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新型月季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友仁 刘宝生 白鹏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25-129,共5页
以天津市某花圃栽培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比对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简单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4d菌落直径达到34.6-37.2mm... 以天津市某花圃栽培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病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测序、比对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病原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简单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4d菌落直径达到34.6-37.2mm,具明显的灰白色轮纹。分生孢子呈梭形,宽度为4.83-9.11μm,由5个细胞组成,细胞间有隔膜,孢子顶端有2-3根附属丝,长度约为5.93-36.23μm,尾胞具附属丝1根,长度为2.85-16.05μm。其rDNA-ITS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棒状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lavispora的同源性达到99%。基于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测序比对结果,该病原菌被最终鉴定为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Arth.)Stey.,经检索月季病害,属国内首次发现由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月季叶枯病。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5℃,但20-30℃范围内差异不显著;适宜pH5.0;最佳碳源为乳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叶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棒状拟盘多毛孢菌
下载PDF
长沙市不同功能区空气微生物污染与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冯友仁 周德明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14,共3页
利用真菌、细菌综合培养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长沙市5个典型功能区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城区内不同功能区大气微生物的浓度各异,其中市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区的大气细菌污染最重,其次是休闲娱乐区和居民区,文教区大气细菌含量最... 利用真菌、细菌综合培养基,采用自然沉降法对长沙市5个典型功能区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城区内不同功能区大气微生物的浓度各异,其中市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区的大气细菌污染最重,其次是休闲娱乐区和居民区,文教区大气细菌含量最低。绿化情况良好的休闲娱乐区的真菌含量高于交通枢纽区。以大气细菌含量指标评价了各测点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处于微生物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细菌 真菌 功能区 长沙
下载PDF
莴笋+鲜食玉米轮作模式下高效设施栽培模式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斌 付从贵 +4 位作者 贺宏达 郭锐 陈华锋 张秀 冯友仁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天津市为了有效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丰富蔬菜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种植效益,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了“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和“莴笋—鲜食玉米—莴笋”两种一年多茬的轮作栽培模式,包括作物茬口安排、田间种植管理技... 天津市为了有效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丰富蔬菜供给,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种植效益,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了“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和“莴笋—鲜食玉米—莴笋”两种一年多茬的轮作栽培模式,包括作物茬口安排、田间种植管理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利用冷棚设施栽培,大大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种植经济收益。通过2年的试验示范,收到了良好效果,可为京津冀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鲜食玉米 设施农业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环孢霉素A对日本血吸虫血红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友仁 李雍龙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48-149,共2页
体外试验证明,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的血红蛋白酶(Hbase)能降解人血红蛋白(Hb)。紫外分光光度计(280nm)和色谱扫描分析显示,0.1、1.0和10.0mmol/L浓度的环孢霉素A(CsA)对Hbase的活性均... 体外试验证明,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分离的血红蛋白酶(Hbase)能降解人血红蛋白(Hb)。紫外分光光度计(280nm)和色谱扫描分析显示,0.1、1.0和10.0mmol/L浓度的环孢霉素A(CsA)对Hbase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0.16%、20.55%和27.25%。本研究结果提示,CsA的抗血吸虫作用可能与血吸虫的Hbase活性受到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日本血吸虫 血红蛋白酶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微卫星体简单重复序列锚定PCR扩增技术(SSR-PCR)及其在寄生虫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友仁 牛安欧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寄生虫 微生星体DNA 方法学评价 SSR-PCR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种株遗传变异及分类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友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90,共3页
关键词 血吸虫 遗传变异 分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研究血吸虫种株遗传变异及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友仁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CAS 1999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血吸虫种株遗传变异及分类是最直接而可靠的方法。它弥补了以往方法的不足,使得对血吸虫种株的研究更加科学精确。本文就DNA为基础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简要原理及其在血吸虫种株遗传变异及分类研究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关键词 血吸虫 种株 遗传变异 分类
下载PDF
新型月季叶枯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化学成分分析
8
