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麦田水热通量的影响
1
作者 徐诗韵 徐彦森 +1 位作者 张宇杰 冯兆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4,共9页
臭氧(O_(3))浓度升高危害小麦生长,现有研究尚不清楚推广新的小麦品种能否减缓O_(3)对籽粒产量、农田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负面效应,且研究O_(3)浓度升高对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农业用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完全开放式O_(3... 臭氧(O_(3))浓度升高危害小麦生长,现有研究尚不清楚推广新的小麦品种能否减缓O_(3)对籽粒产量、农田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负面效应,且研究O_(3)浓度升高对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农业用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完全开放式O_(3)浓度升高平台(O_(3)-FACE),通过连续观测农田小气候特征,结合能量平衡法分析O_(3)浓度升高对麦田水热通量、小麦籽粒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_(3)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开花后第32天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降低了乳熟–成熟期的麦田潜热通量平均值和正午峰值,但影响幅度较小。O_(3)浓度升高对麦田平均水热通量及其分配无显著影响,也未影响籽粒产量、产量组成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不同于10年前江淮地区主推的扬辐麦2号、烟农19和嘉兴002等品种,当前推广的农麦88表现出极强的O_(3)抗性。在O_(3)浓度不断升高背景下,种植农麦88有助于减缓O_(3)浓度升高对田间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水热通量 产量 蒸散发 冠层温度 小麦
下载PDF
油菜叶片气体交换对O_3浓度和熏蒸方式的响应 被引量:30
2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3 位作者 郑启伟 冯宗炜 谢居清 陈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3-829,共7页
运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田间原位比较研究了不同O3浓度(CF,50 nl.L-1和100 nl.L-1)和熏蒸方式(恒定和动态)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光强、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恒定熏气下,O3浓度增加导致叶片的蒸腾速... 运用CIRAS-1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田间原位比较研究了不同O3浓度(CF,50 nl.L-1和100 nl.L-1)和熏蒸方式(恒定和动态)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特征及其对光强、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恒定熏气下,O3浓度增加导致叶片的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但动态熏蒸则引起蒸腾速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下降,而且明显导致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降低;(2)高浓度的O3(100 nl.L-1)引起叶片的表观量子产额、暗呼吸饱和光强和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光呼吸和CO2补偿点显著升高;熏蒸方式对叶片的暗呼吸、光补偿点、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羧化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3)不论何种熏蒸方式,高浓度的O3都引起下叶位的Fv/Fo、Fv/Fm显著降低,对上叶位没有影响。相同剂量下,动态熏蒸对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更大,不利于植物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油菜 光合特性 羧化效率 表观量子产额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对春小麦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1 位作者 段晓男 冯宗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0-92,共3页
选择干热的天气 ,测定了春小麦永粮 4号灌浆初期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旗叶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考察了光强、叶温、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2 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高氮处理的旗... 选择干热的天气 ,测定了春小麦永粮 4号灌浆初期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旗叶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考察了光强、叶温、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2 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高氮处理的旗叶都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低氮处理光合速率 (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 ,峰值出现在 10∶0 0和 14∶0 0 ;而高氮为单峰曲线 ,峰值在 10∶0 0。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低氮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限制 ,高氮则受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协同作用。高氮增强了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氮素 光合速率 日变化 通径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50
4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2 位作者 冯宗炜 刘宏云 李延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027-2032,共6页
研究了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 NO3 - 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秋浇前小麦和白菜地 NO3 - N含量最高 ,玉米地和小麦 -玉米套种地次之 ,葵花地最低。秋浇后土壤剖面 NO3 - N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40 cm)、中层 (40~ 80 cm)、深层 (8... 研究了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 NO3 - N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秋浇前小麦和白菜地 NO3 - N含量最高 ,玉米地和小麦 -玉米套种地次之 ,葵花地最低。秋浇后土壤剖面 NO3 - N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40 cm)、中层 (40~ 80 cm)、深层 (80~ 1 2 0 cm)依次递减 (玉米地除外 )。不同农田 NO3 - N淋失量按照小麦地、白菜地、玉米地、葵花地、小麦 -玉米地依次递减。这说明 ,发展套种耕作将有利于减少氮素淋失。土壤 NO3 -N的淋失还直接导致地下水质的恶化。在当前的耕作制度及秋浇定额下 ,河套灌区每年可损失约 2 .6× 1 0 7kg N。因此 ,需要科学地确定秋浇方式和秋浇量 ,减少氮素淋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土壤NO3-N 淋失量 农田类型 河套灌区
下载PDF
