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析技术用于考古──山西应县木塔的基础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锐 阎维彰 +3 位作者 冯国政 陶裕录 周海南 李晓芹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用高科技对古文物做无损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用地学层析成像技术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探测结果.阶基内部的填土为三圈结构:内核坚硬均匀完好,呈圆台状;外侧面已有不少放射状的沟槽坍塌;中圈层为加固层,2~4m厚,强度降低... 用高科技对古文物做无损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用地学层析成像技术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探测结果.阶基内部的填土为三圈结构:内核坚硬均匀完好,呈圆台状;外侧面已有不少放射状的沟槽坍塌;中圈层为加固层,2~4m厚,强度降低;最外圈为保护层,孔隙度很大,承载力较弱.在阶基内核里发现一个异常体,上层呈圆形,吸收系数反转加大;下层呈长条形,吸收系数很小.该异常体可能为人工活动造成的扰动.上部为松土充填的通道,下部为隐蔽洞室.阶基外围地基部分的结构均匀、完整、良好,北侧两个松软弱化的区域与地下水的长期径流排泄有关.木塔向西北和东北二方向的倾斜与地基北侧的继承性沉降运动、阶基外层的承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技术 考古 电阻率 层析成像 木塔 基础结构
下载PDF
信息增益在地震趋势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萍 冯国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8-382,共5页
从熵中信息增益的定义出发,将地震中的能量和频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研究了全球1900—1992年M≥6.0地震的信息增益。结果表明,强震前有信息增益减小的特点。通过对地震趋势的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近期发生M≥8.5地震... 从熵中信息增益的定义出发,将地震中的能量和频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研究了全球1900—1992年M≥6.0地震的信息增益。结果表明,强震前有信息增益减小的特点。通过对地震趋势的研究发现,全球范围内近期发生M≥8.5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信息增益方法的引入,为利用中小地震进行地震跟踪预报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震活动性 信息增益 地震趋势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气体悬浮焙烧炉的应用和改进
3
作者 张洁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年第6期42-46,共5页
通过对气体悬浮焙烧炉工作原理的研究,就气体悬浮焙烧炉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影响产量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技术改造。
关键词 气体悬浮焙烧炉 旋风筒 煤气热值 温度 二次进风 技术改造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模糊C均值算法的遥感影像分类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国政 徐金东 +3 位作者 范宝德 赵甜雨 朱萌 孙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227-3232,共6页
遥感影像数据因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导致传统的无监督分类算法难以对其准确建模。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表达数据的模糊性,其中二型模糊集能更好地刻画类间多重不确定性,而半监督法可以利用少量先验知识来解决... 遥感影像数据因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导致传统的无监督分类算法难以对其准确建模。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表达数据的模糊性,其中二型模糊集能更好地刻画类间多重不确定性,而半监督法可以利用少量先验知识来解决算法对数据的泛化性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的自适应区间二型模糊C均值遥感影像分类方法(SS-AIT2FCM)。首先,结合半监督和进化论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权重指数选取方法,以提升自适应区间二型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的鲁棒性与泛化性,使算法更适用于光谱混叠严重、覆盖面积大、地物丰富的遥感数据分类;然后,通过对少量标记样本的软约束监督,对区间二型模糊算法迭代过程进行优化指导,来挖掘数据的最优表达。实验选用了北京颐和园区域的SPOT5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和广东横琴岛区域的Landsat TM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对现有流行的模糊分类算法和SS-AIT2FCM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S-AIT2FCM获得了更高的分类精度与更清晰的类别边界,且有较好数据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 二型模糊集 模糊C均值算法 遥感影像分类 自适应区间
下载PDF
高温低钠氧化铝的研制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5年第5期39-43,共5页
高温低钠氧化铝在非冶金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其产品中Na2O含量直接影响高温氧化铝产品的应用,因此Na2O含量成为表征高温氧化铝质量品级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对工业氢氧化铝煅烧试验,探讨了煅烧温度、时间、添加剂种类和煅烧产物后处理等... 高温低钠氧化铝在非冶金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其产品中Na2O含量直接影响高温氧化铝产品的应用,因此Na2O含量成为表征高温氧化铝质量品级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对工业氢氧化铝煅烧试验,探讨了煅烧温度、时间、添加剂种类和煅烧产物后处理等对煅烧产品中氧化钠含量的影响,确定了高温低钠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钠氧化铝 煅烧 氧化钠含量 Α-AL2O3
下载PDF
碳酸钠在烧结法熟料溶出过程中作用与浓度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氧化铝生产熟料溶出过程中 ,控制适当的碳酸钠浓度 ,能够有效地控制二次反应的发生 ,改善溶出赤泥的沉降性能 ,有利于Al2 O3、Na2
关键词 碳酸钠 浓度 深出率 氧化铝 烧结法 熟料溶出
下载PDF
分解制度对超细氢氧化铝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6年第5期34-38,共5页
从种子浆液老化时间、种子浆液的pH值、制备种子浆液搅拌强度等方面,论述了种子的性质对超细氢氧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又对分解过程的分解温度、种子比、铝酸钠精液氧化铝浓度和αK对超细氢氧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试验,并确定了... 从种子浆液老化时间、种子浆液的pH值、制备种子浆液搅拌强度等方面,论述了种子的性质对超细氢氧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同时又对分解过程的分解温度、种子比、铝酸钠精液氧化铝浓度和αK对超细氢氧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试验,并确定了最佳分解制度,使得制取的超细氢氧化铝产品的理化性能达到技术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种子比 分解温度 铝酸钠精液 氧化铝浓度 αK 超细氢氧化铝
