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原料配比对芦笋秸秆堆肥发酵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4 位作者 冀建华 蓝贤瑾 侯红乾 冯兆滨 刘益仁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70-75,共6页
为促进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于芦笋秸秆中,进行资源化堆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以发酵温度、pH、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和稻壳添加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芦笋秸秆堆... 为促进芦笋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于芦笋秸秆中,进行资源化堆肥效果的试验研究。以发酵温度、pH、发芽指数、有机质、氮、磷、钾等为评价指标,研究鸭粪和稻壳添加对堆肥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芦笋秸秆堆肥发酵过程,无高温阶段,未能达到发酵堆肥要求。添加不同比例的鸭粪和稻壳均能促进芦笋秸秆堆肥发酵,高温维持时间12~13 d,高温阶段平均温度为56.3~60.4℃,发酵周期21~29 d,发酵30 d结束时,发芽指数达到了92%~118%,pH>8.0,有机质含量50.70%~57.02%,氮磷钾总养分含量4.64%~5.20%。综合各项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70%芦笋秸秆+10%鸭粪+20%稻壳粉的配比发酵效果优于其他配比,更适合芦笋秸秆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秸秆 原料配比 好氧发酵 腐熟度 堆肥效果
下载PDF
活化磷矿粉的生物学效果研究初报 被引量:20
2
作者 冯兆滨 张夫道 +3 位作者 刘秀梅 张建峰 王玉军 肖强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活化磷矿粉对玉米生长和吸收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经活化的低品位磷矿粉相比较,活化磷矿粉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和氮磷钾的吸收,其中,活化磷矿粉B和腐殖酸配施与过磷酸钙效果相当;2)对于活化磷矿粉的各种施... 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活化磷矿粉对玉米生长和吸收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经活化的低品位磷矿粉相比较,活化磷矿粉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和氮磷钾的吸收,其中,活化磷矿粉B和腐殖酸配施与过磷酸钙效果相当;2)对于活化磷矿粉的各种施用方法,活化磷矿粉B效果好于A,配施效果好于单施,而在配施中腐殖酸好于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磷矿粉 养分 玉米
下载PDF
两种改性磷矿粉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冯兆滨 刘秀梅 +5 位作者 刘光荣 邹绍文 张树清 张建峰 王玉军 张夫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2-796,共5页
选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酸化、有机无机活化剂活化分别制得酸化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测试,证明了90%的酸化磷矿粉粒径为4.227μm,90%的活化磷矿粉粒径达到220 nm。活化磷矿粉结晶... 选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酸化、有机无机活化剂活化分别制得酸化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激光粒度测试,证明了90%的酸化磷矿粉粒径为4.227μm,90%的活化磷矿粉粒径达到220 nm。活化磷矿粉结晶度降低,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磷素在土壤中的释放与吸附。此种制备方法开辟了磷肥生产新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磷矿粉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兆滨 冀建华 +4 位作者 侯红乾 王萍 刘益仁 刘光荣 刘秀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1-35,共5页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 通过连续2年早、晚双季稻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硅基包膜控释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和秸秆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水稻产量、含氮量、吸氮量和氮素收获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硅基包膜控释肥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施用80%量控释肥处理的水稻年均产量最高,达到16661 kg/hm^2,与分次施肥(优化施肥和当地习惯施肥)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的表观氮素利用率;水稻籽粒吸氮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籽粒含氮量与产量无相关性,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产量、秸秆吸氮量、总吸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水稻 产量形成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我国红壤改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冯兆滨 王萍 +7 位作者 刘秀梅 陈先茂 冀建华 侯红乾 刘益仁 夏文建 吕真真 刘光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57-61,共5页
从红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技术、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技术模式、肥力下降现状及沃土技术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红壤改良利用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红壤改良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壤 退化 改良 展望
下载PDF
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平台建设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冯兆滨 余传元 +3 位作者 申琪凤 熊涛 涂玉琴 漆林花 《农业科技管理》 2012年第6期28-31,34,共5页
文章简述了农业科技平台的内涵,提出了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即要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农业科技平台的硬件建设、农业科技平台的管理机制建设等,并总结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文章简述了农业科技平台的内涵,提出了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即要加强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农业科技平台的硬件建设、农业科技平台的管理机制建设等,并总结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近年来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平台 内涵 建设措施 科技创新 服务水平
下载PDF
