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诱导期维持自主呼吸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1
作者 冯劭一 井子夜 +4 位作者 张文颉 王鑫 苑欣 苏学森 田首元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维持自主呼吸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5~28.0 kg/m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维持自主呼吸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体质量指数18.5~28.0 kg/m 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诱导期维持自主呼吸组(S组,30例)和控制呼吸组(C组,30例)。S组使用依托咪酯0.2~0.3 mg/kg(200 ml/h泵速泵注)和瑞芬太尼2 μg/kg[缓慢注射(>30 s)]进行麻醉诱导;C组使用依托咪酯0.2~0.3 mg/kg、瑞芬太尼2 μg/kg[缓慢注射(>30 s)]和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80且对语言刺激无反应后,S组用面罩紧密贴合面部,维持自主呼吸;C组进行手控正压通气。分别在气管插管后即刻(T 1)和转运至恢复室15 min后(T 3)收集患者肺不张评分,在气管插管后5 min(T 2)及T 3收集氧合指数。记录术后第3天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情况。 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S组27例,C组29例。与C组相比,S组T 1和T 3时肺不张评分降低[T 1时:(2.4±0.8)分比(4.2±0.7)分, t=-9.12, P<0.001;T 3时:(8.2±1.8)分比(10.5±1.6)分, t=-4.96, P<0.001],S组T 2和T 3时氧合指数增加[T 2时:(334±11)mmHg(1 mmHg=0.133 kPa)比(323±13)mmHg, t=3.45, P=0.001;T 3时:(362±23)mmHg比(347±25)mmHg, t=2.31, P=0.025]。C组与S组术后第3天PPC发生率分别为20.7%(6/29)和18.5%(5/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 P=0.838)。 结论: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期维持自主呼吸可以减少全身麻醉所致肺不张,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消化系统肿瘤 自主呼吸 诱导期 麻醉 全身
原文传递
全麻诱导期持续正压通气策略对肥胖患者诱导后肺不张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晓鹏 张娓娓 +8 位作者 冯劭一 苏学森 苑昕 王少帅 王子轩 朱佳羽 王鑫 张文颉 田首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期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策略对肥胖患者诱导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86例,性别不限,年龄30~60岁,BMI 28~3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3):CPAP组(C...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期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策略对肥胖患者诱导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86例,性别不限,年龄30~60岁,BMI 28~3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3):CPAP组(C组)和常规组(R组)。C组在自主呼吸预充氧及自主呼吸消失后设置CPAP 5 cmH_(2)O辅助通气。于入室后(T1)、气管插管后5 min(T2)时行胸部CT断层扫描及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不张面积百分比及记录PaO_(2);T2时记录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平台压(Pplat);记录控制呼吸下平均分钟通气量(MV)、PETCO_(2)以及诱导过程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面罩通气期间反流、误吸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时肺不张面积百分比降低,PaO_(2)、Cdyn和Pplat升高(P<0.05),MV、PETCO_(2)、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罩通气期间均未见反流、误吸发生。结论麻醉诱导期CPAP(5 cmH_(2)O)策略可减轻肥胖患者诱导后肺不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肥胖症 肺不张
原文传递
麻醉诱导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不张及氧合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娓娓 贺晓鹏 +8 位作者 冯劭一 苏学森 苑昕 王少帅 王子轩 朱佳羽 王鑫 张文颉 田首元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期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不张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脑血管介入术老年患者46例,年龄65~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对照...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期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不张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脑血管介入术老年患者46例,年龄65~80岁,性别不限,BMI 19~28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对照组(C组)和CPAP通气组(CPAP组)。麻醉诱导期,CPAP组在自主呼吸时设定CPAP为5 cmH2O;当自主呼吸消失改为压力控制通气(PCV)时设定PEEP为5 cmH_(2)O。C组未设置CPAP;当自主呼吸消失行PCV时设定PEEP为0 cmH_(2)O。麻醉维持期2组均采用PCV-VG模式,设定PEEP为5 cmH_(2)O。分别于桡动脉穿刺置管后即刻(T_(0))、气管插管后1 min(T_(1))和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前(T_(2))行全肺CT扫描,计算右膈上1 cm层面肺不张面积百分比。分别于T_(0)、T_(1)、T_(2)和进入PACU 30 min(T_(3))时,采取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_(2)和PaCO_(2),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与T_(0)时比较,2组T_(1)和T_(2)时肺不张面积百分比升高(P<0.05);2组T_(1)和T_(2)时PaO_(2)升高,T_(3)时降至T_(0)水平,T_(1)和T_(2)时OI降低,T_(3)时升至T_(0)水平(P<0.05)。与C组比较,CPAP组T_(1)和T_(2)肺不张面积百分比降低,PaO_(2)和OI升高(P<0.05)。2组各时点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CPAP通气可减少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不张的形成,提高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老年人 肺不张 氧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