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日对比视角下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及分化
1
作者 杨晓敏 冯予力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140,159,160,共12页
提示处所的介词“在”的句中位置、语义用法备受关注,但描写尚不完整。本文在汉日对比视角下,通过意象图式来表征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分类,结合语义指向和动词特征的分析,发现非致使“在LVO”可对应日语格助词「で(提示事件发生处所)... 提示处所的介词“在”的句中位置、语义用法备受关注,但描写尚不完整。本文在汉日对比视角下,通过意象图式来表征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分类,结合语义指向和动词特征的分析,发现非致使“在LVO”可对应日语格助词「で(提示事件发生处所)」「で(提示工具)」「から(提示起点)」「に(提示物体静态位置)」,证实了非致使“在LVO”的语义存在分化,该分化呈现出由动态到静态、由行为到结果的连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LVO 汉日对比 意象图式 语义指向 语义分化
原文传递
“都”的语义特点与汉语量化研究
2
作者 冯予力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32,共23页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 本文归纳“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包括它对量化结构的限制、多义性以及与其他量化成分的互动),分析两类主要解决方案(全量分析方案及非全量分析方案)的关注重点、理论动因、解释力和局限性,并说明“都”的语义问题对于汉语量化理论以及普遍量化理论构建的重要启示。本文指出,相对而言,“都”的全量分析可更全面地解释“都”的量化结合限制及多重用法,而“都”的各类非量化分析可揭示量化范畴与其他概念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跨语言的角度看,“都”的量化与非量化之争在量化研究历史中并不十分特殊(如也有不少分析将全称量化词的典型all看作非量化的成分);而从“都”的特色语义问题出发,发掘它与其他语言中类似成分(如日语)的共性,有助于揭示自然语言量化范畴的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量化结构 “都” 跨语言对比
原文传递
学习者句法与词汇复杂性发展的动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郑咏滟 冯予力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8,共12页
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展开,考察了一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一学年间书面语(议论文)的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的动态发展。通过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与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分析方法(如移动极值图、纬度线值图、蒙特卡罗模拟等),研究发现:... 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展开,考察了一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一学年间书面语(议论文)的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的动态发展。通过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与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分析方法(如移动极值图、纬度线值图、蒙特卡罗模拟等),研究发现: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相互独立,可视作书面语复杂性系统下的两个子系统。句法复杂性内部指标高度相关,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个体间与个体内变异性。句法复杂性与词汇复杂性有时达到动态平衡,有时相互竞争有限资源,取决于个体学习者书面语发展所处的不同状态。本研究表明动态系统理论可为二语书面语发展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句法复杂性 词汇复杂性 第二语言发展
原文传递
再论“都”的语义——从穷尽性和排他性谈起 被引量:36
4
作者 冯予力 潘海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94,共18页
本文从"都"的语义出发,对全称量化及其相关的语义概念进行梳理,认为:"都"的语义核心(即真值条件义)是全称量化,全称量化结构的不同映射方式以及限定域的不同构成导致"都"呈现出不同的伴随意义。"都&... 本文从"都"的语义出发,对全称量化及其相关的语义概念进行梳理,认为:"都"的语义核心(即真值条件义)是全称量化,全称量化结构的不同映射方式以及限定域的不同构成导致"都"呈现出不同的伴随意义。"都"的量化结构映射,主要有两种,话题-述题映射以及背景-焦点映射,而这两种映射分别导致"都"的两大语义特征——穷尽性和排他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亦探讨"都"的其他伴随意义(如分配性,超预期,程度高等)与这两大语义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剖析"都"的全称量化分析对于真值条件语义学以及焦点理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都” 穷尽 排他 超预期 信息结构
原文传递
