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分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冯可欣 詹昱 +4 位作者 曲佳 杨郁青 谭明珠 陈燕梅 林岱楠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7岁女性患者,起病时白细胞>10×109/L,合并肺部感染,为高危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白细胞逐步下降,但在诱导分化治疗第6天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很快进展为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符合ARDS,诊断为DS,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ATRA和ATO后症状无改善,之后停用,并增加阿糖胞苷化疗,同时积极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在积极改善凝血的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约7 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双肺渗出显著改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吸收。ATO停药8 d后重新启动治疗,ATRA停药21 d后重新启动治疗,之后未再次出现DS。第7周血细胞恢复,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完全缓解,PML/RARα融合基因及转录本均转阴。结论DS进展迅速,未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后,患者病情多能达到缓解,需要引起血液科医师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术前焦虑的预测模型构建和验证
2
作者 冯可欣 马涛洪 +2 位作者 刘幸 张利帆 李佩佩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532-2537,共6页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的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分析。方法采取便利性的原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接受局部麻醉手术的学龄期儿童273例的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描述全部纳入研究患儿的术前焦虑...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构建相关的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分析。方法采取便利性的原则,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接受局部麻醉手术的学龄期儿童273例的数据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描述全部纳入研究患儿的术前焦虑发生情况。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的预测模型构建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患儿之中术前焦虑平均得分为(34.60±8.17)分,得分30分的共273例,即发生术前焦虑的158例,未发生术前焦虑的115例。术前焦虑发生率为57.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发生术前焦虑的学龄期患儿的年龄、既往麻醉经历、术前抽血操作时的疼痛评分、家长特质焦虑评分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麻醉经历、术前抽血操作时的疼痛评分、家长特质焦虑评分均是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C-index为0.733,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决策分析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风险阈值概率13%~94%,净获益率>0。利用回归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对学龄期儿童局部麻醉手术前焦虑发生情况进行ROC曲线的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3.02%、17.31%、42.09%、47.96%、62.59%。回归模型P值预测概率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其他独立影响因素指标(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接受局部麻醉手术前的焦虑比例较大,需要医务人员依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干预,这对于保证手术以及麻醉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 儿童 局部麻醉 术前焦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互联网+”麻醉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幸 马涛洪 +2 位作者 王秋菊 王亚莉 冯可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6-869,共4页
综述“互联网+”麻醉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方式、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完善“互联网+”麻醉护理健康教育平台、探索有效的麻醉护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健康教育 麻醉护理 应用程序 综述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可欣 詹昱 +7 位作者 曲佳 巫进明 陈玲珍 杨郁青 谭明珠 陈燕梅 谭雪芳 罗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3期197-198,共2页
目的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 目的观察脐带中含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脐带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取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带近胎儿端,剔除动静脉,取其中的间质成分,双酶法消化,从而得到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情况。结果从脐带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状细胞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05、CD44、CD13、CD29,但不表达造血细胞抗原CD34、CD45,不表达内皮细胞抗原CD3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一致。结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具有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形态和抗原表型,为细胞治疗探索出的新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表型 多向分化免疫调节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詹昱 曲佳 +4 位作者 冯可欣 杨郁青 谭明珠 谭雪芳 杨德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血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促造血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并复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取正常同源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 h后进行尾静脉输注(模型复制第1、2、4及6天),模型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全部小鼠分别于模型复制第7、14、21及28天断尾采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于模型复制第28天或濒死时处死小鼠,计数骨髓有核细胞(粒系、红系、淋巴细胞比例及巨核细胞数),检测外周血CD3+CD4+(T辅助细胞、Th细胞)、CD3+CD8+(T抑制细胞、Ts细胞)及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s)细胞比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WBC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PLT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1和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外周血Hb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在第28天较模型组高(P<0.05)。模型组和干预组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对照组低,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骨髓粒系比例、红系比例及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淋巴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Ts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Th细胞比例、T-reg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高,Ts细胞比例较模型组低(P<0.05)。