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翻译话翻译”对话录
1
作者 周领顺 孟祥春 +3 位作者 冯全功 任东升 李正栓 王理行 《语言教育》 2024年第1期3-23,共21页
20世纪缘起的翻译标准大讨论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和有关评价体系的变化,翻译实践这一经典问题有了重新讨论和阐释的必要。翻译实践在译学界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翻译专业学生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20世纪缘起的翻译标准大讨论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和有关评价体系的变化,翻译实践这一经典问题有了重新讨论和阐释的必要。翻译实践在译学界的地位和功能是什么?翻译专业学生培养如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为此,周领顺教授、孟祥春教授、冯全功教授、任东升教授、李正栓教授和王理行编审以“翻译实践之史”“翻译实践之理”“翻译实践之功”“翻译实践之练”“翻译实践之趣”和“翻译实践之需”为主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以期对译学界学者的翻译研究以及现阶段翻译专业硕士和未来翻译专业博士的培养发挥积极的指导或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翻译研究 学生培养 社会需求
下载PDF
翻译方向对翻译忠实度的影响及其原因探析——以中英小说标题的翻译为分析中心
2
作者 冯全功 枣彬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2,共8页
很多学者与翻译家认为英汉翻译方向对翻译忠实度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整体上英译汉的忠实度要高于汉译英的忠实度,但并未对此进行论证。本文通过对383篇中英小说标题的翻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忠实的翻译都超过了5... 很多学者与翻译家认为英汉翻译方向对翻译忠实度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整体上英译汉的忠实度要高于汉译英的忠实度,但并未对此进行论证。本文通过对383篇中英小说标题的翻译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忠实的翻译都超过了50%,但英文小说标题翻译的忠实度(求真度)要远远大于中文小说标题翻译的忠实度,或者说后者更加务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上述观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中英目的语接受语境的成熟程度不同、中英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不同以及中西编辑生态与权力话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方向 翻译忠实度 影响 原因
下载PDF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互动关系研究——兼谈高校翻译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建议
3
作者 冯全功 《外文研究》 2023年第2期93-99,109,110,共9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通过对306位高校翻译教师的问卷调研,本文发现:1)超过88%的受试把自己定位为理论与实践兼顾型的师资;2)翻译理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并不限于甚至不主要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功能;3)翻译理论归...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通过对306位高校翻译教师的问卷调研,本文发现:1)超过88%的受试把自己定位为理论与实践兼顾型的师资;2)翻译理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并不限于甚至不主要是指导翻译实践的功能;3)翻译理论归根结底源自翻译实践,包括直接与间接的实践两个层面;4)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可作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效互动的两个重要中介环节;5)高校翻译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包括翻译实践成果未被充分认可、翻译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效互动、知识体系得不到及时更新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翻译实践 翻译教师 翻译教学
下载PDF
论图书翻译出版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互动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全功 张慧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9-43,共5页
本文借鉴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剖析图书翻译出版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归属,阐释译者、原作者、读者、出版社、赞助者等群体在翻译过程中承担的主要责任,并深入剖析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图书翻译出版过程是... 本文借鉴管理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剖析图书翻译出版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归属,阐释译者、原作者、读者、出版社、赞助者等群体在翻译过程中承担的主要责任,并深入剖析各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图书翻译出版过程是利益相关者通过利益与责任进行反复互动的权衡过程,启发我们从跨学科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地全面呈现图书翻译出版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过程 出版过程 主要利益相关者 责任 互动
下载PDF
绿色翻译:内涵与表现 被引量:22
5
作者 冯全功 张慧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基于国内生态翻译学,提出了绿色翻译的概念,对其主要内涵与具体表现做了粗略分析。绿色翻译提倡重复利用相关翻译资源,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努力打造精品译文,体现了互文翻译观、和谐翻译观以及诚信翻译观,有利于实现不同... 本文基于国内生态翻译学,提出了绿色翻译的概念,对其主要内涵与具体表现做了粗略分析。绿色翻译提倡重复利用相关翻译资源,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努力打造精品译文,体现了互文翻译观、和谐翻译观以及诚信翻译观,有利于实现不同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营造宜生健康的翻译生态环境。绿色翻译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望为翻译生态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翻译 和谐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下载PDF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职业译者——MTI笔译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4
6
作者 冯全功 苗菊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2,共5页
