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志辉 牟韶阳 +2 位作者 段晓雪 冯佳玮 徐良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8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和800 mg/kg甜菜碱。试验... 本试验旨在探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18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400 mg/kg和800 mg/kg甜菜碱。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800 mg/kg甜菜碱时,42日龄肉仔鸡体重、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12.3%、10.2%和12.5%(P<0.05);日粮中添加400 mg/kg时,肉仔鸡代谢能和钙的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1.8%和5.4%(P<0.05),添加800 mg/kg甜菜碱的能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表观代谢率分别提高2.7%、6.1%、6.8%、9.4%、4.3%(P<0.05);甜菜碱有提高肉仔鸡胸肌率和腿肌率趋势(P>0.05),并可显著降低肉仔鸡腹脂率(P<0.05);400 mg/kg和800 mg/kg甜菜碱组肉仔鸡脾脏指数分别提高9.5%和11.9%(P<0.05),血液白细胞介素2(IL-2)分别提高9.7%和41.6%(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提高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增强肉仔鸡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 肉仔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中国龙卷时空分布及其环境物理量特征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佳玮 闵锦忠 庄潇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0-539,共10页
利用2004—2012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CFSR再分析资料,研究中国龙卷的时空分布以及三个龙卷频发区的环流背景场和环境物理量特征,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龙卷多发生于春夏季,午后傍晚较多,江苏和广东等平原地区出... 利用2004—2012年《中国气象灾害年鉴》和CFSR再分析资料,研究中国龙卷的时空分布以及三个龙卷频发区的环流背景场和环境物理量特征,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龙卷多发生于春夏季,午后傍晚较多,江苏和广东等平原地区出现龙卷概率最高。龙卷临近时,"江苏及其邻近地区"位于500 hPa槽前,850 h Pa上有西南急流,造成了较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在龙卷发生前地面对流有效位能均值达997.3 J/kg,0~1 km螺旋度均值达91 m^2/s^2,层结不稳定,动力抬升强;"东北地区"受深厚东北冷涡控制,整层水汽含量低,中低层比湿均值小于10 g/kg。通过比较环境物理量平均场的分布特征发现:螺旋度、垂直风切变、能量螺旋度指数和强龙卷参数对分析龙卷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东北地区"对流有效位能和比湿均值远低于"江苏及其邻近地区"和"广东及其邻近地区",但高低空的温度直减率大、中低层的垂直风切变强,该地区也会产生龙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环境参量 时空分布 对流有效位能 螺旋度
下载PDF
风暴尺度集合预报最优侧边界条件扰动方法设计:个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庄潇然 闵锦忠 +1 位作者 蔡沅辰 冯佳玮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9,共9页
考虑到全球预报模式与风暴尺度预报模式在分辨率上的显著差异,在构造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时候需要用一个中间分辨率的中尺度区域模式为风暴尺度模式提供侧边界条件扰动,但如何构造侧边界扰动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 考虑到全球预报模式与风暴尺度预报模式在分辨率上的显著差异,在构造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时候需要用一个中间分辨率的中尺度区域模式为风暴尺度模式提供侧边界条件扰动,但如何构造侧边界扰动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风暴尺度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能力目前仍然未知。本文基于WRF模式,通过一次个例试验设计了风暴尺度集合预报中的3种不同侧边界扰动方案,结果表明:直接通过0.5°水平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扰动插值所得到的侧边界扰动(LBC_DOWN)在预报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大尺度扰动能量,而在中尺度区域模式(本文中为模式外层)中通过ETKF循环所构造的侧边界条件扰动(LBC_CYCLE)包含较高的中小尺度能量,而将LBC_CYCLE中的中尺度扰动信息与LBC_DOWN中的大尺度扰动信息相混合所得到的混合侧边界扰动(LBC_BLEND)在大尺度能量上更接近于LBC_DOWN,在中小尺度能量上更接近于LBC_CYCLE;LBC_BLEND较前两种方案有着更好的离散度技巧表现;在降水概率预报技巧方面LBC_BLEND与LBC_CYCLE较为接近,且均优于LBC_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尺度 集合预报 侧边界条件扰动
下载PDF