模型组外周血TNF-α、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调节再障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从而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白细胞介素2 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细胞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曲佳 陈玲珍 +4 位作者 詹昱 冯可欣 杨郁青 巫进明 余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ARH-77细胞经6.25、12.5、25、50、100、200μmol/L Cur处理12、24、48 h,MTT法检测Cur对ARH-7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Cur处...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外源性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ARH-77细胞经6.25、12.5、25、50、100、200μmol/L Cur处理12、24、48 h,MTT法检测Cur对ARH-7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Cur处理24 h后ARH-77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H-77细胞周期和Fas/FasL、TRAIL/TRAIL-R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ARH-77细胞caspase-8的活性。结果:Cur对ARH-77细胞的增殖有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25μmol/L Cur处理ARH-77细胞可观察到凋亡小体,Cur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且有凋亡峰。其促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6.25、12.5、25μmol/L Cur作用24 h后,ARH-77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35±0.35)%、(14.35±1.34)%、(36.65±1.06)%vs(3.83±0.32)%,F=500.432,P=0.000];实验组细胞内caspase 8的活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23±0.018)、(0.263±0.019)、(0.240±0.035)vs(0.154±0.007);F=9.059,P=20.03]。12.5μmol/L Cur作用24 h后,ARH-77细胞表面Fas[(99.05±0.49)%vs(92.10±0.70)%,t=15.404,P=0.000]、FasL[(9.05±0.78)%vs(1.73±1.19)%,t=9.487,P=0.008]、TRAIL[(1.35±0.07)%vs(0.55±0.07)%,t=-11.317,P=0.008]、DR4、DcR1和DcR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DR5表达显著降低[(0.95±0.07)%vs(7.70±0.29)%,t=32.742,P=0.001];进一步提升Cur浓度至25μmol/L,却降低了DcR1[(4.35±1.20)%vs(14.25±0.21)%;t=5.692,P=0.008]及DcR2[(0.75±0.21)%vs(1.65±0.71)%;t=11.470,P=0.03]的表达。结论:Cur能明显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外源性凋亡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通路 FAS TRAIL
下载PDF
探讨hs-CRP、PCT、IL-6水平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巫进明 詹昱 +3 位作者 曲佳 冯可欣 杨郁青 谭明珠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简称粒缺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n=10)和未发热组(...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简称粒缺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n=10)和未发热组(n=5),血培养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观察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粒缺期合并发热后1 d、抗感染治疗第7天、化疗后缓解期的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粒缺期血清hs-CRP、PCT、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患者化疗后血清hs-CRP、PCT、IL-6水平据显著低于化疗后粒缺期;化疗后发热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发热组患者化疗后粒缺期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发热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后粒缺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10.00%,血培养阳性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明显高于血培养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PCT、IL-6水平可以反映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程度程度,有利于抗菌药物的指导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9例长期随访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玲珍 陈嘉榆 +4 位作者 余卫 巫进明 詹昱 冯可欣 杨德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81-786,共6页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 本研究回顾分析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和GM-CSF作用下培养48小时后进行静脉回输,细胞总剂量为6×106-1×108,每周1次,连用4-22个月。外周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评价造血恢复,流式细胞术测定输注细胞的组成以及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T细胞TCRVβ克隆性。结果表明:49例患者中痊愈37例,随访至今无1例出现复发;5例部分缓解,3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总有效率91.8%(45/49)。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比例倒置者39例,治疗后31例(79.5%)恢复正常。11例患者行外周血TCRVβ克隆性分析,受抑制的亚群重新得到恢复,出现多克隆的表达图像。未发现晚期克隆性疾病及其它远期不良反应。结论 :IL-2和GM-CSF体外处理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疗法疗效肯定,其机制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个核细胞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卫 陈嘉榆 +6 位作者 陈玲珍 巫进明 詹昱 冯可欣 杨德懋 曲佳 谭雪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C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志愿接受新型ACI的S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选患者每周抽取自体20~50mL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后用GM-CSF和钙... 目的探讨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C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志愿接受新型ACI的S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选患者每周抽取自体20~50mL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后用GM-CSF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2 d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21例SAA患者在接受ACI治疗后,7例(33.3%)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基本治愈,1例(4.8%)在11.3个月达到缓解,4例(19.0%)在7.5~18.5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明显进步9,例(42.9%)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无效。7例基本治愈的患者出院后至2010年11月为止未见复发。1例缓解患者生产后复发。4例明显进步的患者中2例出院后1年内造血功能恢复正常,2例无明显改变。9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缓解,其他无效患者改用其他疗法也未见好转。结论 ACI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可提供分析病例较少,但从本研究证据提示新型ACI可能是一种SAA有效生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疗法 生物疗法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联合DC-CIK细胞杀伤RPMI 8226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曲佳 詹昱 +3 位作者 冯可欣 陈玲珍 巫进明 杨郁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08-2210,共3页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干预前后,DC-CIK细胞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杀伤活性的改变。