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径
1
作者 冉雪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0年第9期40-41,共2页
色厉面狰牛蛇身.老夫佳人尽鬼魂。诡发谲技满座惊.酸涕辛泣几人闻?——题记子不语,怪力乱神。虽然孔夫子坚定地做着无神论者,但鬼神这话题在华夏大地上,从诞生那天起几乎就从未被人们忘记过。近年来,随着西方鬼怪电影大量涌入.... 色厉面狰牛蛇身.老夫佳人尽鬼魂。诡发谲技满座惊.酸涕辛泣几人闻?——题记子不语,怪力乱神。虽然孔夫子坚定地做着无神论者,但鬼神这话题在华夏大地上,从诞生那天起几乎就从未被人们忘记过。近年来,随着西方鬼怪电影大量涌入.鬼怪更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无神论者 鬼怪
下载PDF
渴望回归
2
作者 冉雪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19-19,共1页
笛轻起,板轻响,一个高挑的嗓音调出“忙姓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捧着一盏清茶.听那千研万磨的水磨腔缓缓荡出,涤去所有的喧嚣,留下一份风雅与从容。
关键词 《渴望回归》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下载PDF
灿若流霞
3
作者 冉雪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20-20,共1页
过年的时候.姐从北京回家。她比我大11岁.却一直与我要好.我便兴冲冲地去机场接她.一路上回忆着和她共度的那些时光.感慨于她对我的影响。是姐教我听一折又一折老戏.是姐送我第一本《脂评〈红楼梦〉》.是姐在我迷恋文字的华丽晦... 过年的时候.姐从北京回家。她比我大11岁.却一直与我要好.我便兴冲冲地去机场接她.一路上回忆着和她共度的那些时光.感慨于她对我的影响。是姐教我听一折又一折老戏.是姐送我第一本《脂评〈红楼梦〉》.是姐在我迷恋文字的华丽晦涩时指出我的弊病记忆中的姐是那个活在梦想中的少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若流霞》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城门啊,请为我启开
4
作者 冉雪立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21-21,共1页
三峡广场人行如川.我蓦然有一种被拒之门外的无措。这里.算是重庆大大小小繁华区域中的一个.几乎在重庆能寻到的各式服装、餐饮品牌都夷然地守望在这里.杂躁的色调.萧笛与吉他糅合的音乐在街道上理所当然地喧嚣。而这光芒万丈的午... 三峡广场人行如川.我蓦然有一种被拒之门外的无措。这里.算是重庆大大小小繁华区域中的一个.几乎在重庆能寻到的各式服装、餐饮品牌都夷然地守望在这里.杂躁的色调.萧笛与吉他糅合的音乐在街道上理所当然地喧嚣。而这光芒万丈的午后在这人群中我只能企望城门为我洞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 餐饮品牌 重庆
下载PDF
“毛公独标兴体”新诠——以《毛诗》序、传关系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冉雪立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6,共12页
“标兴”是《毛诗故训传》诠解《诗》篇时的重要手段。结合“韩诗”遗说看,“标兴”不是《毛传》所独有的特征,而应是战国儒家《诗》传中较为通行的解《诗》之法。韩、毛二家皆通过“标兴”来揭明各家“诗序”所阐发的《诗》旨,其对“... “标兴”是《毛诗故训传》诠解《诗》篇时的重要手段。结合“韩诗”遗说看,“标兴”不是《毛传》所独有的特征,而应是战国儒家《诗》传中较为通行的解《诗》之法。韩、毛二家皆通过“标兴”来揭明各家“诗序”所阐发的《诗》旨,其对“兴”的标定和说解与“诗序”内容密切相关。《毛传》“标兴”和《毛诗序》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标兴”和“续序”共同起到阐释和细化“首序”的作用;第二,“续序”不存时,“标兴”有代替“续序”、增补“首序”的功能;第三,当“续序”已言明“兴”时,《毛传》则不再“标兴”。梳理和辨析“标兴”与“续序”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毛传》“标兴”的体例特征和思想义涵,《诗》学史上有关《毛传》“标兴”的主要争议也可据此得到理解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故训传 毛诗序 续序 标兴
原文传递
论民族融合视阈中的北周郊庙乐制革新
6
作者 冉雪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153-161,共9页
北周郊庙乐制是在仿效《周礼》的“复古”表象下自觉开展的政治文化“革新”。这种“革新”源自关陇社会民族融合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条件。一方面,基于关陇地区士族凋敝、民族众多的社会基础,北周扬弃了魏晋南朝倚重“前朝故事”的作乐机... 北周郊庙乐制是在仿效《周礼》的“复古”表象下自觉开展的政治文化“革新”。这种“革新”源自关陇社会民族融合的社会现实与历史条件。一方面,基于关陇地区士族凋敝、民族众多的社会基础,北周扬弃了魏晋南朝倚重“前朝故事”的作乐机制,转而以“儒家典籍”为尚,挖掘出《周礼》等儒典所载乐制的象征意义与政教功能,最终兴复“六代乐”,并由此实现了社会凝聚与文化自立。另一方面,北周又变北魏、北齐等北族政权“戎华兼采”的作乐传统为“夷夏分流”,借由“典夷乐”的设置,分别不同民族音乐的功能与归属,推动了多民族音乐文化制度化、有序性的深度融合,并启隋唐“乐部”新机。北周郊庙乐制的革新,是十六国、北朝时期频繁的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成果,它在继承华夏礼乐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最终推动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凝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 郊庙乐 民族融合 多民族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