2016年7月3至5日镇江连续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严 周备 +1 位作者 孔启亮 冯佳玮 《科技资讯》 2018年第20期105-107,111,共4页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NCEP2.5°2.5°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3~5日镇江连续性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期间,副高位置的稳定少动减缓了低涡系统的东移,加上副高西侧西...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NCEP2.5°2.5°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3~5日镇江连续性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期间,副高位置的稳定少动减缓了低涡系统的东移,加上副高西侧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使江苏周围形成一种东高西低的阻塞形势,冷涡合并西风槽移速缓慢,长时间滞留于华东地区,导致镇江降水的持续;西南低空急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模式使垂直运动得以强烈发展,高温高湿为暴雨的发生积蓄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些因素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极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暴雨 副高 急流
下载PDF
江苏近年来暴洪的降水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严 孙燕 +2 位作者 冯佳玮 周勍 陈聪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24期8-9,共2页
利用江苏省各基本站、一般站的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11-2018年暴洪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时最大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易产生暴洪;通过分析暴洪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际变化等表明:暴洪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 利用江苏省各基本站、一般站的逐日和逐时降水资料,对2011-2018年暴洪的1小时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时最大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易产生暴洪;通过分析暴洪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际变化等表明:暴洪的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夏季发生率最高,7月、8月和6月是暴洪最多发的月份;在空间分布上,长江以北地区较长江以南地区多发;不同季节下的暴洪发生率在空间分布上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即春季苏北、苏中、苏南各有一个高发中心,夏季时西北地区为绝对高发区,秋季时西北、苏南均为高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洪 强降水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模具结构对1100kV GIS用柱式绝缘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拴成 张佩 +1 位作者 王宁 冯佳玮 《电工电气》 2020年第4期61-63,67,共4页
浇注工艺是决定柱式绝缘子质量优劣的关键。通过真空浇注工艺制备了两种1100kV GIS用柱式绝缘子,研究了模具结构对1100kV GIS用柱式绝缘子浇注成型过程的影响,提出卧式浇注模具结构,并分析了模具浇口位置、壁厚、排气槽等因素对控制柱... 浇注工艺是决定柱式绝缘子质量优劣的关键。通过真空浇注工艺制备了两种1100kV GIS用柱式绝缘子,研究了模具结构对1100kV GIS用柱式绝缘子浇注成型过程的影响,提出卧式浇注模具结构,并分析了模具浇口位置、壁厚、排气槽等因素对控制柱式绝缘子质量的重要性,对提高柱式绝缘子质量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1100kV GIS 柱式绝缘子 模具结构 质量稳定性
下载PDF
1979—2018年江淮气旋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琼 冯佳玮 +2 位作者 王扬 程远 张丽婷 《陕西气象》 2020年第6期15-22,共8页
利用MICAPS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9—2018年的585个江淮气旋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江淮气旋的发生次数年变化有长、中、短多周期共存,月分布在4—6月(暖季)最多,10—12月(冷季)最少;江淮气旋发生的最集... 利用MICAPS地面观测资料和中央气象台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9—2018年的585个江淮气旋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江淮气旋的发生次数年变化有长、中、短多周期共存,月分布在4—6月(暖季)最多,10—12月(冷季)最少;江淮气旋发生的最集中区域为鄱阳湖盆地和洞庭湖盆地,其次在淮河上游和大别山东北侧,空间分布大值区随环流的季节变化出现一定的南北偏移。利用ERA-Interim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冷、暖季天气背景发现,暖季孟加拉湾存在深厚南支槽,低空西南急流输送暖湿气流,使水汽通量在江淮流域及上游辐合;江淮流域处于暖季锋生正值中心,且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有利于暖季江淮气旋生成。冷季仅在700 hPa的孟加拉湾北侧有浅槽,850 hPa为高压脊,江淮地区为冷平流控制,低空急流不明显,对水汽的输送弱;江淮流域锋生正值区不连续且上游为锋消区,高空急流轴偏南,气象条件不利于江淮气旋生成。从动力和水汽条件上,暖季均比冷季更有利于江淮气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冷暖季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三支柱绝缘子X射线探伤自动旋转装置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拴成 冯佳玮 《电工电气》 2021年第7期60-62,70,共4页
