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的集束化管理措施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冯丽沂 杨经文 +2 位作者 牟丹 陈美玲 丘子欣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目的:评价基于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的集束化管理措施在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453例纳入对照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将2023年1—12月医院... 目的:评价基于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的集束化管理措施在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453例纳入对照组,实施集束化管理,将2023年1—12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1273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对ICU内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比较两组MDRO感染发生率、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和管控行为执行率。结果:观察组MDRO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隔离医嘱下达、隔离标识放置、手卫生、单间隔离、医疗用品专用、医疗废物正确处置执行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的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降低ICU中MDRO感染发生率,并提高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管控行为执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雾化消毒机 集束化管理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牟丹 向镜芬 +5 位作者 邓艳琼 黄淑仪 冯丽沂 张欣华 何斯思 陈美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8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PSA)的效果。方法将ICU收治的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持续泵入芬太尼0.03~0.06mg/h及右美托咪定0.01~0.04 mg/h,依据临床经验停用镇痛、镇静药...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PSA)的效果。方法将ICU收治的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持续泵入芬太尼0.03~0.06mg/h及右美托咪定0.01~0.04 mg/h,依据临床经验停用镇痛、镇静药物;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干预,由镇静镇痛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Ramsay:3~4分,NRS〈6分),每2小时对患者行Ramsay评分及NRS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结果观察组Ramsay、NRS评分在24:00、4:00时的镇痛及镇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平均剂量及总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24:00、4:00、8:00、12:00、16:00、20:00颅内压(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P〈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总天数、30d内病死率及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PSA可更好地实现镇痛镇静目标,防止镇痛镇静剂使用过度,降低谵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镇静镇痛 重度颅脑损伤 谵妄 病死率 用药护理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小青 牟丹 +4 位作者 雷伟健 杨经文 邓艳琼 冯丽沂 刘燕媚 《现代医院》 2020年第8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医院ICU的6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经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成鼻空肠管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添加组,31例)和鼻空肠管不添加益生菌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添加益生菌对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医院ICU的6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经家属知情同意,随机分成鼻空肠管添加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添加组,31例)和鼻空肠管不添加益生菌组(对照组,31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营养评估指标和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添加组患者在治疗第1天、第5天、第10天血清白蛋白(ALB)、肌酐(CR)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治疗第15天这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添加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添加益生菌,能改善其营养评估指标及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早期肠内营养 重症脑出血
下载PDF
间歇泵入鼻饲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牟丹 邓艳琼 +1 位作者 黄淑仪 冯丽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5期722-724,731,共4页
目的 比较间歇泵入鼻饲与持续泵入鼻饲两种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安全的肠内营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泵入鼻饲方法,... 目的 比较间歇泵入鼻饲与持续泵入鼻饲两种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安全的肠内营养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泵入鼻饲方法,观察组采用间歇泵入鼻饲方法.比较两组肠内营养前、肠内营养1周及2周的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肠内营养1周内的胃潴留、返流、呕吐误吸、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肠内营养支持1周、2周的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肠内营养支持1周、2周的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潴留(1.7%vs.11.7%)、呕吐返流(3.3% vs.133%)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误吸发生率及腹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泵入鼻饲方法与持续性泵入鼻饲法均可完全满足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且间歇泵入鼻饲法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间歇泵入鼻饲 持续泵入鼻饲
下载PDF
良肢位摆放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预防足下垂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牟丹 冯丽沂 +1 位作者 何斯思 黄淑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锻炼预防足下垂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锻炼预防足下垂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良好肢体摆放、早期被动训练、早期主动训练、早期矫形器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可主动背屈、主动内翻及主动外翻发生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肌肉痉挛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FMA)及日常生活评分(Barthel)均明显高于入院时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2周后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的急性脑卒中肢体锻炼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降低足下垂发生,提升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卒中 早期肢体锻炼 足下垂
下载PDF
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牟丹 黄石华 +3 位作者 黄琦峰 冯丽沂 李志月 齐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 目的制定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行气囊漏气试验的最佳循证实践策略。方法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利用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运用证据的可行性、证据的适宜性、证据的临床意义、证据的有效性(FAME)结构展开讨论,采纳所有有效的证据,然后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喉头水肿发生率以及对于基于循证的各项审查标准护士执行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再插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发生率较应用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后护士对标准的执行情况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气管导管拔管前应用基于证据的气囊漏气试验策略,可预防气管导管拔管后喉头水肿的发生,降低气管导管再插率,提高了护士依从性,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气囊漏气试验 气管导管拔管 循证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