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社会风险及其规避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冬娜 《经济师》 2019年第4期8-9,共2页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具前瞻性和先导性的高新技术,它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因而,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多维审思,理性对待,以道德规范和制度... 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具前瞻性和先导性的高新技术,它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引发诸多社会风险和伦理问题。因而,必须对人工智能进行多维审思,理性对待,以道德规范和制度建设来规避其风险,确保人工智能顺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伦理风险 社会公平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活”起来的方法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冬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4期164-165,共2页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作为一门课在讲授,而是要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就要从教与学上共同改革,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来,... 高校思政课不仅是作为一门课在讲授,而是要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要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就要从教与学上共同改革,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来,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融合,才能使高校思政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活"起来,是我们当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为之奋斗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政课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下载PDF
郑观应的留学观
3
作者 冯冬娜 《珠江论丛》 2022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本文从郑观应留学观的形成过程、心理变化、主要内容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郑观应从科举失败后投身实业报国,其留学观可分为早、中、后三期,心理变化也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过程,并以郑观应选什么人、为什么学、去哪学、... 本文从郑观应留学观的形成过程、心理变化、主要内容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郑观应从科举失败后投身实业报国,其留学观可分为早、中、后三期,心理变化也经历了由夷学到西学再到新学的过程,并以郑观应选什么人、为什么学、去哪学、学什么、毕业后回国干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观应 人才 留学观 晚清留学教育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方法探求——以独立学院为例
4
作者 冯冬娜 《科技风》 2016年第7期140-140,共1页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服务矛盾日益增多,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基层服务人员的能力如何发挥,怎样发挥,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研讨内容,本文将对独立学院基层服务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提升基层服务质量的方式... 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基层服务矛盾日益增多,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基层服务人员的能力如何发挥,怎样发挥,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研讨内容,本文将对独立学院基层服务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并对提升基层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提出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服务现状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下载PDF
独立学院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实践研究
5
作者 冯冬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6年第3期204-205,共2页
高校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应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宣传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QQ、微信、微信平台、论坛、博客、MSN等等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这些信息传... 高校舆论引导和负面舆论应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宣传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QQ、微信、微信平台、论坛、博客、MSN等等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这些信息传播媒介也成为负面舆论的传播平台,又给高校舆论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对舆论引导及负面舆论应对的实践创新进行了简单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引导 负面舆论 实践创新
下载PDF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生态文化建设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冬娜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6,103,共5页
生态文化是人类生态系统众多复杂关系和谐的一种生存方式,拥有着系统哲学的思维范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生态文化建设兼顾自然基础与人的中心地位,旨在恢复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同永续发展。实现生态文化的建设目标是... 生态文化是人类生态系统众多复杂关系和谐的一种生存方式,拥有着系统哲学的思维范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生态文化建设兼顾自然基础与人的中心地位,旨在恢复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同永续发展。实现生态文化的建设目标是人类改善对美好生活的生态环境需求与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共同愿景,它关乎人类福祉,惠及人们的根本利益,是新时代中国智慧与生态担当的有力话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自然价值 和谐发展 系统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