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1
作者 邢弘宇 农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面临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农民乡村文化认同感不强、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体制机制有待... 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面临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失、农民乡村文化认同感不强、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制约性问题。该文建议从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增强文化认同与提升文化自信、挖掘文化特色与打造文化品牌、健全与创新文化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全面振兴 文化强国 乡村振兴 路径
下载PDF
“孤独”如何言说?——孤独的青年与孤独经济 被引量:10
2
作者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9年第11期36-44,共9页
2018年1月,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这份白皮书对万名职场人进行了孤独感及消费行为的调查。调查发现,22-40岁的青年人群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会感到孤独,其中22-30岁青年群体中更是有60.8%的人会感到... 2018年1月,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这份白皮书对万名职场人进行了孤独感及消费行为的调查。调查发现,22-40岁的青年人群中均有半数以上的人会感到孤独,其中22-30岁青年群体中更是有60.8%的人会感到孤独。^([1])曾经,"孤独"一词与老年人紧紧捆绑在一起:年华已逝的老人们缺少儿女的陪伴被视为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人 青年群体 消费行为 青年人群 白皮书 孤独感 数据研究 老年人
下载PDF
微时代的移动互联:轻熟人社交、交往快感与新陌生人社会的伦理焦虑——以微信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农郁 《文学与文化》 2014年第3期91-99,共9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埋首于手机社交软件之中,获取微信息、进行微表达、享受微交往。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正在形塑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与社交生活。这种社交方式可以被称为"轻熟人社交"。轻熟人社交基于微时代的移动互联技术而产生,陌生人与熟人的界限逐渐模糊,共同进入轻熟人社交的范畴之中。移动社交空间的整合性、虚拟性、便捷性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激发出空前的交往快感,表征着带有虚拟性质的新陌生人社会普遍存在的伦理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微信 轻熟人社交 交往快感 陌生人社会
下载PDF
微信的双重消费逻辑与大众消费狂欢 被引量:1
4
作者 农郁 《文化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54-165,共12页
自从2011年上线,微信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微信用户人数更是远远超越此前热度颇高的微博。然而,大众并未深刻意识到微信中存在的双重消费逻辑以及由此开启的一场大众消费狂欢。事实上,微信的双重消费逻辑乃在于:流通... 自从2011年上线,微信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微信用户人数更是远远超越此前热度颇高的微博。然而,大众并未深刻意识到微信中存在的双重消费逻辑以及由此开启的一场大众消费狂欢。事实上,微信的双重消费逻辑乃在于:流通着财富的金融经济系统与流通着意义的文化经济系统。同时,这两种消费逻辑的高度黏合,也是微信消费逻辑的突出特征。在这场盛大的大众消费狂欢之中,日常生活实践成为被宰制的生产者,生产商品化受众,并将之兜售给利益既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消费 公众平台 朋友圈
下载PDF
新中间阶级:乔布斯的“精神信徒”与异质空间的狂想者
5
作者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3期37-43,共7页
一、关于新中间阶级的表述"中产阶级"的概念经由马克思的详尽阐述之后,可谓家喻户晓。在马克思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看来,被界定为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各种社会集团的"中产阶级",最终将会日益萎缩且融人... 一、关于新中间阶级的表述"中产阶级"的概念经由马克思的详尽阐述之后,可谓家喻户晓。在马克思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看来,被界定为介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各种社会集团的"中产阶级",最终将会日益萎缩且融人这两大对立的主流阶级之中。但是,来自许多国家的统计数据却呈现出了与马克思的设想背道而驰的社会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斯 苹果产品 社会集团 麦金塔电脑 统计数据 二元对立 反叛者 希区柯克 女性世界 反主流文化
下载PDF
微博公共事件背后的情绪潜流
6
作者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10期30-41,共12页
自从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以后,微博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网民观点集聚与情绪表达的最大舆论阵地。事实上,不管是传播学领域还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都对微博情绪进行过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但有趣的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 自从2009年新浪微博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以后,微博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国网民观点集聚与情绪表达的最大舆论阵地。事实上,不管是传播学领域还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都对微博情绪进行过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但有趣的是,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喜欢将微博情绪作为主导社会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来对待。我们不妨大致观察:南开大学博士生论文《微博客社会情绪的测量及其与社会风险感知和风险决策的关系》致力于探索社会情绪与社会风险感知、社会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检验个体层面上的经典假设能否在宏观层面获得验证;其导师乐国安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更是曾经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成果中表明一周中微博情绪对股市走向具有直接影响;而在传播领域中,刘丛等人在《微博情绪与微博传播力的关系研究——基于24起公共事件相关微博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通过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微博情绪特征的分析来探讨其对微博传播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表达 公共事件 社会心理学 潜流 研究成果 风险感知 社会情绪 风险决策
下载PDF
用“寓言式批评”阐释中国
7
作者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大众媒介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以单向传播的方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构建世界认知的主要渠道。于是,在接收信息成为被动行为的时候,如何主动处理信息成为我们阐释世界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阐释 寓言式 中国 批评 获取信息 大众媒介 单向传播 处理信息
下载PDF
“逗比”与“呆萌”: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两种荧幕形象
8