硅基材料包膜肥对红壤区双季稻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兆滨 刘秀梅 +7 位作者 冀建华 侯红乾 王萍 刘益仁 刘光荣 张树清 张建峰 张夫道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选择了高肥力田、低肥力田,通过早、晚双季稻连续2年4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对双季稻动态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高肥力田还是低肥力田,与传统施肥相比,一次性基施硅基材料包... 选择了高肥力田、低肥力田,通过早、晚双季稻连续2年4季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对双季稻动态生长、产量、土壤肥力、微生物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高肥力田还是低肥力田,与传统施肥相比,一次性基施硅基材料包膜肥能提高双季稻的最大分蘖数3~6枝·兜^(-1),提高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成熟期双季稻的生物产量7.8%~22.4%,提高年均产量3.0%~14.7%,并且在低肥力田上效果显著。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较,施硅基材料包膜肥可以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土壤中的矿质态氮含量,提高幅度为28.3%~37.7%。包膜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没有影响,在低肥力田施用80%的包膜肥其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最高。由此可见,施用硅基材料包膜肥在南方水稻上完全可以替代分次施用常规肥料,并且在高肥力田减少20%肥料用量的情况下仍然等效,达到了减肥增效和节本省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 双季稻 土壤肥力 微生物量碳氮比 酶活性
下载PDF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兆滨 冀建华 +10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吕真真 蓝贤瑾 刘益仁 夏文建 张树清 张建峰 张夫道 张民 杨越超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9-244,共6页
通过土壤培养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汽压法,研究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不同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条件下的氮素释放特性,探讨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因素对其氮素释放的影响,阐述其在红壤中的控释机制。结果表明: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 通过土壤培养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汽压法,研究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不同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条件下的氮素释放特性,探讨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水蒸汽压因素对其氮素释放的影响,阐述其在红壤中的控释机制。结果表明: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速率均随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水蒸汽压升高而明显提高,其中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条件下,包膜肥料的氮素释放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包膜尿素在15、25、40和60℃的红壤中,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0%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140、110、25和10 d。土壤含水量为10%时,养分释放受抑制;当土壤含水量由20%上升至40%,养分释放速率加快,释放期缩短20 d。养分释放速率常数k随水蒸汽压差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培养时间内,氮素累积释放率H_(2)O>KH_(2)PO_(4)饱和溶液>KCl饱和溶液。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通过改变包膜内外水蒸汽压而影响养分释放速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致使硅基膜材缓控释肥膜内外水蒸汽压变化的因素,均对其养分释放速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 缓控释肥 氮素释放 红壤
下载PDF
强化科技服务理念 提升科技管理效率 被引量:22
9
作者 冯兆滨 涂玉琴 +4 位作者 乐美旺 申琪凤 徐开诚 漆林花 余传元 《农业科技管理》 2011年第4期59-62,共4页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日益凸显。如何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提高科技管理者的素质、拓展科技管理功能、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三...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日益凸显。如何提升科技项目管理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文章从提高科技管理者的素质、拓展科技管理功能、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强化科技服务意识、提升科技管理效率的措施,从而提高科研质量和成果水平,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管理效率 创新机制
下载PDF
红壤调理剂的改土培肥及作物增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兆滨 刘秀梅 +6 位作者 冀建华 侯红乾 陈先茂 王萍 刘益仁 吕真真 刘光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在南方红壤地区,土壤酸化加剧、养分贫瘠化严重,研发红壤改良的技术和物化产品,对作物均衡增产和红壤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红壤旱地连续3年定位种植油菜-花生,花生品种为赣花5号,油菜品种为丰油730。调理剂为自行研制的专利产品,已经... 在南方红壤地区,土壤酸化加剧、养分贫瘠化严重,研发红壤改良的技术和物化产品,对作物均衡增产和红壤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红壤旱地连续3年定位种植油菜-花生,花生品种为赣花5号,油菜品种为丰油730。调理剂为自行研制的专利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研究了红壤调理剂对土壤微结构、物理性状、养分和pH值的影响,并对花生、油菜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施用调理剂后,从微观结构来看,红壤的致密性降低、孔隙度增加,土壤颗粒直径<4μm;2)施用调理剂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孔隙度增加到59%以上,大颗粒水稳性团聚体(>0.25 mm)含量增加幅度为1.6%~14.0%,分形维数显著降低,并且与>0.25mm粒径的团粒结构含量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3)施用调理剂的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矿质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提高幅度在4.3%~143.7%之间;4)施用调理剂还降低了红壤的酸性,pH值从对照处理的5.28提高到5.82,差异显著;5)施用调理剂,花生和油菜增产幅度分别在13.1%~24.8%、10.3%~21.6%之间;6)应用笔者研制的红壤调理剂,可有效改善红壤旱地的理化性质,提高油菜和花生产量,其用量在2 250~3 000 kg/hm^2时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调理剂 培肥 增产
下载PDF