三唑酮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冯兆忠 王静 冯宗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37-1640,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生物量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0μmol·L-1三唑酮能显著抑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增加了根重、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30 d幼苗经过3 d低温胁迫后,10~50 μmol·L-1三唑酮处理能保持... 研究了不同浓度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生物量及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0μmol·L-1三唑酮能显著抑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增加了根重、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30 d幼苗经过3 d低温胁迫后,10~50 μmol·L-1三唑酮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效地降低质膜相对透性,维持较高的SOD活性.50 μmol·L-1三唑酮处理明显减缓低温胁迫过程中MDA的累积.另外,50μmol·L-1三唑酮处理在低温胁迫第1 d促进脯氨酸的累积.在第3 d脯氨酸反而低于对照.但高浓度(>100 μmol·L-1)三唑酮不利于幼苗抵御低温伤害.总的来看,三唑酮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寒性 三唑酮 生物量 膜脂过氧化 脯氨酸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三唑酮对黄瓜幼苗某些生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兆忠 周华英 +1 位作者 冯宗炜 王效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研究了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叶绿素a、b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Chla/b比值、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mg/L三唑酮浸种抑制了黄瓜幼苗子叶的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及... 研究了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叶绿素a、b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Chla/b比值、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mg/L三唑酮浸种抑制了黄瓜幼苗子叶的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但脯氨酸含量降低,Chla/b比值上升.恢复温度后子叶的叶绿素a、b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胁迫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三唑酮处理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综上结果,三唑酮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高温胁迫 三唑酮 生理生化性质
下载PDF
我国地表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7
作者 冯兆忠 李品 +3 位作者 袁相洋 高峰 姜立军 代碌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30-1541,共12页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的高浓度地表臭氧污染,综述了目前在地表臭氧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主要进展包括地表臭氧的污染水平,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地表臭氧对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光合... 针对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的高浓度地表臭氧污染,综述了目前在地表臭氧的生态环境效应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主要进展包括地表臭氧的污染水平,及其对植物的影响机制,具体包括地表臭氧对植物叶片的表观伤害、光合固碳能力、植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释放、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臭氧生态环境效应的管理措施。此外,对我国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建议加强在农田和森林布设臭氧浓度监测点、开展多因子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气孔臭氧吸收量-响应(生物量或产量)关系以及臭氧对地下生态过程累积效应的长期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地表臭氧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生态效应 陆地生态系统 管理措施 作物 森林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盐分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3 位作者 冯宗炜 曹海燕 曹冲 张艺强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灌溉制度 ,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盐分损失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秋浇前白菜地土壤含水率最高 ,向日葵地最低 ,秋浇后 5种农田土壤含水率均较高 ,且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秋浇后不同土壤剖... 秋浇是河套灌区传统的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灌溉制度 ,秋浇对不同类型农田盐分损失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秋浇前白菜地土壤含水率最高 ,向日葵地最低 ,秋浇后 5种农田土壤含水率均较高 ,且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秋浇后不同土壤剖面盐分的损失量按照表层 (0~ 40cm)、中层 (40~ 80cm)、深层 (80~ 1 2 0cm)依次递减(向日葵地除外 )。不同农田的盐分淋失量按照白菜地、向日葵地、玉米地、小麦 -玉米地、小麦地依次递减。非生长季灌溉下 ,农田土壤 0~ 1 0 0cm土层中盐分的淋失量与土壤储水量的增加量 (灌溉前土壤含水率 <2 50 g·kg- 1 ,r =0 .990 2 )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浇 水盐运移 淋失量 农田类型 河套灌区
下载PDF
三唑酮浸种后黄瓜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兆忠 徐仰仓 +1 位作者 王静 王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81-486,共6页
黄瓜以一定浓度的三唑酮浸种后 ,幼苗的根长、株高受到明显抑制 ,但增大了根重、根冠比、子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子叶呼吸速率 ,同时降低了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 30 d苗龄第 1、2片真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OD、CAT活力均有不同程度... 黄瓜以一定浓度的三唑酮浸种后 ,幼苗的根长、株高受到明显抑制 ,但增大了根重、根冠比、子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子叶呼吸速率 ,同时降低了子叶中可溶性糖含量。 30 d苗龄第 1、2片真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OD、CAT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壮苗作用。其中 50μmol/L对壮苗是最佳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三唑酮 浸种 生理生化特性 幼苗
下载PDF
三唑酮对离体黄瓜子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兆忠 王静 冯宗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6-128,共3页