在对三支柱绝缘子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时,需要多次装卡才能完成一件三支柱绝缘子的X射线探伤检测,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设计了一种自动旋转装置,来实现一次装夹,该装置可分别沿三支柱绝缘子中心筒体的轴线、三个支柱的轴线进行360°... 在对三支柱绝缘子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时,需要多次装卡才能完成一件三支柱绝缘子的X射线探伤检测,检测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设计了一种自动旋转装置,来实现一次装夹,该装置可分别沿三支柱绝缘子中心筒体的轴线、三个支柱的轴线进行360°旋转,实现对三支柱绝缘子无死角X射线探伤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可靠性,降低了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柱绝缘子 X射线探伤 自动旋转
下载PDF
大气污染程度的局部区域暴雨极端天气精准预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杨严 郭煜 +1 位作者 周航 冯佳玮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为准确预警暴雨信息,在考虑大气污染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局部区域暴雨极端天气精准预测方法。将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低空急流等作为暴雨产生的主要因素;利用污染监测系统采集大气污染相关数据,构建大气污染程度评价体系;采用多要素联... 为准确预警暴雨信息,在考虑大气污染程度的基础上,提出局部区域暴雨极端天气精准预测方法。将大尺度环流、水汽输送、低空急流等作为暴雨产生的主要因素;利用污染监测系统采集大气污染相关数据,构建大气污染程度评价体系;采用多要素联合预测方法,添加随机变量,建立高斯图预测模型,将多个多元线性回归问题相结合对预测模型求解,得出最终预测结果。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出较短时间内的暴雨发生情况,且空报率与漏报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程度 局部区域 暴雨极端天气 精准预测 无向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镇江地区ECMWF模式高温预报订正方法研究
10
作者 郭煜 周勍 +1 位作者 钱鹏 冯佳玮 《陕西气象》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针对镇江ECMWF模式168 h内高温(t≥35℃)预报结果提出四种后处理订正方案,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法、差值法、综合法和递减平均法;借助均方根误差等四种检验方法就订正效果进行评估,找寻最优订正方案。结果表明,四种订正方法都明显改善了ECMW... 针对镇江ECMWF模式168 h内高温(t≥35℃)预报结果提出四种后处理订正方案,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法、差值法、综合法和递减平均法;借助均方根误差等四种检验方法就订正效果进行评估,找寻最优订正方案。结果表明,四种订正方法都明显改善了ECMWF模式高温预报,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最大绝对误差较订正前均有所减小,预报准确率显著提高。对于24 h时效内预报,四种订正方法各有优势。对于48~168 h时效预报,一元线性回归法效果更优。采用分时效对ECMWF模式高温预报结果进行后处理,考虑24 h预报订正使用递减平均方法,48~168 h预报订正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误差订正 高温预报
下载PDF
镇江地区夏季连续高温灾害的气候特征及2017年异常高温的诊断分析
11
作者 周勍 冯佳玮 +2 位作者 吴琼 曹阳 郭煜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4期116-119,126,共5页
利用镇江1961—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连续高温灾害的气候特征,同时结合2.5°×2.5°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以2017年夏季异常连续高温天气过程为典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镇江夏季高温日数、极端日最高气温和... 利用镇江1961—2017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连续高温灾害的气候特征,同时结合2.5°×2.5°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以2017年夏季异常连续高温天气过程为典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镇江夏季高温日数、极端日最高气温和最长连续高温日数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连续高温灾害发生更为频繁,同时连续高温灾害等级也显著上升;强盛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盘踞镇江上空是产生连续高温灾害的主要原因;高温期间冷空气势力弱,海上台风、青藏高原暖高压的特殊活动路径,为副高的稳定维持提供有利条件;温度平流和垂直加热对高温的出现起重要作用,而高温的维持以及极端高温的出现更多的取决于非绝热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高温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热力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