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张树清 冯兆滨 何绪生 王玉军 王茹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研究了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处理浓度下,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量均比天然高岭土高,氮的吸附量是天然高岭土的1.5~1.7倍、磷是1.9~2.2倍、钾是1.4... 研究了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营养元素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处理浓度下,纳米级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量均比天然高岭土高,氮的吸附量是天然高岭土的1.5~1.7倍、磷是1.9~2.2倍、钾是1.4~2倍、碳是1.3~1.9倍.纳米级和天然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解吸量与其吸附量呈正相关.2种高岭土对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吸附规律均可用Langmuir和 Freundlich 方程来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高岭土 解吸 吸附 特性 天然 研究 有机碳 营养元素 浓度
下载PDF
风化煤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被引量:61
12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冯兆滨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 研究了风化煤腐殖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1)在pH 4 ~ 8条件下,随着氮、磷、钾初始处理浓度的增加,腐殖酸对其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解吸率均呈下降趋势;2)在不同pH值的介质溶液中,腐殖酸对氮、磷、钾的吸附和解吸特性不尽相同,其中,在碱性条件下,腐殖酸对氮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较强,而腐殖酸对钾的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在中性条件下更易发生;3)腐殖酸对氮、磷、钾的等温吸附可用Linear、 Langmuir和Freundlich三个吸附方程来拟合,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Freundlich方程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吸附 解吸 pH值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6 位作者 刘益仁 黄永兰 冯兆滨 刘秀梅 胡兆平 韦礼和 王子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缓/控释肥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冀建华 侯红乾 +5 位作者 刘益仁 刘秀梅 冯兆滨 刘光荣 杨涛 李文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7-619,共13页
研究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稳定性方差和可持续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获取的双季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偏施化肥处理相比,均衡施NPK化肥处理提高了双季稻产量、... 研究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稳定性方差和可持续性指数等方法对长期施肥定位试验获取的双季稻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偏施化肥处理相比,均衡施NPK化肥处理提高了双季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等氮量条件下配施30%、50%和70%有机肥较NPK处理进一步提高产量6.15%、3.88%和7.75%,稳定性25.91%、59.78%和29.31%,配施30%有机肥较NPK处理提高可持续指数8.57%;(2)处理间整体表现出初始产量越高,产量的年变化量越小。施NK处理产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均为上升趋势,其中不施肥和施PK处理变化显著,年变化量最大,分别为108.0和142.3 kg hm-2 a-1,NPK处理最小,为23.74 kg hm-2 a-1,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间表现为随有机肥配施比例增加而产量年变化量显著增大的变化趋势。综上可见,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双季稻高产稳产,可有效维持系统可持续性,以70%化肥配施30%有机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有机肥 长期施肥 产量稳定性 产量变化趋势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素及水稻磷营养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4 位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蓝贤瑾 冯兆滨 刘益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6-1324,共9页
【目的】合理的土壤磷素管理对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磷素特征及磷素吸收信息相对缺乏,本文利用江西省稻田土壤质量演变定位监测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及水稻磷素吸收... 【目的】合理的土壤磷素管理对作物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双季稻田土壤磷素特征及磷素吸收信息相对缺乏,本文利用江西省稻田土壤质量演变定位监测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及水稻磷素吸收量的变化特征和全磷与磷盈亏的响应关系等,为指导磷肥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从1984年开始在江西省南昌市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PK、NP、NK、NPK、70%化肥氮+30%有机肥氮(70F+30M)、50%化肥氮+50%有机肥氮(50F+50M)、30%化肥氮+70%有机肥氮(30F+70M)。早稻施用纯N、P2O5和K2O量分别为150、60和150 kg/hm^2,晚稻分别为180、60和150 kg/hm^2。早、晚稻施用的氮、磷、钾化肥均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有机肥分别为紫云英(N、P2O5、K2O含量分别为0.30%、0.08%、0.23%)和腐熟猪粪(N、P2O5、K2O含量分别为0.45%、0.19%、0.60%)。除30F+70M处理,其余处理均为等氮磷钾设计。于1984-2012年每年早、晚稻收获期采集秸秆和稻谷计产,并于晚稻收获后,测定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分析土壤全磷、磷活化系数(PAC)及早、晚稻磷素吸收量随种植年限的变化规律,研究土壤全磷含量与磷累积盈亏的响应关系。【结果】经29年连续试验,NK处理土壤全磷含量以每年4.6 mg/kg的速度下降,而含磷化肥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升高速率为3.3~19.4 mg/(kg·a)。有机无机配施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升高速率平均为16.1 mg/(kg·a),是施NPK肥处理的4.89倍。施磷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增至1.07 g/kg (2010-2012平均值),较初始值提高了1.18倍。不施磷肥处理土壤磷活化系数(PCA)由试验初始的4.24%下降至2.5%左右,施磷肥处理则均显著升高,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平均升高至8.51%,平均年升高速率是施NPK处理的2.89倍。早、晚稻磷素吸收量,施磷肥(PK、NP和NPK)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均显著高于CK,提高幅度分别为29.9%~124%和28.6%~103%,均衡施肥(NPK、70F+30M、50F+50M和30F+70M)磷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不均衡施肥(PK和NP)处理,前者平均分别较后两者提高了38.7%和32.9%。早、晚稻产量与磷素吸收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每吸收磷(P) 1 kg,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可提高115和106 kg/hm^2。