本文在借鉴管理学中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在MTI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可行性分析、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对管理学中的两个案例教学图示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应用于MTI教育的案例教学整体流程图。... 本文在借鉴管理学中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在MTI教育中的应用,包括可行性分析、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对管理学中的两个案例教学图示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应用于MTI教育的案例教学整体流程图。在MTI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翻译实践,以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培养高质量的职业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I教育 案例教学 职业译者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冯全功 李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实体"的概念隐喻之下,其中后者的隐喻机制往往通过反常的搭配实现;2)译者基本上再现了中西具有较强认知通约性的隐喻表达,包括源域或显或隐地投射向目的域的主要特征,从而建构出与原文相似的审美解读空间;3)针对文化个性较强的象征型隐喻表达,译者有时也会对之进行稍加解释;4)译者还会偶尔增添或删除一些隐喻表达,其中增添的审美效果往往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情感隐喻 源域 目的域 英译
下载PDF
论《红楼》译评中的底本意识 被引量:7
8
作者 冯全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3期55-60,共6页
近读党争胜教授2012年出版的新著——《(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基于霍克思和杨宪益译本》,感慨颇多,尤其是著者没有意识到杨译和霍译的底本差异,导致了草率的研究立论。其实,底本差异问题已引起了红译研究界部分学者的重视,... 近读党争胜教授2012年出版的新著——《(红楼梦〉英译艺术比较研究:基于霍克思和杨宪益译本》,感慨颇多,尤其是著者没有意识到杨译和霍译的底本差异,导致了草率的研究立论。其实,底本差异问题已引起了红译研究界部分学者的重视,如洪涛、范圣宇、陈毅平、李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识 底本 《红楼》 译评 艺术比较 差异问题 杨宪益 霍克思
下载PDF
人文学者的情怀与担当——许钧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全功 许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13,共11页
人文学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情怀与担当。学者情怀,可以从学科情怀、人文情怀和人类情怀三个层面来体现,集中表现为一种勇于担当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本访谈就人文学者的精神追求、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学界关心的... 人文学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情怀与担当。学者情怀,可以从学科情怀、人文情怀和人类情怀三个层面来体现,集中表现为一种勇于担当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本访谈就人文学者的精神追求、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学界关心的问题展开思考。许钧教授结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的建设,对中国翻译学科建设、中华翻译家研究、翻译与文化传承、青年学者学术发展、外语学科翻译成果认定、国际学术与文化交流的介入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者 情怀 担当 许钧 翻译学
下载PDF
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英译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2,共8页
故事与话语是叙事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化概念,前者指作品内容,后者指内容的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的英译,具体包括叙述视角和人物视角的英译、人物话语和思想呈现方式以及不可靠叙述的英译。在译文对比... 故事与话语是叙事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范畴化概念,前者指作品内容,后者指内容的表达方式。本文旨在探讨叙事学视角下《红楼梦》中话语的英译,具体包括叙述视角和人物视角的英译、人物话语和思想呈现方式以及不可靠叙述的英译。在译文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楼梦》中话语翻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如视角处理的一致性,不可靠叙述再现的必要性以及对人物话语/思想呈现方式进行转换的合理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话语 视角 人物话语 思想呈现方式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专名、逻辑、比兴、意象、情志等多个方面。显化主要通过在译文中增添相关表述或副文本信息实现,适宜的显化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境,提高译文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显化 意境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中的诚信观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全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本文通过对诚信进行现代转换,提出了文学翻译的"诚信"说。诚指诚于人,表现为主体间性,信指信于文,表现为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诚于内则必信于外。对话是诚信翻译的手段,和谐则是诚信翻译的目的。诚信不仅可视为文学翻译的标准... 本文通过对诚信进行现代转换,提出了文学翻译的"诚信"说。诚指诚于人,表现为主体间性,信指信于文,表现为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诚于内则必信于外。对话是诚信翻译的手段,和谐则是诚信翻译的目的。诚信不仅可视为文学翻译的标准,亦可视为文学翻译批评的标准。翻译之道在于和,文学翻译(批评)中诚信观的提出便是为了促进和谐翻译与和谐批评,把间性内涵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诚信 间性 和谐
下载PDF
论文学翻译中的互文翻译观及其应用——以《红楼梦》复译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21-27,13,共8页
互文翻译指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时广泛参照和利用相关互文资源的翻译理念,在借鉴其他文本的基础上力争产生精品译文。本文以《红楼梦》复译为例,探讨了现有译本对相关互文资源的利用以及未来复译如何利用各种互文资源,如《红楼梦》前译... 互文翻译指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时广泛参照和利用相关互文资源的翻译理念,在借鉴其他文本的基础上力争产生精品译文。本文以《红楼梦》复译为例,探讨了现有译本对相关互文资源的利用以及未来复译如何利用各种互文资源,如《红楼梦》前译本、红学界以及红译研究界的相关成果等,以推出更加完善的精品译文。互文翻译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翻译观,对《红楼梦》复译以及整个文学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翻译 互文资源 《红楼梦》复译