集盖说一定必要吗?——谈集盖说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予力 潘海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9-395,共17页
本文对集盖说的形成动因及其实际应用时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出集盖说可能允准实际不存在的解读,且无法准确刻画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以"都1"为着眼点提出替代方案"隐形论元说",即适用集盖的&q... 本文对集盖说的形成动因及其实际应用时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出集盖说可能允准实际不存在的解读,且无法准确刻画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基于这些问题,本文进一步以"都1"为着眼点提出替代方案"隐形论元说",即适用集盖的"都"字句皆涉及非典型集合性谓语,此类谓语语义包含隐形论元x。据此,相关的语言现象仍可视作基于个体的分配,且通过调节x的取值可以得到相关句子的所有可能解读。相比集盖说,运用隐形论元说得到的语义解释更精确、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集盖 隐形论元 分配性 全称量化
原文传递
最大化操作在语义研究中的解释力——兼论其应用于汉语时的问题 被引量:4
6
作者 冯予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7,共10页
近年的汉语语义研究中,"都"被分析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 operator),由此,最大化操作开始成为汉语语义研究的解释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最大化的定义及其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解释最大化如何在个体、程度以及... 近年的汉语语义研究中,"都"被分析为最大化算子(maximality operator),由此,最大化操作开始成为汉语语义研究的解释工具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最大化的定义及其在语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梳理,解释最大化如何在个体、程度以及事件等领域进行操作以表达有定性、有界性等属性。本文亦首次辨析三个易与最大化混淆的概念——加合操作(sum operation)、最大化效应(maximizing effect)及全称量化(universal quantification),指出它们与最大化操作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汉语事实及本文的讨论,可以发现:"都"的最大化分析混淆了最大化操作、最大化效应及全称量化这几个概念;最大化操作事实上不适宜用来刻画"都"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化 全称量化 加合 “都” 有定性 有界性
原文传递
全称量化逻辑与英汉全量限定词的语义刻画——以every和“每”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予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11,319-320,共11页
本文全面考察英汉全量限定词every和"每"的语义差异,进而探讨全称量化逻辑与自然语言表量成分之间的匹配度。文章提出:全称量化逻辑能较好地定义和描写every的语义;而"每"则具有语义多样性,其意义和功能包括全称量... 本文全面考察英汉全量限定词every和"每"的语义差异,进而探讨全称量化逻辑与自然语言表量成分之间的匹配度。文章提出:全称量化逻辑能较好地定义和描写every的语义;而"每"则具有语义多样性,其意义和功能包括全称量化、加合操作以及引入变量,因此单靠全称量化逻辑无法对之进行完整和准确的描写。"每"的多重语义促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量化成分的语义和量化理论的构建,也说明直接套用量化逻辑来解析自然语言表量成分的意义是不可行的,逻辑研究不能替代自然语言意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称量化 存在量化 限定词 变量 加合操作 逻辑
原文传递
论动态语义理论视角下的语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予力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8,共11页
语气成分意义空灵,且含有断言惰性,素来较难把握。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如何在动态语义理论视角下更精确地刻画语气成分的语义-语用贡献,为语气成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语气成分(句类、语气词及语调等)不参与句子命题义组合... 语气成分意义空灵,且含有断言惰性,素来较难把握。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如何在动态语义理论视角下更精确地刻画语气成分的语义-语用贡献,为语气成分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语气成分(句类、语气词及语调等)不参与句子命题义组合,却影响其话语义,在语义-语用界面上对句子的语境改变潜能进行限制。基于语言事实,本文阐明语气成分能够对哪些语境构成要素施加影响,将语气成分的意义拆解成若干针对语境要素的有序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统一的语义-语用互动模型。最后,本文以"吧"的语气分析为例,展现动态语义理论对于汉语语气成分研究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 语气成分 动态语义 语义-语用界面 语境改变潜能 语用制约 “吧”
原文传递
