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业霜 马红 +4 位作者 岳兰萍 刘天会 丛敏 尤红 贾继东 《肝脏》 2008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HSC,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HSC增...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后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HSC,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谱法检测罗格列酮对MMP-2基因、蛋白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在0~40μmol/L浓度范围内抑制HSC增殖。5μmol/L、10μmol/L罗格列酮对HSCMMP-2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0μmol/L罗格列酮通过激活PPARγ抑制MMP-2蛋白分泌,使上清中MMP-2的酶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下降,10μmol/L罗格列酮组可使HSC内MMP-2的酶活性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HSCMMP-2蛋白分泌及酶活性,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44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宗晔 冯业霜 +2 位作者 牛应林 吴咏冬 张澍田 《胃肠病学》 2008年第5期268-270,共3页
背景: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 背景:原发性小肠肿瘤非常少见,临床早期诊断困难。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常见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3∶1。主要临床表现为柏油样便、腹部包块、腹痛和肠梗阻症状。原发性小肠肿瘤以空肠最为常见,良恶性比为1∶3.4。44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中,29例(65.9%)为间质瘤,其中良性6例,低度恶性7例,高度恶性16例;5例(11.4%)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9.1%)为腺癌;3例(6.8%)为平滑肌瘤;1例(2.3%)为平滑肌肉瘤;1例(2.3%)为类癌;1例(2.3%)为绒毛管状腺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多样,结合常见临床表现和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尽早诊断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胃肠道间质肿瘤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冯业霜 马红 +4 位作者 岳兰萍 刘天会 丛敏 尤红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7,共2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其作用广泛,与肝纤维化也存在密切联系。本实验选择PPARY的高亲和配体罗格列酮作用肝星状细胞(HSC),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Ⅰ型胶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其作用广泛,与肝纤维化也存在密切联系。本实验选择PPARY的高亲和配体罗格列酮作用肝星状细胞(HSC),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Ⅰ型胶原(ColⅠ)以及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罗格列酮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肝星状细胞 罗格列酮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业霜 马红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常见的形态学表现,大多数是由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而来。而肝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引起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在正常肝脏中,HSC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质中脂...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常见的形态学表现,大多数是由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而来。而肝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引起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在正常肝脏中,HSC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质中脂滴丰富,具有合成和分泌少量细胞外基质和胶原酶的能力。在肝损伤及各种慢性肝病时,HSC被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母样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细胞质中脂滴减少或消失,增殖迁移活性明显增强,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ECM)的能力明显增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合成和分泌,而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的表达,同时发生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过氧化物酶体类 肝星状细胞
原文传递
瘦素对HSC—T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因表达、蛋白分泌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岳兰萍 马红 +1 位作者 冯业霜 贾继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4,共2页
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酶谱法分别测定瘦素对肝星状细胞(HS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蛋白分泌及酶活性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瘦素致纤维化的机制。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瘦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