20mg/L三唑酮能显著地抑制离体黄瓜子叶叶绿素a、b、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a/b的下降 ,表明三唑酮抑制子叶的衰老 .与此同时 ,三唑酮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和H2 O2 的累积 .在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 ,... 20mg/L三唑酮能显著地抑制离体黄瓜子叶叶绿素a、b、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叶绿素a/b的下降 ,表明三唑酮抑制子叶的衰老 .与此同时 ,三唑酮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和H2 O2 的累积 .在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 ,叶绿素及蛋白质含量均与POD、H2 O2 成显著的负相关 ,表明三唑酮可能通过POD 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离体黄瓜子叶 过氧化物酶 活性 蛋白质 杀菌剂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11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冯宗炜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3月地下水NO3--N和TN浓度显著高于5、7和9月,地下水埋深也比5月和7月深。不同类型的井水N浓度差异较大:农田与庭院的井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村庄附近的井水,而NH4+-N...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3月地下水NO3--N和TN浓度显著高于5、7和9月,地下水埋深也比5月和7月深。不同类型的井水N浓度差异较大:农田与庭院的井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村庄附近的井水,而NH4+-N和TN则表现为庭院井水浓度显著高于农田和村庄。地下水氮形态以NO3--N为主,全年17.1%的水井地下水NO3--N浓度高于10 mg.L-1,最高达184.4 mg.L-1。在灌溉量和其他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沙壕渠试验站农场内施肥区井水NO3--N浓度[(17.55±15.02)mg.L-1]明显高于未施肥区[(7.67±4.48)mg.L-1],且65.5%的水样NO3--N浓度超过WHO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值(10 mg.L-1),而未施肥区仅有27.6%的水样超标。井水NO3--N的来源主要为农田氮肥与动物粪肥,当地地下水NO3--N污染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硝态氮 总氮 淋溶
下载PDF
三唑酮对黄瓜子叶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兆忠 徐仰仓 +2 位作者 李焕梅 王静 王根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22-1026,共5页
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 (ASA- POD)活性降低 ,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 2 0 mg/L三唑酮可明显提高SOD,ASA- POD,CAT活性 ,抑制 P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 (ASA- POD)活性降低 ,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升高。 2 0 mg/L三唑酮可明显提高SOD,ASA- POD,CAT活性 ,抑制 POD活性升高。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在叶片衰老过程中提高 ,三唑酮可降低 MDA含量。表明三唑酮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 ,延缓了叶片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黄瓜子叶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NO_3^--N动态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冯宗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23-1228,共6页
研究了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土壤溶液和地下水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土壤表层NO3--N含量降低,深层(100~150cm)增加;土壤溶液中、下层NO3--N浓度(70、120cm)显著高于上层(30cm),尤其是在萝... 研究了河套灌区春小麦-萝卜复种模式下,土壤、土壤溶液和地下水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土壤表层NO3--N含量降低,深层(100~150cm)增加;土壤溶液中、下层NO3--N浓度(70、120cm)显著高于上层(30cm),尤其是在萝卜生长季.当前的灌溉条件下,不同年度、不同生长季土壤NO3--N淋失量的多少与土壤水分的下渗量密切相关,且输入的氮素中有30%以上以NO3--N的形式淋失掉.施肥区地下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未施肥区,且65.5%的水样超过WHO规定的上限(11.3mg/L).总之,经过连续2a的春小麦与萝卜复种可使表层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但由于中、下层土壤剖面中残留大量的NO3--N,因此在当前灌溉措施下,短期内NO3--N淋失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N淋失 春小麦-萝卜复种 地下水 干旱地区 河套灌区
下载PDF
三唑酮对离体黄瓜子叶膜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兆忠 王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51-655,共5页
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后离体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膜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2 0 mg/L三唑酮能有效抑制 O- ·2 、H2 O2 的累积 ,减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组织自动氧化速率。这表明三唑酮减轻了活性氧在植物体内... 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后离体黄瓜子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的产生及膜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2 0 mg/L三唑酮能有效抑制 O- ·2 、H2 O2 的累积 ,减轻质膜相对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组织自动氧化速率。这表明三唑酮减轻了活性氧在植物体内的累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酮 离体黄瓜子叶 膜系统 活性氧 衰老 植物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进展及修复对策 被引量:18
15
作者 冯兆忠 刘硕 李品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0-520,共11页
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存在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干枯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京津冀城市群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多从河... 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存在环境承载力差、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干枯和生态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京津冀城市群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多从河流单一角度入手探讨永定河流域的修复方案,难以制定可持续的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模式。本文总结永定河流域的生态水文、流域植被、河道生态护岸、生态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生态修复等研究进展,并分析永定河流域在河道、水资源、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模式的建议,为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水文环境 植被 生态问题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被引量:114
16
作者 黄宇 冯宗炜 +3 位作者 汪思龙 冯兆忠 张红星 徐永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46-3154,共9页