汉英对比视角下全量表达的“非全量”用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予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2,159,共12页
不少研究认为作为全称量词的"都"有非全量用法,即允许例外,所以不属于全称量词。通过分析"例外"现象与量化域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汉英全量表达(如"都""每""所有"、all、every等)允... 不少研究认为作为全称量词的"都"有非全量用法,即允许例外,所以不属于全称量词。通过分析"例外"现象与量化域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汉英全量表达(如"都""每""所有"、all、every等)允许例外的例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非全量用法。全量表达允许例外的现象是将量化域简单地等同于句中、上下文或会话情境中出现的某个复数集合而造成的错觉。本文的分析说明:全称量化逻辑有助于更精细地刻画自然语言的意义关系,但在语言使用中,确定量化域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除了句法和信息结构,还要考虑上下文、预设以及言者视角等因素的限制,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全称量化允许例外的错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对比 量化 量化域 语境 例外
原文传递
基于事件的“个个”及“一个一个”形式语义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予力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6年第2期216-231,322,共17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事件语义学的视角,通过关注'个个+(都)+VP'句式和'(都)+一个一个+VP'句式,对重叠式'个个'和'一个一个'的语义差别作更形式化的分析。结合语言事实,文章指出:第一,'个个+(...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从事件语义学的视角,通过关注'个个+(都)+VP'句式和'(都)+一个一个+VP'句式,对重叠式'个个'和'一个一个'的语义差别作更形式化的分析。结合语言事实,文章指出:第一,'个个+(都)'搭配的VP可以是状态,也可以是事件;第二,'个个'左向关联一个名词短语并表示逐指,这是由于'个个'可以将对一个集合的一次性赋值转化为对其中个体的多次分别赋值;第三,'一个一个'所搭配的VP往往是事件,这是因为'一个一个'有逐次之义,而只有事件而非状态可以被排序;第四,'一个一个'仅关联VP的语义,但可以通过限制VP所表达事件的某个题元角色而间接对其左向或右向的名词短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式 事件语义学 题元角色 时间次序 左向/右向关联
原文传递
形式语义学视角下上海话句末语气词“咾”的统一解释
11
作者 冯予力 《语言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59-184,389-390,共28页
文章对文献中提及的上海话句末语气词“咾”的十余种用法进行梳理,将之分为非互动性用法(包括表达时序和因果关系等)以及互动性用法(包括强调言者的肯定、指引闻者行动以及向闻者确认言者的判断),并运用形式语义学工具对这两类用法背后... 文章对文献中提及的上海话句末语气词“咾”的十余种用法进行梳理,将之分为非互动性用法(包括表达时序和因果关系等)以及互动性用法(包括强调言者的肯定、指引闻者行动以及向闻者确认言者的判断),并运用形式语义学工具对这两类用法背后的逻辑本质做更准确的描述。文章认为,“咾”的核心意义为添加操作,非互动性用法对应命题层面的添加;互动性用法则对应语义—语用层面的添加,而前人文献中所总结的“咾”的十余种语气并不一定是“咾”本身的意义贡献,而是添加操作在不同的意义层面与世界知识、语境信息、语用推理等因素互动所产生的伴随意义。此外,添加操作亦可以解释“咾”做句内连词的情况,由此,文章认为“咾”在句内和句末的表现皆传递添加义。文章亦指出添加义这一共通之处能够为“咾”相关的类型学研究和历史语言学研究提供来自语义角度的动因和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性 添加 语境 并列范畴 语气 “咾”
原文传递
跨语言对比视角下“哪+CL+N”短语的意义本质
12
作者 冯予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2期1-12,共12页
Feng(2014)在分析“都”与疑问短语的互动时,最先发现“哪”+CL+N(简称“哪”短语)受到认识情态而非其他情态的允准,并产生比任选义更弱的模态变化效应,并主张从认识性无定成分的视角分析此类短语的各类允准条件以及与“都”的共现情况... Feng(2014)在分析“都”与疑问短语的互动时,最先发现“哪”+CL+N(简称“哪”短语)受到认识情态而非其他情态的允准,并产生比任选义更弱的模态变化效应,并主张从认识性无定成分的视角分析此类短语的各类允准条件以及与“都”的共现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汉语“哪”短语的分布,归纳Giannakidou&Cheng(2006)的内涵性任选词分析的问题,并基于与希腊语、德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及意大利语类似成分的比较,指出“哪”短语属于认识无定成分,可以被显性或隐性认识情态及广义否定语境允准。在明确“哪”短语的分布情况后,本文亦详细解析“哪”短语作为认识性无定成分所具有的语义特点。最后本文在Chierchia(2006,2013)的选项排除理论框架内解释此类短语与“都”等否定语境的共现以及对于认识情态而非道义情态的选择,并赋予“哪”短语在否定和认识情态语境下的表现一个统一的形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词 任选词 认识性无定成分 选项语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