下载PDF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以霍译《红楼梦》中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4期83-90,共8页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对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有莫大的启示。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中200个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以及对应原文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属于逻辑显化的有140处,其它为逻辑再现,逻辑显化率高达70%... 中文小说英译中的逻辑显化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对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有莫大的启示。本文以霍译《红楼梦》中200个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以及对应原文为研究对象,发现霍译属于逻辑显化的有140处,其它为逻辑再现,逻辑显化率高达70%。不妨假设理想情况下中文小说英译的逻辑显化率与英文小说汉译的逻辑隐化率基本相当,两者可相互印证。但以林语堂的Moment in Peking汉译为例,发现其中含because原因状语从句的逻辑隐化率在郁译和张译中分别为28%与20%,与上述假设严重不符,究其原因可能与翻译中的语言迁移以及现代汉语表达本身存在逻辑显化的趋势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显化 逻辑隐化 霍译《红楼梦》 由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下载PDF
霍译《红楼梦》中的整合补偿及其对译文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15,共7页
整合补偿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补偿,指把所补内容不露痕迹地化在译文当中。霍译《红楼梦》中的整合补偿不计其数,本文对之进行研究,把其大致分为3类,即语言上的整合补偿、文化上的整合补偿和诗学上的整合补偿,发现此类补偿有利于增强译文的... 整合补偿是一种特殊的翻译补偿,指把所补内容不露痕迹地化在译文当中。霍译《红楼梦》中的整合补偿不计其数,本文对之进行研究,把其大致分为3类,即语言上的整合补偿、文化上的整合补偿和诗学上的整合补偿,发现此类补偿有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对译文读者负责,同时又能尊重原作和原语文化。但整合补偿的大量运用使霍译的风格整体上呈现出趋繁的特征,即把原文相对简约的风格变成了译文的繁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补偿 《红楼梦》 霍译 风格
下载PDF
论新闻译者的把关行为与素质要求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全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新闻翻译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翻译,主要在于编译或各种形式的变通是新闻翻译的常见形态,因而新闻译者被赋予更大的改编原文的权力。凡是涉及新闻信息增删、调整、结构重组以及控制新闻信息传播的行为,都可称之为把关。新闻译者有权利、有... 新闻翻译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翻译,主要在于编译或各种形式的变通是新闻翻译的常见形态,因而新闻译者被赋予更大的改编原文的权力。凡是涉及新闻信息增删、调整、结构重组以及控制新闻信息传播的行为,都可称之为把关。新闻译者有权利、有义务实施四种主要把关行为,即新闻选材把关、意识形态把关、新闻写作规范把关、跨文化交际语境把关。要实现把关目的,如维护国家利益与社会稳定、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等,新闻译者就必须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新闻知识、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快速学习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译者 把关行为 意识形态 素质要求
下载PDF
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翻译过程研究——以刘士聪的改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9,共9页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删减、句子建构、措辞选择、话语增添等几个方面,进而总结笔者在这次翻译经历中的一些切身感悟,以期对青年译者(尤其是汉译英方面的)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着月光的行板》 翻译过程 刘士聪 改译
下载PDF
译诗要往活处炼——翁显良古诗英译艺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3,共8页
翁显良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为引人注目。散体译法是翁译古诗最大的形式特征,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意境烘托则是其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译文魅力之所在。除此之外,翁译还广泛采用题目变更、开篇... 翁显良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为引人注目。散体译法是翁译古诗最大的形式特征,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意境烘托则是其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译文魅力之所在。除此之外,翁译还广泛采用题目变更、开篇点题、人称显化、巧用引语、泛灵强化、修辞添加、话语重复、专名释意等技法,对原诗意境的营造和凸显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提高了翁译古诗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中国古典诗词 散体译法 意境烘托
下载PDF
立论、倡学与创派——《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评介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生态翻译学从"立论"、"倡学"到"创派"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史,在国内外颇有影响。胡庚申的新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整合了作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汇聚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相对自足的话语体系... 生态翻译学从"立论"、"倡学"到"创派"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史,在国内外颇有影响。胡庚申的新作《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整合了作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汇聚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相对自足的话语体系,包含了循序渐进的治学理路,并且提供了大量后续研究论题,代表着目前生态翻译学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话语体系 治学理路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委婉型性话语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全功 徐戈涵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文学作品中的性话语翻译历来鲜有人问津。本文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委婉型性话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搜集的语料,发现这些性话语的生成机制大致可分为泛指化机制、模糊化机制、喻指化机制和省略化机制四类。译者在处理这些委婉型性... 文学作品中的性话语翻译历来鲜有人问津。本文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委婉型性话语及其英译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搜集的语料,发现这些性话语的生成机制大致可分为泛指化机制、模糊化机制、喻指化机制和省略化机制四类。译者在处理这些委婉型性话语时主要使用了再现和显化两种策略,其中以再现更为常见,而经显化处理的委婉型性话语绝大多数是由泛指化和模糊化机制生成的。鉴于中西读者对委婉型性话语的认知中存在较大共性,如果有文本语境支持,再现策略的效果往往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委婉型性话语 生成机制 再现策略 显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