研究比较第2代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以及火力楠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贮量。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要高于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而生态系统N贮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高于杉木纯林;... 研究比较第2代连载杉木纯林、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以及火力楠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N贮量。结果表明,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生态系统C贮量要高于杉木纯林和火力楠纯林,而生态系统N贮量是火力楠纯林和杉木与火力楠混交林高于杉木纯林;生态系统C和N贮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土壤层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再次是根系,林下植被层和凋落层所占比例最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N贮量分别和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与森林凋落物现存量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林下植被和森林凋落物对土壤C、N贮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混交林 碳贮量 氮贮量
下载PDF
臭氧浓度升高对盆栽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陈展 王效科 +2 位作者 段晓男 冯兆忠 吴庆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03-1808,共6页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 模拟研究了臭氧浓度升高(日变化熏蒸方式)对小麦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分3个处理,即空气对照(CF,臭氧浓度约4~10nl·L-1),臭氧浓度Ⅰ(OⅠ,8h平均75n·lL-1),臭氧浓度Ⅱ(OⅡ,8h平均110nl·L-1)。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茎叶、根系生物量以及根冠比都会降低,根系活力更是显著低于空气对照,可见臭氧对植物地下部分的影响是显著的。与对照相比,低浓度O3(75nl·L-1)对根际土和非根际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没有什么影响;而较高的O3浓度(110n·lL-1)会造成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9.3%,非根际土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5.3%,说明高浓度臭氧抑制土壤微生物的量。臭氧浓度升高后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AWCD)都明显低于对照;低浓度的臭氧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没有显著影响,而浓度较高的臭氧则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而对丰富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且也没有发现O3浓度升高对非根际土微生物的影响。可见,臭氧主要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而对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且只有在高浓度的臭氧处理下才会显著降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根系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碳 多样性指数 丰富度指数 BIOLOG
下载PDF
臭氧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展 王效科 +2 位作者 冯兆忠 郑启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对流层中高浓度的臭氧是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物,臭氧浓度的升高会对作物、林木等产生一系列的损害。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包括植物根系、根系分泌物、菌根、土壤-根呼吸、土壤酶以及土壤微生物... 对流层中高浓度的臭氧是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物,臭氧浓度的升高会对作物、林木等产生一系列的损害。本文综述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生态系统地下过程的影响,包括植物根系、根系分泌物、菌根、土壤-根呼吸、土壤酶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争论以及今后需要研究的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根系生物量 根系分泌物 菌根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外源抗坏血酸对臭氧胁迫下水稻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4
19
作者 郑启伟 王效科 +4 位作者 谢居清 冯兆忠 冯宗炜 倪雄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1137,共7页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运用OTCs(opentopchamber)装置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ogenousascorbateacid,ExAsA)对臭氧(O3)胁迫下水稻(OryzaSativaL.)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O3胁迫下的水稻叶片经过ExAsA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而叶...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运用OTCs(opentopchamber)装置研究了外源抗坏血酸(exogenousascorbateacid,ExAsA)对臭氧(O3)胁迫下水稻(OryzaSativaL.)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O3胁迫下的水稻叶片经过ExAsA处理后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对照,经ExAsA处理后的水稻叶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REC)均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明显提高,抗氧化剂类胡萝卜素(Carotene)含量升高。这表明,ExAsA改善了O3胁迫下水稻叶片的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少了叶片中活性氧(activityoxygenspecies,AOS)的积累,抑制了脂质过氧化(lipidperoxidation,LP),延迟了O3对水稻叶片的老化作用,提高了水稻叶片对O3危害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叶片 外源抗坏血酸 脂质过氧化 膜保护系统
下载PDF
用旋转布气法开顶式气室研究臭氧对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郑启伟 王效科 +3 位作者 冯兆忠 宋文质 冯宗炜 欧阳志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检测了旋转布气法的气体交换效能和对O3分布的均匀性及稳定性,研究了O3体积分数升高对水稻(Oryza sativaL.)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的原位影响.经实验检测,旋转布气法能使O3在OTC内分布比较均匀... 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内,检测了旋转布气法的气体交换效能和对O3分布的均匀性及稳定性,研究了O3体积分数升高对水稻(Oryza sativaL.)光合速率、生物量和产量的原位影响.经实验检测,旋转布气法能使O3在OTC内分布比较均匀、稳定,满足OTC内布气要求,使气室内外最大温差为1.87℃;同时实验还表明O3体积分数的升高减少了水稻叶片光合速率、抑制了生物量的累积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在O3体积分数为1×10-7和2×10-7暴露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8.6%和53.9%,地上生物量累积速率分别降低8.8%和32.3%,产量分别降低10.1%和53.1%.结果表明,该旋转布气方法性能稳定,可广泛用于大气特定成分变化对近地层生态系统的原位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布气 开顶式气室 臭氧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