下载PDF
碳分母液高浓度蒸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国政 李志刚 《世界有色金属》 2002年第8期26-30,共5页
本文根据实验室试验,回归出了蒸发料浆全碱浓度与结晶量的关系;分析了溶液温度、化学成份及晶种对碳分母液中碳酸钠溶解度及碳酸钠析出结晶状态的影响;提出了“添加晶种、蒸发析盐、沉降分离、固液并送”的高浓度蒸发方案。在工业试验中... 本文根据实验室试验,回归出了蒸发料浆全碱浓度与结晶量的关系;分析了溶液温度、化学成份及晶种对碳分母液中碳酸钠溶解度及碳酸钠析出结晶状态的影响;提出了“添加晶种、蒸发析盐、沉降分离、固液并送”的高浓度蒸发方案。在工业试验中,通过摸索一、二级蒸发器溶液温差,调整种子的加入量和加入位置,应用高效闪蒸器降低出料温度,使结晶量达到80g/l以上,使蒸发浆液浓度全碱在270g/l以上,并最大限度减少蒸发器结疤,蒸发效率和运转周期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母液 高浓度蒸发 晶种 结晶量 氧化铝 烧结法
下载PDF
基于上下文模糊C均值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20
9
作者 徐金东 赵甜雨 +1 位作者 冯国政 欧世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79-2086,共8页
像素间的上下文相关信息对图像分割算法的抗噪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对此缺乏充分考虑。该文基于对空间上下文的可靠性度量,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RSFCM)应用于图像分割:通过对空间上下文有效建模... 像素间的上下文相关信息对图像分割算法的抗噪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对此缺乏充分考虑。该文基于对空间上下文的可靠性度量,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RSFCM)应用于图像分割:通过对空间上下文有效建模来提高聚类算法的抗噪声干扰性能,并研究了一种新的可靠性模糊度量指标,使聚类算法能更好地平衡细节保留和去噪,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分割结果。实验选取人工合成图像、交通标志图像和遥感图像3类数据测试聚类算法性能,结果表明,RSFCM在图像分割过程中能有效地抑制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引起的类内异构及类间同构问题,能提高图像的像素可分性,并有效地保留了图像的边缘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聚类 模糊C均值 空间上下文
下载PDF
偏向自适应区间模糊C均值的遥感地物分类方法
10
作者 冯国政 徐金江 +1 位作者 范宝德 赵甜雨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9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遥感图像类内地物的异质性和类间地物的模糊性,造成地物类别归属的不确定性。模糊集理论能够对分类模糊现象进行有效的刻画,而区间值数据模型能够反映类别数据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区间值数据模型与模糊C均值算法,提出一种偏向自... 遥感图像类内地物的异质性和类间地物的模糊性,造成地物类别归属的不确定性。模糊集理论能够对分类模糊现象进行有效的刻画,而区间值数据模型能够反映类别数据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结合区间值数据模型与模糊C均值算法,提出一种偏向自适应区间的模糊C均值算法,通过归一化类内均方差调整类别的整体区间宽度,利用偏向因子对数据进行有选择性的动态区间建模,进而增加类内紧凑性与类间边界可分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SPOT5遥感数据的地物分类,整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较现有流行的模糊分类方法均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C均值 区间值 偏向自适应性 地物分类
下载PDF
溶出液中碳酸钠浓度的控制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海娥 冯国政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0-13,共4页
在熟料溶出过程中控制适当的碳酸钠浓度能够有效地控制二次反应的发生 ,改善溶出赤泥的沉降性能 ,有利于Al2 O3.Na2 O溶出率的提高。本文根据实验室及试生产结果 ,阐述了碳酸钠在流程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较为合适的控制浓度范围。
关键词 碳酸钠 浓度控制 氧化铝 溶出液 熟料溶出
下载PDF
多品种氢氧化铝的应用及生产 被引量:8
12
作者 武福运 刘国红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年第6期41-44,共4页
介绍了多品种氢氧化铝的分类及其在橡胶、塑料、地毯、造纸、医药、化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并介绍了多品种氢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分类 用途 生产方法 氧化铝 橡胶 塑料 地毯 造纸
下载PDF
后进生转化工作刍议
13
作者 冯国政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9年第3期11-12,26,共3页
后进生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尤其是多年掉队的后进生,心灵上这样或那样的创伤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靠打骂、恐吓、讽刺、孤立、冷落和帽子等方法是无济于事的,有时会适得其反,引出新的问题,造成师生对立。要扫除这... 后进生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尤其是多年掉队的后进生,心灵上这样或那样的创伤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靠打骂、恐吓、讽刺、孤立、冷落和帽子等方法是无济于事的,有时会适得其反,引出新的问题,造成师生对立。要扫除这些障碍,要求班主任既要对教育事业执著追求,还要讲究教育艺术。用慈母的情和爱,温暖其受伤的心“爱生”是教师应有的基本品质,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渠道,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点燃学生理想的火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 教育艺术 班主任教育 学生理想 爱生 双差生 班主任老师 教育事业 学习毅力 教育方法
下载PDF
CaO水化法从钠硅渣中回收氧化钠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海娥 李太昌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回归出烧结法生产氧化铝中压脱硅钠硅渣常压氧化钙水化法脱钠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 ,按照单因子变动的原则 ,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石灰添加量、浆液液固比对钠硅渣脱钠率的影响 ,并提出了在试验条件范围内 ,常压...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回归出烧结法生产氧化铝中压脱硅钠硅渣常压氧化钙水化法脱钠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 ,按照单因子变动的原则 ,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石灰添加量、浆液液固比对钠硅渣脱钠率的影响 ,并提出了在试验条件范围内 ,常压氧化钙水化法钠硅渣脱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温度 95℃ ,CaO/Na2 O分子比为 5,浆液液固比取 4。在此工艺条件下 ,钠硅渣脱钠率可达到 95.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水化法 温度 脱钠率 二次回归 正交设计 钠硅渣 氧化钠 氧化铝 烧结法