作者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9期50-55,共6页
在一项对2015年网络热词使用度排行的调查结果中,我发现,相较于前两年颇为火热的“大叔”“欧巴”“萝莉”“御姐”,去年前30名网络热词中包含对“人”的定位的词汇有六个:“颜值”(No.1)、“逗比”(No.2)、“小鲜肉”(No.... 在一项对2015年网络热词使用度排行的调查结果中,我发现,相较于前两年颇为火热的“大叔”“欧巴”“萝莉”“御姐”,去年前30名网络热词中包含对“人”的定位的词汇有六个:“颜值”(No.1)、“逗比”(No.2)、“小鲜肉”(No.9)、“单身狗”(No.10)、“小公举”(No.26)、“本宝宝”(No.30)。分析这六个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事实上除了“颜值”一词作为一个测量尺度毫无偏向可言外,其余五个词分别呈现出了两种倾向,即“逗比”和“呆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节目 形象 户外 调查结果 使用度 网络
下载PDF
找寻自洽到想象自足的寻梦之旅——199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美国叙事
9
作者 农郁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出国热潮:其一是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到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出国潮,以大部分人的出国不归为特点;其二是2008年重新刮起的出国留学热潮,伴随着出国人数的激增,回国人数也成倍增长。这样的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出国热潮:其一是80年代末期开始持续到9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出国潮,以大部分人的出国不归为特点;其二是2008年重新刮起的出国留学热潮,伴随着出国人数的激增,回国人数也成倍增长。这样的变化是在全球化旖旎展开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成功。在这个背景之下,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电影和2010年以来的一些青春片,面对“出国”和“东方/西方”的问题表现出不同的讲述方式和态度。这其中展现出“中国”从“在反思中找寻自洽”到“在想象中完成自足”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国潮 留学 青春片
下载PDF
从物化的人到“零魂”商品:“女子图鉴”系列中象征秩序对主体感的言说
10
作者 农郁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3期53-60,共8页
2018年,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与《上海女子图鉴》先后热播并引起网友热议。本文对“女子图鉴”系列电视剧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认为其中不仅仅反映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体现了一次象征界对事件的缝合过程。... 2018年,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与《上海女子图鉴》先后热播并引起网友热议。本文对“女子图鉴”系列电视剧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认为其中不仅仅反映出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更体现了一次象征界对事件的缝合过程。剧中对女性主体不断追求独立而自由的灵魂的言说,事实上乃是象征界接触物化危机的一种话语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象征秩序 主体 女子图鉴
下载PDF
“一个新阐释的开端”?——论媒介理论的递归革新(recursive innovation)与富饶分解(fertile disinegration) 被引量:6
11
作者 杰弗瑞.文森若普-杨 农郁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1期12-23,共12页
本文由媒介不存在论入手,引出并详尽解读了德国媒介理论家基特勒的媒介理论,指出基特勒理论工作的革新之处并不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判叙事,而在于将原有的叙事重新组织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一个理论回路。在数字媒介时... 本文由媒介不存在论入手,引出并详尽解读了德国媒介理论家基特勒的媒介理论,指出基特勒理论工作的革新之处并不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判叙事,而在于将原有的叙事重新组织整合成为一个新的语言形式,从而形成一个理论回路。在数字媒介时代,媒介就意味着这样一种回路,人人都生存在这种回路中完成一个又一个递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理论 基特勒 递归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解读《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12
作者 农郁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期163-164,共2页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是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作品。该剧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现代人孤独异化的生存状态、以及美国价值观破碎虚无化。该文以存在主义为视角,分别人存在的孤独、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以及虚...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是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作品。该剧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现代人孤独异化的生存状态、以及美国价值观破碎虚无化。该文以存在主义为视角,分别人存在的孤独、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以及虚实真假世界的荒诞性来分析美式价值观的衰落。该文第一部分分析尼克和乔治夫妇之间不和谐的夫妻关系;该文第二部分分析两对夫妻之间不同寻常的沟通方式;第三部分分析剧本中暗示的美式价值观衰落,以及真假虚实混合的荒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芙》
下载PDF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从赤木明登美学系列看中国青年文化自信
13
作者 汤弋蔼 农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7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只要品性清澈,就算火候欠佳,笨手笨脚地表达自我,也是一种真挚的富有啊。"赤木明登先生所点亮的美学质感充盈着我的血液。赤木明登是一位哲学攻读者,是一位传统漆艺着迷者,是一位柴米中打滚儿的大俗人。比起诸如"日本当代工艺大师... "只要品性清澈,就算火候欠佳,笨手笨脚地表达自我,也是一种真挚的富有啊。"赤木明登先生所点亮的美学质感充盈着我的血液。赤木明登是一位哲学攻读者,是一位传统漆艺着迷者,是一位柴米中打滚儿的大俗人。比起诸如"日本当代工艺大师"的头衔,似乎这些称谓更浸淫着质朴的泥土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国青年 美学 传统漆艺
下载PDF
传播学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运用——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农郁 《中国报业》 2013年第7X期19-20,共2页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宣传及传播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传播效果不甚理想。"设置议程功能"理论... 大众传播具有"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因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宣传及传播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传播效果不甚理想。"设置议程功能"理论、"培养"理论、"框架"理论等基本传播学理论对非遗信息传播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可以扩大信息传播覆盖面,提高受众关注度,培养大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有效建立本地人与本地文化的情感联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置议程功能理论 培养理论 框架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