李宁 冉玉琴 浦介麟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及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和IKr)的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和IK1电流。而IKs和IKr电流在转染相应质粒的HEK293细胞上记录。对比芍药苷使用前后的...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以及延迟整流钾电流(IKs和IKr)的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的Ito和IK1电流。而IKs和IKr电流在转染相应质粒的HEK293细胞上记录。对比芍药苷使用前后的电流图,观察芍药苷对各种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在-100mV测试电压下,100μmol/L的芍药苷能使IK1峰值密度从(-25.26±8.21)pA/pF降至(-17.65±6.52)pA/pF,平均抑制率为30.13%(n=6,P<0.05),但对其反转电位以及内向整流特性无影响。此外,100μmol/L芍药苷对Ito、IKs和IKr电流无明显作用。结论芍药苷对IK1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Ito、IKs及IKr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钾通道 中药 抗心律失常药 芍药苷
原文传递
QT间期的规范化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浦介麟 冉玉琴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52-254,共3页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期。QT间期与ST段、T波异常是反应心室复极化异常的心电学指标。异常的长或短QT间期与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增加相关。因此,...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间期。QT间期与ST段、T波异常是反应心室复极化异常的心电学指标。异常的长或短QT间期与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危险增加相关。因此,合理和准确测量QT间期对于判断各种心律失常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QT间期 测量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复极化 QRS波群 心脏性猝死 时间间隔 T波终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