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为DC-CIK细胞,LDH释放法检测DC-CIK细胞对药物作用前后RPMI 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干预前后,DC-CIK细胞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杀伤活性的改变。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为DC-CIK细胞,LDH释放法检测DC-CIK细胞对药物作用前后RPMI 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下肿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改变情况。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生成DC-CIK细胞;在相同效靶比时,Ori能明显提高DC-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Ori作用后,RPMI8226细胞NKG2D配体ULBP1的表达增加最为显著(9.19±1.85)(15.47±0.67),(P<0.01);相关分析提示杀伤活性与ULBP1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Ori能提升DC-CIK细胞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杀伤活性,可能与上调肿瘤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多发性骨髓瘤 NKG2D-NKG2D配体
下载PDF
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3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昱 陈玲珍 +7 位作者 曲佳 谭雪芳 冯可欣 巫进明 杨郁青 谭明珠 罗英 杨德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1期3219-3223,共5页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 目的观察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住院或门诊随访的131例获得性原发性AA患者,中位年龄26(2~77)岁,重型AA71例,非重型AA60例.92例(70.2%)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或不能耐受.取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IL-2、GM-CSF等作用下培养48h后进行静脉输注,每周1~2次,根据疗效及不良反应决定输注疗程.结果131例患者接受细胞输注中位60(15~160)次,中位治疗时间14(3~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4~150)个月.30例(22.9%)完全反应,74例(56.5%)部分反应,总有效率79.4%;27例(20.6%)无效.治疗有效患者从细胞治疗开始到脱离输血、网织红细胞〉20×109/L、Hb增长30g/L以上、ANC〉0.5×109/L、PLT〉20×109/L以及获完全反应的中位时间分别是5(1~21)个月、4(1~16)个月、11(3~27)个月、12(6~25)个月、9(2~35)个月、27(10~56)个月.83例(63.4%)患者在治疗前CD4+/CD8+细胞比值倒置(〈1),治疗后66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55例均为治疗有效患者.部分患者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短暂寒战、发热,无其他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IL-2/GM-CSF体外处理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观察未发现发热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介素-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昱 陈玲珍 +6 位作者 余卫 谭雪芳 曲佳 冯可欣 杨郁青 巫进明 罗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AA患者,中位年龄28(7~49)岁,重型AA 10例,非重型AA 8例;7例曾接受免疫抑制... 目的 初步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例AA患者,中位年龄28(7~49)岁,重型AA 10例,非重型AA 8例;7例曾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均无效.从正常足月分娩胎儿的脐带分离培养UC-MSC,静脉输注给患者,每次输注细胞数为1×106/kg,每周输注1~2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学、骨髓活检、外周血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临床症状等,观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接受UC-MSC输注中位次数38 (12~96)次,中位治疗时间8(3~16)月,中位随访时间31 (6~36)月.其中3例患者基本治愈,7例缓解,1例明显进步,2例患者贫血和出血症状好转、输血间隔延长,5例无效;总有效率72.2%.7例既往对免疫抑制剂无效的患者中,4例有效.12例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4+/CD8+细胞比值倒置,治疗后11例不同程度升高(其中7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UC-MSC治疗有助于改善AA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短期观察未发现不良反应,尤其对免疫抑制治疗无效、不适合移植或不能耐受相关副作用的AA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地塞米松方案治疗NHL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巫进明 詹昱 +3 位作者 曲佳 冯可欣 杨郁青 谭明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6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L-OHP)、地塞米松(DX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NH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GLD方案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L-OHP)、地塞米松(DXM)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NH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GLD方案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0例老年NHL患者DCR为60.00%,ORR为50%;6例患者可以评价PFS,中位OS为9.5个月(95%CI:7.8~34.2个月),中位PFS为5个月(95%CI:0~17.7个月)。结论:GLD方案治疗NHL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地塞米松 奥沙利铂 吉西他滨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亚莉 马涛洪 +2 位作者 朱潇玲 刘幸 冯可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5-2021,共7页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结果:共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88.24%、100.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70,0.794,0.817,专家意见的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0.248,0.268(均P<0.05)。最终形成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97项。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恢复室护士连续性、同质化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标准作业流程 护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简论汪曾祺的新诗创作
15
作者 冯可欣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9期56-58,共3页
汪曾祺的新诗写作始于1941年,其新诗质量与数量均为上乘,且主题多样化,艺术上自觉追求古典意象的运用,想象独特新颖,风格温和宁静、淡然轻逸。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共同赋予了汪曾祺诗歌生动的画面感,令其诗歌与小说、散文、绘... 汪曾祺的新诗写作始于1941年,其新诗质量与数量均为上乘,且主题多样化,艺术上自觉追求古典意象的运用,想象独特新颖,风格温和宁静、淡然轻逸。细致的观察以及丰富的联想能力共同赋予了汪曾祺诗歌生动的画面感,令其诗歌与小说、散文、绘画共同构成了汪曾祺文如其人、人文同一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诗歌 主题内容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中的教学质量保证:方法、标准和实践—— 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探讨
16
