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玉玲
唐保军
+6 位作者
冯兴跃
魏蒙关
崔庆新
张中伟
陈欢庆
杨国虎
杨美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9,共4页
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
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粗的减小和穗位高的增加,有利于对植株抗倒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瑞德群体
非瑞德群体
植株性状
密度效应
发育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杂交不亲和ga1基因的初步定位
2
作者
季洪强
崔子田
+4 位作者
邵可可
王成业
冯兴跃
张威
汤继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 c1288和um 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 c1288和um 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9.0和8.7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不亲和
基因
定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Mu转座子及其在反向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崔庆新
李玉玲
+1 位作者
杨美丽
冯兴跃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Mutator(Mu)是迄今为止发现活性最强的转座子。虽然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成功用于遗传研究,Mu转座子插入法也已成为克隆玉米基因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B73玉米基因组测序已基本完成,并且在MaizeGDB数据库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
Mutator(Mu)是迄今为止发现活性最强的转座子。虽然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成功用于遗传研究,Mu转座子插入法也已成为克隆玉米基因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B73玉米基因组测序已基本完成,并且在MaizeGDB数据库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研究基因的功能更为方便。本文简要介绍了Mu转座子的发现、类型、基本特征,重点介绍了Mu转座子在反向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u转座子
反向遗传学
突变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4
作者
冯兴跃
《河南农业》
2012年第1期23-23,共1页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关键词
玉米黑粉病
发生与防治
侵染性病害
玉米黑粉菌
瘤黑粉病
病原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5
作者
冯兴跃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2期28-28,共1页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
关键词
褐斑病
玉米
防治
病害
产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玉玲
唐保军
冯兴跃
魏蒙关
崔庆新
张中伟
陈欢庆
杨国虎
杨美丽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博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29,共4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82102140005)
文摘
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粗的减小和穗位高的增加,有利于对植株抗倒性的选择。
关键词
玉米
瑞德群体
非瑞德群体
植株性状
密度效应
发育时期
Keywords
Maize
Reid population
Non-Reid population
Plant characters
Density effect
Developmental stages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杂交不亲和ga1基因的初步定位
2
作者
季洪强
崔子田
邵可可
王成业
冯兴跃
张威
汤继华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博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汾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专项资助项目(0620010200)
文摘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 c1288和um 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9.0和8.7 cM.
关键词
玉米
杂交不亲和
基因
定位
Keywords
maize
cross-incompatibility
gene
mapping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Mu转座子及其在反向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崔庆新
李玉玲
杨美丽
冯兴跃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焦作市博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基金
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
文摘
Mutator(Mu)是迄今为止发现活性最强的转座子。虽然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已成功用于遗传研究,Mu转座子插入法也已成为克隆玉米基因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B73玉米基因组测序已基本完成,并且在MaizeGDB数据库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研究基因的功能更为方便。本文简要介绍了Mu转座子的发现、类型、基本特征,重点介绍了Mu转座子在反向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Mu转座子
反向遗传学
突变体
Keywords
maize
Mutator transposon
Reverse genetics
mutant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4
作者
冯兴跃
机构
博爱县农科所
出处
《河南农业》
2012年第1期23-23,共1页
文摘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关键词
玉米黑粉病
发生与防治
侵染性病害
玉米黑粉菌
瘤黑粉病
病原菌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5
作者
冯兴跃
机构
博爱县农科所
出处
《河南农业》
2011年第12期28-28,共1页
文摘
玉米褐斑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玉米新病害,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危害较重,温暖潮湿区发生较多。
关键词
褐斑病
玉米
防治
病害
产区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李玉玲
唐保军
冯兴跃
魏蒙关
崔庆新
张中伟
陈欢庆
杨国虎
杨美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杂交不亲和ga1基因的初步定位
季洪强
崔子田
邵可可
王成业
冯兴跃
张威
汤继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Mu转座子及其在反向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崔庆新
李玉玲
杨美丽
冯兴跃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冯兴跃
《河南农业》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冯兴跃
《河南农业》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