不施肥(CK)条件下,土壤全磷变化与累积磷盈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施NK肥处理土壤中每亏缺磷100 kg/hm^2,土壤全磷含量降低6.0 mg/kg,施化学磷肥的3个处理,土壤中每盈余磷100 kg/hm^2,平均提高9.3 mg/kg,而3个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中每盈余磷100 kg/hm^2,平均增加63.3 mg/kg,是无机磷肥的6.78倍。【结论】无论是单施化学磷肥,还是有机无机配施均有效提高土壤全磷含量及磷活化系数,且在等磷量投入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较单施化肥的效果更优。建议减少中国南部红壤性稻田土壤的总磷输入量和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以改善粮食生产和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磷有效性 早稻 晚稻 磷盈亏 磷素吸收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吕真真 刘秀梅 +5 位作者 仲金凤 蓝贤瑾 侯红乾 冀建华 冯兆滨 刘益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36-2645,共10页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释放、土壤质量保持以及温室效应密切相关。揭示稻田生态系统在长期施肥下土壤有机碳固存与矿化特征,旨在正确评价施肥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33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对红壤性水稻土土壤有机碳累积及矿化动力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4年,选取其中5个处理:不施肥处理(CK),施氮磷钾化肥处理(NPK),施70%化肥+30%有机肥处理(70F+30M),施50%化肥+50%有机肥处理(50F+50M),施30%化肥+70%有机肥处理(30F+70M),于2017年早稻种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测定土壤碳矿化释放CO2-C量和速率等,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和周转速率常数等。【结果】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NPK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CK,较CK提高了27.32%。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70F+30M、50F+50M和30F+70M)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平均较NPK处理提高了31.31%,以50F+50M和30F+70M处理较为显著。各处理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培养后的第1天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排序为50F+50M>30F+70M>70F+30M>NPK>CK,随后下降,11 d之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大小排序为:30F+70M>50F+50M>70F+30M>NPK≈CK。在整个培养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培养时间呈对数曲线关系。培养35 d结束后,NPK处理较CK未能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P>0.05),70F+30M、50F+50M和30F+70M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分别较NPK提高了50.99%、70.85%和86.39%。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累积矿化量占有机碳总量的比率)变化范围为3%—4%,30F+70M处理显著高于NPK处理(P<0.05)。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以30F+70M处理最高,较NPK提高了1.19倍。不同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均未明显改变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及半周转期。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易矿化有机碳量(C1)、累积矿化量及累积矿化率均显著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投入碳量的影响,且呈现正相关关系。土壤潜在可矿化有机碳量(C0)/土壤有机碳比值与所投入碳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常数(k)与土壤有机碳及投入碳量均未呈现显著性相关性。【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及促进有机碳的积累,并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有利于红壤性水稻土的养分供应及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 有机碳矿化 碳累积 红壤性水稻土
下载PDF
我国商品有机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被引量:48
17
作者 刘秀梅 罗奇祥 +3 位作者 冯兆滨 邹绍文 刘光荣 刘益仁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阐述了我国发展商品有机肥的重要意义,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我国商品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包括有机肥的种类、生产、销售和使用以及市场需求分析、存在问题等;分析了商品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产品的适宜标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及加... 阐述了我国发展商品有机肥的重要意义,系统地调查研究了我国商品有机肥的发展现状,包括有机肥的种类、生产、销售和使用以及市场需求分析、存在问题等;分析了商品有机肥的发展趋势、产品的适宜标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及加快发展商品有机肥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现状 趋势 调研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刘秀梅 张夫道 +4 位作者 张树清 何绪生 王茹芳 冯兆滨 王玉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5-389,共5页
选取对钙肥较敏感的花生品种鲁花4号,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施用效果,分析了花生花针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对花生吸收钙肥和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花生的... 选取对钙肥较敏感的花生品种鲁花4号,通过温室砂培试验研究了纳米碳酸钙的施用效果,分析了花生花针期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探讨了纳米碳酸钙对花生吸收钙肥和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花生的分蘖,使有效果针数目、叶面积和干重增加以及增加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纳米碳酸钙和腐植酸配施处理,花生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分别达4 2%、2 4mg/g,是硝酸钙处理的1 17倍、1 26倍,差异显著;纳米碳酸钙与腐殖酸、有机肥配施能促进植株根系对钙和氮、磷、钾的吸收,使植株钙以及氮磷钾含量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花生 效果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光荣 冯兆滨 +4 位作者 刘秀梅 陈先茂 邹绍文 李祖章 周卫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7-932,938,共7页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红壤旱地 肥力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