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大黄牡丹汤治疗IBD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农菲菲 罗爽 +4 位作者 赵钟祥 罗霞 林铭军 文彬 周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1-579,共9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肠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90mg·kg^-1)诱导IBD模型;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430mg·kg^-1)和大黄牡丹汤组(7.5g·...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大黄牡丹汤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肠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90mg·kg^-1)诱导IBD模型;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430mg·kg^-1)和大黄牡丹汤组(7.5g·kg^-1),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7d,每天1次。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大鼠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1L-6、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建立大鼠血清代谢轮廓图,分析各组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鉴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生物学意义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DAI评分明显升高(P<0.001),体质量明显降低(P<0.001),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粒细胞数目均显著上升(P<0.05,P<0.01),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01),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糜烂,腺体破坏严重且紊乱,有隐窝炎及脓肿形成。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P<0.01),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黏膜上皮逐渐恢复,肠绒毛形态结构趋于完整,肠腺结构明显。结果鉴定出IBD大鼠血清中的8个生物标志物,大黄牡丹汤可以上调苯乙酰甘氨酸、鞘氨醇、植物鞘氨醇、黄嘌吟、色氨酸、吲哚的含量(P<0.05,P<0.01),下调甘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P<0.05,P<0.01)。结论大黄牡丹汤对TNBS-乙醇诱导的IBD大鼠具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恢复体内正常代谢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牡丹汤 炎症性肠病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在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幸尚平 农菲菲 +2 位作者 韦微 朱丹 许亚楠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6期44-48,共5页
药学专业的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多门学科知识、运用多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新兴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培养药学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文章采用模拟实操教学法,以新白叶藤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案例,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药学专业的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多门学科知识、运用多项实验方法和手段的新兴综合性实验课程,是培养药学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文章采用模拟实操教学法,以新白叶藤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案例,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应用于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综合实验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药学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解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word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农菲菲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 2019年第10期38-38,共1页
当今社会,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首先概述微课,分析如何在中职计算机word教学中使用微课,以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 中职计算机 WORD教学
下载PDF
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免疫特征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慧 农菲菲 +2 位作者 王马西子 肖银芳 文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3,共7页
目的:分析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免疫特征的差异。方法:取50只Wistar雄性大鼠给予1,2-二甲肼(DMH)溶液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加10 mL/kg纯水)、模型对照组(大鼠按体质量皮下注射DMH,1次/w,共12 w)、寒证模型... 目的:分析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免疫特征的差异。方法:取50只Wistar雄性大鼠给予1,2-二甲肼(DMH)溶液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加10 mL/kg纯水)、模型对照组(大鼠按体质量皮下注射DMH,1次/w,共12 w)、寒证模型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一样给予DMH,同时每天灌胃给予10 mL/kg冰水,3次/d,直至试验结束)、热证模型组(大鼠与模型对照组一样给予DMH,同时每天给予20%乙醇10 mL/kg,辣椒素2 mg/kg~9 mg/kg灌胃,直到试验结束)。观察大鼠体征状况。于第5、17、21 w分批取材,将部分肠组织HE染色。采用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D4、CD8、PD-1、PD-L1、TIM-3和HMGB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寒证模型组血清SDH、LDH、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热证模型组SDH、LDH、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寒证模型和热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PD-1、PD-L1、TIM-3和HMGB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CD4、CD8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热证模型组相比,寒证模型组血清SDH、LDH、Ca^(2+)-Mg^(2+)-ATP和Na^(+)-k^(+)-ATP酶活力显著降低(P<0.01),寒证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PD-1、PD-L1、TIM-3和HMGB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CD4、CD8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寒热不同证候大肠癌发生过程的不同可能与T细胞相关分子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寒、热证候 T细胞 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