下载PDF
细白氢氧化铝表面改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焦萍 冯国政 李静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6年第2期23-26,共4页
从改性工艺、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方面对细白氢氧化铝进行了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在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JN115、其用量为1.5%、改性温度为室温、改性时间为15 m in的条件下,细白氢氧化铝的粘度、电导率较低,白度变化... 从改性工艺、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等方面对细白氢氧化铝进行了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在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JN115、其用量为1.5%、改性温度为室温、改性时间为15 m in的条件下,细白氢氧化铝的粘度、电导率较低,白度变化较小,改性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白氢氧化铝 表面改性 改性剂 改性条件 粘度 电导率
下载PDF
碳分法生产非冶金用氢氧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福运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2年第3期48-50,共3页
通过对碳酸化分解 (简称碳分 )法生产氢氧化铝的研究 ,利用连续碳分的生产方法生产出了指标合格的多品种氢氧化铝 ,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实现了规模生产 。
关键词 非冶金用 碳分法 梯度 氢氧化铝 碳化分解法
下载PDF
氧化铝和铝土矿的非冶金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海娥 冯国政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0年第2期49-52,共4页
介绍了铝土矿、氢氧化铝、氧化铝在非冶金领域方面的部分应用,分析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生产这些产品的方法,指出了生产技术关键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 铝土矿 氢氧化铝 非冶金应用
下载PDF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by geotomo-graphy: structure of the foundation of Yingxian timber pagoda
18
作者 冯锐 阎维彰 +3 位作者 冯国政 陶裕录 周海南 李晓芹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2期103-111,共9页
It is significant to take a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ne of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geotomography in Ying... It is significant to take a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ne of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geotomography in Yingxian timber pagoda, Shanxi Provinc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mbankment in the stepped foundation shows a three circular structure in horizontal: the circular platform core is hard, homogenous and unharmed, out of which there are some radial collapsed grooves. The middle circle with a thickness of 2 to 4 m is a compacted layer and its loading capacity decreases then. The outer protective layer has a larger porosity and a weak loading capacity. An abnormal body is found out in the core, which has a circular shape and a reverse high-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the shallow part, but appears a long-band shape and a low-absorption coefficient in the deep part. It might be a disturbance caused by artificial activities: the shallow part is probably a channel filled with loosen soil and the deep part is a hidden cav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rtyard is homogenous and integrated. Two soft and weakened areas in the north are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run-off and drainage of groundwater. The inclination of the timber pagoda to the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relates to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inherited subsidence of the northern foundation, the lower loading capacity of the outer stepped foundation, seismic activity and timber deformation.No.2 FENG R.et al.: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BY GEOTOM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ngxian timber pagoda foundation detectio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resistivity tomography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孔涌水堵漏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雄 段颖钢 +1 位作者 孟福磊 冯国政 《建筑机械化》 2022年第8期64-67,共4页
以广州番禺永隆项目为依托,对深基坑工程中出现的锚索孔渗漏、涌水现象进行研究,通过预埋补浆管补浆、水不漏封口、发泡胶填孔等工艺工序对锚索孔进行封堵处理,使锚索孔渗漏涌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经验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深基坑 锚索孔涌水 锚索孔堵漏 双液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