作者 冯友仁 刘宝生 白鹏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为深入揭示月季叶枯病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致病机理,本试验研究了其最优产毒条件,测定了含毒滤液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月季叶枯病菌所产毒素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 为深入揭示月季叶枯病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致病机理,本试验研究了其最优产毒条件,测定了含毒滤液中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并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月季叶枯病菌所产毒素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毒条件下病菌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最佳产毒条件是:p H 7.0的查彼+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5℃、昼夜交替条件、连续振荡(120 r/min)培养25 d。含毒滤液的蛋白质浓度为180μg/m L,可溶性糖含量为2 057.25μg/m L,主要化学成分为三氧硅烷、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1,4二甲氧基-6,7,8,9四氢环庚酮、戊二酸、氨基甲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月季叶枯病菌 毒素 产毒条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蚊虫触角在其行为反应中的作用初步观察
9
作者 冯友仁 毛明 +4 位作者 王宇红 王迅 余江玲 何骁开 吴少平 《医学动物防制》 1993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剪去雌蚊全部触角和一半触角后,其吸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31.4%、47.6%和91.3%。将雌蚊触角全部剪除,一半剪除,雄蚊触角全部剪除后,让其与正常的雄蚊或雌蚊交配、产卵,观察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20.82%、54.57%和71.8... 剪去雌蚊全部触角和一半触角后,其吸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31.4%、47.6%和91.3%。将雌蚊触角全部剪除,一半剪除,雄蚊触角全部剪除后,让其与正常的雄蚊或雌蚊交配、产卵,观察其卵的孵化率分别为20.82%、54.57%和71.81%,而对照组为99.10%,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蚊触角剪除后,让其在不同的水体中选择产卵,结果和对照组没有多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触角 行为
下载PDF
评价寄生虫种内基因变异的一种替代方法
10
作者 冯友仁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CAS 1999年第3期119-120,共2页
现代观点认为寄生虫病是共存的寄生虫和宿主之间高度多态和共同演化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对临床还缺乏了解的许多寄生虫病广泛变异现象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对寄生虫基因及其特异多态区域的鉴别研究较少而且进... 现代观点认为寄生虫病是共存的寄生虫和宿主之间高度多态和共同演化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对临床还缺乏了解的许多寄生虫病广泛变异现象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对寄生虫基因及其特异多态区域的鉴别研究较少而且进展缓慢。应用多位点探针直接检测小卫星家族的DNA指纹技术最早用于真核基因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此技术需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而且需要大量DNA。随后出现了一种基于PCR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它对DNA变异研究相当敏感和有效,但此法重复性低而且会出现假扩增条带,因此有必要寻找另一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基因变异 替代方法
下载PDF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及其在蚊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冯友仁 《医学动物防制》 1999年第7期378-379,共2页
经典的蚊虫分类主要依靠形态特征,但对于形态特征相似的亲缘种的分类鉴定则需要其它方法。DNA探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关键词 蚊虫 分类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析技术
下载PDF
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对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白鹏华 刘奇志 +2 位作者 刘宝生 冯友仁 刘春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5-722,共8页
【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 【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析线虫多样性、生态功能指数。【结果】仅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p H值显著低于常规梨园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129.2 mg·kg^(-1))显著提高;深层土壤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多次施药的梨园土壤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施3次药的梨园。绕线属(Plectus)和小杆属(Rhabditis)耐受农药干扰的能力强,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对农药过度使用反应灵敏。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杂食/捕食线虫比例、深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仅施3次药的梨园深层土壤TD、SR、MI均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结论】施3次药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线虫丰富度和营养类群多样性,使得土壤更趋向于成熟。因此,土壤线虫关键属、生态功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施药次数 土壤线虫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病力及田间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鹏华 白义川 +1 位作者 冯友仁 刘宝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为了研究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选用11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研究其在室内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效致病菌株后,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测定高效致病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为了研究白僵菌不同菌株对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效果,选用11株不同寄主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研究其在室内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效致病菌株后,进一步测定其毒力,并且在田间条件下测定高效致病菌株对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个白僵菌菌株Bb10331、Bb7725、Bb7716和Bb87303对美国白蛾有较强的毒力,120 h后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其中Bb7725的防治效果最好.4个菌株孢子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3.28×106~6.42×106m L-1,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71.13~94.39 h.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孢子浓度为1×108 m L-1的白僵菌在施药7 d后防除效果较好,为74.40%~8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美国白蛾 毒力测定 致病力