作者 冯可欣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5期220-222,共3页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二级学院应当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保障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从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创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基层单位,对于教学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二级学院应当积极推进教学质量保障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从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创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结合四个方面,对提升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做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理念 保障体系 方法
下载PDF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现状分析
17
作者 冯可欣 《时代人物》 2023年第31期184-186,共3页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进步,学生评教已经成为教学质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以目前中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为背景,详细阐述了学生评教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对提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教学管理 管理水平
下载PDF
标准作业流程在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环节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亚莉 马涛洪 +2 位作者 朱潇玲 刘幸 冯可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流程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转入环节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将2021年6月—10月手术后入PACU的3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5月术后入PACU的35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 目的:探讨标准作业流程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转入环节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将2021年6月—10月手术后入PACU的3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1月—5月术后入PACU的35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执行常规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流程;观察组执行新构建的麻醉恢复室病人转入标准作业流程,比较两组病人转入总用时、病人转入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交接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转入PACU总时间为(4.63±0.31)min,对照组为(5.43±0.4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人转入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3.95%)低于对照组(1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病人与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交接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构建的标准作业流程使PACU病人转入环节标准化、同质化,有利于提高PACU护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术后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标准作业流程 术后 转入交接 病人安全
下载PDF
运用时间管理,做好高校院系办公室秘书工作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俊 陈京苗 +1 位作者 朱芹 冯可欣 《中国市场》 2012年第45期114-116,共3页
高校院系办公室秘书日常工作繁重而琐碎,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应该学会使用时间管理工具与技巧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高校院系办公室 时间管理 效率 秘书工作
下载PDF
血脂及血尿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可欣 郑启健 +6 位作者 吕康 张晓飞 石晓茹 冯美英 尹春 白亚娜 郑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67-676,共10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尿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金昌队列平台,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该队列人群中完成基线及第1次随访且信息匹配、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完整的队列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访中是否新...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尿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金昌队列平台,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该队列人群中完成基线及第1次随访且信息匹配、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完整的队列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访中是否新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首先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在多因素模型分析中进行调整。通过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同时对总体人群及不同性别人群运用相乘交互模型分析基线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尿酸[基线血尿酸水平、基线高尿酸血症状态、血尿酸相对变化量和血尿酸状态变化(包括非高尿酸血症、新发型高尿酸血症、缓解型高尿酸血症、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结果最终入组研究对象6852人,中位随访时间558(524,709)d,颈动脉粥样硬化累计发病率为16.33%(1119/6852)。总体人群中基线TC和TG分别与血尿酸状态变化、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及男性中基线TC和TG分别与血尿酸状态变化以及女性中基线TG、HDL-C与基线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均呈现正向相乘交互作用(均P<0.05)。总体人群中,与基线TC正常且血尿酸状态变化为非高尿酸血症相比,仅基线TC异常、仅血尿酸状态变化为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基线TC异常联合血尿酸状态变化为缓解型高尿酸血症、基线TC异常联合血尿酸状态变化为持续型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大[OR(95%CI)分别为2.370(1.410~3.985)、2.443(2.087~2.860)、4.803(1.786~12.912)、6.649(5.095~8.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基线TG正常且血尿酸状态变化为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相比,仅基线TG异常、仅血尿酸状态变化为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基线TG异常联合血尿酸状态变化为持续型高尿酸血症、基线TG异常联合血尿酸状态变化为缓解型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大[OR(95%CI)分别为1.443(1.093~1.905)、2.737(2.285~3.277)、3.262(2.617~4.065)、1.875(1.108~3.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人群中,与基线TC正常且血尿酸状态变化为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相比,仅基线TC异常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2.769,95%CI:1.590~4.823,P<0.01);与基线TG正常且血尿酸状态变化为非高尿酸血症人群相比,仅基线TG异常、基线TG异常联合血尿酸状态变化为新发型高尿酸血症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均明显增加[OR(95%CI)分别为1.419(1.053~1.910)、2.176(1.030~4.6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女性人群中,基线血脂与血尿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无明显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基线血脂异常与血尿酸变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血尿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交互作用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