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岩中CO_2储层的自动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盼 冯吉坤 +3 位作者 李雪磊 苏晓波 雷改华 梁丽娜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火山岩相对于砂岩储层成分复杂得多,对砂岩储层进行的研究对火山岩储层并不完全适用。CO2在储层中一般是以超临界状态存在,传统的测井解释中并没有考虑。通过数学方法的自动识别则将这一切影响都包含在内,补充了传统的测井解释手段。对... 火山岩相对于砂岩储层成分复杂得多,对砂岩储层进行的研究对火山岩储层并不完全适用。CO2在储层中一般是以超临界状态存在,传统的测井解释中并没有考虑。通过数学方法的自动识别则将这一切影响都包含在内,补充了传统的测井解释手段。对CO2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讨论,分别用Fisher判别、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谱系聚类分析等3种方法对储层进行分类识别,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谱系聚类分析显示出很好的判别效果和应用性,优于其他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火山岩 CO2储层 FISHER判别 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 谱系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与变形特征 被引量:30
2
作者 孟亚锋 姚华建 +4 位作者 王行舟 李玲利 冯吉坤 洪德全 汪小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90-2509,共20页
郯庐断裂带是贯穿我国东部北北东走向的一条深大断裂,其中南段及其邻区(115°E-121°E,29.5°N-35°N)穿过了大别造山带、苏鲁造山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合肥盆地.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及变形特征,我们使用安徽... 郯庐断裂带是贯穿我国东部北北东走向的一条深大断裂,其中南段及其邻区(115°E-121°E,29.5°N-35°N)穿过了大别造山带、苏鲁造山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合肥盆地.为了研究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及变形特征,我们使用安徽省和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105个台站(固定台站98个,流动台站7个)的垂向连续波形数据,时间范围从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共计14个月.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从垂直分量互相关函数中最终提取了2590条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周期范围为5~30s的瑞利波方位各向异性相速度分布图,再反演每个网格点瑞利面波相速度频散得到一维层状横波速度模型,然后拼合起来组成三维横波速度模型.根据本文反演结果并综合已有资料,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在北大别、蚌埠隆起、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合肥盆地北部大桥凹陷区域存在中地壳横波高速体,可能与岩石圈和下地壳拆沉以及中生代中国东部大范围岩浆活动有直接关系,更深层原因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相关;(2)苏鲁造山带南缘,垂直于嘉山响水断裂,从南向北中上地壳低速体深度变浅,这个低速体可能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与扬子板块接触处的破碎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接触的边界;(3)郯庐断裂合肥-嘉山段两侧以及大别造山带东缘短周期瑞利面波相速度快轴方向与郯庐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可能是三叠纪碰撞期与白垩纪时期的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结果;(4)合肥盆地南部15~20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快轴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反应该区域中下地壳快波方向为北西-南东向,推测是大别造山带折返的痕迹;(5)郯庐断裂带的结构和地震活动性存在明显的分段性,嘉山-郯城段郯庐断裂带现今地震活动性弱,但发生过较强的古地震,推断现今郯庐断裂带宿迁段可能处于闭锁状态,从长远来看要注意该地区发生大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背景噪声成像 瑞利面波 方位各向异性 地壳速度结构 地壳形变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成像研究海原—六盘山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李蒙亚 曾宪伟 +3 位作者 姚华建 冯吉坤 李新艳 杨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2024年第12期4666-4680,共15页
海原—六盘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块体东北向挤压的前缘地带,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但该区域已多年未发生6级以上强震,是一个具有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地震空区.精细的速度结构能够为认识海原—六盘山... 海原—六盘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块体东北向挤压的前缘地带,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但该区域已多年未发生6级以上强震,是一个具有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地震空区.精细的速度结构能够为认识海原—六盘山地区的构造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提供帮助.本文以布设在该区域的50个流动台站和38个固定台站为基础,提取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面波直接成像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地壳三维精细横波速度结构,再结合区域2010年至2023年地震精定位的结果,得到以下认识:(1)研究区以海原—六盘山断裂为分界线,东西两侧结构差异显著.东侧鄂尔多斯块体浅部以大范围的低速沉积层为主,对应较低的地震活动性;西侧为高速异常,对应较高的地震活动性.(2)精定位结果显示,大部分地震发生在高低速异常体边界线上,分布特征与地表构造单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3)六盘山和鄂尔多斯西缘靠近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呈现明显的高速异常,推测该区域地处祁连造山带,反映了深部致密的基底结晶.(4)海原—六盘山地区的地壳厚度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且在本研究区域的中下地壳未发现低速异常体“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背景噪声成像 地壳 海原—六盘山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