下载PDF
10种杀菌剂对杨树锈病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宝生 白鹏华 +3 位作者 冯友仁 张立强 孟丽慧 张绍青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 室内10种杀菌剂抑制杨树锈病病原菌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夏孢子萌发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控药剂筛选的结果表明:对抑制夏孢子萌发毒力强的4种药剂是85%三氯异氰尿酸SP、40%嘧菌酯SC、1.8%辛菌胺醋酸盐AS和40%福美胂WP,其LC50依次为0.396,0.953,2.557,4.299 mg/kg;在田间杨树锈病发病后,使用40%氟硅唑EC 6000倍液、43%戊唑醇SC 4000倍液、45%咪鲜胺EW 1500倍液、40%苯醚甲环唑SC 3000倍液、40%嘧菌酯SC 2500倍液喷雾处理,间隔10 d,用药2次,第2次药后12 d防效92%~96%,可以高效控制该病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锈病 松杨栅锈菌 杀菌剂 筛选 夏孢子 毒力测定
下载PDF
白腐真菌漆酶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1
15
作者 梁帅 周德明 冯友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17-1319,共3页
叙述了漆酶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特性及酶促反应机理,介绍了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及在工农业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木质素 白腐真菌 漆酶
下载PDF
我国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鹏华 刘宝生 +3 位作者 贾爱军 白义川 冯友仁 于金萍 《中国果树》 2017年第6期65-69,共5页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寄主植物广泛,使我国农林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昆虫天敌防治、病原性天敌(细菌、真菌、病毒)防治、性信息素防治、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等方面,综述近20年美国白蛾生...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寄主植物广泛,使我国农林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从昆虫天敌防治、病原性天敌(细菌、真菌、病毒)防治、性信息素防治、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等方面,综述近20年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昆虫天敌 病原性天敌 性信息素
下载PDF
几种弓形虫ELISA试剂盒初步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24
17
作者 牛安欧 冯友仁 刘文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58,共3页
本文选用 5种国内弓形虫 EL ISA试剂盒检测已知同样样品 ,并且用国外试剂盒核查由该 5种试剂盒提供的阳性样品 ,作试剂盒质量比较。结果  Ig G- EL ISA试剂 A、B盒阳性检出率 (敏感性 )均为 6 0 % ,A、B盒之间的符合率仅为5 0 % ,其特... 本文选用 5种国内弓形虫 EL ISA试剂盒检测已知同样样品 ,并且用国外试剂盒核查由该 5种试剂盒提供的阳性样品 ,作试剂盒质量比较。结果  Ig G- EL ISA试剂 A、B盒阳性检出率 (敏感性 )均为 6 0 % ,A、B盒之间的符合率仅为5 0 % ,其特异性分别为 35 %和 90 % ;C、D、E阳性检出率 (敏感性 )分别为 30 %、6 0 %、70 % ,特异性分别为 75 %、5 4%、87%。核查 A、B、D、E盒提供的样品结果 :Ig G符合率较好 ,均在 90 %以上。 Ig M符合率均为 6 0 %。鉴于目前国内 EL ISA试剂盒的现状 ,本文分析后建议 ,除改进质量外 ,宜选择多种试剂盒联合应用 ,避免漏检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ELISA 试剂盒
下载PDF
兔感染弓形虫抗体反应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少廷 冯友仁 +1 位作者 王文松 廖家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56,共2页
兔感染弓形虫抗体反应动态观察吴少廷,冯友仁,王文松,廖家智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特别是先天性弓形虫病,AIDS患者和其它免疫缺陷者合... 兔感染弓形虫抗体反应动态观察吴少廷,冯友仁,王文松,廖家智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特别是先天性弓形虫病,AIDS患者和其它免疫缺陷者合并弓形虫感染,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病 抗体 反应动态 弓形体
下载PDF
杨黑点叶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鹏华 刘宝生 +4 位作者 冯友仁 尹鸿刚 张素芬 许静杨 刘家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3-796,共4页
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 杨黑点叶蜂(Pristiphora conjugata Dahlb.)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是杨树人工林及苗圃猖獗发生的食叶害虫。近年来,延边大学教学试验基地8~9年生“三北一号”人工杨树林遭到该虫严重危害,受害株率达100%,受害叶片仅剩叶柄,被害严重的杨树整株叶片全部被吃光。杨黑点叶蜂世代重叠,成虫个体小,在叶片组织内产卵,以老熟幼虫在表层土或树基部结茧化蛹越冬,除幼虫外,其它虫态均很隐蔽。了解杨黑点叶蜂各虫态的形态特征,是识别和开展该害虫研究和防控工作的基础。因此,作者对该虫的成虫、幼虫、茧的外部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黑点叶蜂 形态特征 生活史 温度 成虫寿命
下载PDF
几种生物药剂对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宝生 白鹏华 +6 位作者 冯友仁 吕宝山 刘金明 胡春明 张大勇 邓辉 杨靖 《中国果树》 2017年第1期56-57,共2页
针对天津市蓟县的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选用4种生物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个药剂处理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为96.74%~100.00%,其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200倍+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防效达100.00%。... 针对天津市蓟县的核桃细菌性黑斑病,选用4种生物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个药剂处理对核桃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防效为96.74%~100.00%,其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200倍+80%乙蒜素乳油2 000倍液处理防效达100.00%。对不同药剂处理成本进行分析,以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200倍液最为经济,为生产上的首选药剂;其次是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3%四霉素水剂830倍液费用高于上述2种,可作为轮换用药的备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生物药剂 防治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