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碳微电解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有机质的去除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冯三三 张国栋 +2 位作者 孙慧芳 杨茹霞 程芳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1,65,共6页
为解决炼焦工业原有废水处理工艺难于达标排放问题,研究了市场成品铁碳微电解填料在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质去除机制,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填料可有效去除COD和TOC,经120 h处理,可去除72.4%±4.4%的COD和69.8%±4.5%的TOC... 为解决炼焦工业原有废水处理工艺难于达标排放问题,研究了市场成品铁碳微电解填料在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有机质去除机制,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填料可有效去除COD和TOC,经120 h处理,可去除72.4%±4.4%的COD和69.8%±4.5%的TOC。UV254和SUVA随停留时间延伸不断降低,表明有机质在持续从难降解形态向易降解形态转变,直到彻底氧化。三维荧光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原生化出水中丰富的三环或低于三环的芳香族类化合物在前12 h便可迅速分解转化;在经120 h微电解作用后,残留在水体的物质主要是五环以上的芳香族化合物和腐殖酸,及少量的卤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焦化废水 生化出水
下载PDF
珠江流域旱涝急转风险传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孟 何理 +1 位作者 刘佳 冯三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6,24,共5页
为揭示水资源风险在子流域间的传递规律,提出一套基于风险识别—评估—传递的系统方法,可评估各子流域在时空尺度上的水资源风险,解析风险在流域内的传递规律,明晰风险传递路径、方向和强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珠江流域旱涝急转风险研究... 为揭示水资源风险在子流域间的传递规律,提出一套基于风险识别—评估—传递的系统方法,可评估各子流域在时空尺度上的水资源风险,解析风险在流域内的传递规律,明晰风险传递路径、方向和强度,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珠江流域旱涝急转风险研究中。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旱涝急转风险在各年代时间、空间上均存在波动,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常年处于高风险;子流域间旱涝急转风险传递数值在年际之间呈现递增递减变化一致的趋势,上游风险对中游风险传递值增加/减少了中游对下游的传递也相应的增加/减少;风险不存在跨流域传递,上游灾害严重时,风险由上往下传递,下游灾害严重时,风险由下往上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时空演变 风险传递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伟鹏 卢宏玮 冯三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70-980,共11页
为了深入研究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以该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重点,对41个点的四层土壤S1(0~10 cm)、S2(10~20 cm)、S3(20~30 cm)和S4(30~40 cm)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Cd、Cr、Cu、Hg、Pb、Zn、Ni和Mn 8种重金属含... 为了深入研究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以该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重点,对41个点的四层土壤S1(0~10 cm)、S2(10~20 cm)、S3(20~30 cm)和S4(30~40 cm)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Cd、Cr、Cu、Hg、Pb、Zn、Ni和Mn 8种重金属含量。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重金属来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富集因子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中S1土层的Cd、Cr、Cu、Pb、Zn、Ni和Mn含量较高,均值分别为0.21、82.95、34.67、35.81、75.31、49.99mg·kg-1和697.39 mg·kg-1,但四层土壤各元素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土壤重金属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S4土层含量最低,整体呈低水平分布。来源分析表明:浅层(S1、S2、S3)土壤中Cd、Cu、Pb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Cr、Ni、Zn、Mn主要受自然源控制;S4土层受人为影响较小,重金属元素主要是自然来源。生态风险分析表明:S1土层中Cd的地积累指数、富集因子与单项生态风险参数相较于其他元素均处于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0.790、1.973和77.782,有较明显的污染且属中度生态风险水平,其他土层的各元素参数均低于S1,呈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且属轻微生态风险水平。4个土层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最大为103.959,土壤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Cd与Pb累积较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来源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 一江两河
下载PDF
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锋 王硕 +4 位作者 王宽 李晓阁 冯三三 杨德良 曹宽宽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143,共6页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水环境中已普遍检测到MPs的存在,因此水体中MPs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尚无一种处理技术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的MPs。文章根据现有...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性,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全球水环境中已普遍检测到MPs的存在,因此水体中MPs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尚无一种处理技术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的MPs。文章根据现有研究对典型的MPs去除技术从方法手段、影响因素和去除结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物理技术操作流程简单,目前实际应用相对较多;化学技术去除效率较高,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后推广;生物技术比较节能、经济,但是还不适合在实际应用中推广使用。未来的研究应该更注重小尺寸微塑料的处理,并加强多种处理技术的组合联用。文章将为水体MPs的去除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以更好地解决MPs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体 水处理 去除效率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典型区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三三 卢宏玮 +4 位作者 姚天次 刘云龙 唐孟 卢静昭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30-2141,共12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点分别位于两大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水体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祁连山地区,而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在两个区域差别不显著(p>0.05)。水土样品中微塑料浓度范围分别为0~1916.66个/m^(3)和0~260个/kg,平均值为(438.21±454.94)个/m^(3)和(48.35±36.25)个/kg。水体中的微塑料以透明纤维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丙烯;土壤微塑料中最多的是透明薄膜,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来源分析表明洗衣废水和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可能是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是农业塑料覆膜的使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高寒地区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 人类活动 青藏高原 祁连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